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殿下,您慢點兒!”太監李輔國在後麵小跑步緊緊跟著李亨。
自從幾年前李亨在馬嵬驛兵變失敗,父子倆都被玄宗圈禁,李輔國這個太監就一直悉心在身邊照料,其忠心可見一斑,李亨感念其忠心,在恢複太子之位後,對他大力提拔。
李亨此時沒有理會李輔國,腳步走得更快了,很快便到了皇帝寢宮門口,門口的兩個太監行禮:“拜見太子殿下!”
李亨立即道:“快稟報父皇,孤有緊急軍情要向父皇稟報!”
“殿下稍等!”
不一會兒功夫,小太監出來道:“殿下,陛下請您覲見!”
李亨立即邁步進了寢宮,走到禦榻前看見楊玉環也在,立即下拜道:“兒臣拜見父皇、貴妃娘娘!”
“咳咳、咳咳起來吧,來人,給太子搬凳子來!”玄宗咳嗽幾聲對李亨抬了抬手。
“謝父皇!”李亨站起來小心退到了一邊,小太監搬來凳子,李亨小心坐下。
玄宗在太監和楊玉環的幫助下從全躺到半躺著,精神也恢複了一些,問道:“太子來見朕所謂何事?”
李亨欠了欠身,從大袖中拿出兩份奏章說道:“父皇,有兩個消息,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父皇是要先聽哪一個?”
玄宗問道:“好消息是什麽?”
“兵馬大元帥趙子良派人送來捷報,七八日前已經攻克鄴城,斬首八萬餘,俘虜十一萬,叛軍大將和官吏數十人被俘,安慶緒及其從屬嚴莊、崔乾佑、能元皓、孫曉哲等人帶著數千殘兵敗將退入河北史思明的勢力範圍,但很快被史思明包圍繳械,安慶緒等叛賊首領悉數被史思明處死,其兵馬也被吞並!”
玄宗聽了這個大號的消息,難得高興一會,心情大好,說道:“好,好啊,這麽多年了,終於滅了安氏,如今已經隻剩下一個史思明,已是孤掌難鳴,以趙卿家之能,要滅他隻在反手之間!”
楊玉環和殿中的太監宮女們也都紛紛下拜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剿滅叛軍之日已不遠矣!”
“哈哈哈”玄宗大笑,很是高興了一陣。
高興完了,玄宗也知道是要聽壞消息了,問道:“壞消息是什麽?”
李亨道:“隴右方麵傳來八百裏加急,七日前,吐蕃興起大軍二十萬進攻我隴右各地,由於我隴右各地兵力不足,吐蕃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如今攻破了鄯州城,整個隴右道也大片淪陷!”
玄宗沒有想到壞消息竟然是吐蕃大舉來犯,二十萬吐蕃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隴右地去全部的兵力加起來都不到兩萬人,而且又沒有足夠威望和才能的大將統領,也難怪會被吐蕃推進得這麽快。
經曆多了,玄宗此時雖然感到事態嚴重,但也不顯露於形,沉吟片刻後說道:“趙卿獻上的外交策略為我們爭取了數年的時間,如今叛亂已經平定得差不多了,吐蕃軍也來了。隴右道緊鄰關中,如今吐蕃軍大舉來犯,對我朝威脅不小!看來必須要抽調兵馬趕赴隴右禦敵!太子,你是怎麽想的?”
李亨有些猶豫,經曆過馬嵬驛事變之後,他的膽子和銳氣已經在這幾年被磨得差不多了,猶豫著不敢說,“這”
玄宗皺眉,歎道:“朕讓你說,你就說!朕已經老了,過了今天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以後就看你自己的了,你是怎麽想的,說吧!”
