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站起身,去攙扶起種師道,喟然道:“種公一把年紀,本該頤養天年了,現在卻要掛帥出戰,朕擔心你的身體。”


    “官家不必擔心。”


    種師道搖了搖頭,保證道:“老臣雖然老了,卻仍然能指揮軍隊。請官家放心,老臣不會讓自己的身體,影響到前線戰事,會做好各項安排的。”


    趙桓繼續道:“種公離開樞密院,沒了人主持樞密院,誰來負責呢?”


    種師道舉薦道:“官家提拔宗澤擔任樞密副使,目前來說,宗澤很合適。”


    “臣和宗澤接觸過,他手段靈活,是天生有魅力的人,能團結人,經驗也豐富,更是忠心耿耿。”


    “這樣的人,理應重用。”


    “在某種程度上,遠比臣更適合擔任樞密使,所以留下宗澤負責樞密院。”


    趙桓搖頭道:“種公太謙虛了,薑是老的辣,種公南征北戰,經驗豐富,遠不是他人能替代的。”


    種師道謙遜道:“官家,臣沒有撒謊,也不是捧宗澤,說的是心裏話。”


    “大宋和強漢盛唐不一樣,大宗自有國情,武人也有自己的特殊。”


    “樞密院也一樣。”


    “樞密院雖然負責軍國機務、兵防、邊備和戎馬之政令,實際上管不了出兵。”


    “具體出兵打仗的人,都在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樞密院無法調兵出戰。”


    “這就造成樞密院處理軍務,要和政事堂接洽。出兵安排,又要和三衙接觸,反而是夾在中間了。”


    “這樣的特殊情況,導致樞密院需要一個合適的人,既能和文官接洽,又能懂武人。”


    “斡旋方麵,老臣弱了些,比不了宗澤。恰是如此,宗澤是最合適的,培養他擔任樞密使,是非常合適的。”


    趙桓讚歎道:“種公高風亮節,堪稱是百官楷模。”


    種師道連忙搖頭,再次道:“官家過獎了,老臣能否出戰呢?”


    “準了!”


    趙桓點頭道:“種公此去,務必以安全第一。”


    種師道心中歡喜,表態道:“臣去西路軍主持軍務,請官家安排一名內侍作為監軍,以便於監察軍隊的調動作戰。”


    “不需要!”


    趙桓毫不猶豫拒絕,擺手道:“朕相信種公,更相信種家人。朕安排了監軍,就可能掣肘種公,沒這個必要。”


    監軍對某些人來說,是完全不需要的。


    比如種師道!


    比如嶽飛!


    亦或是韓世忠!


    這些都是忠臣,是值得趙桓信賴的人。


    趙桓想了想又道:“種公去太原府,朕調韓世忠的殿前司禁軍隨你出戰,兵力為三萬人。”


    種師道連忙道:“殿前司精銳,有別於禁軍的冗兵,是有戰鬥力的。這些精銳,應該跟著官家去禦駕親征。”


    趙桓迴答道:“朕禦駕親征,有宗澤麾下的勤王軍,還有關勝率領的禁軍,以及已經出戰的嶽飛麾下的萬歲軍。足以穩定局麵。”


    種師道不再拒絕,點頭道:“臣領命!”


    當即,趙桓召韓世忠入宮,開門見山說了讓韓世忠帶著精銳,隨種師道去西路軍參戰的安排。


    趙桓問道:“良臣,你意下如何?”


    韓世忠表態道:“臣沒有意見,願意跟著種相公出征。在外期間,臣一定會向種相公學習,不負官家的厚望。”


    趙桓道:“下去吧。”


    種師道和韓世忠聯袂退下,趙桓又召見宗澤,準備和宗澤安排接下來出兵的事情。


    宗澤進入大殿中,行禮道:“臣宗澤,拜見官家。”


    趙桓賜座後,直接說了種師道請求去戰場參戰的事情,以及舉薦宗澤主持樞密院的建議。


    最後,趙桓問道:“朕打算留宗公在後方,全權負責樞密院,協調軍隊,你意下如何?”


    宗澤恭敬道:“臣遵旨!”


    趙桓眼神讚許。


    宗澤是這樣的人,做事情很靈活,很能服眾,要霹靂手段有霹靂手段,要春風化雨有春風化雨,不是意氣用事的人。


    宗澤有大局觀,能長袖善舞,更懂軍務。


    這是他的優勢。


    趙桓麵帶微笑,問道:“宗公從前線帶迴的勤王軍,再加上最近陸續抵達的勤王軍,目前有多少人了?”


    宗澤說道:“迴稟官家,臣的勤王軍是雜牌兵,比不了殿前司精銳,更比不了萬歲軍這樣的一萬精銳。”


    “戰鬥力普通,不過勝在人數多,目前有八萬人。”


    “臣留守東京城,所需的兵力不需要太多,有三千勤王軍就足夠了。其他的兵力,全部跟著官家一起禦駕親征。”


    “戰鬥力差了些,加上嶽飛的萬歲軍,也能對外作戰。”


    “不過官家還是要謹慎些,勤王軍人員混雜,人心不一,對這些人的調動任用也要多加小心,避免人心浮動造成混亂。”


    所有的勤王軍,宗澤很熟悉。


    這些人也服宗澤。


    如今宗澤要留守後方,趙桓要親自帶著這一批人,宗澤也擔心出現混亂。


    趙桓微笑道:“朕知道該怎麽辦,也會降服這些勤王軍的。東京城的安全,樞密院的軍務,以及和政事堂的接洽,交給宗公了。”


    宗澤說道:“定不負官家厚望。”


    趙桓把宗澤的事情安排完,目送宗澤離開,才把李綱、楊時、白時中、吳敏和徐處仁五個政事堂的宰相喊來了。


    政事堂負責大宋政務,和樞密院負責軍務,稱為東西二府。


    政事堂有五個宰相,都是朝廷的相公,卻沒有明確的首輔,無法名正言順的處理政務。


    趙桓現在要定下人選。


    有了首輔,就有次輔,及其他的普通宰相,讓政事堂拜相的人還有往上爬的空間。


    趙桓目光掃過李綱等一眾人,緩緩道:“召你們入宮,是經過這半個月的籌備,迎戰金人的各方麵都安排了。”


    “朕接下來,要再一次禦駕親征。”


    “出兵之前,對政事堂做一個輕微的調整。政事堂的諸位相公,除了普通負責的人外,為首的相公稱首輔,全權負責政事堂政務。”


    “次一級的人稱次輔,協助首輔處理政事堂事情,然後才是諸位相公。”


    白時中眼前一亮。


    首輔!


    這是皇帝身邊最重要的人,也是宰相權力的稍微增加。成了首輔,就代表了真正的登峰造極。


    他也有機會的。


    白時中眼神激動,問道:“官家對首輔、次輔的人選,有什麽標準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靖康年:朕為大宋續命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