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未央宮內殿。
趙天亮坐於主位,下手李儒、荀彧、郭嘉、法衍、鍾繇分坐兩側,算上出征在外還沒歸來的賈詡,大趙的七相製度已有六位。
翻看著賈詡傳迴來的戰報,軟軟的絲帛,捧在手裏,百看不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陛下,可是張將軍與文和大勝?”看到趙天亮一臉欣喜,荀彧自然猜得到結果,隻是還是忍不住率先問道。
兩個月前趙天亮下令,以張遼為帥,賈詡為軍師征伐涼州,對於此次出征,荀彧本人是相當矛盾的,既支持又反對,生怕此戰有任何差池,現如今戰報傳來,大獲全勝,總算是舒了口氣。
大趙鯨吞兩州,一切都還處在幼兒蹣跚學步的階段,貿然出兵,無論勝負都會對國內造成不小的影響,可主管民生財政的荀彧也明白,若不出兵打通絲綢之路,弄錢迴來,國內的各項改革建設必然半途而廢,到時候改不如不改,民怨沸騰,士族更會推波助瀾,局麵將再難把握。
“哈哈.....文遠和文和二人所向披靡,絲路已開,不負朕望啊!這是文和的戰報,大家傳閱著看看。”趙天亮開懷大笑,將手中的絲帛遞給了荀彧。
“文和真乃大才,韓遂號稱九曲黃河,心思難料,馬騰更是老辣堅韌,能將這兩人離間至相互廝殺的地步,大不易啊,真想現在就去西涼找文和問個清楚。”看著傳到手中簡短的戰報,郭嘉的心癢癢的,很想知道其中細節。
“嗬嗬,奉孝不要急,文和馬上就要班師迴朝了,到時候自然一切明了。不過此戰除了戰果喜人之外,更令朕高興的卻是文遠、文信、惡來三人的完美配合。”
“大趙自建國以來,戰爭不斷,雖從未敗北,可這種勝利卻太過依賴於朕,如今百戰穿甲軍、撼山軍、虎威營,三軍配合,打得馬、韓二人毫無脾氣,足見我大趙軍隊之強、兵鋒之盛!”趙天亮高興道。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這塊磨刀石足以證明大趙軍隊的素質。
“大趙士卒選拔條件嚴苛,入伍之初更是統一由高順將軍這種練兵大家操練,然後分配給各位將軍,各位將軍更是各有所長,在良好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風格,精益求精,兼之陛下軍功封爵、大幅度提升軍餉、撫恤,士卒毫無後顧之憂,無人不願效死,軍隊裝備更是不計代價地換了又換,我大趙的軍隊又豈有不強之理?隻是陛下光芒太盛,這才難見我大趙強軍。”李儒笑道。
“哈哈.......文優言之有理!”趙天亮最喜歡李儒這點,不但本身才能出眾,更能體察聖心,知道什麽時候說什麽話,老貼心了。
看著趙天亮就這麽光明正大,毫不掩飾地接受了李儒的奉承,幾人心情複雜?這算什麽?咱們是不是也要說上幾句?
“閑話少敘,朕今日召諸位前來除了要將喜報傳於諸位以安民心,更重要的是有要事與諸位商討。”看著郭嘉眼珠子亂轉,就要學著李儒張口奉承,趙天亮趕忙打斷。
雖然被人捧的感覺很爽,不過一兩句就好,多了形成風氣,那就太糟糕了。
“如今我大趙雄踞並、司、涼三州之地,雖然如今國內大搞建設,不可輕易動兵,可統一天下的戰略卻應早早製定,也好盡快布局。”趙天亮嚴肅說道。
趙天亮有絕對的信心取得天下,隻是該怎麽取,先打哪兒後打哪兒,這就很有說法了。
宏觀的大戰略製定得當,事半功倍,省時省力還少死人,若是不得當,拖遝難纏,百分百會影響國運的成長。