李亨額頭上隱隱滲出汗珠,拱手道:“既然父皇讓兒臣說,兒臣就鬥膽說說自己的看法!兒臣認為,內患已經不足為慮,吐蕃來犯才是如今朝廷最應該重視的大事,如今中原各地進入雨季,平叛大軍幾乎都在休整,趙元帥也在進行裁軍事宜,兒臣建議下旨讓趙元帥停止裁軍事宜,同時也停止釋放俘虜迴鄉,抽調二十萬大軍火速西進,委任大將統帶迎擊吐蕃軍!”
玄宗聽了之後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問道:“如果要從中原平叛大軍中抽調二十萬西進隴右迎擊吐蕃軍,你認為以誰為將最為合適?”
李亨道:“當然趙元帥是最合適的,隻不過他還要主持平叛事宜,能統帶大軍迎擊吐蕃軍的大將不少,例如郭子儀、李光弼、王難得、張守瑜、高秀岩、仆骨懷恩等人都是良將,兒臣認為,郭子儀老成持重,是上上之選,但他沒有在隴右和河西呆過,李光弼的才能不在郭子儀之下,他在河西的時間不短,了解吐蕃人的習性,可以擔此重任!”
“李光弼?”玄宗輕輕點頭,說道:“他倒是一個好人選!但朕還是不放心啊,正如你所說,叛賊如今隻剩下史思明已經孤掌難鳴,平定此賊已經不是難事,那麽把你那親家留在河北還有什麽意義呢?平定一個史思明也需要他親自去嗎?豈不是大材小用?”
玄宗對站在旁邊的高力士抬了抬手,高力士立即上前躬身道:“陛下!”
玄宗道:“派八百裏加急給趙子良傳旨,命他暫停裁軍事宜,親自統帶北庭軍本部以及新編中原軍十萬,一共二十萬人馬火速揮師西進隴右迎戰吐蕃軍,至於中原平叛事宜,朕另有安排!”
高力士答應道:“遵旨!陛下,天下兵馬大元帥隻是臨時職銜,既然趙子良已經不再負責平叛事宜,這頭銜是不是要收迴?元帥府是不是要撤銷?聖旨上要不要加上這兩條?”
玄宗說道:“不必,趙子良是聰明人,他應該知道怎麽做!”
“諾!”
幾天之後,趙子良在鄴城接到了聖旨,看完聖旨後皺起了眉頭,“來人,請各位先生過來議事!”
親兵答應:“諾!”
幕僚官員們接到通知後很快就來見趙子良,趙子良示意大家都坐下,然後拿出聖旨說道:“諸位先生,真是好事多磨啊,長安來了聖旨,說吐蕃人撕毀盟約舉兵二十萬大舉進犯隴右,如今連鄯州城都被吐蕃人攻占了,隴右各地淪陷大半,局勢十分危急,皇帝命我放下這裏的事務,統帶北庭軍和十萬中原軍火速西進隴右平叛!而且還有暫停裁軍事宜,俘虜也不能放了!”
眾幕僚們聽了吐蕃人大舉進犯,還攻破了鄯州城的消息極為震驚,王維歎道:“內患未除,外患又起,我大唐如今真是多事之秋啊,這該如何是好?”
趙子良問道:“諸位先生以為如何?我是奉詔立刻揮師西進呢?還是上書皇帝,建議皇帝另外派人帶兵前軍迎戰吐蕃軍?”
岑參說道:“大帥,如果把安祿山父子跟史思明相比,他們父子倆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才能都遠不及史思明,別看如今叛賊隻有史思明一人了,但這史思明比安祿山父子二人加起來都難對付,如果大帥此時離開,那麽讓誰來主持平叛事宜?這河北周邊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大軍,如果沒有一個有才能的人來統帶,不但不能盡快擊敗史思明,隻怕還會被史思明利用反敗為勝啊!”
元帥府行軍司馬陳青說道:“岑先生說得不錯,外患雖然可怕,但是內患更可怕,如果不盡快除掉史思明,等他把河北經營得如鐵桶一般,我們再要動他就要耗費更大,平叛不能半途而廢啊!這次吐蕃人來襲也不知道是真要大舉進犯還是隻進隴右劫掠一番,皇帝把大帥調過去打吐蕃人不是大材小用麽?”
