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五年前的故事
相親後,刑警隊長他紅了眼 作者:雪梨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師妹。”沈雲開聲音雀躍,“看你這紅光滿麵的,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陳錚前段時間跟他透了底,與徐晚寧去看婚房,兩人最後選了一套差不多200平方米的房子。
結婚的事情,儼然是已經提上了日程。
陳錚的意思是——等新房裝修好,就領證結婚。
“師兄你也不賴。”徐晚寧笑道:“都轉正了,什麽時候請我們吃飯?”
這頓飯,沈雲開被訛得心甘情願,“隻要小師妹你有時間,我隨時恭候。”
一旁的陳錚輕咳了一聲,“先幹正事,吃飯那些迴頭再說。”
“對對對。”沈雲開轉移話題,“徐醫生,胡記者的身體狀況如何?能跟他做個筆錄嗎?”
不等徐晚寧迴話,瞧著臉色灰青的胡策手肘撐著床吃力起身,“兩位警官,不礙事,我全力配合調查工作。”
徐晚寧連忙去攙扶胡策,陳錚則替他拿過枕頭墊背。
“他剛做完手術,身體比較虛弱,你們盡量長話短說。”徐晚寧衝著陳錚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問那些尖銳的問題刺激他。
陳錚輕輕點了點頭。
“你們聊,我去隔壁病房巡查,有事叫我。”
警方做筆錄,徐晚寧自知她這般“閑雜人等”需要迴避,退出去的時候順手把房門也關上。
病房裏恢複了安靜。
“喝水嗎?”沈雲開問胡策,“我給你倒杯水潤潤喉。”
胡策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用了,謝謝。”
末了,又補充一句,“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小命。”
“胡先生,該說謝謝的人應該是我們。”陳錚的聲音頓了頓,“還有那些受害的孩子們。”
如果不是胡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調查,揭開黑暗的帷幕,那些無辜枉死的孩子也許會一直被掩埋在黃土之下,無人知曉。
“叫我阿策就行。”胡策笑道:“胡先生聽著別扭。”
“阿策。”陳錚知道他剛做完手術需要休養,也不浪費時間直奔主題,“說說希望之家吧,你是怎麽發現這家孤兒院有問題的?”
“麥冬。”提起這個名字,胡策的眸光黯淡了不少,原本略顯嘶啞的聲音愈發悶沉,“五年前,我親手把他送來希望之家。”
“我以為這裏會是他最好的歸宿……”胡策的眼尾泛紅,哞光蒙上了層水霧,“可沒想到,竟然把他推上了死路。”
胡策告訴陳錚和沈雲開,他自己是一名資深專題記者,對事件進行深度調查,以及挖掘新聞背後的故事。
五年前,胡策要寫一份關於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深知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的現狀,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得到更好、更全麵的幫助。
專題記者和娛樂記者有很大的區別,後者可以開局一張圖,內容全瞎掰,捕風捉影的事可以天花亂墜說得有板有眼。但專題記者不行,筆下的文章必須是客觀真實,不能含糊其詞,更加不能誇大其詞。
為了做好這一期的專題,胡策和三個同事對順安縣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調查。
順安縣是一個相對貧困落後的鄉村,村民知識文化相對較低,因為位置偏僻四麵環山,經濟發展滯後,外出打工的情況非常普遍。
順安縣總人口約2.3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外出打工約為8000人,約2400名兒童滯留家中。
調查是匿名進行的,隨機選擇100名兒童進行單獨訪談,詳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學習和教育狀況以及心理狀態。
麥冬就是這隨機抽中的100名留守兒童中的一個。