“陛下,臣建議先滅袁紹,統一北方,然後取中原,下荊楚。”靜默半晌,荀彧打破沉默率先說道。
由北往南,很正統的想法,趙天亮點點頭,看向其餘幾人。
“陛下,荀相的想法,臣讚同,隻是為何一定是先滅袁紹?黑山軍與公孫瓚聯盟,以如今之勢,若是咱們再摻和一腳,袁紹未必能一統北方,讓公孫瓚和袁紹相互征伐,空耗國力,豈不更好?若是任由袁紹一統北方,到時我們的壓力也會變大。”李儒的方案就要更細致一些了。
“袁紹、公孫瓚?”趙天亮也在琢磨,按照攻勢,袁紹本可在今年拿下公孫瓚,可大概是由於有點得意忘形了,居然讓黑山軍抽冷子給來了一下,損兵折將,不得不暫退。
不過即便如此,兩者聯盟也絕非有了重新整頓的袁紹的對手,所以荀彧說要先滅袁紹並未錯。
不過李儒的說法也很有道理,若任由袁紹成長,五指並拳,絕對比兩虎相爭,五指並行的威脅大。
“恐怕未必能如兩位所願,如今大漢諸侯對於我大趙的態度微妙,雖未聯盟來攻,可卻達成了共識,若是擅自動兵,諸侯必定會聯盟再起,豈會任由我等進攻?”郭嘉淡淡說道。
一方大漢,一方大趙,雖然大漢這麵旗幟下,諸侯混戰,可兩個帝國卻是涇渭分明。
“我大趙能有今日,實賴陛下武功蓋世,崛起之快更是超出常理,以至於讓各路諸侯沒來得及認真對待,可今時不同往日,大趙已是龐然大物,一舉一動牽扯人心,諸侯絕對不會讓大趙再輕易開疆拓土。”郭嘉嚴肅說道。
“所以,臣認為,我大趙首要之事應當做好一場與聯軍大戰的準備。此戰若勝,則如文若所言,滅袁紹,統北方,取中原,下荊楚,若敗,應力保我大趙疆土無損,國力不衰;大趙如今革除弊端,日新月異,國力增長極快,隻要僵持下去,諸侯必敗。”
噠噠噠.......
食指敲擊著案幾,趙天亮在沉思,確如郭嘉所言,如今隻要自己動一動,聯盟必然來襲,隻是真的要如郭嘉所言,備戰等著人家打過來嗎?
雖然這樣做最穩妥,不過很明顯,這不符合趙天亮的性格。
“首先,文優你的建議,朕不讚同,兩虎相爭,最終傷的是百姓,若真如此,或許打仗容易了,可治理卻難上加難。更何況,有朕在,袁紹強一點或是弱一點,有區別嗎?”伴隨著敲擊聲,趙天亮最先否定了李儒的方案。
“至於奉孝所言,朕讚同,隻是,無論大趙動與不動,諸侯都會聯盟來攻,之所以不是現在,隻是因為它們還沒準備好,是嗎?”問句中包含著強烈的肯定,趙天亮看向郭嘉。
“陛下所言極是。”郭嘉點頭道。
“那奉孝以為,諸侯多長時間後會準備好?”趙天亮再問。
“聯盟若成,應以曹操、袁紹、袁術三家為主,袁紹要收服北方,曹操要統一中原,袁術偏安南方,所以臣估計,待袁紹收服北方、曹操統一中原之時,便是聯盟來攻之日。”郭嘉說道。
“那起碼也得一兩年的時間,隻是咱們就這麽幹等著人家來攻?不如咱們率先挑起戰爭,如何?”趙天亮問道。
“陛下,大趙比諸侯更需要休養生息,畢竟除了大趙,沒有任何一路諸侯進行如此徹底的改革。”荀彧接過話茬,有些擔心趙天亮急於開戰,認真說道。
趙天亮沉默,繼而點點頭,明裏暗裏,改革這種事本就阻力重重,更何況大趙的動作如此之大,確實不應急於主動開戰。
“那就先休養生息吧.......”趙天亮很無奈,畢竟是一個國家,方方麵麵,牽涉太多,遠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若是聯盟來襲,奉孝以為聯軍會從哪裏來攻?”趙天亮不甘地再次問道。
“臣以為.........”
...................
