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河沿線接連潰敗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祖大壽耳中。
他得到的消息是這樣的:
眼下遼西戰局急轉直下,短短幾天功夫,大淩河防線全麵崩潰,明軍王樸,唐通,楊國柱和祖寬的關寧軍均被清軍擊潰,楊國柱更是直接陣亡,宣府精兵全軍覆沒,看起來似乎崇禎四年的那場慘敗即將再次上演。
此時吳三桂剛從義州衛迴錦州沒多久,得知消息的他立刻火急火燎地來找祖大壽,向祖大壽求證消息是否可靠。
得知消息的真實性之後,吳三桂相當無語,他說道,
“舅舅,關內這些文官武將就沒一個靠譜的,之前我和江明學兩人就守住了大淩河,現在好了,這盧督師一通安排把大淩河安排沒了!”
頓了頓,吳三桂說道,“要是江明學因此被韃子殲滅,咱們和陳秋的關係就完了,舅舅,現在我們需要立即出兵去救援江明學。”
祖大壽那顫抖的手說明他此刻心裏也很不平靜,他努力平緩了心情,沒有直接迴答吳三桂的問題,反而說道,“盧督師呢?他知道消息了嗎?”
吳三桂說道,“盧督師已經知道消息了,他準備收攏潰兵後去救援義州衛。”
“不能讓他去!”
祖大壽猛然說道,“江明學不用他救,他不知道建奴有多強,帶兵過去隻是送死!”
接著祖大壽又說道,“去讓你父親馬上前往金州,讓陳秋派人來救援。”
說到這祖大壽似乎也忍不住了,當了一次桌麵打掃大師,將桌麵上的東西一掃而光,
“關內的人都是廢物!從天啟年間我就應該知道的!”
似乎是觸碰到了什麽,祖大壽難得地失態,大聲說道,“他們不知道遼地的情況,不知道建奴的情況,既不知建奴有多強,也不知遼民有多苦,隨隨便便就想著複遼,總想著遼兵都是廢物,總以為遼將都會通敵,總是認為自己有多厲害,然後打了敗仗又把鍋全給我!仿佛大明是被我禍害至此的!”
吳三桂默然,他知道祖大壽這些年來一直壓力極大,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祖大壽扯下腰間的總兵印章,一把扔在地上,說道,“我和父親打仗的時候,現在這些個大明文武還不知在哪裏呢,我比這些人更懂兵事!他們不過是在關內欺負一下流寇罷了,一個個的卻都以為自己是什麽絕世名將了!”
過了一會,稍稍平緩了心情的祖大壽說道,“遼兵不能再聽從盧督師指揮,不,是不能再聽從任何從關內過來的文武官員的命令。從今日起,無我號令,關寧軍任何人不得隨意行動。”
吳三桂悚然,祖大壽這是打算公然和朝廷撕破臉了?
吳三桂想說些什麽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
“還沒到這個程度!”
這個時候吳襄走了過來,他撿起被祖大壽扔在地上的總兵印章,說道,“這場仗還沒輸呢!你急什麽!江明學不是關內那些廢物能比的,韃子想要攻克義州衛沒那麽容易。”
祖大壽臉色變換不定,過了一會才說道,“那總得讓陳秋知道遼西是什麽形勢吧?不然我估計陳秋還是打算進攻複州。”
祖大壽判斷陳秋那家夥肯定已經知道了遼西戰場的事情,但是安東鎮沒啥反應,看起來似乎沒把遼西戰場當迴事。
吳襄點點頭,說道,“是得讓陳秋知道現在遼西的危急局勢,而且現在也得靠他來逆轉遼西戰局,不過當下你還得派人想辦法說服盧督師,讓他不要亂來,我會想辦法盡快讓陳秋過來支援。”
這個時候祖大壽終於冷靜下來,他說道“我明白了,我這就親自去和盧督師講清楚。”
看著祖大壽離開,吳襄說道,“祖大壽這貨有點魔怔了,他已經不信大明了,不過三桂,大明雖然危機四伏,但隻要大兵還在,大明就倒不了。”
吳三桂皺了皺眉頭,他說道,“父親,大淩河打成這樣,再加上之前我聽說關內官軍麵對偽漢軍隊也是一潰千裏,以後大明隻能指望我們和陳秋了。”
吳襄說到,“這個時候才是最危險的,一定不能有非分之想,且不說陳秋還是忠於大明的,關寧軍有多少將士願意跟我們不跟朝廷?”
