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年四月上旬,從北庭各地抽調參與平叛的軍隊陸續趕到恆邏斯河東岸集結紮營,與恆邏斯城隔河相望,在此集結的軍隊數量達到兩萬,按照趙子良的計劃,一共要出兵四萬,其中三萬是北庭精銳,另外一萬是西突厥各部部落軍,在這裏集結的兩萬人馬全都是精銳,其中一萬騎兵和一萬步兵,不過以後行軍時,步兵也全部騎馬。【最新章節閱讀】
剩下的一萬精兵和一萬部落軍會在前往庭州的行軍途中各個駐地依次加入戰鬥序列。
趙子良來到北庭的這些年,每次有戰事都會拉上西突厥各部的部落軍,在作戰過程中,這些部落軍每次都有損失,但是每次都有賞賜,蠻族人口雖然越來越少,但因為有豐厚的賞賜因此沒有任何怨言,這次趙子良也打算帶上一萬蠻族部落軍,更進一步削弱蠻族實力,實力不足的蠻族就對北庭沒有威脅。
除此之外,這次要帶走的三萬精兵當中有一半是粟特兵,這些粟特兵與漢兵混合在一起訓練,每一個漢兵負責帶一個粟特兵,經過這些年的操練和教化,幾乎所有的粟特兵不但被訓練成了精銳,還都會說漢話,熟悉漢俗,這一萬粟特兵被抽調出來之後,北庭境內的粟特兵幾乎被抽調一空,剩下鎮守各地的幾乎都是漢兵。
之所以要抽調一萬部落軍和一萬粟特兵加入討逆軍中,趙子良是從多方麵考慮的,一方麵是讓他們進入中原作戰,通過戰爭消耗北庭各地土著人口,特別是這些精壯;第二個原因是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用起來省錢,他們軍餉和軍事裝備所消耗的錢財隻是漢軍的三分之一;第三個原因是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在中原人生地不熟,不容易被朝廷和叛軍策反,隻有緊跟著他趙子良才有活路,就算他們的統兵將領被策反,隻要趙子良現身,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立馬就會倒戈!
出征的這四萬人,其中一萬是精銳步兵,由五千粟特兵和五千漢兵組成;三萬人是騎兵,這三萬騎兵當中有五千重甲鐵騎、八千弓騎兵,這些全部是由漢軍組成,是這次平叛軍的主力中的主力,另外一萬七千騎當中有一萬是蠻族騎兵,另外七千輕騎當中有三千漢軍,剩下五千輕騎是粟特兵。為了保持對粟特兵的控製力度,軍中基本上都是一個漢兵帶一個或兩個粟特兵,沒有讓粟特兵單獨形成作戰單位的建製,一個夥十一個兵當中,至少有四個漢兵,夥長都是漢人。雖然有歧視的嫌疑,但現階段隻能如此。
四月初八上午,趙子良召集北庭軍政大員議事,決定最後的出征和留守安排,由王燦從情報係統得到的各種情報向趙子良和眾軍政大員匯報中原戰局。
王燦指著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做現場演示報告道:“自去年十二月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斬之後,潼關大軍由哥舒翰署理,但哥舒翰因在前往京城朝見的路上經過土門軍時中風患病,不得不帶病上陣統兵,哥舒翰重病不能親自署理軍務,隻能把諸事交給禦史中丞田良丘打理,田良丘為行軍司馬,但田良丘為文官,不通兵事,隻得讓王思禮統領騎兵,李承光統領步兵,但這二人不合,又爭權,因此潼關二十萬大軍並不能發揮戰力。不過潼關守軍雖然暫時沒有出戰擊潰叛軍的能力,但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暫時應該不會有事”。
“另外,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後,皇帝任命了原河西節度副使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又命朔方右廂兵馬使郭子儀接掌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帶五千河西軍赴河東赴任,並迅速掌控了河東大部,今年一月,李光弼統兵擊敗叛軍史思明部,攻占了之前被叛軍攻占的真定,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老巢範陽之間的交通線路,不過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史思明又集結了數萬大軍正在與李光弼對峙,雙方交戰數月,互有勝負!”
“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之後,立即從九原出兵向雲中進攻,很快便攻克了靜邊軍。去年十二月,叛軍大同軍使高秀岩統率兩萬精兵出雲中迎戰郭子儀,雙方在靜邊軍東部交戰數月,郭子儀屢被擊敗,隻得退迴靜邊軍,一邊固守待援,一邊招募士卒做長久打算,從目前的情況來就看,如果把潼關一線戰場成為南線戰場,把真定一線稱為中路戰場,把雲中一線稱為北線戰場,我方隻在中線戰場稍有優勢,在南線和北線都處於劣勢!”
