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一下,穀遠一地皆為趙土。
不過即使已經有些吃撐了、消化不良,大趙依然沒有停止對外擴張,繼續攻占鄰縣塢堡、村莊,隻是這迴趙天亮沒有親自帶隊,命張遼為主將,李義為副將,從郡兵、莊丁中挑出三千精銳之士掃蕩四周。
就算現在吃不下去,可也要將它們變成鍋裏的菜,吃不吃隻能看自己心意,而不是市場裏的菜,隨時都可能被人買走。
原本趙天亮是想親自帶隊的,現在勢力初成,很多事情還是親力親為一些的好。
隻是咱大趙的底子薄,冷不丁地疆土人口都提升了好幾十倍,需得好好梳理一番才行。
而且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些小鳥調皮,有些鳥蔫壞,趙天亮得留下好好調教它們一番才行,否則嘰嘰喳喳,整個林子都不得消停。
平亂初年(初平四年),十月初,大趙建國不到兩月便迎來了第一次遷都,從原劉家莊遷都至穀遠縣城。
考慮到以後這種遷都的事情會常有,趙天亮義正言辭拒絕了下屬們修建宮殿的建議,一番大義凜然的推辭,倒是為咱們的趙皇帝賺取了不少‘勤儉愛民’的好名聲。
‘勤儉個毛線啊,現在這點財力人力,能建出什麽好宮殿,要建就得建個超豪華的!’當得知自己的好名聲後,暗喜之餘,趙天亮心中默默地想道。
遷都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可想要更好地治理國家,光靠遷都是不行的,這不,前腳遷都,後腳趙皇帝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當其衝的就是土地了,土地國有,成丁分田的基本政策不變,在此基礎上,趙天亮添加了一條‘土地買賣’的方案。
其中細則較為複雜,概括來說,趙天亮是整個大趙的地主,除了成丁分得的田地,隻要你有錢就可以向官府租更多的土地進行耕種。
就目前而言,趙天亮新添加的方案主要是為了緩和自己與地主豪強的關係,普通百姓現在還很窮,沒多少人家有錢向官府租地種,可那些豪強們則不同,他們有錢啊!
有多少錢就能種多少地,雖然除了稅收每年還得向官府交地租,可隻要有錢,這些地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自己的。
隻是一想到要用自己的錢去買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土豪們心裏這個疼啊!
好在無論是稅賦還是地租,趙天亮定的都很合理,這些土豪們還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如此一來,隻要趙天亮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強大,地主豪強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會臣服於大趙,為大趙所用。
至於那些強種,趙天亮就隻能在青山綠水間給他們找個好地方了。
第二大項改革當屬大趙的官製,原本大趙地狹民少,所謂官員不過就是大小蝦米兩三隻,如今疆域和人口翻了好幾十翻,自然不能再這麽隨意下去。
仿照時下東漢製度,去除很多虛職,又添上不少自己的想法,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以及一些現代思想的雜糅,以縣城為基礎,如今大趙的官製就是一鍋大雜燴。
長遠來看,大雜燴是否好吃還需慢慢品味,可就目前來說,它對趙天亮很關鍵。
關鍵的原因隻在於一點,大鍋燴般的官製包含一條:官吏一體。
原本漢朝製度,官與吏天差地別,一個是有編製的正式員工,另一個就隻是幹些助理、雜活的合同工,身份、地位、待遇天差地別。
如今趙天亮實行官吏一體的政策,化吏為官,將兩者平等化,頓時贏得了穀遠縣城內絕大部分小吏的支持。
