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


    已經是十二月的深冬,許多地方都下雪了。


    今年的冬天很冷,雖然還沒有達到凍雪災害的地步,卻也冷風刺骨。


    城門口,太子趙諶,政事堂宰相李綱、楊時、徐處仁、吳敏和王宗濋,及各部尚書都來到了城門口迎接。


    鄆王趙楷也來了。


    現在的趙楷,早就認清了身份,因為皇帝做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


    大宋朝曆代祖宗都沒有完成的事情,趙桓完成了。大宋朝從未對外擴張,趙桓卻做到了。


    他去奪權,誰敢追隨?


    腦子被驢踢了,才會跟著去造一個不亞於開國皇帝的反。


    腦子清醒點,踏踏實實做一個賢王也未嚐不好。


    君不見,康王趙構都還在宗人府關押著。聽說趙構一直被羈押,已經是有了失心瘋的跡象,時不時就大聲吼叫。


    何苦呢?


    趙楷對趙構是不理解的。


    趙楷和皇帝接觸後,覺得皇帝心胸頗為寬廣,覺得皇帝不是專權的人,沒有把所有權勢都集中在手上,也願意給他機會。


    這讓趙楷頗為感激。


    趙楷站在人群中,心中卻琢磨著,皇帝迴來了,自己要進一步顯露價值,該怎麽在未來進一步多做點事情。


    在趙楷思考時,李綱等人也議論著,言語間很是輕鬆。


    燕雲十六州迴來了,接下來是治理地方。


    這是漫長的事情。


    在目前來說,大宋解決了外部的威脅,更重塑了大宋的民心,一切都好處發展。


    趙諶被冷風一吹,縮了縮脖子。


    他看向楊時,問道:“老師,今年的寒冬很冷,我們去西城走訪時,發現了一些流民匯聚,有賑濟的策略嗎?”


    “有!”


    楊時毫不猶豫迴答,不急不躁道:“朝廷已經出台了以工代賑的策略,這些流民都會安排事情做,讓他們做了事能有飯吃。”


    趙諶道:“那就好。”


    話鋒一轉,趙諶說道:“父皇出征在外好幾個月,太辛苦了。這一迴,要讓父皇多歇息歇息。”


    楊時微笑道:“太子孝順,是官家之福,大宋之福。”


    他教導趙諶,會講述諸多的曆史,讓趙諶能以史為鑒。


    除此外,楊時會帶著趙諶出宮,見識東京城的民間疾苦,在見識五穀雜糧的情況,知道百姓的苦楚。


    這是趙桓特許的。


    在教導趙諶上,不僅是讀書識字,不僅是詩詞歌賦,更重要的是民生疾苦,反而是在詩詞、繪畫和書法等方麵更弱。


    最底層看似普通,卻有諸多的利益糾纏,能看到人生百態,能見到真正的民生疾苦。


    楊時讓趙諶見到了,才能讓趙諶不是生活在溫室中。


    在楊時身體力行的教導下,趙諶不僅讀書習武,也不嬌縱,反而知書達理。


    “來了,官家迴來了。”


    官員中有人喊話,一雙雙目光往前看去。


    趙諶也看到遠處迴來的隊伍,雖然沒有看清楚,卻看到一杆杆迎風飄揚的龍旗,看到了蜿蜒的隊伍。


    距離拉近,趙諶看到了騎著馬返迴的趙桓。


    趙諶眼中流露出無盡的崇拜。


    父皇是他最崇敬的人。


    父皇就是最厲害的。


    這是小趙諶心中,最直觀的想法。


    當趙桓來到皇城外,趙諶率先走在前麵,李綱和趙楷等人跟在後麵。


    一眾人來到趙桓的麵前,齊齊向趙桓行禮。


    趙諶身體筆直,拱手道:“兒臣拜見父皇。”


    趙桓打量著長高了的趙諶,見趙諶黑了些,卻身材壯實,目光有神,一副精神小夥的樣子,很是滿意。


    他目光一轉,看向李綱等人,微笑道:“朕出征在外,仰賴政事堂諸公和朝中眾卿,把後方打理得井井有條,辛苦你們了。”


    “臣不辛苦!”


    一眾人齊齊迴話。


    趙桓又說了番勉勵朝廷百官的話,才看向趙諶,問道:“學騎術了嗎?”


    “學了!”


    趙諶直接道:“老師讓兒臣騎的小馬駒,已經學會了。”


    趙桓的目光落在楊時身上,頷首道:“辛苦楊公了。”


    許多官員的目光落在楊時身上,眼中有著濃濃的羨慕。楊時不僅是朝廷的次輔,更是太子的老師。


    未來趙諶登基,那就是帝師,這是無上的榮耀。


    也沒人不服氣,因為楊時是天下大儒。


    他們比不了。


    楊時神色謙遜,迴答道:“官家過獎了,實際上老臣沒怎麽教導,都是太子天資聰穎,刻苦勤奮,能持之以恆的堅持。”


    趙桓笑著道:“諶兒能堅持,很不錯。”


    趙諶立刻說道:“父皇過獎了,都是老師教得好。”


    趙桓愈發的滿意了。


    趙諶是太子,是未來大宋的繼承人,要執掌大宋這一艘巨艦。


    如果趙諶是腦子一根筋,什麽都直來直去,沒有半點的城府,就難成大器。


    趙諶懂進退,知道謙虛,這是可塑之才。


    謙虛對很多人容易,實際上對官二代富二代,天生就是難做到的。


    趙桓伸出手,吩咐道:“來,到父皇的馬上來。”


    趙諶瞬間就歡喜了起來,伸出手拉著趙桓的大手,借力縱身一躍到了戰馬上,坐在了趙桓的前麵。


    這一幕落在無數文官武將的眼中,透露出不一樣的信號。


    大宋朝的太子,是出了名的沒權力。


    大唐有專門的東宮,東宮就是個小朝廷,有自己的心腹班底,有自己的兵力。


    曆史上明朝開國時,太子朱標更不一樣,皇帝的臣子也是太子東宮的班底。


    老朱對朱標是直接給一切的。


    宋朝卻不一樣,反而是處處防備著太子。


    宋真宗冊立太子後,感歎說立了太子,自己成為閑人,就直接一步步的削弱太子權力,完全把太子當籠中雀


    太子被壓製,連太子東宮的官員都是虛銜,沒有實際的職權,至於東宮衛率都沒有,一點兵權都沒有。


    換言之,太子是廢物。


    趙桓一改曆任皇帝的態度,開始扶持太子,顯然釋放了不一樣的態度。


    一雙雙目光看著和趙桓同騎一匹馬的趙桓和趙諶,眼中都若有所思,思考著這是不是皇帝釋放的信號?


    更思考著,是否要上書提議。


    趙桓把臣子的目光看在眼中,心中笑了笑。


    太子該扶持了。


    皇帝廢物,才會怕兒子奪權。


    趙桓沒有這樣的負擔,這個傾覆的天下都是他扛下來的,軍隊的人都是他的心腹,還怕太子奪權嗎?


    他不怕太子強,就怕太子廢物。


    太子年輕時,不讓他做事。等到驟然登基,那就太容易出事兒了。


    趙桓沒有直接吐露想法,笑著下令道:“入城!”


    戰馬嘶鳴幾聲,邁著穩健的步伐入城,趙楷、李綱等文武百官跟著,一起往皇城中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