趙子良摸著下巴上的胡須,看見高尚正猶豫著要不要開口,於是問道:“高先生,此事你怎麽看?”
高尚拱手道:“大帥,下官鬥膽推測皇帝下這道旨意的用意:第一,皇帝可能認為安祿山父子既然已經授首,叛軍大部分都已經剿滅,隻剩下史思明已經不足為慮,反而認為吐蕃這次大舉進犯是心腹大患;第二,聖旨上雖然沒有明說,但如果大帥不再負責平叛事宜,那麽大帥就不再是兵馬大元帥,元帥府就要自動解散,大帥手上的元帥大印就要上交朝廷,這個頭像也會被自動收迴,皇帝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不用明說也能不動聲色的削弱大帥的兵權,如若等到日後平叛結束,皇帝再明確下旨收迴大帥的兵權,就傷了臉麵!”
趙子良歎道:“平叛結束之後,不用皇帝下旨收迴兵權,我自己也會上書主動交出兵權!如今平叛大業還差最後一步,卻出了這等事。我自己心裏是這麽想的,卻擋不住別人心裏怎麽想,看來我奉詔都不行了,否則就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這時杜甫說道:“大帥,下官建議大帥爭取一下,向皇帝上書建議另外派大將統兵西進迎戰吐蕃軍,待大帥完成平叛事宜之後再主動交出兵權!吐蕃擾邊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就算占據了全隴右道也站不住腳,隻待大帥平定史思明,想怎麽打吐蕃就怎麽打,如果現在放棄史思明而去對付吐蕃,豈不是因小失大嗎?”
趙子良思索著杜甫的話,最後還是先上書一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出來,如果皇帝不采納,那時自己再揮師西進也不晚,最多也隻是耽誤十來天的時間,這點時間吐蕃人也打不到長安。
於是趙子良馬上讓杜甫代替自己寫一封奏章派八百裏加急送往長安。(未完待續。)m。
自從幾年前李亨在馬嵬驛兵變失敗,父子倆都被玄宗圈禁,李輔國這個太監就一直悉心在身邊照料,其忠心可見一斑,李亨感念其忠心,在恢複太子之位後,對他大力提拔。
李亨此時沒有理會李輔國,腳步走得更快了,很快便到了皇帝寢宮門口,門口的兩個太監行禮:“拜見太子殿下!”
李亨立即道:“快稟報父皇,孤有緊急軍情要向父皇稟報!”
“殿下稍等!”
不一會兒功夫,小太監出來道:“殿下,陛下請您覲見!”
李亨立即邁步進了寢宮,走到禦榻前看見楊玉環也在,立即下拜道:“兒臣拜見父皇、貴妃娘娘!”
“咳咳、咳咳起來吧,來人,給太子搬凳子來!”玄宗咳嗽幾聲對李亨抬了抬手。
“謝父皇!”李亨站起來小心退到了一邊,小太監搬來凳子,李亨小心坐下。
玄宗在太監和楊玉環的幫助下從全躺到半躺著,精神也恢複了一些,問道:“太子來見朕所謂何事?”
李亨欠了欠身,從大袖中拿出兩份奏章說道:“父皇,有兩個消息,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父皇是要先聽哪一個?”
玄宗問道:“好消息是什麽?”
“兵馬大元帥趙子良派人送來捷報,七八日前已經攻克鄴城,斬首八萬餘,俘虜十一萬,叛軍大將和官吏數十人被俘,安慶緒及其從屬嚴莊、崔乾佑、能元皓、孫曉哲等人帶著數千殘兵敗將退入河北史思明的勢力範圍,但很快被史思明包圍繳械,安慶緒等叛賊首領悉數被史思明處死,其兵馬也被吞並!”
玄宗聽了這個大號的消息,難得高興一會,心情大好,說道:“好,好啊,這麽多年了,終於滅了安氏,如今已經隻剩下一個史思明,已是孤掌難鳴,以趙卿家之能,要滅他隻在反手之間!”
