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玩家們將援軍俘虜押到熱蘭遮城下,熱蘭遮城頓時陷入一片恐慌:
毫無疑問被他們心心念念援軍已經全軍覆沒之後,城中守軍頓時士氣狂跌,失敗主義氛圍籠罩著整座熱蘭遮城。
台灣總督德·波爾格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哪裏得罪了這個陳總督,值得他千裏迢迢地從北邊追殺到南邊。
“總督閣下,現在是熱蘭遮城最危險的時候,士兵們人心惶惶,我們必須趕緊提振軍心,抵抗明軍。”
副官的話讓德·波爾格反應過來,現在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現在的關鍵是趕緊想辦法保住小命。
德·波爾格對副官說道,“再派人和明軍談判吧,這次我們隻要他們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即可。”
副官苦笑地說道,“總督閣下,現在是談不了的,援軍的出現必然會讓明軍拒絕一切和談,現在唯一的可行之策是全力以赴,撐一陣之後體麵退場。”
另一邊,陳秋和玩家們可沒有興趣讓德·波爾格及一眾荷蘭守軍體麵退場,他們想的是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荷蘭人打破膽。
此時,烏特利支堡上已經被玩家們布置了重炮,而為了保證足夠的火力打擊水平,玩家們又在熱蘭遮城北邊也部署了火炮,準備同時開火,把熱蘭遮城的守軍士氣轟塌。
很快,烏特利支堡和熱蘭遮城北邊的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如雨點般朝著熱蘭遮城傾瀉而去。
盡管熱蘭遮城是一座堅城,但無奈棱堡麵對曲射和從天而降的拋射效果一般,而玩家們打進城中的炮彈還包括了開花彈。
不久之後隨著幾枚開花彈砸進城內,引發了一陣大火,頓時城中火光衝天,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開來。
這種恐怖的炮擊令荷蘭士兵們驚恐萬分,他們原以為憑借堅固的城堡可以在城中從容反擊敵人,沒想到敵人火力如此兇猛,他們麵對敵人的炮擊完全束手無策。
很快,堅固的熱蘭遮城城牆在被炸出一個個缺口,當然這其實也就那樣,真正的傷害來自烏特利支堡的炮擊:
來自烏特利支堡的炮擊將大量炮彈砸進城中,這些炮彈摧毀了大量房屋,甚至德·波爾格的總督署也被炮彈摧毀。
不過德·波爾格運氣很好,在總督署被炮彈摧毀的時候他並不在總督署中,倒是逃過了一劫。
但是德·波爾格麵對玩家們的炮擊同樣毫無辦法,或者說在炮擊之下,他腦中一片空白,這種程度的炮擊已經完全超過了他的想象,令他的大腦完全宕機。
另一邊的玩家們則是興奮不已,這種肆意轟擊破壞的快感讓他們熱血沸騰,陳秋也是相當高興,這種狂轟濫炸令他的心情相當愉悅,玩家們的破壞欲在此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興奮狀態下的玩家們幾乎把所有炮彈都打光了才停手,此時熱蘭遮城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和瓦礫,看上去就像是遭遇了一場大地震一樣。
不過雖然遭到了猛烈炮擊,但是熱蘭遮城的防禦體係理論上還沒崩潰,多段城牆仍然保存完好,一些火炮也在掩體之下幸運地撐過了這一陣炮擊。
但是就算是熱蘭遮城的城防體係還沒崩潰,但也已經沒用了,因為城中的守軍士兵們士氣已經完全崩塌,他們麵對玩家們的強攻沒有發動任何像樣的反擊。
玩家們發現熱蘭遮城沒有發動反擊之後隨即開始大搖大擺地直接開始強攻熱蘭遮城:
預想中的猛烈阻擊沒有出現,別說是炮擊了,連火槍的反擊都沒有,熱蘭遮城的反擊力度還不如烏特利支堡,或者說玩家們壓根就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就這樣,玩家們輕而易舉地打進了熱蘭遮城。
和進攻烏特利支堡一樣,玩家們在熱蘭遮城的城牆上發現了大量被丟棄的火槍,許多被掩體所保護的火炮也沒受到什麽傷害,顯然如果熱蘭遮城的荷蘭守軍意誌堅定一些,玩家們要想強行打進去還是會付出不小傷亡的。
當然,荷蘭守軍沒那個士氣就是了,他們被玩家們的炮擊嚇破了膽,以至於他們一槍不放就直接讓出了熱蘭遮城,順便還給玩家們留下了大量的火炮火藥。
很快玩家們都進入了熱蘭遮城,接著鄭家士兵也跟著玩家們進城。
進城之後,陳秋隨即讓鄭家士兵去搜捕城中的荷蘭士兵:
嗯,當然,這群家夥肯定會趁機搶點錢什麽的,不過玩家們也不在乎,反正搶的是荷蘭人,和自己沒啥關係。
很快,城中的荷蘭士兵都被鄭家士兵俘虜後集中在了一起,倒是總督和副官不知道躲哪去了。
陳秋有些失望,就當他準備繼續派人搜捕的時候,台灣總督德·波爾格和他的副官主動求見陳秋。
之前副官本來打算讓德·波爾格逃跑的:
總督跑了他才能跟著跑,但這個時候德·波爾格倒是展現出了自己的擔當:
他對副官說道,“如今大勢已去,我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眼下這種絕境,我是無力迴天的。但我身為總督,有責任盡力保護所有在台灣的雇員!”