吳三桂愣了一下,他的本意是說接下來關寧軍和安東鎮壓力會比較大,沒想到吳襄直接理解到關寧軍要割據一方去了…
看到吳三桂愣住,吳襄繼續說道,“總之,這段時間先不要著急,隻要陳秋派出援軍過來,一切都不是問題。”
另一邊祖大壽找到了盧象升,盧象升眉頭緊鎖,顯然清軍的強大超過了他的預計。
看到祖大壽過來,盧象升說道,“祖總兵,大淩河被韃子突破的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祖大壽點點頭,說道,“督師,以末將之見,義州衛一時半會還丟不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保住元氣,隻要將士還在,韃子就不敢肆無忌憚地圍攻義州衛。”
盧象升猶豫了一下,他視察過江明學的部隊,確實看上去就比其他明軍更強,但畢竟義州衛是個新修築的城堡,裏麵存放的物資有限,要是彈盡糧絕的話什麽神仙部隊都得崩。
盧象升說道,“義州衛糧食不會太多,要是被圍太久的話可能會有風險,我看還是得想辦法救援義州衛才行。”
祖大壽心道現在各路兵馬輸成狗,讓這些剛剛打了敗仗的士兵去救援義州衛,這不是純送嗎?
祖大壽趕緊說道,“督師別急,末將已經派人去金州通知陳總督,從金州到遼西,海路順暢的話不會花費太久時間,我們隻需等一陣就行。”
盧象升看了看幾個將領,臨陣跑路的唐通,王樸默不作聲,祖寬則發聲支持祖大壽:
“督師,建奴不是關內的流寇能比的,他們最擅長圍點打援,切不可盲目出擊。”
作為預備隊的虎大威張了張嘴,想說什麽,但想了想之後還是識趣地閉上嘴。
他得到的消息是這樣的:
眼下遼西戰局急轉直下,短短幾天功夫,大淩河防線全麵崩潰,明軍王樸,唐通,楊國柱和祖寬的關寧軍均被清軍擊潰,楊國柱更是直接陣亡,宣府精兵全軍覆沒,看起來似乎崇禎四年的那場慘敗即將再次上演。
此時吳三桂剛從義州衛迴錦州沒多久,得知消息的他立刻火急火燎地來找祖大壽,向祖大壽求證消息是否可靠。
得知消息的真實性之後,吳三桂相當無語,他說道,
“舅舅,關內這些文官武將就沒一個靠譜的,之前我和江明學兩人就守住了大淩河,現在好了,這盧督師一通安排把大淩河安排沒了!”
頓了頓,吳三桂說道,“要是江明學因此被韃子殲滅,咱們和陳秋的關係就完了,舅舅,現在我們需要立即出兵去救援江明學。”
祖大壽那顫抖的手說明他此刻心裏也很不平靜,他努力平緩了心情,沒有直接迴答吳三桂的問題,反而說道,“盧督師呢?他知道消息了嗎?”
吳三桂說道,“盧督師已經知道消息了,他準備收攏潰兵後去救援義州衛。”
“不能讓他去!”
祖大壽猛然說道,“江明學不用他救,他不知道建奴有多強,帶兵過去隻是送死!”
接著祖大壽又說道,“去讓你父親馬上前往金州,讓陳秋派人來救援。”
說到這祖大壽似乎也忍不住了,當了一次桌麵打掃大師,將桌麵上的東西一掃而光,
“關內的人都是廢物!從天啟年間我就應該知道的!”
似乎是觸碰到了什麽,祖大壽難得地失態,大聲說道,“他們不知道遼地的情況,不知道建奴的情況,既不知建奴有多強,也不知遼民有多苦,隨隨便便就想著複遼,總想著遼兵都是廢物,總以為遼將都會通敵,總是認為自己有多厲害,然後打了敗仗又把鍋全給我!仿佛大明是被我禍害至此的!”