這些小吏每一個都沒多大權利,可幹的卻都是最基層的活,某種意義上,正是他們樹立了一個政權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一個兩個無關大局,可這個群體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就極為重要了。
而且這些吏員雖然沒當過官,可長期在官員身邊幹著助理、雜工,耳濡目染,很多東西都明白,欠缺的不過就是實踐罷了。
更何況相比於那些官老爺,這些人最明白手中權力的來之不易,幹起事來要遠比原先的官老爺們認真、有效率的多。
最重要的是,是趙天亮給了他們機會,所以這些家夥遠比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聽話得多。
不過即便得到了多數吏員的支持,對於趙天亮的勢力來說,人手依然嚴重不足,所以學堂、幹部培養學院這種組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立起來。
最後一項大方向改革,自然就是軍隊了。大趙之前的軍隊說白了就是莊丁,雖然經過訓練,可也還是農民,這種士兵,有自己帶領一鼓作氣打順風仗自然沒問題,可一旦碰到硬仗,很容易發生潰敗千裏的慘劇。
以後攤子越來越大,自己不可能衝鋒到每一個戰場,所以這種情況必需改變,思來想去,趙天亮采用募兵製、民兵製、耕戰製等製度並行的政策。
如今穀遠縣徹查人口,清除黑戶,共有人口2.7萬人,趙天亮準備從中募集一千精壯作為脫產職業軍人,其他適齡青壯,農閑之時接受相關訓練作為民兵,關鍵時刻,抽調入軍,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陛下,咱們需要建立騎兵,隻有步卒很難立足於北方大地。”在與趙天亮商量軍隊細則的高順說道。
“嗯,大哥所言有理,咱附近哪兒有馬場,朕這就帶人去搶過來,然後交由大哥訓練。”趙天亮認真說道。
看著趙天亮認真的、完全沒有半點玩笑的表情,高順也不知怎地心裏就是一陣不得勁。
“陛下,咱們抄了那麽多豪強的家,應該不缺錢吧?”高順覺得還是正常交易的好,咱不是異族,劫掠這種事情實在太有損名聲。
趙天亮瞬間清晰高順話裏的意思,微微沉默,道:“大哥,咱們的確有不少錢,可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要用於建立學堂、幹部學院以及基礎設施和軍隊換裝等方麵,對於咱們大趙而言,這些比騎兵還要重要,至於剩下的,也各有用處,若是用於購買戰馬,會大幅度遲滯咱們的發展進度。”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咱們現在還遠沒到可以顧慮周全的地步,該取舍的時候就要取舍。”趙天亮沉聲道。
“諾!”高順無奈應道。
大殿內,兩人一條一條地研究著軍隊的紀律、結構等規則,突然傳令兵跑了進來。
“啟稟陛下,張遼將軍從前線傳來軍報,匈奴掠邊,正往穀遠方向而來。”傳令兵急聲道。
“匈奴來了?張遼將軍可與之交手了?”高順霍然起身問道。
邊境長大的高順對於異族掠邊造成的危害實在太清楚了,如今的大趙可經不起匈奴蹂躪。
“啟稟右將軍,還未交手。”傳令兵迴道。
“那匈奴兵現在在哪兒?”趙天亮問道。
“烏水河附近,再有一日應該就能進入咱們大趙境內。”傳令兵說道。
聞言,微微沉思,趙天亮突然露出一抹雀躍的笑容,“大哥,咱們剛剛還在為騎兵的事煩心,現在人家送上門來了,真是上天恩賜啊!”
“陛下,您的意思是.....”高順有些不解。
“匈奴人,馬背上的民族,天生的騎士,你說這支騎兵強不強?”趙天亮笑道
“這.....”高順沉吟。
趙天亮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壓服匈奴為己用!
就憑穀遠縣這點底子,換了任何一個人說這話,高順肯定噴他一臉,不被人家搶幹淨就不錯了,還想要收為己用,白日做夢都比這靠譜!