楊玉環和殿中的太監宮女們也都紛紛下拜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剿滅叛軍之日已不遠矣!”
“哈哈哈”玄宗大笑,很是高興了一陣。
高興完了,玄宗也知道是要聽壞消息了,問道:“壞消息是什麽?”
李亨道:“隴右方麵傳來八百裏加急,七日前,吐蕃興起大軍二十萬進攻我隴右各地,由於我隴右各地兵力不足,吐蕃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如今攻破了鄯州城,整個隴右道也大片淪陷!”
玄宗沒有想到壞消息竟然是吐蕃大舉來犯,二十萬吐蕃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隴右地去全部的兵力加起來都不到兩萬人,而且又沒有足夠威望和才能的大將統領,也難怪會被吐蕃推進得這麽快。
經曆多了,玄宗此時雖然感到事態嚴重,但也不顯露於形,沉吟片刻後說道:“趙卿獻上的外交策略為我們爭取了數年的時間,如今叛亂已經平定得差不多了,吐蕃軍也來了。隴右道緊鄰關中,如今吐蕃軍大舉來犯,對我朝威脅不小!看來必須要抽調兵馬趕赴隴右禦敵!太子,你是怎麽想的?”
李亨有些猶豫,經曆過馬嵬驛事變之後,他的膽子和銳氣已經在這幾年被磨得差不多了,猶豫著不敢說,“這”
玄宗皺眉,歎道:“朕讓你說,你就說!朕已經老了,過了今天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以後就看你自己的了,你是怎麽想的,說吧!”
李亨額頭上隱隱滲出汗珠,拱手道:“既然父皇讓兒臣說,兒臣就鬥膽說說自己的看法!兒臣認為,內患已經不足為慮,吐蕃來犯才是如今朝廷最應該重視的大事,如今中原各地進入雨季,平叛大軍幾乎都在休整,趙元帥也在進行裁軍事宜,兒臣建議下旨讓趙元帥停止裁軍事宜,同時也停止釋放俘虜迴鄉,抽調二十萬大軍火速西進,委任大將統帶迎擊吐蕃軍!”
玄宗聽了之後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問道:“如果要從中原平叛大軍中抽調二十萬西進隴右迎擊吐蕃軍,你認為以誰為將最為合適?”
李亨道:“當然趙元帥是最合適的,隻不過他還要主持平叛事宜,能統帶大軍迎擊吐蕃軍的大將不少,例如郭子儀、李光弼、王難得、張守瑜、高秀岩、仆骨懷恩等人都是良將,兒臣認為,郭子儀老成持重,是上上之選,但他沒有在隴右和河西呆過,李光弼的才能不在郭子儀之下,他在河西的時間不短,了解吐蕃人的習性,可以擔此重任!”
“李光弼?”玄宗輕輕點頭,說道:“他倒是一個好人選!但朕還是不放心啊,正如你所說,叛賊如今隻剩下史思明已經孤掌難鳴,平定此賊已經不是難事,那麽把你那親家留在河北還有什麽意義呢?平定一個史思明也需要他親自去嗎?豈不是大材小用?”
玄宗對站在旁邊的高力士抬了抬手,高力士立即上前躬身道:“陛下!”
玄宗道:“派八百裏加急給趙子良傳旨,命他暫停裁軍事宜,親自統帶北庭軍本部以及新編中原軍十萬,一共二十萬人馬火速揮師西進隴右迎戰吐蕃軍,至於中原平叛事宜,朕另有安排!”
高力士答應道:“遵旨!陛下,天下兵馬大元帥隻是臨時職銜,既然趙子良已經不再負責平叛事宜,這頭銜是不是要收迴?元帥府是不是要撤銷?聖旨上要不要加上這兩條?”
玄宗說道:“不必,趙子良是聰明人,他應該知道怎麽做!”
“諾!”