整整半日的討論,大略暫定,細節還需繼續商定。
“陛下,臣有一事稟告。”退去之時,法衍突然說道。
“哦?何事?”趙天亮好奇問道。
“司馬防之弟,司馬遊殺人****,臣知,司馬防公如今對於陛下很重要,故而,不敢輕易處置。”法衍說道。
“哦,那你打算怎麽辦?”趙天亮皺眉問道。
“臣原打算依法辦。”法衍答道
“這麽說你有了新想法?司馬防去求你了?”眉頭舒緩,趙天亮再問。
“防公未來,但他的學生陳琳來了,陳說利害,故而臣猶豫了。”法衍毫不隱瞞。
“嗯,先迴去吧,這件事明天朝議解決。”趙天亮的語氣很平靜,毫無波瀾。
“諾!”心裏一突,看著麵前平靜地陛下,法衍感受得到,麵前的陛下正在醞釀風暴。
趙天亮坐於主位,下手李儒、荀彧、郭嘉、法衍、鍾繇分坐兩側,算上出征在外還沒歸來的賈詡,大趙的七相製度已有六位。
翻看著賈詡傳迴來的戰報,軟軟的絲帛,捧在手裏,百看不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陛下,可是張將軍與文和大勝?”看到趙天亮一臉欣喜,荀彧自然猜得到結果,隻是還是忍不住率先問道。
兩個月前趙天亮下令,以張遼為帥,賈詡為軍師征伐涼州,對於此次出征,荀彧本人是相當矛盾的,既支持又反對,生怕此戰有任何差池,現如今戰報傳來,大獲全勝,總算是舒了口氣。
大趙鯨吞兩州,一切都還處在幼兒蹣跚學步的階段,貿然出兵,無論勝負都會對國內造成不小的影響,可主管民生財政的荀彧也明白,若不出兵打通絲綢之路,弄錢迴來,國內的各項改革建設必然半途而廢,到時候改不如不改,民怨沸騰,士族更會推波助瀾,局麵將再難把握。
“哈哈.....文遠和文和二人所向披靡,絲路已開,不負朕望啊!這是文和的戰報,大家傳閱著看看。”趙天亮開懷大笑,將手中的絲帛遞給了荀彧。
“文和真乃大才,韓遂號稱九曲黃河,心思難料,馬騰更是老辣堅韌,能將這兩人離間至相互廝殺的地步,大不易啊,真想現在就去西涼找文和問個清楚。”看著傳到手中簡短的戰報,郭嘉的心癢癢的,很想知道其中細節。
“嗬嗬,奉孝不要急,文和馬上就要班師迴朝了,到時候自然一切明了。不過此戰除了戰果喜人之外,更令朕高興的卻是文遠、文信、惡來三人的完美配合。”
“大趙自建國以來,戰爭不斷,雖從未敗北,可這種勝利卻太過依賴於朕,如今百戰穿甲軍、撼山軍、虎威營,三軍配合,打得馬、韓二人毫無脾氣,足見我大趙軍隊之強、兵鋒之盛!”趙天亮高興道。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這塊磨刀石足以證明大趙軍隊的素質。
“大趙士卒選拔條件嚴苛,入伍之初更是統一由高順將軍這種練兵大家操練,然後分配給各位將軍,各位將軍更是各有所長,在良好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風格,精益求精,兼之陛下軍功封爵、大幅度提升軍餉、撫恤,士卒毫無後顧之憂,無人不願效死,軍隊裝備更是不計代價地換了又換,我大趙的軍隊又豈有不強之理?隻是陛下光芒太盛,這才難見我大趙強軍。”李儒笑道。
“哈哈.......文優言之有理!”趙天亮最喜歡李儒這點,不但本身才能出眾,更能體察聖心,知道什麽時候說什麽話,老貼心了。
看著趙天亮就這麽光明正大,毫不掩飾地接受了李儒的奉承,幾人心情複雜?這算什麽?咱們是不是也要說上幾句?
“閑話少敘,朕今日召諸位前來除了要將喜報傳於諸位以安民心,更重要的是有要事與諸位商討。”看著郭嘉眼珠子亂轉,就要學著李儒張口奉承,趙天亮趕忙打斷。
雖然被人捧的感覺很爽,不過一兩句就好,多了形成風氣,那就太糟糕了。
“如今我大趙雄踞並、司、涼三州之地,雖然如今國內大搞建設,不可輕易動兵,可統一天下的戰略卻應早早製定,也好盡快布局。”趙天亮嚴肅說道。
趙天亮有絕對的信心取得天下,隻是該怎麽取,先打哪兒後打哪兒,這就很有說法了。
宏觀的大戰略製定得當,事半功倍,省時省力還少死人,若是不得當,拖遝難纏,百分百會影響國運的成長。
“陛下,臣建議先滅袁紹,統一北方,然後取中原,下荊楚。”靜默半晌,荀彧打破沉默率先說道。
