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反賊
無敵:從天龍八部開始 作者:躺平了的牛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廣這道旨意一經下達,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首先對老百姓影響最大的,自然是提供線索就賞萬金的旨令。
其他的他們不敢奢求,但提供一點消息還是可以的。
大隋王朝各地官府張貼的告示麵前,都圍滿了人群,老百姓在紛紛議論。
“這可真是奇怪,朝廷什麽時候有了一個護國真人了?,以前從來沒聽過啊?”
“我也不知道,不過這並不是我們需要操心的。我隻關心是不是真提供了線索就可以得到萬金?”
“這上麵都蓋著朝廷的印章,應該是錯不了的,朝廷若是連這個都失信,那就真的沒有信譽可言了。”
“可是大隋現在本來就風雨飄搖,各地反隋勢力揭竿而起,朝廷還能不能繼續維持都不好說呢。”
“噓!……,這話可不能亂說,亂說是要掉腦袋的!大隋朝再怎麽風雨飄搖也不是我們可以隨便議論的。
而且你沒看到告示的下麵還寫著,朝廷要求各地反賊一個月之內投降嗎?”
“我當然看到了,可是人家本來就是反賊勢力,反的就是大隋王朝。
既然都是反賊了,那肯定不會聽朝廷的指令,傻子才會真的去投降。”
“你們可別想這麽多了,就問你們有沒有見過畫像上這個女子吧?”
“我來看看……”
……
這種類似的議論,在大隋王朝境內隨處可見。
除了賞金的影響,另一個影響自然是朝廷的招降令。
此時天下三大反賊勢力,江淮杜伏威,瓦崗寨李密,山東竇建德。
這些反賊勢力即使是在各大門閥世家眼中,都是感覺頗為棘手的存在。
江淮杜伏威,以幫派起家,組建江淮軍,打著義軍的旗號,一路攻城掠地,已經攻占淮河沿岸多處城池。
江淮軍說是義軍,其實軍紀極差,輕則欺辱當地百姓,重則隨意當街殺人,當地的老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
因為說到底,江淮軍不過是一群地痞流寇,隻不過是人數眾多罷了。
可論其質量,除了杜伏威本人還算是一個小高手,其他的皆是濫竽充數之輩。
此時的江淮軍軍機大帳內,杜伏威正高坐於帥座之上,眼神深沉的看著前來議事之人。
“說說看吧,楊廣小兒下令通告全國的旨令是何含義?,你們都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江淮地界雖為叛軍統治,但楊廣如此大麵積的通告全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
其實杜伏威心裏早就對軍紀混亂的事情了如指掌,他也多次下令過不許騷擾百姓,但收效甚微。
他想要整頓軍紀,但也有心無力,軍紀敗壞太嚴重了,除非他狠下心來大開殺戒,否則根本鎮不住這些兵匪。
但大開殺戒損傷的又是自己的實力,不利於自己的勢力發展,所以他也是兩頭犯難。
一名將領站出來,沉聲開口:“楊廣小兒簡直是異想天開。
說要我們一個月之內投降,他這是在想屁吃,我看根本無需理會。”
有人帶頭出聲,其他將領也是紛紛附和,沒有一個人真的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
對他們而言,他們在江淮地界吃香的喝辣的,猶如土皇帝一般。
誰會願意放著這種好日子不過,重新去讓朝廷管著自己。
整個議事大廳沒有一個人讚成投降朝廷,包括杜伏威自己也是這麽想的。
他可也不想自己努力這麽久的結果,就這麽付之東流。
但同時杜伏威的內心又有些隱隱不安,感覺有什麽大事要發生。
……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可是大隋各地的官府皆沒有收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雖然有些號稱是見過公孫綠萼的人,但經過證實之後,發現全部都是假的,這些人不過是想趁機撈點好處罷了。
結果好處沒撈到,把自己的命送了。
“真人,至今為止,各地官員,包括四大世家,皆沒有找到您道侶的任何消息,這可如何是好?”
“他們可有盡心尋找?”
“應該是有的,有四大世家的配合,朝廷幾乎把所轄之地的人口都普查了一個遍,但仍是沒有發現公孫姑娘的身影。”
李信凝神皺眉,聲音低沉的開口:“所轄之地皆沒有消息嘛?
