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終於出關了
重生宋青書,開局風神腿 作者:泡泡追泡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滅絕師太做好安排之後,帶著周芷若去閉關了。
峨眉的一眾事宜暫時交給丁敏君。
丁敏君對待師妹嚴苛,動輒打罵滅絕師太自然是知道的,隻是除了這點之外,其他的都讓滅絕師太滿意,所以還是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她。
丁敏君心裏很不服氣,覺得師父偏心周芷若。
宋青書帶來神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本以為自己也有機會修煉這種絕世秘籍,沒想到卻是絲毫機會都沒有。
隻是有滅絕師太的壓製,丁敏君就算心裏有怨氣,也隻能壓在心底,不敢說出來。
同時,宋青書既然在峨眉,滅絕師太自然也不會放過這麽免費勞動力。
所以萬一有什麽事,勒令丁敏君一定要找宋青書商量。
宋青書身為武當的少掌門,管理門派和遇事決斷的能力自是不用多說。
宋青書為什麽來峨眉?
真的僅僅是送秘籍?
還不是來給峨眉當一段時間的護衛,給滅絕師太一點時間進行深造的。
這點宋青書沒有明說,但是滅絕師太又怎麽會看不出來?
所以滅絕師太是一刻都不想浪費。
這次滅絕師太和周芷若要修煉的自然是九陰真經,而且主要是周芷若。
滅絕師太深知自己老了,武道之路早已經定型,九陰真經可能對自己的作用沒那麽大。
所以所有的希望還是放在周芷若的身上。
滅絕師太和周芷若閉關的消息瞞不住。
山下的人想也不用想也知道這是在學習那兩門神功。
他們心裏很想現在就出手,試試看能不能得到。
可惜宋青書一直在峨眉沒有下山。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嚇退了一大部分的人了。
就算是得到了神功,那也得有命練才行。
宋青書的風神腿可不跟你開玩笑的。
在場的人哪個人有這個自信能挨上一腳的。
沒有!
混江湖的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
什麽能惹,什麽人不能惹,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那些沒有這眼力見的人墳頭草都不知道幾米了。
滅絕師太就已經夠難纏了,再加一個宋青書,這峨眉山是上去了就絕對下不來了。
這兩個可都不像武當七俠那樣會跟你先禮後兵。
所以這些人就達成了一個共識,宋青書下山之前,不上峨眉。
宋青書不知道這些人所想的,反正就是一個,在滅絕師太和周芷若出關前,自己幫忙看著峨眉,出關後,那就不管了。
如果連這點波折都挺不過去,那麽就不用想什麽光大峨眉的事了。
時間就是兩到三個月,隨著貝錦怡臨盆的日子越來越近,宋青書肯定是要迴去武當的。
這些滅絕師太自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才會一刻不停。
這個時間其實應該足夠周芷若成長到原著中的層次。
原著中的周芷若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把摧堅神爪練成了九陰白骨爪那樣有點邪門的武功,就是不知道這次會不會跟原著中一樣了。
宋青書覺得應該不會吧。
現在周芷若雖然仍舊被張無忌始亂終棄,但是滅絕師太還在,沒有原著中那麽苦大仇深,有滅絕師太這個師父看著,應該不會誤入歧途。
閉關前,周芷若已經是成為了先天,這也是這些年宋青書和貝錦怡教導的功勞,說實話跟滅絕師太真的關係不大。
看看峨眉的這些弟子就知道了,滅絕師太叫徒弟真的不怎麽行。
宋青書猜測,出關後周芷若會有很大的進步,成為宗師跨度太大,但是走到先天的極致應該沒什麽問題,運氣好的話達到貝錦怡現在的半步宗師境界也不是不可能。