而他又是這100個留守兒童中,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麥冬的長相讓人印象深刻,而是他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麥冬的親生母親是被拐賣迴來的外地女人,用村民的話來說,她逃跑了幾次,就遭受暴打幾次,有一次差點被打死。也就是從那一次開始,她開始變得老實了,似乎認命了,還替老麥家生下了個兒子。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女人會好好守著丈夫和兒子過日子的時候,深夏的一個暴雨夜,她趁家裏人不備,逃跑了。
那個時候,麥冬隻有六歲。
老婆跑了,麥父成了村裏人的笑話,原本就不好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易怒,喝醉了酒就拿年幼的孩子撒氣。
把對母親的怨氣都撒在了兒子的身上。
這樣過了一年多,麥父娶了村裏一個寡婦。
麥父也算好福氣,娶一送一,平白多了一個便宜兒子。
寡婦的兒子比麥冬大五六歲,正是叛逆時期,沒少捉弄欺負這位掛名弟弟。
為了討枕邊人的歡心,麥父對繼子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還幫著那對母子欺負自己的親生兒子。
年邁的爺爺看不過眼,大罵兒子被豬油蒙了心,結果卻被粗暴推倒在地,在床上養了大半個月才能下床。
沒多久,繼母慫恿麥父南下打工。
麥父帶上新老婆和便宜兒子一起去外地打工,從此跟人間蒸發似的,再也沒有迴來過,隻留下年僅八歲的麥冬與年過八旬的爺爺過日子。
爺爺年紀已大,沒有經濟來源,靠著政\/府微薄的生活補助,還有拾荒賣錢來維持生活,爺孫兩人日子過得相當困難。
“我們在了解到麥冬的情況下,就特別想幫幫他。”胡策陷入了迴憶裏,“我還記得第一次去麥冬家裏,深刻認識什麽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瓦磚泥房,家裏沒有像樣一點的家具,就連吃飯的桌子都瘸了條腿,用紅磚頭墊著,窗戶的玻璃也碎了,用報紙糊著,也擋不住大冬天的寒風唿唿地往裏倒灌。
八歲的麥冬看起來麵黃肌瘦,頭發枯黃髒亂,身上的衣服補丁滿滿,在穿厚實軍大衣都直唿寒冷的冬日裏,他竟然沒有穿鞋。
一雙腳被凍得通紅,肉眼可見長了幾個凍瘡。
讓人既心疼又唏噓。
胡策沒想到的是,麥冬並沒有想象中怯生,見了他們露牙憨笑,還熱情地招唿他們。
陳錚前段時間跟他透了底,與徐晚寧去看婚房,兩人最後選了一套差不多200平方米的房子。
結婚的事情,儼然是已經提上了日程。
陳錚的意思是——等新房裝修好,就領證結婚。
“師兄你也不賴。”徐晚寧笑道:“都轉正了,什麽時候請我們吃飯?”
這頓飯,沈雲開被訛得心甘情願,“隻要小師妹你有時間,我隨時恭候。”
一旁的陳錚輕咳了一聲,“先幹正事,吃飯那些迴頭再說。”
“對對對。”沈雲開轉移話題,“徐醫生,胡記者的身體狀況如何?能跟他做個筆錄嗎?”
不等徐晚寧迴話,瞧著臉色灰青的胡策手肘撐著床吃力起身,“兩位警官,不礙事,我全力配合調查工作。”
徐晚寧連忙去攙扶胡策,陳錚則替他拿過枕頭墊背。
“他剛做完手術,身體比較虛弱,你們盡量長話短說。”徐晚寧衝著陳錚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問那些尖銳的問題刺激他。
陳錚輕輕點了點頭。
“你們聊,我去隔壁病房巡查,有事叫我。”
警方做筆錄,徐晚寧自知她這般“閑雜人等”需要迴避,退出去的時候順手把房門也關上。
病房裏恢複了安靜。
“喝水嗎?”沈雲開問胡策,“我給你倒杯水潤潤喉。”
胡策輕輕地搖了搖頭,“不用了,謝謝。”
末了,又補充一句,“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小命。”
“胡先生,該說謝謝的人應該是我們。”陳錚的聲音頓了頓,“還有那些受害的孩子們。”
如果不是胡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調查,揭開黑暗的帷幕,那些無辜枉死的孩子也許會一直被掩埋在黃土之下,無人知曉。
“叫我阿策就行。”胡策笑道:“胡先生聽著別扭。”
“阿策。”陳錚知道他剛做完手術需要休養,也不浪費時間直奔主題,“說說希望之家吧,你是怎麽發現這家孤兒院有問題的?”