隻是這話如今是自己二弟、大趙皇帝說出來,高順真心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身為皇帝親身涉險,高順本能地不想同意,隻是趙天亮實在太無敵了,一人敵一軍,對於趙天亮來說是真真能辦到的。
異族最重強者,若是自家陛下親自出馬,這種事情還真有可能辦到。
“太危險了吧?”沉默半晌,高順緩緩說道。
“有我無敵,談何危險?”趙天亮大笑,張狂、霸道、讓人無可反駁。
不過即使已經有些吃撐了、消化不良,大趙依然沒有停止對外擴張,繼續攻占鄰縣塢堡、村莊,隻是這迴趙天亮沒有親自帶隊,命張遼為主將,李義為副將,從郡兵、莊丁中挑出三千精銳之士掃蕩四周。
就算現在吃不下去,可也要將它們變成鍋裏的菜,吃不吃隻能看自己心意,而不是市場裏的菜,隨時都可能被人買走。
原本趙天亮是想親自帶隊的,現在勢力初成,很多事情還是親力親為一些的好。
隻是咱大趙的底子薄,冷不丁地疆土人口都提升了好幾十倍,需得好好梳理一番才行。
而且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有些小鳥調皮,有些鳥蔫壞,趙天亮得留下好好調教它們一番才行,否則嘰嘰喳喳,整個林子都不得消停。
平亂初年(初平四年),十月初,大趙建國不到兩月便迎來了第一次遷都,從原劉家莊遷都至穀遠縣城。
考慮到以後這種遷都的事情會常有,趙天亮義正言辭拒絕了下屬們修建宮殿的建議,一番大義凜然的推辭,倒是為咱們的趙皇帝賺取了不少‘勤儉愛民’的好名聲。
‘勤儉個毛線啊,現在這點財力人力,能建出什麽好宮殿,要建就得建個超豪華的!’當得知自己的好名聲後,暗喜之餘,趙天亮心中默默地想道。
遷都是為了更好地治理國家,可想要更好地治理國家,光靠遷都是不行的,這不,前腳遷都,後腳趙皇帝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當其衝的就是土地了,土地國有,成丁分田的基本政策不變,在此基礎上,趙天亮添加了一條‘土地買賣’的方案。
其中細則較為複雜,概括來說,趙天亮是整個大趙的地主,除了成丁分得的田地,隻要你有錢就可以向官府租更多的土地進行耕種。
就目前而言,趙天亮新添加的方案主要是為了緩和自己與地主豪強的關係,普通百姓現在還很窮,沒多少人家有錢向官府租地種,可那些豪強們則不同,他們有錢啊!
有多少錢就能種多少地,雖然除了稅收每年還得向官府交地租,可隻要有錢,這些地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自己的。
隻是一想到要用自己的錢去買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土豪們心裏這個疼啊!
好在無論是稅賦還是地租,趙天亮定的都很合理,這些土豪們還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如此一來,隻要趙天亮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強大,地主豪強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會臣服於大趙,為大趙所用。
至於那些強種,趙天亮就隻能在青山綠水間給他們找個好地方了。
第二大項改革當屬大趙的官製,原本大趙地狹民少,所謂官員不過就是大小蝦米兩三隻,如今疆域和人口翻了好幾十翻,自然不能再這麽隨意下去。
仿照時下東漢製度,去除很多虛職,又添上不少自己的想法,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以及一些現代思想的雜糅,以縣城為基礎,如今大趙的官製就是一鍋大雜燴。
長遠來看,大雜燴是否好吃還需慢慢品味,可就目前來說,它對趙天亮很關鍵。
關鍵的原因隻在於一點,大鍋燴般的官製包含一條:官吏一體。
原本漢朝製度,官與吏天差地別,一個是有編製的正式員工,另一個就隻是幹些助理、雜活的合同工,身份、地位、待遇天差地別。
如今趙天亮實行官吏一體的政策,化吏為官,將兩者平等化,頓時贏得了穀遠縣城內絕大部分小吏的支持。
這些小吏每一個都沒多大權利,可幹的卻都是最基層的活,某種意義上,正是他們樹立了一個政權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一個兩個無關大局,可這個群體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就極為重要了。
