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官覺得德·波爾格這位總督實在是太不果斷了,如果他看過三國,肯定會說德·波爾格這家夥【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實乃庸人也。】
思考了一陣,副官對德·波爾格說道,
“總督閣下,巴達維亞離這裏算不上很遠,隻要稍微撐一陣,我們肯定能撐到援軍到達,到時就算台灣真的守不住,咱們的責任也輕一些。”
德·波爾格左思右想了一陣,最終說道,
“那我們何不采取一個折中的方法?先派人和明軍和談,拖延一下時間,如果能拖到援軍到達那是最好,拖不到那就沒辦法了。”
說完德·波爾格沒有再給副官反對的機會,馬上安排使者出城和玩家們和談。
副官無奈,他覺得這個時候己方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這能怎麽談?有什麽籌碼和別人談?
不過既然德·波爾格堅持,副官也不好反對,他心裏也有一絲僥幸,如果真的能通過和談解決危機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個時候玩家們也已經包圍了熱蘭遮城,而那個會說漢語的荷蘭人則點頭哈腰地表示願意為玩家們勸降熱蘭遮城:
“各位長官,我的中文名字叫桂德快,這是我的大明教師給我取的,其實我早就心向大明,熱愛儒家經典,隻是……”
“桂德快……”
陳秋打斷了這家夥的話,隨即一臉古怪地看著桂德快,心道這家夥是得罪他的老師了吧……
這是正經人能給學生取得名字?
而且你這家夥說你熱愛儒家文化,那就沒看出這個名字有什麽不對勁嗎……
不過結合這家夥的表現,陳秋又釋然了,隻能說這家夥的老師看人還真是準,這家夥確實跪的快……
陳秋的反應讓桂德快愣了一下,還沒等桂德快說什麽的時候陳秋又對他說道,
“好吧,那我給你一個機會,也給熱蘭遮城的荷蘭人一個機會。你去試一下,告訴城內的荷蘭人,我們也不是一定要趕盡殺絕,隻是要收迴台灣。收迴台灣之後,我們將尊重城中荷蘭人的生命安全,當然,前提是他們手上沒有漢民的血債。”
桂德快連連答應,當他來到城下表明身份的時候,城中的使者也出來了:
他們也說是想和玩家們和談。
使者見到桂德快之後便請求和陳秋會麵,桂德快想了想,城中的使者主動出來是一件好事:
桂德快自己去城裏終究還是有危險的,誰知道城中的德·波爾格會不會一怒之下把自己宰了……
於是桂德快便將使者帶到了陳秋麵前,使者這時候也不講究什麽驕傲了,當即跪下說道,
“來自大明的將軍,我們是真心想和你和談的,大明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無冤無仇,沒必要刀劍相向的。”
這使者的表現讓陳秋都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心道看來叫【跪的快】的荷蘭人還不止一個……
不過聯想到曆史上荷蘭人麵對幕府都能跪,跪一跪大明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沒啥心理壓力……
而且,陳秋注意到這個家夥的漢語居然還說的不錯,看來這個世界外國人來大明還是願意學漢語的……
也是,這時候大明還是正兒八經的天朝上國,仰慕者一大堆……
陳秋想了想,對使者說道,我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的。隻需要總督閣下把台灣歸還給大明,那麽大明會保障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使者沒想到陳秋就這一句話,他等了一陣都沒聽見陳秋有下文,頓時愣住了:
不是你這叫和談?你這叫最後通牒吧……
而且,大明的意思是隻保證生命安全?那財產安全呢?合著大家夥在台灣的財產都得被沒收?
使者思考了一下,說道,“尊敬的大明將軍,說實話我覺得大明的做派似乎不太合規矩。”
陳秋饒有興致地說道,“怎麽不合規矩了?台灣一向是大明的領土,我們收迴領土這事天經地義的。”
使者迴道,
“將軍閣下,這話就不對了,台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發的,之前並不見大明有什麽實質性管轄行為,而且這些年公司在台灣投入了海量資源,大明開口就要完全收迴,這似乎講不過去。”
陳秋無語,這使者似乎腦袋不太靈光,這時候居然還想和自己扯這些合法性問題?
