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人生滑鐵盧
重生宋青書,開局風神腿 作者:泡泡追泡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第二天豔陽高照,宜出行,隻是宋青書卻找來了楊不悔。
蓋因為貝錦怡昨晚說想要學針線活,自己為未出世的的孩子做小衣服。
然後貝錦怡又說楊不悔曾經提到過,小時候跟著母親討生活的時候,就會這些。
因此宋青書就請來了自己這個未來的六嬸,來教自己夫妻倆針線。
沒錯,宋青書說的他也要學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心實意地要陪著一起學的。
楊不悔也很熱情,對兩人的決定予以肯定。
接著教了三天後,楊不悔就毫不猶豫地把宋青書踢出了學習的隊伍,實在是在針線這一方麵,宋青書實在沒有天賦,還把楊不悔氣得半死,直言以後當了六嬸之後,要利用輩分好好壓榨宋青書,否則都對不起這幾天減的壽命。
宋青書也不知道是自己天賦的問題還是女紅太難的問題,已經很認真地學習了,就算是當初練習風神腿都沒這幾天用功刻苦,可就是一定會在哪個環節出問題。
宋青書也是放棄了自己做衣服的打算,剛開始一腔熱血,本以為沒什麽難的,然後遭遇挫折,覺得跨過去就行了,到最後努力許久,終究是敗了,沒跨過去不說,還得罪了未來六嬸,虧麻了。
簡直就是人生裏的滑鐵盧。
反倒是貝錦怡這幾天看著丈夫手忙腳亂的樣子,認認真真地穿針引線,結果一看,兩隻袖子不一樣長,最後才發現是把褲腿縫上去了,歡樂的不行。
想要拆開來吧,用力過猛,直接把褲腿扯爛了,這下子直接傻眼了,隻能埋頭重新來。
然後出現了新的問題,新做的褲腿和剩下的褲腿不一樣長。
繼續改,越改越短越改越短,眼看就要沒了,宋青書這才停下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夫人做的,再看看自己做的,宋青書果斷地選擇了停手。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就不繼續浪費布匹了,挺貴的。
貝錦怡在一邊直樂,楊不悔一開始還覺得是自己沒有教好,想要上手直接幫忙,又被宋青書拒絕,揚言一定要全程親手做的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說白了就是強。
期間六叔也經常來,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來找心上人的,剛剛確定關係,還在甜蜜期,你不來找我,隻能我來找你了,沒毛病。
看到難得有件事是宋青書這個侄子也做不成的之後,也是幸災樂禍。
從小宋青書就讓人放心,不管是讀書寫字還是練劍習武嗎,都不需要人操心,自己就能很自覺地完成宋遠橋給他布置的任務,而且保質保量的完成。
不僅是學文習武方麵,其他方麵宋青書都做的很好,人際關係的處理,突發事件的安排,到如今宋遠橋等人一旦有什麽事,也都會把宋青書叫過去一起商量。
殷梨亭還是第一次看到宋青書在一件事情上吃癟,也算是一件趣談。
當然,宋青書雖然放棄了女紅,放棄了自己做衣服,衣服對自己來說難度有點大。
那就選擇難度小點的,尿布總行吧。
這個可好做多了,隻要一塊布,四根布條就行了,而且需求量還多,沒什麽技術含量,隻要會縫線就行。
不過楊不悔卻提起,一般人家可不會用尿布。
普通人家裏連衣服都是縫縫補補一穿好幾年舍不得扔,又哪來多餘的布可以做成尿布,那太奢侈了。
宋青書想了想,武當家大業大的,自己的孩子享受一下這點待遇也沒什麽,最多自己少做一點,到時候每天多洗幾次也就是了。
長輩創業,不就是為了給後輩優渥的生活條件嘛,該有的就應該有,天下還有這麽多吃不飽飯的人,總不能我為了共情他們,自己也每天故意不吃飽吧。
沒有這個說法的。
