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們做好決定之後隨即和漢軍取得了聯係:
葉思曼都差點忘了還有這麽一群家夥…
對於他們要去四川,嗯,葉思曼覺得這個世界如果是李自成帶著農民軍去的話,大概四川人民就不會遇到大西王的突突了…
四川明軍其實並不能對漢軍造成威脅,至於流寇們的動作,葉思曼並不太在意,她隨即把漢軍淘汰掉的火槍火炮一股腦都塞給了他們,就當做處理廢品了。
至於流寇們要求的教官,葉思曼同樣一口答應,派出了一批軍官充當教官團去支援流寇們。
對於葉思曼的動作,李岩倒是不太讚同,他對葉思曼說道,“流寇破壞性太大,而且他們普遍軍紀荒廢,大漢不宜和他們有太多接觸,以免軍隊沾染流寇習氣。”
葉思曼倒是不以為然,她說道,“軍紀主要和糧餉有關,隻要保證士兵們能夠拿到足額的糧餉,就不用擔心士兵們軍紀敗壞。”
李岩看得出葉思曼其實對一眾流寇不怎麽上心,他也沒有多說,在李岩看來,隻要漢軍別流寇化就行。
很快,得到漢軍支援的流寇們隨即進入四川搞事,而漢軍則開始朝著開封進發:
漢軍和流寇同時再度發動進攻讓崇禎帝相當頭疼,他感覺這大明就沒有一天是平靜的,真的是令人無語。
但既然事情發生了,那就隻能想辦法處理,於是崇禎帝隨即召來了他最信任的楊嗣昌,商討如何應對流寇和漢軍的進攻。
楊嗣昌此時也是相當頭疼:
不過他頭疼的方向和崇禎帝不太一樣,他頭疼的點在於關外的軍隊已經完全失控。
這樣收複遼地的意義對於明廷來說就不是很大了。
於是見到崇禎帝之後楊嗣昌首先說道,
“陛下,遼南四衛收複之後遼東巡撫是否應該移駐遼南?”
嗯,雖然大明收複了大片遼地,但是現任的遼東巡撫方一藻還是在寧遠,他這個遼東巡撫已經完全淪為擺設,遼地根本沒人聽他的。
這種事情崇禎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他現在並不想再節外生枝了:
在崇禎帝看來,要是陳秋再搞事的話,大明就真完了:
現在大明沒有部隊可以再去和陳秋作戰了。
所以崇禎帝搖搖頭,對於楊嗣昌這個他信任的人,他也就直說了:
“朝廷已經不能再樹敵了,朝廷現在沒錢沒糧,京城的糧食還得靠南邊海運,因此不能再多事了。”
崇禎帝的話讓楊嗣昌歎了口氣,他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必須全力以赴專注河南,山東剛剛經過一番大戰,林登萬不太可能再發動攻勢,因此官軍必須全力以赴,守住開封。”
“開封?”崇禎帝皺了皺眉頭,“那洛陽不要了嗎?”
楊嗣昌的腦子還是相當清醒的,他說道,“偽漢的目標不會是洛陽,他們一定會猛攻開封,打下開封之後偽漢就能把山東和河南連為一體。”
崇禎帝接著讓人拿來地圖,看著地圖思考了一陣,隨即指了指開封:
“既然如此的話,那要怎麽守住開封?或者說現在在開封的官軍能夠守住開封嗎?”
楊嗣昌說道,“官軍戰力不如偽漢,以現在開封的官軍必然守不住開封,隻能增兵以求通過數量取勝。因此臣建議調集陝西官軍和湖廣官軍一起前往河南,在河南和偽漢進行一場決戰。”
楊嗣昌這話讓崇禎帝猶豫了,楊嗣昌的意思顯然是要在開封發動一場決戰了。
不過明軍這些年決戰敗多勝少,少有的幾場勝利還全是陳秋在關外取得的,至於關內麵對漢軍的時候,排除掉陳秋參與的戰事,明軍與漢軍之間的戰績完全沒法看。
而且要是這場決戰明軍還是輸了,那局勢就真的崩了。
別的不說,按楊嗣昌說的那樣,陝西就放空了,漢軍將可從容往西占領陝西,那樣北方局勢就徹底完了,崇禎帝就得考慮在北京打保衛戰甚至跑路了。
“陛下,”似乎知道崇禎帝在想什麽,楊嗣昌說道,“現在不是官軍要和偽漢決戰,是偽漢要和我們決戰,除非官軍拱手讓出開封,不然此番決戰不可避免。”
楊嗣昌一番話讓崇禎帝如夢方醒,是呀,現在戰略主動權不在明軍手裏,他根本沒有選擇。
“那要調關寧軍或者是安東鎮入關助戰嗎?”