他隨即說道,“不管你再怎麽說,台灣就是大明的領土,不然我們去荷蘭建幾座房子豈不是也能說我們開發了荷蘭,荷蘭我們有份?”
使者愣了一下,他有些跟不上陳秋的腦迴路,過了一會他還想說什麽的時候,陳秋懶得和他扯淡,直接說道,
“總之一句話,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離開台灣,如果你們乖乖離開台灣,那一切好說,不然進入戰爭狀態之後,一切就按戰時的規矩辦。”
見陳秋態度強硬,自己手上又沒有什麽像樣的籌碼,他隻好返迴熱蘭遮城向德·波爾格通報了情況。
“大明也太得理不饒人了!”
德·波爾格有些煩躁,他轉而對使者說道,“你有沒有和明軍將軍說清楚,我們的財產是我們自己賺取的,並不是從大明奪來的,再說了,大明那麽有錢,怎麽老盯著我們這三瓜兩棗不放?”
使者心道咱們對於那些土著不也是想盡辦法把對方所有財產全部搜刮一空……
這時候副官插了一句,“你和明軍將軍再說一次,就說隻要大明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可以撤出台灣。”
德·波爾格驚訝地看向副官,副官這時候倒是覺得應該跑路了?
使者點點頭,在其準備再度出發的時候,副官說道,“盡可能和明軍多談,多拖一陣。”
德·波爾格明白了,副官還是那個心思,盡可能地拖延時間,拖到援軍到達。
不過德·波爾格有些擔心,要是因此而惹怒明軍的話,那就麻煩了,或者援軍抵達之後被明軍迅速殲滅,那熱蘭遮城的士氣會一下子被清空,到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士兵不戰而逃的情況。
思考了一陣,副官對德·波爾格說道,
“總督閣下,巴達維亞離這裏算不上很遠,隻要稍微撐一陣,我們肯定能撐到援軍到達,到時就算台灣真的守不住,咱們的責任也輕一些。”
德·波爾格左思右想了一陣,最終說道,
“那我們何不采取一個折中的方法?先派人和明軍和談,拖延一下時間,如果能拖到援軍到達那是最好,拖不到那就沒辦法了。”
說完德·波爾格沒有再給副官反對的機會,馬上安排使者出城和玩家們和談。
副官無奈,他覺得這個時候己方處於絕對的劣勢地位,這能怎麽談?有什麽籌碼和別人談?
不過既然德·波爾格堅持,副官也不好反對,他心裏也有一絲僥幸,如果真的能通過和談解決危機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個時候玩家們也已經包圍了熱蘭遮城,而那個會說漢語的荷蘭人則點頭哈腰地表示願意為玩家們勸降熱蘭遮城:
“各位長官,我的中文名字叫桂德快,這是我的大明教師給我取的,其實我早就心向大明,熱愛儒家經典,隻是……”
“桂德快……”
陳秋打斷了這家夥的話,隨即一臉古怪地看著桂德快,心道這家夥是得罪他的老師了吧……
這是正經人能給學生取得名字?