這個提議得到了六叔的肯定,尤其宋青書的一句:長輩努力奮鬥,就是為了給後輩留下優渥的生活條件。
讓六叔殷梨亭很是受用,覺得自己兄弟這些年東奔西跑,為了武當日夜操勞,都是值得的,就是為了宋青書這一句話。
宋青書的話傳到宋遠橋等人的耳朵裏之後,肉眼可見的,對宋青書的態度更好了。
就連宋遠橋看到宋青書給貝錦怡舞神門十三劍都不臭臉了,還笑嗬嗬地誇讚一句舞得漂亮。
然後幾位師叔連著來找宋青書和貝錦怡,說的話都大差不差,意思就是你小子說得好,我們幾個長輩很喜歡聽,現在武當什麽事都用不著你,咱們幾個還幹得動,你小子就伺候好你老婆孩子,其他的不要管,有什麽需要就吱一聲,要啥給啥。
宋青書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直接就把幾位長輩搞得跟打了雞血一樣。
這算不算職場pua,隻是為什麽是我這個‘員工’pua‘幾個合夥人’呢。
算了,不想了。
一個下午的時間,宋青書成功做出了十條尿布,成就感滿滿。
貝錦怡看著得意的丈夫柔和地笑著,楊不悔就見不得宋青書這副得意的模樣了,狂翻白眼。
“你再翻白眼,可就翻到天上去了。”宋青書好心提醒一下。
“要你管,尿布已經是你的極限了,接下來你就隻能看著我們做漂亮的小衣裳,到時候孩子穿著姨親手做的小衣裳,奶聲奶氣地叫娘親的時候,記得叫我來觀看哦。”楊不悔就是想要氣一氣宋青書,誰讓他前幾天這麽笨,怎麽教都教不會。
學的人除了挫敗之外沒啥,楊不悔這個教的人都快自閉了。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那效率簡直可以用突破天際來形容。
貝錦怡從頭開始學,到做出來第一件小衣裳,隻用了三天。
衣裳的大小隻是憑借楊不悔和貝錦怡印象裏剛出生的孩子的大小來估計的。
宋青書看著貝錦怡手裏的小衣裳,覺得可能還是大了一點。
不過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小孩子一天一個樣,長得快,大一點也是好的。
第二天豔陽高照,宜出行,隻是宋青書卻找來了楊不悔。
蓋因為貝錦怡昨晚說想要學針線活,自己為未出世的的孩子做小衣服。
然後貝錦怡又說楊不悔曾經提到過,小時候跟著母親討生活的時候,就會這些。
因此宋青書就請來了自己這個未來的六嬸,來教自己夫妻倆針線。
沒錯,宋青書說的他也要學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心實意地要陪著一起學的。
楊不悔也很熱情,對兩人的決定予以肯定。
接著教了三天後,楊不悔就毫不猶豫地把宋青書踢出了學習的隊伍,實在是在針線這一方麵,宋青書實在沒有天賦,還把楊不悔氣得半死,直言以後當了六嬸之後,要利用輩分好好壓榨宋青書,否則都對不起這幾天減的壽命。
宋青書也不知道是自己天賦的問題還是女紅太難的問題,已經很認真地學習了,就算是當初練習風神腿都沒這幾天用功刻苦,可就是一定會在哪個環節出問題。
宋青書也是放棄了自己做衣服的打算,剛開始一腔熱血,本以為沒什麽難的,然後遭遇挫折,覺得跨過去就行了,到最後努力許久,終究是敗了,沒跨過去不說,還得罪了未來六嬸,虧麻了。
簡直就是人生裏的滑鐵盧。
反倒是貝錦怡這幾天看著丈夫手忙腳亂的樣子,認認真真地穿針引線,結果一看,兩隻袖子不一樣長,最後才發現是把褲腿縫上去了,歡樂的不行。
想要拆開來吧,用力過猛,直接把褲腿扯爛了,這下子直接傻眼了,隻能埋頭重新來。
然後出現了新的問題,新做的褲腿和剩下的褲腿不一樣長。
繼續改,越改越短越改越短,眼看就要沒了,宋青書這才停下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看夫人做的,再看看自己做的,宋青書果斷地選擇了停手。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就不繼續浪費布匹了,挺貴的。