那就擴大範圍,把所有未管轄之地,皆納入管轄範圍。”
“這些時日,那幾路反賊勢力可有什麽動靜?”
楊廣搖頭:“沒有,那些反賊根本沒有把朝廷的旨令放在眼裏。
甚至有些人還趁著朝廷派出大量的人員尋找公孫姑娘,而趁機進攻旁邊的城池。”
李信直接起身,他不想再等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親自走一趟!把這些人的勢力分布圖給我。”
楊廣早就準備好了,他把地圖遞給李信。
“如今的眾多反賊勢力,以江淮杜伏威,瓦崗寨李密,山東竇建德為首,這三家最為難纏。
其中瓦崗寨占據地利,易守難攻,我曾多次派兵圍剿都沒有很大的效果,至今大將張須陀還在那邊剿匪。
瓦崗寨叛軍還算範圍小一些,竇建德和杜伏威這兩家更是人數眾多,占據了多個城池,隻是朝廷有心無力。”
李信問道:“哪家離京都最近?”
“離洛陽最近的是竇建德叛軍。”
楊廣迴答道。
李信點頭:“那就從竇建德開始殺起。”
“對了,你手上到底有多少能用之人算是你的親信?”
對於這個問題,楊廣略顯尷尬,他真的沒有多少能指揮的動的人,特別是武將。
“曾經我皇叔楊林還在世時,我大隋也算是兵多將廣,天下沒有多少人敢亂動。
隻是我皇叔一死,宇文家就表現出狼子野心,就連我親封的天保將軍都有些不聽指揮了。
四大世家都有人才,可他們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先,讓他們去剿匪,沒準剿完之後,他們就是最大的匪。”
李信直接打斷:“你就說你還幾個將軍能指揮的動就行?”
楊廣歎息一聲:
“至今肯死忠於大隋的將領,恐怕也隻有張將軍一人了。
隻是張將軍雖然勇猛,但畢竟年歲已高,估計用不了幾年也會隨皇叔而去。”
對此李信也是無語,楊廣已經窮到了這種地步了嗎?
首先對老百姓影響最大的,自然是提供線索就賞萬金的旨令。
其他的他們不敢奢求,但提供一點消息還是可以的。
大隋王朝各地官府張貼的告示麵前,都圍滿了人群,老百姓在紛紛議論。
“這可真是奇怪,朝廷什麽時候有了一個護國真人了?,以前從來沒聽過啊?”
“我也不知道,不過這並不是我們需要操心的。我隻關心是不是真提供了線索就可以得到萬金?”
“這上麵都蓋著朝廷的印章,應該是錯不了的,朝廷若是連這個都失信,那就真的沒有信譽可言了。”
“可是大隋現在本來就風雨飄搖,各地反隋勢力揭竿而起,朝廷還能不能繼續維持都不好說呢。”
“噓!……,這話可不能亂說,亂說是要掉腦袋的!大隋朝再怎麽風雨飄搖也不是我們可以隨便議論的。
而且你沒看到告示的下麵還寫著,朝廷要求各地反賊一個月之內投降嗎?”
“我當然看到了,可是人家本來就是反賊勢力,反的就是大隋王朝。
既然都是反賊了,那肯定不會聽朝廷的指令,傻子才會真的去投降。”
“你們可別想這麽多了,就問你們有沒有見過畫像上這個女子吧?”