德·波爾格不想跑,副官也無奈,總督不跑他就不能跑了,不然可能會背大鍋,於是他隻好跟著德·波爾格主動來見陳秋。
見到車球之後,德·波爾格向陳秋提出,他願意和陳秋做一個正式的交接儀式,將台灣正式歸還給大明,並放棄所有財產。
當然,作為交換,陳秋必須保證荷蘭士兵們的生命安全。
陳秋無語,這些荷蘭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見淚,早這樣不就行了。
現在才想這樣,晚了!
於是陳秋提出了他的意見:
“首先,台灣迴歸大明是天經地義之事,你們竊據台灣多年,又抗拒大明,現在想走就走?天下哪有這種好事,你們所有人必須為大明服務,當然,你們可以出錢贖迴這些荷蘭人,不過在沒有收到贖金前,我是不會放人的。”
毫無疑問被他們心心念念援軍已經全軍覆沒之後,城中守軍頓時士氣狂跌,失敗主義氛圍籠罩著整座熱蘭遮城。
台灣總督德·波爾格想破了腦袋也想不明白,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哪裏得罪了這個陳總督,值得他千裏迢迢地從北邊追殺到南邊。
“總督閣下,現在是熱蘭遮城最危險的時候,士兵們人心惶惶,我們必須趕緊提振軍心,抵抗明軍。”
副官的話讓德·波爾格反應過來,現在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現在的關鍵是趕緊想辦法保住小命。
德·波爾格對副官說道,“再派人和明軍談判吧,這次我們隻要他們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即可。”
副官苦笑地說道,“總督閣下,現在是談不了的,援軍的出現必然會讓明軍拒絕一切和談,現在唯一的可行之策是全力以赴,撐一陣之後體麵退場。”
另一邊,陳秋和玩家們可沒有興趣讓德·波爾格及一眾荷蘭守軍體麵退場,他們想的是以雷霆萬鈞之勢將荷蘭人打破膽。
此時,烏特利支堡上已經被玩家們布置了重炮,而為了保證足夠的火力打擊水平,玩家們又在熱蘭遮城北邊也部署了火炮,準備同時開火,把熱蘭遮城的守軍士氣轟塌。
很快,烏特利支堡和熱蘭遮城北邊的火炮同時開火,炮彈如雨點般朝著熱蘭遮城傾瀉而去。
盡管熱蘭遮城是一座堅城,但無奈棱堡麵對曲射和從天而降的拋射效果一般,而玩家們打進城中的炮彈還包括了開花彈。
不久之後隨著幾枚開花彈砸進城內,引發了一陣大火,頓時城中火光衝天,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開來。
這種恐怖的炮擊令荷蘭士兵們驚恐萬分,他們原以為憑借堅固的城堡可以在城中從容反擊敵人,沒想到敵人火力如此兇猛,他們麵對敵人的炮擊完全束手無策。
很快,堅固的熱蘭遮城城牆在被炸出一個個缺口,當然這其實也就那樣,真正的傷害來自烏特利支堡的炮擊:
來自烏特利支堡的炮擊將大量炮彈砸進城中,這些炮彈摧毀了大量房屋,甚至德·波爾格的總督署也被炮彈摧毀。
不過德·波爾格運氣很好,在總督署被炮彈摧毀的時候他並不在總督署中,倒是逃過了一劫。
但是德·波爾格麵對玩家們的炮擊同樣毫無辦法,或者說在炮擊之下,他腦中一片空白,這種程度的炮擊已經完全超過了他的想象,令他的大腦完全宕機。