王燦說到這裏,對趙子良和其他將校官員抱拳道:“節帥,諸位同僚,這就是目前敵我雙方的戰局失態!”
這時白孝德站出來罵道:“高秀岩這個狗賊,當初他在河西被李林甫的走狗欺負得狼狽不堪,又被逼得丟了軍職,如果不是節帥收留他並大力提拔,還教他兵法戰陣之術,他又如何會身居高位?如今他倒好,不但不感節帥提攜之大恩,反而過來加入安賊叛軍與我們為敵!待我遇到他,一定宰了他!”
其他將校和官員聽了白孝德的話都紛紛附和,大堂之上頓時罵聲一片。趙子良卻是很清楚,如今的局勢遠遠比另一個時空中安史之亂初期的局勢對大唐王朝更加不利,安祿山因為有高秀岩和張守瑜這兩員大將,實力要比原本應有的實力強得多。隻因高秀岩和張守瑜都多年跟隨趙子良身邊,耳目渲染之下,多少學了不少戰略戰術和行軍布陣之法,郭子儀雖然頗有軍事才幹,卻在戰術對決上還真不是臨陣作戰經驗極其豐富的高秀岩的對手,因此被阻擋在靜邊軍寸進不得,還處於劣勢防守狀態,而張守瑜又駐軍在漠北對朔方軍虎視眈眈,這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郭子儀手裏隻有一個朔方軍,哪裏能敵得過高秀岩和張守瑜這兩員悍將?能穩住北方的局勢就已經很不錯了。
趙子良這時舉起了手,堂上眾將和官員們都停了下來,剛才的謾罵聲也不見了。
他問道:“朝中的局勢如何?”
王燦道:“叛軍如今正在猛攻潼關,在如此局勢下,朝中明爭暗鬥依然不止,安思順是安祿山的族弟,但他在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前就向朝廷告發過安祿山可能要謀反,隻是當時皇帝沒有采信,因而事發之後朝廷沒有禍及安思順,但他仍被調往經京城任戶部尚書。哥舒翰因與安思順有嫌隙,又加之大權在握,所以派人偽造了一份安思順與安祿山的書信曾送給朝廷,皇帝看見後大怒,下旨處死了安思順和弟弟安元貞,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嶺南!還有,據報楊國忠十分忌憚哥舒翰的權勢,哥舒翰也擔心楊國忠在背後捅刀子,因此兩人互相防備敵視,楊國忠還奏請皇帝允許,親自招募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又另招募一萬兵馬屯兵與灞上,由心腹杜乾運統領,看似是為長安做最後一道屏障,實則是防備哥舒翰對他下手,另外楊國忠和太子在朝中政權也不是一日兩日,天下共知。目前的形勢就是這樣!”
趙子良一拳打在案桌上氣唿唿大罵:“哥舒翰愚蠢!這種時候還內鬥,腦子被驢踢了麽?沒有大局觀的人,怎麽能做得統兵大將?簡直是誤國誤民!楊國忠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其實哥舒翰和安思順都是當年趙子良主持武舉會試時的學生,兩人的年紀要比趙子良大得多,隻不過趙子良成名早,加之戰功赫赫,反而在資曆上比他們要高得多,他在這裏完全有資格大罵哥舒翰,其他人也說不出什麽。
趙子良生了一會兒悶氣,問道:“岑參,出征兵馬集結得如何了?鄭三,糧草輜重準備得如何了?”
兩人站了出來,岑參拱手道:“迴稟節帥,兩萬精兵已經全部在河對岸的營地集結,另外兩萬兵馬也已經在前方沿途各個城池和駐地整裝待發,隻等我大軍一到,他們就可以加入行軍作戰序列!”
趙子良點點頭,看向鄭三。
鄭三拱手迴答:“迴稟節帥,四萬大軍三個月的糧草以及可以承擔三次大戰的軍械輜重和價值三千萬貫的軍費已經全部準備妥當,除去大軍原本有的戰馬之外,下官還另外準備了兩萬匹戰馬和一千輛馬車備用!我軍多是精銳,即便是步軍也以騎馬行軍趕路,以節帥的統兵才能,統領四萬大軍抵達長安用兩個月足夠了,尚有一月糧草可用,隻不過以後就需要自行籌措糧草軍械了”。
趙子良想了想,對鄭三說道:“大軍糧草輜重之事,本帥還是離不開你,這次你就跟隨本帥一起出征吧,照樣專司後勤輜重之事!”
鄭三答應:“諾!”
