皇城外,無數人雲集。


    登聞鼓依舊在響徹,敲鼓的人奮力掄鼓槌,以至於聲音此起彼伏。


    許久後,鼓聲平息。


    士人中,為首的一人站出來,高聲道:“聖上不由分說,安排趙楷去江南清查寺廟,竟然枉顧是非曲直,肆意誅滅僧人,與民爭利,破家滅族,實在是不應該。”


    “鄆王趙楷窮兇極惡,指鹿為馬,濫殺無辜,其罪當誅。”


    “請聖上處置鄆王,以正法紀。”


    此話一出,引得無數人附和。


    “請聖上處置趙楷,以正法紀。”


    “請聖上處置趙楷,以正法紀。”


    無數的士人雲集,大範圍的呐喊聲迴蕩著,清晰傳入了皇城中。


    為首喊話的人名叫汪伯彥,已經六十歲的年紀。他也在朝廷中做官,擔任將作少監。


    曆史上,汪伯彥三十四歲考中了進士,擔任成安縣主簿,又轉任中奉大夫、開府司儀曹事、將作少監。


    此人在曆史上,慣於鑽營。


    曆史上,宋欽宗和金人交戰的時候,他向宋欽宗進獻《河北邊防十策》,主張和金人決戰,要抗擊金人。


    等到金兵南下,一路所向披靡,朝廷又轉變策略求和的時候,汪伯彥旗幟鮮明的推行割地、納貢、稱臣的策略。


    這是個轉變極為迅速的人。


    因為趙桓穿越的緣故,汪伯彥一直在將作少監,數年也沒有得到提拔。


    眼看著李綱成了首輔,楊時、劉韐、聶昌等人都一飛衝天,唯獨他始終止步不前,汪伯彥的內心也很是難受。


    他不甘心!


    他心中無比焦灼。


    在積攢了無盡的怨懟後,忽然傳來趙楷去江南清查寺廟,勒令寺廟的僧侶還俗,收繳寺廟的田地,還清查了寺廟的錢財,汪伯彥徹底怒了。


    因為他的老家也在那邊。


    汪家和寺廟也有關聯的,因為諸多的土地掛在寺廟的名下,不需要繳納賦稅。同時,汪家也會拿錢給寺廟放貸,賺取高額的利潤。


    種地的收入很低,放貸卻非常高。


    汪家很多的錢財,都是在這方麵,卻因為趙楷清查,汪家投入的錢財和土地,全部被一鍋端了。


    恰是如此,汪伯彥開始串聯。


    整個江南大族也在出手,朝廷中有無數的人去彈劾趙楷,說趙楷圖謀不軌,有野心要當皇帝的。說趙楷故意誇大事實,引爆朝廷和地方矛盾的。也有說趙楷怨懟皇帝,竟然在地方上培養死士的……


    種種彈劾,如同雪花般落在朝廷中。可惜所有的彈劾,都被趙桓壓下了。


    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江南大族的士紳商量後,決定鋌而走險,采取敲響登聞鼓的方式。


    恰是如此,以汪伯彥為首的一批官員,糾集了大批的士人,更煽動了許多人來叩闋。


    這一次叩闋,不僅有汪伯彥的人,不僅有江南的人,還有其他各州的力量介入。


    皇帝清查了京畿路,清查了江南,還要去清查其他的地方。


    這會觸動無數人的利益。


    恰是如此,有了汪伯彥牽頭,就有了無數人介入,以至於皇城外聚集的人,遠遠超過了之前太學生叩闋。


    這一次叩闋的規模之大,都已經堵塞了街道。


    黃經來到城樓上觀察情況,仔細了解後,飛也似的迴了皇城中,見到了趙桓,迅速稟報道:“官家,外麵無數百姓叩闋,是為了鄆王清查江南寺廟來的。”


    趙桓眼眸中掠過了冷色。


    之前,黃經就稟報了情況,他也壓下了無數彈劾趙楷的折子。


    如今,竟然又來了,還煽動百姓叩闋。


    膽子也太大了。


    找死啊!


    黃經弓著背,連忙道:“官家,是否傳令殿前司,抽調禁軍去鎮壓,把所有人全部抓了。”


    趙桓問道:“外麵有多少人?”


    黃經說道:“少說也有數千人,甚至上萬人,因為已經堵塞了街道。”


    趙桓眼中殺機愈發凜然。


    該殺啊!


    換做是講究名聲的皇帝,尤其大宋曆代皇帝,遇到了事情全都蔫了,不敢去麵對。


    趙桓卻不一樣。


    名聲能吃嗎?


    這些大家族煽動來的人,頂多是引起一時的騷亂而已,無法影響到什麽。


    趙桓吩咐道:“傳旨,召政事堂所有的宰相來議事。”


    “遵命!”


    黃經迅速去安排。


    詔令傳下去,沒過多久,李綱、吳敏、徐處仁和王宗濋聯袂來了,齊齊向趙桓行禮。


    趙桓說道:“外麵有無數的百姓叩闋,這件事情,你們怎麽看?”


