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初露心意
重生宋青書,開局風神腿 作者:泡泡追泡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青書聽到自己總結的遊擊戰術有用,心中很高興,盡管這次遇到這樣的事,讓他對於明教要重新改觀,他也相信,明教中肖奇這種人肯定不在少數,但是像唐洋這樣的人必定更多。
“有用就好,如今事了,我們就不久留了。”宋青書看得出冷謙不歡迎自己,自己也不是很喜歡冷謙,而且一旁的貝錦怡從頭到尾都不說話,宋青書知道,貝錦怡也不喜歡呆在這裏,既然這樣,那就走吧。
冷謙聽到宋青書說要走,心裏暗自竊喜,他早就盼著宋青書和貝錦怡這兩個人快點離開了。他覺得明教跟宋青書完全不是一路人,雖然宋青書跟洪水旗關係不錯,其他四旗也因為唐洋而對他有一定的好感,但冷謙就是對這些名門正派的人感到不爽。
彭和尚心思細膩,一眼就看出了冷謙和宋青書之間的不對付,於是立刻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挽留宋少俠了,期待下次見麵時能一起喝酒。”
宋青書也知道都是客套話:“好,不過我好話說在前頭,這次的事要是再讓我碰到,我還是會出手,到時候可不要怪我多管閑事。”
彭和尚:“這個自然,我們教內也有規定,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宋青書:“那就好,先跟你們說一聲,免得到時候發生什麽誤會,傷了我與老唐他們之間的情義。”
彭和尚道:“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遇到是我們,不過這件事我們相互之間也會溝通。”
宋青書隻是預先打聲招唿,至於到時候遇到誰,又會怎麽做決定,是要報複還是怎麽樣,宋青書都不在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與貝錦怡一起離開了山穀,宋青書與貝錦怡商量了一下,決定迴李家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處村莊,兩人也不想再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了,要是能吃口熱騰騰的飯菜就更好了。
待到宋青書貝錦怡兩人的身影徹底消失後,冷謙與彭和尚才收迴目光,然後默默地走迴自己的帳篷,一路上兩人默不作聲,知道進了帳篷後,冷謙這才開口:“這宋青書欺人太甚,他一個武當弟子,也想管我們明教的事?”
彭和尚可不慣著冷謙。嘲笑道:“剛剛宋青書當麵,你怎麽不說這話。”
冷謙也知道自己隻是聲色厲茬,冷哼一聲,也不迴答。
彭和尚不管冷謙:“傳令下去吧,這樣的事咱們偶爾也能聽到,若是再不管,聖教就真的要變成魔教了。”
聽到這冷謙抓了抓頭發,自暴自棄道:“管?怎麽管?五行旗還好說,都是自己兄弟,可咱們五散人管的這些,那可是三教九流什麽人都有,這些人加入明教說得好聽隻是為了活命,說難聽點都是些亡命之徒,可不是為了咱們的抗元大業,除非咱們不要這些人,否則管不了。”
彭和尚低著頭還在思考了良久,他也覺得冷謙說得有理,但要是放棄這些人,那是不可能的,近年來五行旗人手折損嚴重,要是把這些人全都放棄了,那起義軍實力可就大損了,這可都是上好的炮灰啊。
搖了搖頭,彭和尚決定甩鍋:“這件事就讓楊逍去頭疼吧,他不是現在總理明教一切事宜嗎?那這些事總該他來解決,否則他楊逍當真以為這代教主的位子很好坐?”
冷謙也同意:“行,那咱們就聯係一下其他人,到時候把事情丟給楊逍,嘿,別說你頭上光光,腦子倒是好使啊。”
彭和尚也知道冷謙的本性,不和他計較:“哼!”
--------------------------------------------------------------------------
這邊宋青書與貝錦怡慢慢走著,聊著天看著風景,好不自在,知道的明白他們在趕路,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散步。
宋青書突然問道:“錦怡,我之前就想問,你好像對明教,怎麽說呢,不喜?厭惡?”
貝錦怡沒想到宋青書會問這個,不過還是迴答道:“被你看出來了,對,的確很是不喜。”
然後也不等宋青書開口,繼續說道:“你知道我們為什麽稱明教為魔教嗎?就是因為這種事,聽師父說,當年雖然明教仗著教內高手眾多,教眾無數肆意妄為,與六大門派不對付,但是並沒有將他們叫做魔教,隻是這些年來,像今天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甚至我還見過屠村絕戶的,兇手正是明教,甚至當初靜怡所在的村子,也是明教的人幹的,久而久之,明教就成了魔教。”
宋青書默默聽著,沒想到靜怡小師太也是受害者。
貝錦怡看了眼宋青書,見他低頭沉思,便自顧自說道:“對明教,除了起義抗元之外,隻要一遇到,就肯定沒有好事,不是劫財搶人就是屠村絕戶,就像這次。像唐掌旗使那般的,可能隻是少數吧。”
聽到貝錦怡的話,宋青書這才真正意識到太師傅的良苦用心,這次下山,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看清這個江湖,讓自己能辨是非,明事理。明教就像一個縮小版的江湖,其中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又像唐洋一般堅持本心的,也有肖奇這樣胡作非為的,更有冷謙這樣無法無天的,是好是壞,都需要自己去分辨,不能一概而論。
宋青書這時說道:“咱們繼續走下去吧,這一路上看看,這個江湖到底是怎麽樣的,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評判所看到的一切,我終於明白,這才是太師傅讓我下山的真正目的。”
貝錦怡:“嗯,我陪你一起看。”
猝不及防的一句話,讓宋青書停下了腳步,驚訝地看著貝錦怡,眼見貝錦怡坦然地與自己對視,宋青書灑然一笑:“好,我們一起看。”