貝錦怡在一邊直樂,楊不悔一開始還覺得是自己沒有教好,想要上手直接幫忙,又被宋青書拒絕,揚言一定要全程親手做的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說白了就是強。
期間六叔也經常來,當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來找心上人的,剛剛確定關係,還在甜蜜期,你不來找我,隻能我來找你了,沒毛病。
看到難得有件事是宋青書這個侄子也做不成的之後,也是幸災樂禍。
從小宋青書就讓人放心,不管是讀書寫字還是練劍習武嗎,都不需要人操心,自己就能很自覺地完成宋遠橋給他布置的任務,而且保質保量的完成。
不僅是學文習武方麵,其他方麵宋青書都做的很好,人際關係的處理,突發事件的安排,到如今宋遠橋等人一旦有什麽事,也都會把宋青書叫過去一起商量。
殷梨亭還是第一次看到宋青書在一件事情上吃癟,也算是一件趣談。
當然,宋青書雖然放棄了女紅,放棄了自己做衣服,衣服對自己來說難度有點大。
那就選擇難度小點的,尿布總行吧。
這個可好做多了,隻要一塊布,四根布條就行了,而且需求量還多,沒什麽技術含量,隻要會縫線就行。
不過楊不悔卻提起,一般人家可不會用尿布。
普通人家裏連衣服都是縫縫補補一穿好幾年舍不得扔,又哪來多餘的布可以做成尿布,那太奢侈了。
宋青書想了想,武當家大業大的,自己的孩子享受一下這點待遇也沒什麽,最多自己少做一點,到時候每天多洗幾次也就是了。
長輩創業,不就是為了給後輩優渥的生活條件嘛,該有的就應該有,天下還有這麽多吃不飽飯的人,總不能我為了共情他們,自己也每天故意不吃飽吧。
沒有這個說法的。
這個提議得到了六叔的肯定,尤其宋青書的一句:長輩努力奮鬥,就是為了給後輩留下優渥的生活條件。
讓六叔殷梨亭很是受用,覺得自己兄弟這些年東奔西跑,為了武當日夜操勞,都是值得的,就是為了宋青書這一句話。
宋青書的話傳到宋遠橋等人的耳朵裏之後,肉眼可見的,對宋青書的態度更好了。
就連宋遠橋看到宋青書給貝錦怡舞神門十三劍都不臭臉了,還笑嗬嗬地誇讚一句舞得漂亮。
然後幾位師叔連著來找宋青書和貝錦怡,說的話都大差不差,意思就是你小子說得好,我們幾個長輩很喜歡聽,現在武當什麽事都用不著你,咱們幾個還幹得動,你小子就伺候好你老婆孩子,其他的不要管,有什麽需要就吱一聲,要啥給啥。
宋青書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直接就把幾位長輩搞得跟打了雞血一樣。
這算不算職場pua,隻是為什麽是我這個‘員工’pua‘幾個合夥人’呢。
算了,不想了。
一個下午的時間,宋青書成功做出了十條尿布,成就感滿滿。
貝錦怡看著得意的丈夫柔和地笑著,楊不悔就見不得宋青書這副得意的模樣了,狂翻白眼。
“你再翻白眼,可就翻到天上去了。”宋青書好心提醒一下。
“要你管,尿布已經是你的極限了,接下來你就隻能看著我們做漂亮的小衣裳,到時候孩子穿著姨親手做的小衣裳,奶聲奶氣地叫娘親的時候,記得叫我來觀看哦。”楊不悔就是想要氣一氣宋青書,誰讓他前幾天這麽笨,怎麽教都教不會。
學的人除了挫敗之外沒啥,楊不悔這個教的人都快自閉了。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時候,那效率簡直可以用突破天際來形容。
貝錦怡從頭開始學,到做出來第一件小衣裳,隻用了三天。
衣裳的大小隻是憑借楊不悔和貝錦怡印象裏剛出生的孩子的大小來估計的。
宋青書看著貝錦怡手裏的小衣裳,覺得可能還是大了一點。
不過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小孩子一天一個樣,長得快,大一點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