由北往南,很正統的想法,趙天亮點點頭,看向其餘幾人。
“陛下,荀相的想法,臣讚同,隻是為何一定是先滅袁紹?黑山軍與公孫瓚聯盟,以如今之勢,若是咱們再摻和一腳,袁紹未必能一統北方,讓公孫瓚和袁紹相互征伐,空耗國力,豈不更好?若是任由袁紹一統北方,到時我們的壓力也會變大。”李儒的方案就要更細致一些了。
“袁紹、公孫瓚?”趙天亮也在琢磨,按照攻勢,袁紹本可在今年拿下公孫瓚,可大概是由於有點得意忘形了,居然讓黑山軍抽冷子給來了一下,損兵折將,不得不暫退。
不過即便如此,兩者聯盟也絕非有了重新整頓的袁紹的對手,所以荀彧說要先滅袁紹並未錯。
不過李儒的說法也很有道理,若任由袁紹成長,五指並拳,絕對比兩虎相爭,五指並行的威脅大。
“恐怕未必能如兩位所願,如今大漢諸侯對於我大趙的態度微妙,雖未聯盟來攻,可卻達成了共識,若是擅自動兵,諸侯必定會聯盟再起,豈會任由我等進攻?”郭嘉淡淡說道。
一方大漢,一方大趙,雖然大漢這麵旗幟下,諸侯混戰,可兩個帝國卻是涇渭分明。
“我大趙能有今日,實賴陛下武功蓋世,崛起之快更是超出常理,以至於讓各路諸侯沒來得及認真對待,可今時不同往日,大趙已是龐然大物,一舉一動牽扯人心,諸侯絕對不會讓大趙再輕易開疆拓土。”郭嘉嚴肅說道。
“所以,臣認為,我大趙首要之事應當做好一場與聯軍大戰的準備。此戰若勝,則如文若所言,滅袁紹,統北方,取中原,下荊楚,若敗,應力保我大趙疆土無損,國力不衰;大趙如今革除弊端,日新月異,國力增長極快,隻要僵持下去,諸侯必敗。”
噠噠噠.......
食指敲擊著案幾,趙天亮在沉思,確如郭嘉所言,如今隻要自己動一動,聯盟必然來襲,隻是真的要如郭嘉所言,備戰等著人家打過來嗎?
雖然這樣做最穩妥,不過很明顯,這不符合趙天亮的性格。
“首先,文優你的建議,朕不讚同,兩虎相爭,最終傷的是百姓,若真如此,或許打仗容易了,可治理卻難上加難。更何況,有朕在,袁紹強一點或是弱一點,有區別嗎?”伴隨著敲擊聲,趙天亮最先否定了李儒的方案。
“至於奉孝所言,朕讚同,隻是,無論大趙動與不動,諸侯都會聯盟來攻,之所以不是現在,隻是因為它們還沒準備好,是嗎?”問句中包含著強烈的肯定,趙天亮看向郭嘉。
“陛下所言極是。”郭嘉點頭道。
“那奉孝以為,諸侯多長時間後會準備好?”趙天亮再問。
“聯盟若成,應以曹操、袁紹、袁術三家為主,袁紹要收服北方,曹操要統一中原,袁術偏安南方,所以臣估計,待袁紹收服北方、曹操統一中原之時,便是聯盟來攻之日。”郭嘉說道。
“那起碼也得一兩年的時間,隻是咱們就這麽幹等著人家來攻?不如咱們率先挑起戰爭,如何?”趙天亮問道。
“陛下,大趙比諸侯更需要休養生息,畢竟除了大趙,沒有任何一路諸侯進行如此徹底的改革。”荀彧接過話茬,有些擔心趙天亮急於開戰,認真說道。
趙天亮沉默,繼而點點頭,明裏暗裏,改革這種事本就阻力重重,更何況大趙的動作如此之大,確實不應急於主動開戰。
“那就先休養生息吧.......”趙天亮很無奈,畢竟是一個國家,方方麵麵,牽涉太多,遠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若是聯盟來襲,奉孝以為聯軍會從哪裏來攻?”趙天亮不甘地再次問道。
“臣以為.........”
...................
整整半日的討論,大略暫定,細節還需繼續商定。
“陛下,臣有一事稟告。”退去之時,法衍突然說道。
“哦?何事?”趙天亮好奇問道。
“司馬防之弟,司馬遊殺人****,臣知,司馬防公如今對於陛下很重要,故而,不敢輕易處置。”法衍說道。
“哦,那你打算怎麽辦?”趙天亮皺眉問道。
“臣原打算依法辦。”法衍答道
“這麽說你有了新想法?司馬防去求你了?”眉頭舒緩,趙天亮再問。
“防公未來,但他的學生陳琳來了,陳說利害,故而臣猶豫了。”法衍毫不隱瞞。
“嗯,先迴去吧,這件事明天朝議解決。”趙天亮的語氣很平靜,毫無波瀾。
“諾!”心裏一突,看著麵前平靜地陛下,法衍感受得到,麵前的陛下正在醞釀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