你既然已經表露心意,那我自然不會沒有迴應,山間小道的兩人互相無言,卻是把心裏的話都放在了吹拂的微風中,飄向對方的心裏。
“有用就好,如今事了,我們就不久留了。”宋青書看得出冷謙不歡迎自己,自己也不是很喜歡冷謙,而且一旁的貝錦怡從頭到尾都不說話,宋青書知道,貝錦怡也不喜歡呆在這裏,既然這樣,那就走吧。
冷謙聽到宋青書說要走,心裏暗自竊喜,他早就盼著宋青書和貝錦怡這兩個人快點離開了。他覺得明教跟宋青書完全不是一路人,雖然宋青書跟洪水旗關係不錯,其他四旗也因為唐洋而對他有一定的好感,但冷謙就是對這些名門正派的人感到不爽。
彭和尚心思細膩,一眼就看出了冷謙和宋青書之間的不對付,於是立刻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挽留宋少俠了,期待下次見麵時能一起喝酒。”
宋青書也知道都是客套話:“好,不過我好話說在前頭,這次的事要是再讓我碰到,我還是會出手,到時候可不要怪我多管閑事。”
彭和尚:“這個自然,我們教內也有規定,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
宋青書:“那就好,先跟你們說一聲,免得到時候發生什麽誤會,傷了我與老唐他們之間的情義。”
彭和尚道:“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遇到是我們,不過這件事我們相互之間也會溝通。”
宋青書隻是預先打聲招唿,至於到時候遇到誰,又會怎麽做決定,是要報複還是怎麽樣,宋青書都不在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與貝錦怡一起離開了山穀,宋青書與貝錦怡商量了一下,決定迴李家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處村莊,兩人也不想再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了,要是能吃口熱騰騰的飯菜就更好了。
待到宋青書貝錦怡兩人的身影徹底消失後,冷謙與彭和尚才收迴目光,然後默默地走迴自己的帳篷,一路上兩人默不作聲,知道進了帳篷後,冷謙這才開口:“這宋青書欺人太甚,他一個武當弟子,也想管我們明教的事?”
彭和尚可不慣著冷謙。嘲笑道:“剛剛宋青書當麵,你怎麽不說這話。”
冷謙也知道自己隻是聲色厲茬,冷哼一聲,也不迴答。
彭和尚不管冷謙:“傳令下去吧,這樣的事咱們偶爾也能聽到,若是再不管,聖教就真的要變成魔教了。”
聽到這冷謙抓了抓頭發,自暴自棄道:“管?怎麽管?五行旗還好說,都是自己兄弟,可咱們五散人管的這些,那可是三教九流什麽人都有,這些人加入明教說得好聽隻是為了活命,說難聽點都是些亡命之徒,可不是為了咱們的抗元大業,除非咱們不要這些人,否則管不了。”
彭和尚低著頭還在思考了良久,他也覺得冷謙說得有理,但要是放棄這些人,那是不可能的,近年來五行旗人手折損嚴重,要是把這些人全都放棄了,那起義軍實力可就大損了,這可都是上好的炮灰啊。
搖了搖頭,彭和尚決定甩鍋:“這件事就讓楊逍去頭疼吧,他不是現在總理明教一切事宜嗎?那這些事總該他來解決,否則他楊逍當真以為這代教主的位子很好坐?”
冷謙也同意:“行,那咱們就聯係一下其他人,到時候把事情丟給楊逍,嘿,別說你頭上光光,腦子倒是好使啊。”
彭和尚也知道冷謙的本性,不和他計較:“哼!”
--------------------------------------------------------------------------
這邊宋青書與貝錦怡慢慢走著,聊著天看著風景,好不自在,知道的明白他們在趕路,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散步。
宋青書突然問道:“錦怡,我之前就想問,你好像對明教,怎麽說呢,不喜?厭惡?”
貝錦怡沒想到宋青書會問這個,不過還是迴答道:“被你看出來了,對,的確很是不喜。”
然後也不等宋青書開口,繼續說道:“你知道我們為什麽稱明教為魔教嗎?就是因為這種事,聽師父說,當年雖然明教仗著教內高手眾多,教眾無數肆意妄為,與六大門派不對付,但是並沒有將他們叫做魔教,隻是這些年來,像今天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甚至我還見過屠村絕戶的,兇手正是明教,甚至當初靜怡所在的村子,也是明教的人幹的,久而久之,明教就成了魔教。”
宋青書默默聽著,沒想到靜怡小師太也是受害者。
貝錦怡看了眼宋青書,見他低頭沉思,便自顧自說道:“對明教,除了起義抗元之外,隻要一遇到,就肯定沒有好事,不是劫財搶人就是屠村絕戶,就像這次。像唐掌旗使那般的,可能隻是少數吧。”
聽到貝錦怡的話,宋青書這才真正意識到太師傅的良苦用心,這次下山,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看清這個江湖,讓自己能辨是非,明事理。明教就像一個縮小版的江湖,其中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又像唐洋一般堅持本心的,也有肖奇這樣胡作非為的,更有冷謙這樣無法無天的,是好是壞,都需要自己去分辨,不能一概而論。
宋青書這時說道:“咱們繼續走下去吧,這一路上看看,這個江湖到底是怎麽樣的,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評判所看到的一切,我終於明白,這才是太師傅讓我下山的真正目的。”
貝錦怡:“嗯,我陪你一起看。”
猝不及防的一句話,讓宋青書停下了腳步,驚訝地看著貝錦怡,眼見貝錦怡坦然地與自己對視,宋青書灑然一笑:“好,我們一起看。”
你既然已經表露心意,那我自然不會沒有迴應,山間小道的兩人互相無言,卻是把心裏的話都放在了吹拂的微風中,飄向對方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