九陰真經中的易筋鍛骨篇可是好東西啊。
周芷若本身資質就不差,比不上張無忌和宋青書,但是也比貝錦怡和趙敏好上很多。
加上易經鍛骨篇,說一句未來可期完全沒毛病。
如此,山上和山下相安無事過了兩個月,宋青書和貝錦怡也在峨眉山上住了兩個月。
這期間滅絕師太和周芷若除了每日送飯過去,都不露麵,一心修煉。
具體進度沒人知道,但是都很期待出關之後兩人的提升。
貝錦怡的肚子越來越大,現在就連走路都有很大的負擔。
宋青書在峨眉越來越待不下去了,宋遠橋也來了很多封信催促迴去。
要不是貝錦怡堅持要等到師父和師妹出關後再迴武當,宋青書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想迴去了。
如今懷胎八個多月,再過段時間到了九個月,說實話,隨時都有可能出生,而且從峨眉迴去武當,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貝錦怡身子不便,也不能加急趕路,每過一天就讓宋青書著急一天。
不得已之下宋青書甚至開始吩咐靜怡、靜玄、李明霞、趙明珠等人在峨眉準備起了分娩需要的東西,還有產婆。
就是怕貝錦怡有什麽事也好有個後手,不至於一點準備都沒有。
就在宋青書急不可耐,就要忍不住衝進去找滅絕師太的時候,兩個人終於出關了。
再次出現的滅絕師太神光內斂,頗有點返璞歸真的味道,但是宋青書在她的身上沒有感覺到意境的氣息。
隻能說這次閉關滅絕師太的確收獲很大,但是也就僅限於此了。
如此一來,滅絕師太此生的武道成就也就止步於此了,除非有大機緣,否則終生難入意境。
倒是周芷若難掩一身氣勢,卻是替身之後還沒有能很好的控製,導致氣勢外泄。
如宋青書所想,半步宗師。
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一把好手了。
就算是莫聲穀和殷梨亭,也已經不是周芷若的對手了。
宋青書見此,就著急地跟滅絕師太提出了迴去。
滅絕師太也知道自己閉關時間有點久了,沒說什麽,還派靜怡、靜伽、李明霞、趙明珠隨行,方便路上伺候。
多帶幾人也好,多個人多個照應。
馬車早在半個多月前就準備好了,隻要收拾行囊立刻就走。
當天下午,宋青書帶著貝錦怡和靜怡等人下山了。
車廂挺大,靜怡、靜伽、李明霞和趙明珠輪流駕車,往武當而去。
峨眉的一眾事宜暫時交給丁敏君。
丁敏君對待師妹嚴苛,動輒打罵滅絕師太自然是知道的,隻是除了這點之外,其他的都讓滅絕師太滿意,所以還是將這個重任交給了她。
丁敏君心裏很不服氣,覺得師父偏心周芷若。
宋青書帶來神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本以為自己也有機會修煉這種絕世秘籍,沒想到卻是絲毫機會都沒有。
隻是有滅絕師太的壓製,丁敏君就算心裏有怨氣,也隻能壓在心底,不敢說出來。
同時,宋青書既然在峨眉,滅絕師太自然也不會放過這麽免費勞動力。
所以萬一有什麽事,勒令丁敏君一定要找宋青書商量。
宋青書身為武當的少掌門,管理門派和遇事決斷的能力自是不用多說。
宋青書為什麽來峨眉?
真的僅僅是送秘籍?
還不是來給峨眉當一段時間的護衛,給滅絕師太一點時間進行深造的。
這點宋青書沒有明說,但是滅絕師太又怎麽會看不出來?
所以滅絕師太是一刻都不想浪費。
這次滅絕師太和周芷若要修煉的自然是九陰真經,而且主要是周芷若。
滅絕師太深知自己老了,武道之路早已經定型,九陰真經可能對自己的作用沒那麽大。
所以所有的希望還是放在周芷若的身上。
滅絕師太和周芷若閉關的消息瞞不住。
山下的人想也不用想也知道這是在學習那兩門神功。
他們心裏很想現在就出手,試試看能不能得到。
可惜宋青書一直在峨眉沒有下山。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嚇退了一大部分的人了。
就算是得到了神功,那也得有命練才行。
宋青書的風神腿可不跟你開玩笑的。
在場的人哪個人有這個自信能挨上一腳的。
沒有!