而且你這家夥說你熱愛儒家文化,那就沒看出這個名字有什麽不對勁嗎……
不過結合這家夥的表現,陳秋又釋然了,隻能說這家夥的老師看人還真是準,這家夥確實跪的快……
陳秋的反應讓桂德快愣了一下,還沒等桂德快說什麽的時候陳秋又對他說道,
“好吧,那我給你一個機會,也給熱蘭遮城的荷蘭人一個機會。你去試一下,告訴城內的荷蘭人,我們也不是一定要趕盡殺絕,隻是要收迴台灣。收迴台灣之後,我們將尊重城中荷蘭人的生命安全,當然,前提是他們手上沒有漢民的血債。”
桂德快連連答應,當他來到城下表明身份的時候,城中的使者也出來了:
他們也說是想和玩家們和談。
使者見到桂德快之後便請求和陳秋會麵,桂德快想了想,城中的使者主動出來是一件好事:
桂德快自己去城裏終究還是有危險的,誰知道城中的德·波爾格會不會一怒之下把自己宰了……
於是桂德快便將使者帶到了陳秋麵前,使者這時候也不講究什麽驕傲了,當即跪下說道,
“來自大明的將軍,我們是真心想和你和談的,大明和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無冤無仇,沒必要刀劍相向的。”
這使者的表現讓陳秋都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心道看來叫【跪的快】的荷蘭人還不止一個……
不過聯想到曆史上荷蘭人麵對幕府都能跪,跪一跪大明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沒啥心理壓力……
而且,陳秋注意到這個家夥的漢語居然還說的不錯,看來這個世界外國人來大明還是願意學漢語的……
也是,這時候大明還是正兒八經的天朝上國,仰慕者一大堆……
陳秋想了想,對使者說道,我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的。隻需要總督閣下把台灣歸還給大明,那麽大明會保障荷蘭東印度公司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使者沒想到陳秋就這一句話,他等了一陣都沒聽見陳秋有下文,頓時愣住了:
不是你這叫和談?你這叫最後通牒吧……
而且,大明的意思是隻保證生命安全?那財產安全呢?合著大家夥在台灣的財產都得被沒收?
使者思考了一下,說道,“尊敬的大明將軍,說實話我覺得大明的做派似乎不太合規矩。”
陳秋饒有興致地說道,“怎麽不合規矩了?台灣一向是大明的領土,我們收迴領土這事天經地義的。”
使者迴道,
“將軍閣下,這話就不對了,台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發的,之前並不見大明有什麽實質性管轄行為,而且這些年公司在台灣投入了海量資源,大明開口就要完全收迴,這似乎講不過去。”
陳秋無語,這使者似乎腦袋不太靈光,這時候居然還想和自己扯這些合法性問題?
他隨即說道,“不管你再怎麽說,台灣就是大明的領土,不然我們去荷蘭建幾座房子豈不是也能說我們開發了荷蘭,荷蘭我們有份?”
使者愣了一下,他有些跟不上陳秋的腦迴路,過了一會他還想說什麽的時候,陳秋懶得和他扯淡,直接說道,
“總之一句話,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離開台灣,如果你們乖乖離開台灣,那一切好說,不然進入戰爭狀態之後,一切就按戰時的規矩辦。”
見陳秋態度強硬,自己手上又沒有什麽像樣的籌碼,他隻好返迴熱蘭遮城向德·波爾格通報了情況。
“大明也太得理不饒人了!”
德·波爾格有些煩躁,他轉而對使者說道,“你有沒有和明軍將軍說清楚,我們的財產是我們自己賺取的,並不是從大明奪來的,再說了,大明那麽有錢,怎麽老盯著我們這三瓜兩棗不放?”
使者心道咱們對於那些土著不也是想盡辦法把對方所有財產全部搜刮一空……
這時候副官插了一句,“你和明軍將軍再說一次,就說隻要大明保證我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可以撤出台灣。”
德·波爾格驚訝地看向副官,副官這時候倒是覺得應該跑路了?
使者點點頭,在其準備再度出發的時候,副官說道,“盡可能和明軍多談,多拖一陣。”
德·波爾格明白了,副官還是那個心思,盡可能地拖延時間,拖到援軍到達。
不過德·波爾格有些擔心,要是因此而惹怒明軍的話,那就麻煩了,或者援軍抵達之後被明軍迅速殲滅,那熱蘭遮城的士氣會一下子被清空,到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士兵不戰而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