“我來看看……”
……
這種類似的議論,在大隋王朝境內隨處可見。
除了賞金的影響,另一個影響自然是朝廷的招降令。
此時天下三大反賊勢力,江淮杜伏威,瓦崗寨李密,山東竇建德。
這些反賊勢力即使是在各大門閥世家眼中,都是感覺頗為棘手的存在。
江淮杜伏威,以幫派起家,組建江淮軍,打著義軍的旗號,一路攻城掠地,已經攻占淮河沿岸多處城池。
江淮軍說是義軍,其實軍紀極差,輕則欺辱當地百姓,重則隨意當街殺人,當地的老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
因為說到底,江淮軍不過是一群地痞流寇,隻不過是人數眾多罷了。
可論其質量,除了杜伏威本人還算是一個小高手,其他的皆是濫竽充數之輩。
此時的江淮軍軍機大帳內,杜伏威正高坐於帥座之上,眼神深沉的看著前來議事之人。
“說說看吧,楊廣小兒下令通告全國的旨令是何含義?,你們都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江淮地界雖為叛軍統治,但楊廣如此大麵積的通告全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
其實杜伏威心裏早就對軍紀混亂的事情了如指掌,他也多次下令過不許騷擾百姓,但收效甚微。
他想要整頓軍紀,但也有心無力,軍紀敗壞太嚴重了,除非他狠下心來大開殺戒,否則根本鎮不住這些兵匪。
但大開殺戒損傷的又是自己的實力,不利於自己的勢力發展,所以他也是兩頭犯難。
一名將領站出來,沉聲開口:“楊廣小兒簡直是異想天開。
說要我們一個月之內投降,他這是在想屁吃,我看根本無需理會。”
有人帶頭出聲,其他將領也是紛紛附和,沒有一個人真的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
對他們而言,他們在江淮地界吃香的喝辣的,猶如土皇帝一般。
誰會願意放著這種好日子不過,重新去讓朝廷管著自己。
整個議事大廳沒有一個人讚成投降朝廷,包括杜伏威自己也是這麽想的。
他可也不想自己努力這麽久的結果,就這麽付之東流。
但同時杜伏威的內心又有些隱隱不安,感覺有什麽大事要發生。
……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可是大隋各地的官府皆沒有收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雖然有些號稱是見過公孫綠萼的人,但經過證實之後,發現全部都是假的,這些人不過是想趁機撈點好處罷了。
結果好處沒撈到,把自己的命送了。
“真人,至今為止,各地官員,包括四大世家,皆沒有找到您道侶的任何消息,這可如何是好?”
“他們可有盡心尋找?”
“應該是有的,有四大世家的配合,朝廷幾乎把所轄之地的人口都普查了一個遍,但仍是沒有發現公孫姑娘的身影。”
李信凝神皺眉,聲音低沉的開口:“所轄之地皆沒有消息嘛?
那就擴大範圍,把所有未管轄之地,皆納入管轄範圍。”
“這些時日,那幾路反賊勢力可有什麽動靜?”
楊廣搖頭:“沒有,那些反賊根本沒有把朝廷的旨令放在眼裏。
甚至有些人還趁著朝廷派出大量的人員尋找公孫姑娘,而趁機進攻旁邊的城池。”
李信直接起身,他不想再等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親自走一趟!把這些人的勢力分布圖給我。”
楊廣早就準備好了,他把地圖遞給李信。
“如今的眾多反賊勢力,以江淮杜伏威,瓦崗寨李密,山東竇建德為首,這三家最為難纏。
其中瓦崗寨占據地利,易守難攻,我曾多次派兵圍剿都沒有很大的效果,至今大將張須陀還在那邊剿匪。
瓦崗寨叛軍還算範圍小一些,竇建德和杜伏威這兩家更是人數眾多,占據了多個城池,隻是朝廷有心無力。”
李信問道:“哪家離京都最近?”
“離洛陽最近的是竇建德叛軍。”
楊廣迴答道。
李信點頭:“那就從竇建德開始殺起。”
“對了,你手上到底有多少能用之人算是你的親信?”
對於這個問題,楊廣略顯尷尬,他真的沒有多少能指揮的動的人,特別是武將。
“曾經我皇叔楊林還在世時,我大隋也算是兵多將廣,天下沒有多少人敢亂動。
隻是我皇叔一死,宇文家就表現出狼子野心,就連我親封的天保將軍都有些不聽指揮了。
四大世家都有人才,可他們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先,讓他們去剿匪,沒準剿完之後,他們就是最大的匪。”
李信直接打斷:“你就說你還幾個將軍能指揮的動就行?”
楊廣歎息一聲:
“至今肯死忠於大隋的將領,恐怕也隻有張將軍一人了。
隻是張將軍雖然勇猛,但畢竟年歲已高,估計用不了幾年也會隨皇叔而去。”
對此李信也是無語,楊廣已經窮到了這種地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