而且這些吏員雖然沒當過官,可長期在官員身邊幹著助理、雜工,耳濡目染,很多東西都明白,欠缺的不過就是實踐罷了。
更何況相比於那些官老爺,這些人最明白手中權力的來之不易,幹起事來要遠比原先的官老爺們認真、有效率的多。
最重要的是,是趙天亮給了他們機會,所以這些家夥遠比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聽話得多。
不過即便得到了多數吏員的支持,對於趙天亮的勢力來說,人手依然嚴重不足,所以學堂、幹部培養學院這種組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立起來。
最後一項大方向改革,自然就是軍隊了。大趙之前的軍隊說白了就是莊丁,雖然經過訓練,可也還是農民,這種士兵,有自己帶領一鼓作氣打順風仗自然沒問題,可一旦碰到硬仗,很容易發生潰敗千裏的慘劇。
以後攤子越來越大,自己不可能衝鋒到每一個戰場,所以這種情況必需改變,思來想去,趙天亮采用募兵製、民兵製、耕戰製等製度並行的政策。
如今穀遠縣徹查人口,清除黑戶,共有人口2.7萬人,趙天亮準備從中募集一千精壯作為脫產職業軍人,其他適齡青壯,農閑之時接受相關訓練作為民兵,關鍵時刻,抽調入軍,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陛下,咱們需要建立騎兵,隻有步卒很難立足於北方大地。”在與趙天亮商量軍隊細則的高順說道。
“嗯,大哥所言有理,咱附近哪兒有馬場,朕這就帶人去搶過來,然後交由大哥訓練。”趙天亮認真說道。
看著趙天亮認真的、完全沒有半點玩笑的表情,高順也不知怎地心裏就是一陣不得勁。
“陛下,咱們抄了那麽多豪強的家,應該不缺錢吧?”高順覺得還是正常交易的好,咱不是異族,劫掠這種事情實在太有損名聲。
趙天亮瞬間清晰高順話裏的意思,微微沉默,道:“大哥,咱們的確有不少錢,可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要用於建立學堂、幹部學院以及基礎設施和軍隊換裝等方麵,對於咱們大趙而言,這些比騎兵還要重要,至於剩下的,也各有用處,若是用於購買戰馬,會大幅度遲滯咱們的發展進度。”
“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更何況咱們現在還遠沒到可以顧慮周全的地步,該取舍的時候就要取舍。”趙天亮沉聲道。
“諾!”高順無奈應道。
大殿內,兩人一條一條地研究著軍隊的紀律、結構等規則,突然傳令兵跑了進來。
“啟稟陛下,張遼將軍從前線傳來軍報,匈奴掠邊,正往穀遠方向而來。”傳令兵急聲道。
“匈奴來了?張遼將軍可與之交手了?”高順霍然起身問道。
邊境長大的高順對於異族掠邊造成的危害實在太清楚了,如今的大趙可經不起匈奴蹂躪。
“啟稟右將軍,還未交手。”傳令兵迴道。
“那匈奴兵現在在哪兒?”趙天亮問道。
“烏水河附近,再有一日應該就能進入咱們大趙境內。”傳令兵說道。
聞言,微微沉思,趙天亮突然露出一抹雀躍的笑容,“大哥,咱們剛剛還在為騎兵的事煩心,現在人家送上門來了,真是上天恩賜啊!”
“陛下,您的意思是.....”高順有些不解。
“匈奴人,馬背上的民族,天生的騎士,你說這支騎兵強不強?”趙天亮笑道
“這.....”高順沉吟。
趙天亮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壓服匈奴為己用!
就憑穀遠縣這點底子,換了任何一個人說這話,高順肯定噴他一臉,不被人家搶幹淨就不錯了,還想要收為己用,白日做夢都比這靠譜!
隻是這話如今是自己二弟、大趙皇帝說出來,高順真心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
身為皇帝親身涉險,高順本能地不想同意,隻是趙天亮實在太無敵了,一人敵一軍,對於趙天亮來說是真真能辦到的。
異族最重強者,若是自家陛下親自出馬,這種事情還真有可能辦到。
“太危險了吧?”沉默半晌,高順緩緩說道。
“有我無敵,談何危險?”趙天亮大笑,張狂、霸道、讓人無可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