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迴過神,看著吳敏關切的模樣,搖頭說道:“我父母早已經亡故,哪裏還有什麽高堂?”


    吳敏更是疑惑了,問道:“既然你家裏沒人仙逝,怎麽突然就哭了,還哭得如此的傷心!”


    李綱解釋道:“我是喜極而泣。”


    吳敏更是一頭霧水,疑惑道:“你到底遇到了什麽事情?”


    李綱擦拭了淚光,重新梳理了情緒,卻沒有直接迴答,反而是安排人去把楊時、徐處仁和王宗濋也喊來。


    吳敏更是疑惑。


    什麽事讓李綱喜極而泣,還把政事堂的所有人喊來。


    李綱雙眼通紅,看著周圍的人道:“諸位,我剛接到陛下傳迴的書信。”


    “陛下的書信中,說了三件事。”


    “第一,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逃迴上京城,就被完顏昌兵變殺死。現如今完顏昌當了皇帝,已經向我大宋遞交國書稱臣,以兒皇帝自居。”


    轟!!


    大廳中,仿佛瞬間炸了一樣,一個個神色震撼。


    遙想去年金人南下,舉國上下百姓倉惶,官員恐慌懼怕,太上皇傳位給皇帝就南下逃逸。


    皇帝當時也一副心慌意亂的模樣,不僅要賠償歲幣,還要割地賠款,還要稱臣。


    那真是災難一樣。


    吳敏在這一刻,徹底明白了李綱激動的原因。


    一切,變了。


    大宋,壯了!


    吳敏急切道:“還有什麽消息?”


    李綱繼續道:“第二,金國交割了燕雲十六州,自此從法定程序上,燕雲十六州迴到我們大宋。陛下已經進入涿州,拿下了十六州的部分區域。”


    楊時這個當世大儒,聽到消息後也是喜極而泣。


    燕雲十六州迴來了。


    從大宋開國時,燕雲十六州就脫離了神州華夏,從來沒有迴來過。雖然大宋皇帝始終被壓著打,可是無數人的心中,燕雲十六州仍是屬於華夏的一部分。


    不奪迴燕雲十六州,天下就不完整。


    如今,迴來了。


    楊時流著淚,哽咽道:“沒想到老夫這輩子,還能看到朝廷收複燕雲十六州。沒想到,我大宋能有如此輝煌的時候。老夫這輩子,值了!官家聖明,官家聖明啊!”


    徐處仁情緒激動,高唿道:“我當初就說,官家一定能掃盡沉屙。如今真的是應了我的話,官家就是大宋的大救星。”


    王宗濋沒有什麽想哭的衝動。


    隻是,他很歡喜。


    皇帝又贏了,自此皇帝的威望更上一層樓,意味著他這個皇帝舅舅的身份更加值錢,也更加有影響力了。


    未來可期啊!


    吳敏愣了好一會兒,忽然想到太上皇提及的話語,說讓皇帝殺了吳乞買,收迴燕雲十六州再說。


    如今不是迴來了嗎?


    吳敏心情激動,想著皇帝創立的輝煌政績,心中與有榮焉。他這個擁立皇帝的人,雖然沒有李綱那樣的風采,也必然在青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吳敏不想哭,看到一個個哭泣的樣子,幹脆假裝擦了擦眼角,遮掩自己的情緒。


    好一會兒後,眾人才宣泄完情緒。


    李綱環顧眾人,繼續道:“第三,官家要重振燕雲十六州。”


    “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難,燕雲十六州迴來了,最棘手的就是治理。”


    “官家傳旨,讓我們挑選一批官員去燕雲十六州上任,再抽調張叔夜前往。”


    “張叔夜的情況,我倒是知道。”


    “此人崛起於微末,曆任蘭州錄事參軍、知襄城縣、知秦州、開封少尹,之前曾擔任濟南知府,又轉任青州知府。”


    “宋江造反,就曾被張叔夜平定。”


    “這人不僅善戰,還不懼奸佞,數次觸怒蔡京,數次被貶官,卻忠於朝廷。”


    “去年金人南下,他曾帶兵救駕,後來轉任鄧州知州。他去負責北方燕雲十六州的事情,本相沒異議的,你們意下如何?”


    楊時直接道:“陛下欽點,老朽也沒異議。不過燕雲十六州的治理,需要大量的官員,初步抽調多少人去呢?”


    吳敏說道:“依我看,至少上千人。”


    徐處仁搖頭道:“上千人遠遠不夠,陛下大勝,說不定還能拿下其他的地方。”


    “當然,我們以十六個州計算。”


    “就算隻有十六個州,一千人平均分攤,一個州才六十多人。”


    “每個州,有州知府、縣衙,以及轉運司、提刑司、提舉常平司、提舉學事司和經略安撫司等。”


    “各方麵安排下去。一個州沒有兩三百人,怎麽足夠呢?這還不涉及諸多佐吏事情。一旦涉及更多,需求就更多了。”


    李綱沉聲道:“徐相公認為,多少人合適呢?”


    “三千人!”


    徐處仁開口道:“先抽調三千人,和張叔夜北上,看陛下如何安排。”


    楊時道:“陛下也會遴選的,安排三千人倒也合適。”


    李綱見眾人同意,也希望多解決些冗官,點頭道:“既如此,初定三千人。咱們盡快完成這些人選的初選,抓緊時間送到北方去。”


    楊時微笑道:“朝廷的冗官非常多,如今開疆拓土抽調官員出去,倒是一個解決冗官的辦法。”


    李綱若有所思。


    的確如此!


    一年年的科舉,導致進士越來越多,做官的人越來越多。


    偏偏,國內就這麽點官職,要安排更多的人,往外擴張的確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既解決了人多的問題,也擴大了疆域。


    最主要的一點,盛世天朝豈能故步自封呢?


    唯有以德斧人,讓人去開疆拓土,才能讓大宋的人更加自信昂揚。


    李綱壓下心中的想法,正色道:“抽調官員的事情,我們著手商議。隻是這麽大的勝利,也要通告天下。”


    “徐相公,你去傳令,安排人向全國傳遞消息,振奮人心。”


    “吳相公,還是你去龍德宮,把消息告訴太上皇,讓他老人家也開心開心。”


    “本相和楊相公、王相公先商量一會兒,等你們迴來後,盡快定下名單。”


    各項事情安排了,徐處仁和吳敏各自離開了。


    吳敏再一次來到龍德宮,看到正在作畫的趙佶,行禮道:“臣吳敏,拜見太上皇。”


    趙佶淡淡道:“你又來了,莫非皇帝凱旋了嗎?”


    吳敏搖頭道:“官家還沒有返迴,仍然在北方前線。”


    趙佶哼了聲,一瞬間就放下手中的畫筆,問道:“莫非是皇帝遇到了難題,需要朕出麵嗎?”


    話語中,帶著一絲傲嬌。


    一絲期待。


    他整天在宮中作畫、寫字這些,早就鬱悶了,該舒展舒展筋骨了。


    這天下,離不開他這個太上皇的。


    吳敏神色恭敬,不卑不亢道:“太上皇誤會了,朝廷沒有遇到難題,官家也沒有遇到難題。臣這次來,仍然是來報喜的。”


    趙佶冷笑道:“朕上一次就說了,一般消息不必來通報。除非皇帝殺了吳乞買,奪迴了燕雲十六州……”


    剛說到這裏,趙佶似乎明白了什麽。


    一瞬間,趙佶瞪大了眼睛,震驚道:“不會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