混江湖的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
什麽能惹,什麽人不能惹,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都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那些沒有這眼力見的人墳頭草都不知道幾米了。
滅絕師太就已經夠難纏了,再加一個宋青書,這峨眉山是上去了就絕對下不來了。
這兩個可都不像武當七俠那樣會跟你先禮後兵。
所以這些人就達成了一個共識,宋青書下山之前,不上峨眉。
宋青書不知道這些人所想的,反正就是一個,在滅絕師太和周芷若出關前,自己幫忙看著峨眉,出關後,那就不管了。
如果連這點波折都挺不過去,那麽就不用想什麽光大峨眉的事了。
時間就是兩到三個月,隨著貝錦怡臨盆的日子越來越近,宋青書肯定是要迴去武當的。
這些滅絕師太自然也是知道的。
所以才會一刻不停。
這個時間其實應該足夠周芷若成長到原著中的層次。
原著中的周芷若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把摧堅神爪練成了九陰白骨爪那樣有點邪門的武功,就是不知道這次會不會跟原著中一樣了。
宋青書覺得應該不會吧。
現在周芷若雖然仍舊被張無忌始亂終棄,但是滅絕師太還在,沒有原著中那麽苦大仇深,有滅絕師太這個師父看著,應該不會誤入歧途。
閉關前,周芷若已經是成為了先天,這也是這些年宋青書和貝錦怡教導的功勞,說實話跟滅絕師太真的關係不大。
看看峨眉的這些弟子就知道了,滅絕師太叫徒弟真的不怎麽行。
宋青書猜測,出關後周芷若會有很大的進步,成為宗師跨度太大,但是走到先天的極致應該沒什麽問題,運氣好的話達到貝錦怡現在的半步宗師境界也不是不可能。
九陰真經中的易筋鍛骨篇可是好東西啊。
周芷若本身資質就不差,比不上張無忌和宋青書,但是也比貝錦怡和趙敏好上很多。
加上易經鍛骨篇,說一句未來可期完全沒毛病。
如此,山上和山下相安無事過了兩個月,宋青書和貝錦怡也在峨眉山上住了兩個月。
這期間滅絕師太和周芷若除了每日送飯過去,都不露麵,一心修煉。
具體進度沒人知道,但是都很期待出關之後兩人的提升。
貝錦怡的肚子越來越大,現在就連走路都有很大的負擔。
宋青書在峨眉越來越待不下去了,宋遠橋也來了很多封信催促迴去。
要不是貝錦怡堅持要等到師父和師妹出關後再迴武當,宋青書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想迴去了。
如今懷胎八個多月,再過段時間到了九個月,說實話,隨時都有可能出生,而且從峨眉迴去武當,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貝錦怡身子不便,也不能加急趕路,每過一天就讓宋青書著急一天。
不得已之下宋青書甚至開始吩咐靜怡、靜玄、李明霞、趙明珠等人在峨眉準備起了分娩需要的東西,還有產婆。
就是怕貝錦怡有什麽事也好有個後手,不至於一點準備都沒有。
就在宋青書急不可耐,就要忍不住衝進去找滅絕師太的時候,兩個人終於出關了。
再次出現的滅絕師太神光內斂,頗有點返璞歸真的味道,但是宋青書在她的身上沒有感覺到意境的氣息。
隻能說這次閉關滅絕師太的確收獲很大,但是也就僅限於此了。
如此一來,滅絕師太此生的武道成就也就止步於此了,除非有大機緣,否則終生難入意境。
倒是周芷若難掩一身氣勢,卻是替身之後還沒有能很好的控製,導致氣勢外泄。
如宋青書所想,半步宗師。
在江湖上也算得上一把好手了。
就算是莫聲穀和殷梨亭,也已經不是周芷若的對手了。
宋青書見此,就著急地跟滅絕師太提出了迴去。
滅絕師太也知道自己閉關時間有點久了,沒說什麽,還派靜怡、靜伽、李明霞、趙明珠隨行,方便路上伺候。
多帶幾人也好,多個人多個照應。
馬車早在半個多月前就準備好了,隻要收拾行囊立刻就走。
當天下午,宋青書帶著貝錦怡和靜怡等人下山了。
車廂挺大,靜怡、靜伽、李明霞和趙明珠輪流駕車,往武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