“麥冬。”提起這個名字,胡策的眸光黯淡了不少,原本略顯嘶啞的聲音愈發悶沉,“五年前,我親手把他送來希望之家。”
“我以為這裏會是他最好的歸宿……”胡策的眼尾泛紅,哞光蒙上了層水霧,“可沒想到,竟然把他推上了死路。”
胡策告訴陳錚和沈雲開,他自己是一名資深專題記者,對事件進行深度調查,以及挖掘新聞背後的故事。
五年前,胡策要寫一份關於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深知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兒童的現狀,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得到更好、更全麵的幫助。
專題記者和娛樂記者有很大的區別,後者可以開局一張圖,內容全瞎掰,捕風捉影的事可以天花亂墜說得有板有眼。但專題記者不行,筆下的文章必須是客觀真實,不能含糊其詞,更加不能誇大其詞。
為了做好這一期的專題,胡策和三個同事對順安縣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調查。
順安縣是一個相對貧困落後的鄉村,村民知識文化相對較低,因為位置偏僻四麵環山,經濟發展滯後,外出打工的情況非常普遍。
順安縣總人口約2.3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外出打工約為8000人,約2400名兒童滯留家中。
調查是匿名進行的,隨機選擇100名兒童進行單獨訪談,詳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學習和教育狀況以及心理狀態。
麥冬就是這隨機抽中的100名留守兒童中的一個。
而他又是這100個留守兒童中,令他們印象最深刻的。
不是麥冬的長相讓人印象深刻,而是他那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麥冬的親生母親是被拐賣迴來的外地女人,用村民的話來說,她逃跑了幾次,就遭受暴打幾次,有一次差點被打死。也就是從那一次開始,她開始變得老實了,似乎認命了,還替老麥家生下了個兒子。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女人會好好守著丈夫和兒子過日子的時候,深夏的一個暴雨夜,她趁家裏人不備,逃跑了。
那個時候,麥冬隻有六歲。
老婆跑了,麥父成了村裏人的笑話,原本就不好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易怒,喝醉了酒就拿年幼的孩子撒氣。
把對母親的怨氣都撒在了兒子的身上。
這樣過了一年多,麥父娶了村裏一個寡婦。
麥父也算好福氣,娶一送一,平白多了一個便宜兒子。
寡婦的兒子比麥冬大五六歲,正是叛逆時期,沒少捉弄欺負這位掛名弟弟。
為了討枕邊人的歡心,麥父對繼子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還幫著那對母子欺負自己的親生兒子。
年邁的爺爺看不過眼,大罵兒子被豬油蒙了心,結果卻被粗暴推倒在地,在床上養了大半個月才能下床。
沒多久,繼母慫恿麥父南下打工。
麥父帶上新老婆和便宜兒子一起去外地打工,從此跟人間蒸發似的,再也沒有迴來過,隻留下年僅八歲的麥冬與年過八旬的爺爺過日子。
爺爺年紀已大,沒有經濟來源,靠著政\/府微薄的生活補助,還有拾荒賣錢來維持生活,爺孫兩人日子過得相當困難。
“我們在了解到麥冬的情況下,就特別想幫幫他。”胡策陷入了迴憶裏,“我還記得第一次去麥冬家裏,深刻認識什麽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瓦磚泥房,家裏沒有像樣一點的家具,就連吃飯的桌子都瘸了條腿,用紅磚頭墊著,窗戶的玻璃也碎了,用報紙糊著,也擋不住大冬天的寒風唿唿地往裏倒灌。
八歲的麥冬看起來麵黃肌瘦,頭發枯黃髒亂,身上的衣服補丁滿滿,在穿厚實軍大衣都直唿寒冷的冬日裏,他竟然沒有穿鞋。
一雙腳被凍得通紅,肉眼可見長了幾個凍瘡。
讓人既心疼又唏噓。
胡策沒想到的是,麥冬並沒有想象中怯生,見了他們露牙憨笑,還熱情地招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