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見狀,紛紛進言,其中不乏趁機獻媚之輩。“大王,趙括公子雖年輕,卻才華橫溢,兵法嫻熟,定能接替李牧、趙奢,大敗林軍。”一位大臣跪拜在地,言辭懇切。


    趙王聞言,心中雖有疑慮,但麵對群臣的眾口一詞,以及那日益高漲的民憤,他不得不做出決定。“傳旨,即刻召迴李牧、趙奢,命趙括北上接管大軍。”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決絕。


    話音未落,李牧猛地站起身,聲音中帶著幾分壓抑的憤怒:“公子括,白起、王翦之名,響徹六國,非我等可輕易言勝。此時臨陣換將,實為不智之舉!”


    趙奢在一旁,眉頭緊鎖,沉聲道:“括兒,你雖有才學,但實戰經驗尚淺。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可知林軍虛實幾何?”


    趙括聞言,神色未變,反而更加堅定:“父親、李將軍,我趙括自幼研讀兵法,深知用兵之道在於靈活應變。林軍雖強,然我軍亦非弱旅。此番出征,我必以奇謀破之,揚我趙國威名!”


    李牧與趙奢對視一眼,皆是無奈搖頭。他們深知,王命難違,更不願見趙國大軍因一人之誤而陷入萬劫不複。最終,兩人隻能長歎一聲,各自退下,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憂慮。


    數日之後,趙括正式接管軍權,他下令撤去免戰牌,全軍上下一片嘩然。趙括站在點將台上,慷慨激昂:“將士們,我趙國兒郎,何懼強林?今日,我們便要讓他們知道,趙國的鐵騎,足以踏平一切阻礙!”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對趙括的決策充滿信心。副將廉頗私下找到李牧,憂心忡忡:“李將軍,公子括如此激進,恐非良策。我軍應穩紮穩打,徐徐圖之。”


    李牧苦笑:“廉將軍所言極是,但你我皆知,王命難違。我們隻能寄希望於公子括能夠審時度勢,切勿輕敵冒進。”


    與此同時,林軍大營內,白起與王翦正對弈於案前,談笑風生。“白兄,聽聞趙王竟派了那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帥,此等昏庸之舉,實乃天助我也。”王翦落下一子,笑道。


    白起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抹精光:“王將軍言之有理。趙括雖勇,卻無實戰經驗,更不知兵法之深奧。此戰,我軍必勝無疑。”


    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到了極點。趙括每日巡視軍營,鼓舞士氣,看似胸有成竹。而林軍則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終於,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趙括下令全軍出擊,意圖一舉擊潰林軍。然而,他未曾料到,這正是白起設下的圈套。林軍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將趙軍引入包圍圈中。


    “大將軍所言極是,但趙括年輕氣盛,未必不是我們的機會。”王翦拱手,眼中閃爍著深思。


    “機會?自然是機會。”白起手指輕輕劃過地圖上的長平二字,聲音低沉而有力,“此地,便是我們給予趙括的‘禮物’。他若敢來,便讓他有來無迴。”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一個月的風雲變幻,林趙兩軍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了數次交鋒。趙括初掌帥印,果然不負其名,連戰連捷,林軍看似節節敗退,實則步步為營,誘敵深入。


    “傳令下去,明日休整一日,後日,我要集合六十萬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擊潰林軍!”趙括站在高台上,意氣風發,眼中滿是對勝利的渴望,甚至已幻想起了征服夜國的輝煌。


    翌日清晨,趙軍營中號角齊鳴,七十萬大軍整裝待發,趙括立於軍前,高舉長劍,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湧向長平郡。


    而此時的林軍營中,白起與王翦對坐,桌上攤開著詳盡的戰圖。“王翦,你率三十萬兵馬,即刻出發,封鎖趙軍西、北生路,務必確保他們無路可退。”白起的聲音冷靜而決絕。


    “遵命!”王翦領命而去,心中雖有忐忑,但對白起的信任讓他堅定不移。


    戰場上,趙括親自督戰,五十萬大軍如猛虎下山,與林軍正麵交鋒。起初,林軍似乎不堪一擊,節節敗退,趙括心中大喜,以為勝券在握,下令全軍強攻。殊不知,這正是白起布下的誘餌。


    隨著趙軍一步步深入,四周的地形愈發險峻,林軍的抵抗也愈發頑強。趙括心中雖有疑惑,但求勝心切,已無暇顧及太多,隻知揮劍向前,誓要一戰定乾坤。


    就在這時,林軍的包圍圈悄然形成。白起立於高處,望著被逐漸壓縮在狹小空間內的趙軍,嘴角勾起一抹勝利的笑容。“王翦,是時候了。”他輕聲下令。


    隨著白起一聲令下,林軍從四麵八方湧來,如同天羅地網,將趙軍緊緊包圍。趙括這才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他望著四周密密麻麻的林軍,眼中滿是不可置信與絕望。


    “我……我怎會如此大意!”趙括喃喃自語,手中的長劍無力地垂下。


    “此地不宜久留,速速撤退!”趙括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但為時已晚,林軍的鐵蹄聲已如雷鳴般由遠及近。隻見黑壓壓一片,林軍身著漆黑戰甲,手持鋒利長戈,如同潮水般湧來,數量之多,令人心生絕望。