崇禎帝還是本能地想到了要調關外軍隊入關,但楊嗣昌卻提出了另一種說法:
“陛下,若是陳秋不接調令那朝廷就真威嚴掃地了,依臣之見,不如讓安東鎮提供火器即可。”
崇禎帝沉默了一下,明廷現在的威望大打折扣,各個軍頭還願意聽從明廷調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看起來陳秋還是站在明廷這一邊的。
要是明廷征召而陳秋不來的話,明廷的威望就要扔進大海了。
“就按你說的,”崇禎帝歎了口氣,“希望官軍諸部這次能勝,大明已經沒有資格再承受一場大敗了。”
楊嗣昌點點頭,“臣必定竭盡全力,協助官軍守住開封,擊破偽漢大軍。”
頓了頓,楊嗣昌猶豫了一下,咬咬牙,說道,“陛下,河南形勢已經這樣了,何不令河南各地組建團練抗擊偽漢?臣聽聞偽漢對於士紳極為嚴苛,若是能發動士紳的力量,必能讓偽漢大軍損失慘重。”
崇禎帝猶豫了一陣,想到現在河南有丟失的風險,他最終同意了楊嗣昌的建議:
“那就依你所言,允許河南各地組建團練,抗擊偽漢兵馬。”
很快,楊嗣昌和崇禎帝商議已定之後,明廷就開始了行動:
首先就是發往各地的調令,陝西的洪承疇和湖廣的左良玉都收到了調令,他們北要求進入河南支援開封明軍,自守住開封。
接著,明廷還給陳秋發了指令,要求陳秋提供一批優質火器給兵部,由兵部分發給河南諸部明軍。
同時,明廷下令允許河南士紳組建地主武裝抵抗漢軍,如果能對漢軍造成殺傷,朝廷將有重賞。
葉思曼都差點忘了還有這麽一群家夥…
對於他們要去四川,嗯,葉思曼覺得這個世界如果是李自成帶著農民軍去的話,大概四川人民就不會遇到大西王的突突了…
四川明軍其實並不能對漢軍造成威脅,至於流寇們的動作,葉思曼並不太在意,她隨即把漢軍淘汰掉的火槍火炮一股腦都塞給了他們,就當做處理廢品了。
至於流寇們要求的教官,葉思曼同樣一口答應,派出了一批軍官充當教官團去支援流寇們。
對於葉思曼的動作,李岩倒是不太讚同,他對葉思曼說道,“流寇破壞性太大,而且他們普遍軍紀荒廢,大漢不宜和他們有太多接觸,以免軍隊沾染流寇習氣。”
葉思曼倒是不以為然,她說道,“軍紀主要和糧餉有關,隻要保證士兵們能夠拿到足額的糧餉,就不用擔心士兵們軍紀敗壞。”
李岩看得出葉思曼其實對一眾流寇不怎麽上心,他也沒有多說,在李岩看來,隻要漢軍別流寇化就行。
很快,得到漢軍支援的流寇們隨即進入四川搞事,而漢軍則開始朝著開封進發:
漢軍和流寇同時再度發動進攻讓崇禎帝相當頭疼,他感覺這大明就沒有一天是平靜的,真的是令人無語。
但既然事情發生了,那就隻能想辦法處理,於是崇禎帝隨即召來了他最信任的楊嗣昌,商討如何應對流寇和漢軍的進攻。
楊嗣昌此時也是相當頭疼:
不過他頭疼的方向和崇禎帝不太一樣,他頭疼的點在於關外的軍隊已經完全失控。
這樣收複遼地的意義對於明廷來說就不是很大了。
於是見到崇禎帝之後楊嗣昌首先說道,
“陛下,遼南四衛收複之後遼東巡撫是否應該移駐遼南?”