吳三桂默然,他知道祖大壽這些年來一直壓力極大,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祖大壽扯下腰間的總兵印章,一把扔在地上,說道,“我和父親打仗的時候,現在這些個大明文武還不知在哪裏呢,我比這些人更懂兵事!他們不過是在關內欺負一下流寇罷了,一個個的卻都以為自己是什麽絕世名將了!”
過了一會,稍稍平緩了心情的祖大壽說道,“遼兵不能再聽從盧督師指揮,不,是不能再聽從任何從關內過來的文武官員的命令。從今日起,無我號令,關寧軍任何人不得隨意行動。”
吳三桂悚然,祖大壽這是打算公然和朝廷撕破臉了?
吳三桂想說些什麽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
“還沒到這個程度!”
這個時候吳襄走了過來,他撿起被祖大壽扔在地上的總兵印章,說道,“這場仗還沒輸呢!你急什麽!江明學不是關內那些廢物能比的,韃子想要攻克義州衛沒那麽容易。”
祖大壽臉色變換不定,過了一會才說道,“那總得讓陳秋知道遼西是什麽形勢吧?不然我估計陳秋還是打算進攻複州。”
祖大壽判斷陳秋那家夥肯定已經知道了遼西戰場的事情,但是安東鎮沒啥反應,看起來似乎沒把遼西戰場當迴事。
吳襄點點頭,說道,“是得讓陳秋知道現在遼西的危急局勢,而且現在也得靠他來逆轉遼西戰局,不過當下你還得派人想辦法說服盧督師,讓他不要亂來,我會想辦法盡快讓陳秋過來支援。”
這個時候祖大壽終於冷靜下來,他說道“我明白了,我這就親自去和盧督師講清楚。”
看著祖大壽離開,吳襄說道,“祖大壽這貨有點魔怔了,他已經不信大明了,不過三桂,大明雖然危機四伏,但隻要大兵還在,大明就倒不了。”
吳三桂皺了皺眉頭,他說道,“父親,大淩河打成這樣,再加上之前我聽說關內官軍麵對偽漢軍隊也是一潰千裏,以後大明隻能指望我們和陳秋了。”
吳襄說到,“這個時候才是最危險的,一定不能有非分之想,且不說陳秋還是忠於大明的,關寧軍有多少將士願意跟我們不跟朝廷?”
吳三桂愣了一下,他的本意是說接下來關寧軍和安東鎮壓力會比較大,沒想到吳襄直接理解到關寧軍要割據一方去了…
看到吳三桂愣住,吳襄繼續說道,“總之,這段時間先不要著急,隻要陳秋派出援軍過來,一切都不是問題。”
另一邊祖大壽找到了盧象升,盧象升眉頭緊鎖,顯然清軍的強大超過了他的預計。
看到祖大壽過來,盧象升說道,“祖總兵,大淩河被韃子突破的事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祖大壽點點頭,說道,“督師,以末將之見,義州衛一時半會還丟不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保住元氣,隻要將士還在,韃子就不敢肆無忌憚地圍攻義州衛。”
盧象升猶豫了一下,他視察過江明學的部隊,確實看上去就比其他明軍更強,但畢竟義州衛是個新修築的城堡,裏麵存放的物資有限,要是彈盡糧絕的話什麽神仙部隊都得崩。
盧象升說道,“義州衛糧食不會太多,要是被圍太久的話可能會有風險,我看還是得想辦法救援義州衛才行。”
祖大壽心道現在各路兵馬輸成狗,讓這些剛剛打了敗仗的士兵去救援義州衛,這不是純送嗎?
祖大壽趕緊說道,“督師別急,末將已經派人去金州通知陳總督,從金州到遼西,海路順暢的話不會花費太久時間,我們隻需等一陣就行。”
盧象升看了看幾個將領,臨陣跑路的唐通,王樸默不作聲,祖寬則發聲支持祖大壽:
“督師,建奴不是關內的流寇能比的,他們最擅長圍點打援,切不可盲目出擊。”
作為預備隊的虎大威張了張嘴,想說什麽,但想了想之後還是識趣地閉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