幾天之後,趙子良在鄴城接到了聖旨,看完聖旨後皺起了眉頭,“來人,請各位先生過來議事!”
親兵答應:“諾!”
幕僚官員們接到通知後很快就來見趙子良,趙子良示意大家都坐下,然後拿出聖旨說道:“諸位先生,真是好事多磨啊,長安來了聖旨,說吐蕃人撕毀盟約舉兵二十萬大舉進犯隴右,如今連鄯州城都被吐蕃人攻占了,隴右各地淪陷大半,局勢十分危急,皇帝命我放下這裏的事務,統帶北庭軍和十萬中原軍火速西進隴右平叛!而且還有暫停裁軍事宜,俘虜也不能放了!”
眾幕僚們聽了吐蕃人大舉進犯,還攻破了鄯州城的消息極為震驚,王維歎道:“內患未除,外患又起,我大唐如今真是多事之秋啊,這該如何是好?”
趙子良問道:“諸位先生以為如何?我是奉詔立刻揮師西進呢?還是上書皇帝,建議皇帝另外派人帶兵前軍迎戰吐蕃軍?”
岑參說道:“大帥,如果把安祿山父子跟史思明相比,他們父子倆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政治才能都遠不及史思明,別看如今叛賊隻有史思明一人了,但這史思明比安祿山父子二人加起來都難對付,如果大帥此時離開,那麽讓誰來主持平叛事宜?這河北周邊聚集了如此之多的大軍,如果沒有一個有才能的人來統帶,不但不能盡快擊敗史思明,隻怕還會被史思明利用反敗為勝啊!”
元帥府行軍司馬陳青說道:“岑先生說得不錯,外患雖然可怕,但是內患更可怕,如果不盡快除掉史思明,等他把河北經營得如鐵桶一般,我們再要動他就要耗費更大,平叛不能半途而廢啊!這次吐蕃人來襲也不知道是真要大舉進犯還是隻進隴右劫掠一番,皇帝把大帥調過去打吐蕃人不是大材小用麽?”
趙子良摸著下巴上的胡須,看見高尚正猶豫著要不要開口,於是問道:“高先生,此事你怎麽看?”
高尚拱手道:“大帥,下官鬥膽推測皇帝下這道旨意的用意:第一,皇帝可能認為安祿山父子既然已經授首,叛軍大部分都已經剿滅,隻剩下史思明已經不足為慮,反而認為吐蕃這次大舉進犯是心腹大患;第二,聖旨上雖然沒有明說,但如果大帥不再負責平叛事宜,那麽大帥就不再是兵馬大元帥,元帥府就要自動解散,大帥手上的元帥大印就要上交朝廷,這個頭像也會被自動收迴,皇帝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不用明說也能不動聲色的削弱大帥的兵權,如若等到日後平叛結束,皇帝再明確下旨收迴大帥的兵權,就傷了臉麵!”
趙子良歎道:“平叛結束之後,不用皇帝下旨收迴兵權,我自己也會上書主動交出兵權!如今平叛大業還差最後一步,卻出了這等事。我自己心裏是這麽想的,卻擋不住別人心裏怎麽想,看來我奉詔都不行了,否則就有擁兵自重的嫌疑!”
這時杜甫說道:“大帥,下官建議大帥爭取一下,向皇帝上書建議另外派大將統兵西進迎戰吐蕃軍,待大帥完成平叛事宜之後再主動交出兵權!吐蕃擾邊也不是一年兩年了,他們就算占據了全隴右道也站不住腳,隻待大帥平定史思明,想怎麽打吐蕃就怎麽打,如果現在放棄史思明而去對付吐蕃,豈不是因小失大嗎?”
趙子良思索著杜甫的話,最後還是先上書一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寫出來,如果皇帝不采納,那時自己再揮師西進也不晚,最多也隻是耽誤十來天的時間,這點時間吐蕃人也打不到長安。
於是趙子良馬上讓杜甫代替自己寫一封奏章派八百裏加急送往長安。(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