    李綱的眸子中,掠過了冷厲神色,說道:“這些煽動百姓的人,必定是江南大族。當然,還可能有其他的大家族介入,因為他們也擔心自己家族所在的寺廟被清查。”


    趙桓問道:“李卿認為,該如何處置?”


    “強力鎮壓!”


    李綱眼神轉為肅殺,開口道:“把帶頭的人全部捉了下獄,隻要沒了領頭的人,其他因為諸多好處而來的人,自然會逃走的。他們看起來人多,實際上不值一提。”


    昔日的李綱,很多時候婦人之仁,和皇帝爭論爭論。


    如今,卻轉為強硬派。


    他如今的想法很簡單,隻要皇帝不修道不崇佛,不大興土木,沒有為了一己之私肆無忌憚的享受,他就支持皇帝。


    這樣的皇帝,有什麽理由不支持呢?


    大宋越來越強,他這個政事堂首輔的地位也越發的穩固。


    這是他的機會。


    也是他屹立不倒的根本。


    隻要皇帝沒有觸及他的底線,沒有從勵精圖治轉為刻薄寡恩,沒有窮奢極欲,一切就可以按照皇帝的思路來。


    吳敏卻皺起眉頭,表態道:“外麵的人,的確是受人蠱惑。隻是要屠戮這麽多的百姓,臣還是擔心。大肆的殺戮,恐怕會有損官家的名聲。”


    李綱搖頭道:“吳相公,軟弱隻會導致官家的威望受損,更會助長不良風氣。如今之際,必須殺雞儆猴。”


    吳敏正色道:“首輔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是今天大肆殺戮,殺戮上千人,殺戮數千人,在皇城外血流成河,注定會在青史留下一筆。”


    “我認為不合適。”


    “要處置,也不能大肆殺戮,這是一個底線。”


    “實際上這些雲集的人,沒什麽可怕的,隻是一些人遭到蠱惑而已,隻需要誅殺首惡,就一定能解決。”


    吳敏懇切道:“官家,臣認為必須要慎重。”


    徐處仁表態道:“吳相公的想法是不錯的,問題是隻誅首惡,到底誰是首惡呢?這些隱藏在暗中的人,到底是誰你知道嗎?”


    吳敏表態道:“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趙桓這時候介入道:“吳卿有什麽想法呢?”


    吳敏說道:“臣願意親自出城,去見這些雲集的人,把對方的首腦釣出來。隻要是有人出來談,就可以拿下他,從而審問出結果。”


    李綱輕笑道:“吳相公,你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人覺得朝廷行事狡詐,故意引誘人出麵,這樣的非議更大。”


    吳敏哼了聲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麽辦?”


    李綱說道:“我還是先前的態度,調兵鎮壓。隻不過,不是直接去拿人,而是先禮後兵。”


    “第一,宣布朝廷清查寺廟的合理性。”


    “鄆王趙楷清查寺廟,合理合法,一切都是朝廷授意安排的。”


    “第二,給這些雲集的百姓撤退的機會。凡是之所能改,願意離開的人,都可以自行離開,還要執意留下的人,朝廷直接抓捕。”


    李綱拱手說道:“官家,唯有如此堂堂正正,才彰顯出朝廷的無畏。就算殺了人,我相信煌煌青史,會證明這一次的正確。”


    徐處仁一貫是強硬派的。


    他捋著胡須,讚同道:“首輔的建議,臣附議。”


    王宗濋作為政事堂的宰相,一貫是不表態的,尤其是皇帝沒表態的前提下,他更是當做啞巴一樣,看向了趙桓,等著趙桓的態度。


    趙桓心中思索後,讚許的看了李綱一眼,開口道:“李卿的建議可行,你親自去。朕讓關勝帶著禁軍,為你壓陣。”


    李綱表態道:“臣認為,一旦出去談,外麵的人可能立刻會衝擊朝廷。因為這些人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事情擴大化。恰是如此,臣有一個請求。”


    趙桓問道:“什麽請求?”


    李綱迴答道:“臣帶著關勝等禁軍出城,立刻使用一枚震天雷,通過震天雷的爆炸,先聲奪人壓製城外的請願。”


    “講道理,那也必須有足夠的實力。”


    “沒有實力的鎮壓,你就算有三寸不爛之舌,那也沒有半點的用處。”


    “讓城外的人怕了,他們才會聽臣的話。”


    “下一步,才能宣示清查寺廟和田地的緣由,才能闡明朝廷的態度。”


    李綱眸子中光芒燦然,正色道:“請官家明見。”


    趙桓笑著道:“李卿的請求,朕也準了。外麵的事情,朕授權你全權處理,可臨機決斷,先斬後奏。”


    “臣領命!”


    李綱高聲迴答。


    有了皇帝的表態,事情就變得簡單而輕鬆了。


    李綱向趙桓行了一禮,帶上了關勝就匆匆離開,留下了趙桓、徐處仁和王宗濋等人在宮殿中等待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