嗯,雖然大明收複了大片遼地,但是現任的遼東巡撫方一藻還是在寧遠,他這個遼東巡撫已經完全淪為擺設,遼地根本沒人聽他的。
這種事情崇禎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他現在並不想再節外生枝了:
在崇禎帝看來,要是陳秋再搞事的話,大明就真完了:
現在大明沒有部隊可以再去和陳秋作戰了。
所以崇禎帝搖搖頭,對於楊嗣昌這個他信任的人,他也就直說了:
“朝廷已經不能再樹敵了,朝廷現在沒錢沒糧,京城的糧食還得靠南邊海運,因此不能再多事了。”
崇禎帝的話讓楊嗣昌歎了口氣,他接著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必須全力以赴專注河南,山東剛剛經過一番大戰,林登萬不太可能再發動攻勢,因此官軍必須全力以赴,守住開封。”
“開封?”崇禎帝皺了皺眉頭,“那洛陽不要了嗎?”
楊嗣昌的腦子還是相當清醒的,他說道,“偽漢的目標不會是洛陽,他們一定會猛攻開封,打下開封之後偽漢就能把山東和河南連為一體。”
崇禎帝接著讓人拿來地圖,看著地圖思考了一陣,隨即指了指開封:
“既然如此的話,那要怎麽守住開封?或者說現在在開封的官軍能夠守住開封嗎?”
楊嗣昌說道,“官軍戰力不如偽漢,以現在開封的官軍必然守不住開封,隻能增兵以求通過數量取勝。因此臣建議調集陝西官軍和湖廣官軍一起前往河南,在河南和偽漢進行一場決戰。”
楊嗣昌這話讓崇禎帝猶豫了,楊嗣昌的意思顯然是要在開封發動一場決戰了。
不過明軍這些年決戰敗多勝少,少有的幾場勝利還全是陳秋在關外取得的,至於關內麵對漢軍的時候,排除掉陳秋參與的戰事,明軍與漢軍之間的戰績完全沒法看。
而且要是這場決戰明軍還是輸了,那局勢就真的崩了。
別的不說,按楊嗣昌說的那樣,陝西就放空了,漢軍將可從容往西占領陝西,那樣北方局勢就徹底完了,崇禎帝就得考慮在北京打保衛戰甚至跑路了。
“陛下,”似乎知道崇禎帝在想什麽,楊嗣昌說道,“現在不是官軍要和偽漢決戰,是偽漢要和我們決戰,除非官軍拱手讓出開封,不然此番決戰不可避免。”
楊嗣昌一番話讓崇禎帝如夢方醒,是呀,現在戰略主動權不在明軍手裏,他根本沒有選擇。
“那要調關寧軍或者是安東鎮入關助戰嗎?”
崇禎帝還是本能地想到了要調關外軍隊入關,但楊嗣昌卻提出了另一種說法:
“陛下,若是陳秋不接調令那朝廷就真威嚴掃地了,依臣之見,不如讓安東鎮提供火器即可。”
崇禎帝沉默了一下,明廷現在的威望大打折扣,各個軍頭還願意聽從明廷調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看起來陳秋還是站在明廷這一邊的。
要是明廷征召而陳秋不來的話,明廷的威望就要扔進大海了。
“就按你說的,”崇禎帝歎了口氣,“希望官軍諸部這次能勝,大明已經沒有資格再承受一場大敗了。”
楊嗣昌點點頭,“臣必定竭盡全力,協助官軍守住開封,擊破偽漢大軍。”
頓了頓,楊嗣昌猶豫了一下,咬咬牙,說道,“陛下,河南形勢已經這樣了,何不令河南各地組建團練抗擊偽漢?臣聽聞偽漢對於士紳極為嚴苛,若是能發動士紳的力量,必能讓偽漢大軍損失慘重。”
崇禎帝猶豫了一陣,想到現在河南有丟失的風險,他最終同意了楊嗣昌的建議:
“那就依你所言,允許河南各地組建團練,抗擊偽漢兵馬。”
很快,楊嗣昌和崇禎帝商議已定之後,明廷就開始了行動:
首先就是發往各地的調令,陝西的洪承疇和湖廣的左良玉都收到了調令,他們北要求進入河南支援開封明軍,自守住開封。
接著,明廷還給陳秋發了指令,要求陳秋提供一批優質火器給兵部,由兵部分發給河南諸部明軍。
同時,明廷下令允許河南士紳組建地主武裝抵抗漢軍,如果能對漢軍造成殺傷,朝廷將有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