趙子良站起來大聲道:“傳令下去,明日卯時生火造反,辰時誓師拔營出發!留守官員和將校需盡心盡責,不可懈怠!”
眾將和官員們紛紛抱拳大聲道:“遵命!”(未完待續。)
剩下的一萬精兵和一萬部落軍會在前往庭州的行軍途中各個駐地依次加入戰鬥序列。
趙子良來到北庭的這些年,每次有戰事都會拉上西突厥各部的部落軍,在作戰過程中,這些部落軍每次都有損失,但是每次都有賞賜,蠻族人口雖然越來越少,但因為有豐厚的賞賜因此沒有任何怨言,這次趙子良也打算帶上一萬蠻族部落軍,更進一步削弱蠻族實力,實力不足的蠻族就對北庭沒有威脅。
除此之外,這次要帶走的三萬精兵當中有一半是粟特兵,這些粟特兵與漢兵混合在一起訓練,每一個漢兵負責帶一個粟特兵,經過這些年的操練和教化,幾乎所有的粟特兵不但被訓練成了精銳,還都會說漢話,熟悉漢俗,這一萬粟特兵被抽調出來之後,北庭境內的粟特兵幾乎被抽調一空,剩下鎮守各地的幾乎都是漢兵。
之所以要抽調一萬部落軍和一萬粟特兵加入討逆軍中,趙子良是從多方麵考慮的,一方麵是讓他們進入中原作戰,通過戰爭消耗北庭各地土著人口,特別是這些精壯;第二個原因是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用起來省錢,他們軍餉和軍事裝備所消耗的錢財隻是漢軍的三分之一;第三個原因是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在中原人生地不熟,不容易被朝廷和叛軍策反,隻有緊跟著他趙子良才有活路,就算他們的統兵將領被策反,隻要趙子良現身,這些部落軍和粟特兵立馬就會倒戈!
出征的這四萬人,其中一萬是精銳步兵,由五千粟特兵和五千漢兵組成;三萬人是騎兵,這三萬騎兵當中有五千重甲鐵騎、八千弓騎兵,這些全部是由漢軍組成,是這次平叛軍的主力中的主力,另外一萬七千騎當中有一萬是蠻族騎兵,另外七千輕騎當中有三千漢軍,剩下五千輕騎是粟特兵。為了保持對粟特兵的控製力度,軍中基本上都是一個漢兵帶一個或兩個粟特兵,沒有讓粟特兵單獨形成作戰單位的建製,一個夥十一個兵當中,至少有四個漢兵,夥長都是漢人。雖然有歧視的嫌疑,但現階段隻能如此。
四月初八上午,趙子良召集北庭軍政大員議事,決定最後的出征和留守安排,由王燦從情報係統得到的各種情報向趙子良和眾軍政大員匯報中原戰局。
王燦指著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做現場演示報告道:“自去年十二月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斬之後,潼關大軍由哥舒翰署理,但哥舒翰因在前往京城朝見的路上經過土門軍時中風患病,不得不帶病上陣統兵,哥舒翰重病不能親自署理軍務,隻能把諸事交給禦史中丞田良丘打理,田良丘為行軍司馬,但田良丘為文官,不通兵事,隻得讓王思禮統領騎兵,李承光統領步兵,但這二人不合,又爭權,因此潼關二十萬大軍並不能發揮戰力。不過潼關守軍雖然暫時沒有出戰擊潰叛軍的能力,但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暫時應該不會有事”。
“另外,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後,皇帝任命了原河西節度副使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又命朔方右廂兵馬使郭子儀接掌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帶五千河西軍赴河東赴任,並迅速掌控了河東大部,今年一月,李光弼統兵擊敗叛軍史思明部,攻占了之前被叛軍攻占的真定,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老巢範陽之間的交通線路,不過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史思明又集結了數萬大軍正在與李光弼對峙,雙方交戰數月,互有勝負!”
“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之後,立即從九原出兵向雲中進攻,很快便攻克了靜邊軍。去年十二月,叛軍大同軍使高秀岩統率兩萬精兵出雲中迎戰郭子儀,雙方在靜邊軍東部交戰數月,郭子儀屢被擊敗,隻得退迴靜邊軍,一邊固守待援,一邊招募士卒做長久打算,從目前的情況來就看,如果把潼關一線戰場成為南線戰場,把真定一線稱為中路戰場,把雲中一線稱為北線戰場,我方隻在中線戰場稍有優勢,在南線和北線都處於劣勢!”
王燦說到這裏,對趙子良和其他將校官員抱拳道:“節帥,諸位同僚,這就是目前敵我雙方的戰局失態!”