另一邊的玩家們則是興奮不已,這種肆意轟擊破壞的快感讓他們熱血沸騰,陳秋也是相當高興,這種狂轟濫炸令他的心情相當愉悅,玩家們的破壞欲在此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興奮狀態下的玩家們幾乎把所有炮彈都打光了才停手,此時熱蘭遮城已經被炸得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和瓦礫,看上去就像是遭遇了一場大地震一樣。
不過雖然遭到了猛烈炮擊,但是熱蘭遮城的防禦體係理論上還沒崩潰,多段城牆仍然保存完好,一些火炮也在掩體之下幸運地撐過了這一陣炮擊。
但是就算是熱蘭遮城的城防體係還沒崩潰,但也已經沒用了,因為城中的守軍士兵們士氣已經完全崩塌,他們麵對玩家們的強攻沒有發動任何像樣的反擊。
玩家們發現熱蘭遮城沒有發動反擊之後隨即開始大搖大擺地直接開始強攻熱蘭遮城:
預想中的猛烈阻擊沒有出現,別說是炮擊了,連火槍的反擊都沒有,熱蘭遮城的反擊力度還不如烏特利支堡,或者說玩家們壓根就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就這樣,玩家們輕而易舉地打進了熱蘭遮城。
和進攻烏特利支堡一樣,玩家們在熱蘭遮城的城牆上發現了大量被丟棄的火槍,許多被掩體所保護的火炮也沒受到什麽傷害,顯然如果熱蘭遮城的荷蘭守軍意誌堅定一些,玩家們要想強行打進去還是會付出不小傷亡的。
當然,荷蘭守軍沒那個士氣就是了,他們被玩家們的炮擊嚇破了膽,以至於他們一槍不放就直接讓出了熱蘭遮城,順便還給玩家們留下了大量的火炮火藥。
很快玩家們都進入了熱蘭遮城,接著鄭家士兵也跟著玩家們進城。
進城之後,陳秋隨即讓鄭家士兵去搜捕城中的荷蘭士兵:
嗯,當然,這群家夥肯定會趁機搶點錢什麽的,不過玩家們也不在乎,反正搶的是荷蘭人,和自己沒啥關係。
很快,城中的荷蘭士兵都被鄭家士兵俘虜後集中在了一起,倒是總督和副官不知道躲哪去了。
陳秋有些失望,就當他準備繼續派人搜捕的時候,台灣總督德·波爾格和他的副官主動求見陳秋。
之前副官本來打算讓德·波爾格逃跑的:
總督跑了他才能跟著跑,但這個時候德·波爾格倒是展現出了自己的擔當:
他對副官說道,“如今大勢已去,我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眼下這種絕境,我是無力迴天的。但我身為總督,有責任盡力保護所有在台灣的雇員!”
德·波爾格不想跑,副官也無奈,總督不跑他就不能跑了,不然可能會背大鍋,於是他隻好跟著德·波爾格主動來見陳秋。
見到車球之後,德·波爾格向陳秋提出,他願意和陳秋做一個正式的交接儀式,將台灣正式歸還給大明,並放棄所有財產。
當然,作為交換,陳秋必須保證荷蘭士兵們的生命安全。
陳秋無語,這些荷蘭人就是不見棺材不見淚,早這樣不就行了。
現在才想這樣,晚了!
於是陳秋提出了他的意見:
“首先,台灣迴歸大明是天經地義之事,你們竊據台灣多年,又抗拒大明,現在想走就走?天下哪有這種好事,你們所有人必須為大明服務,當然,你們可以出錢贖迴這些荷蘭人,不過在沒有收到贖金前,我是不會放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