這時白孝德站出來罵道:“高秀岩這個狗賊,當初他在河西被李林甫的走狗欺負得狼狽不堪,又被逼得丟了軍職,如果不是節帥收留他並大力提拔,還教他兵法戰陣之術,他又如何會身居高位?如今他倒好,不但不感節帥提攜之大恩,反而過來加入安賊叛軍與我們為敵!待我遇到他,一定宰了他!”
其他將校和官員聽了白孝德的話都紛紛附和,大堂之上頓時罵聲一片。趙子良卻是很清楚,如今的局勢遠遠比另一個時空中安史之亂初期的局勢對大唐王朝更加不利,安祿山因為有高秀岩和張守瑜這兩員大將,實力要比原本應有的實力強得多。隻因高秀岩和張守瑜都多年跟隨趙子良身邊,耳目渲染之下,多少學了不少戰略戰術和行軍布陣之法,郭子儀雖然頗有軍事才幹,卻在戰術對決上還真不是臨陣作戰經驗極其豐富的高秀岩的對手,因此被阻擋在靜邊軍寸進不得,還處於劣勢防守狀態,而張守瑜又駐軍在漠北對朔方軍虎視眈眈,這兩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郭子儀手裏隻有一個朔方軍,哪裏能敵得過高秀岩和張守瑜這兩員悍將?能穩住北方的局勢就已經很不錯了。
趙子良這時舉起了手,堂上眾將和官員們都停了下來,剛才的謾罵聲也不見了。
他問道:“朝中的局勢如何?”
王燦道:“叛軍如今正在猛攻潼關,在如此局勢下,朝中明爭暗鬥依然不止,安思順是安祿山的族弟,但他在安祿山起兵反叛之前就向朝廷告發過安祿山可能要謀反,隻是當時皇帝沒有采信,因而事發之後朝廷沒有禍及安思順,但他仍被調往經京城任戶部尚書。哥舒翰因與安思順有嫌隙,又加之大權在握,所以派人偽造了一份安思順與安祿山的書信曾送給朝廷,皇帝看見後大怒,下旨處死了安思順和弟弟安元貞,家人也都被流放到了嶺南!還有,據報楊國忠十分忌憚哥舒翰的權勢,哥舒翰也擔心楊國忠在背後捅刀子,因此兩人互相防備敵視,楊國忠還奏請皇帝允許,親自招募一支三千人的精兵,又另招募一萬兵馬屯兵與灞上,由心腹杜乾運統領,看似是為長安做最後一道屏障,實則是防備哥舒翰對他下手,另外楊國忠和太子在朝中政權也不是一日兩日,天下共知。目前的形勢就是這樣!”
趙子良一拳打在案桌上氣唿唿大罵:“哥舒翰愚蠢!這種時候還內鬥,腦子被驢踢了麽?沒有大局觀的人,怎麽能做得統兵大將?簡直是誤國誤民!楊國忠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其實哥舒翰和安思順都是當年趙子良主持武舉會試時的學生,兩人的年紀要比趙子良大得多,隻不過趙子良成名早,加之戰功赫赫,反而在資曆上比他們要高得多,他在這裏完全有資格大罵哥舒翰,其他人也說不出什麽。
趙子良生了一會兒悶氣,問道:“岑參,出征兵馬集結得如何了?鄭三,糧草輜重準備得如何了?”
兩人站了出來,岑參拱手道:“迴稟節帥,兩萬精兵已經全部在河對岸的營地集結,另外兩萬兵馬也已經在前方沿途各個城池和駐地整裝待發,隻等我大軍一到,他們就可以加入行軍作戰序列!”
趙子良點點頭,看向鄭三。
鄭三拱手迴答:“迴稟節帥,四萬大軍三個月的糧草以及可以承擔三次大戰的軍械輜重和價值三千萬貫的軍費已經全部準備妥當,除去大軍原本有的戰馬之外,下官還另外準備了兩萬匹戰馬和一千輛馬車備用!我軍多是精銳,即便是步軍也以騎馬行軍趕路,以節帥的統兵才能,統領四萬大軍抵達長安用兩個月足夠了,尚有一月糧草可用,隻不過以後就需要自行籌措糧草軍械了”。
趙子良想了想,對鄭三說道:“大軍糧草輜重之事,本帥還是離不開你,這次你就跟隨本帥一起出征吧,照樣專司後勤輜重之事!”
鄭三答應:“諾!”
趙子良站起來大聲道:“傳令下去,明日卯時生火造反,辰時誓師拔營出發!留守官員和將校需盡心盡責,不可懈怠!”
眾將和官員們紛紛抱拳大聲道:“遵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