    “林賊狡詐,竟設此等圈套!”趙括怒罵一聲,隨即下令全軍突圍。然而,麵對林軍嚴密的包圍網和強大的戰鬥力,趙軍的每一次衝鋒都如同石沉大海,激不起半點波瀾。鮮血染紅了大地,哀嚎聲此起彼伏,卻換不來一絲突圍的希望。


    夜幕降臨,長平之地被一層厚重的陰雲籠罩,趙括站在中軍帳前,望著遠處林軍營地中搖曳的火光,心中五味雜陳。“傳令下去,停止突圍,固守待援。”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卻也透露出無盡的無奈。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傳迴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聞訊,怒不可遏,手中的戰報被撕得粉碎。“趙括小兒,誤我趙國!”他咆哮著,眼中滿是怒火與不甘。七十萬精銳,那是趙國最後的希望,如今卻身陷囹圄,國家危在旦夕。


    在這緊要關頭,趙王不得不放下私人恩怨,召見了李牧與趙奢兩位國之棟梁。“二位愛卿,如今我趙國危如累卵,可有破敵之策?”趙王的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目光中滿是期待。


    李牧與趙奢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震驚與憂慮。“大王,長平之地地勢險要,林軍又占盡先機,我軍突圍無望,更別提反擊了。”李牧沉聲道,語氣中滿是無奈。


    趙奢聞言,更是心如刀絞。他深知,這一切的根源皆因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而起。他跪倒在地,淚水奪眶而出,“王上,趙奢有罪,教子無方,致使國家陷入如此境地,願以死謝罪!”


    “衛莊,你做得很好。”嬴政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影密衛在趙國的布局,讓那趙國內部已是風雨飄搖,此乃我大林一統天下的第一步。”


    衛莊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聲音沉穩:“一切皆是王上英明決策,臣等隻是奉命行事。”他心中雖有波瀾,卻深知此刻必須展現出絕對的忠誠。


    “趙括小兒,困守長平,已是強弩之末。”嬴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中閃過一抹狠厲,“傳令白起,此戰務必全殲趙軍,不留活口,讓六國知曉,犯我大林者,雖遠必誅!”


    衛莊聞言,心中一震,但麵上不動聲色,隻道:“臣遵旨,即刻前往前線傳達王令。”他轉身欲走,腳步卻不由自主地一頓,迴頭望向嬴政,似是想說什麽,最終卻隻是深深一鞠躬,退出了大殿。


    長平戰場,秋風蕭瑟,黃沙漫天。趙括身披殘甲,立於高坡之上,望著下方士氣低落的趙軍,眼中滿是絕望。饑餓與疲憊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這支曾經驕傲的軍隊。


    “大王為何還不派援軍?”一名將領跪倒在地,聲音中帶著哭腔,“再這樣下去,我軍將全軍覆沒啊!”


    趙括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苦澀:“援軍?各國皆被大林的影密衛攪得不得安寧,自顧不暇,何談援我?”


    與此同時,王翦的營帳內,氣氛凝重。他手捧鹹陽王令,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掙紮。“七十萬趙軍,皆是精銳,若盡屠之,恐傷天和,亦使諸國同仇敵愾。”他喃喃自語,卻知自己無法違抗王命。


    就在這時,白起大步流星而入,目光如炬,直視王翦:“王翦,你可知,此戰非比尋常?趙國若存,必成我大林心腹大患。唯有徹底摧毀其軍力,方能震懾諸國,一統天下!”


    王翦抬頭,望向白起那堅定不移的眼神,心中雖有不忍,卻也明白此乃大局所迫。他長歎一聲,拱手道:“將軍所言極是,王翦願隨將軍,共赴此戰。”


    次日,白起立於軍前,身披銀色鎧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高舉長劍,聲音響徹雲霄:“大林兒郎們,今日一戰,關乎我大林未來!隨我衝鋒,所遇之地,皆殺之,不留活口!”


    十餘日後,長平之地,趙國七十萬精銳已是疲憊不堪,士氣低落。士兵們麵黃肌瘦,手中的兵刃似乎比往日沉重了許多,連舉起都顯得費力。趙括,這位年輕的將領,眼中滿是不甘與無奈,他深知,再這樣下去,趙國將無翻身之日。


    “將軍,援軍何時能到?”一名親兵焦急地詢問,眼中閃爍著最後一絲希望。


    趙括苦笑,望向遠方那模糊的地平線,心中卻是一片荒涼。“援軍?或許,那隻是我們心中的幻想罷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絕望。


    就在這時,遠方突然傳來一陣驚天動地的馬蹄聲,猶如雷鳴般震撼人心。趙括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但很快又被現實擊碎。“不,那不是援軍……”親兵顫抖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幻想,那是林軍大舉進攻的號角。


    數天未進食的趙軍,麵對如狼似虎的林軍,根本無力抵抗。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趙軍的慘叫聲、哀嚎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幅人間地獄的畫麵。趙括手持長槍,奮力廝殺,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他的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憤怒。


    “投降吧,趙括將軍,或許還能留你一條性命。”一名林將高聲喊道,聲音中帶著幾分戲謔。


    趙括怒目圓睜,咬牙切齒道:“我趙括寧死不屈!”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一名林兵趁其不備,一劍揮出,寒光閃過,趙括的人頭應聲落地,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大地。


    趙括的死亡,如同一根導火索,徹底點燃了趙軍心中的絕望之火。他們放棄了抵抗,任由林軍屠殺。不過大半日時間,七十萬趙軍,竟被林軍盡數誅殺於長平之地。


    “傳令下去,就地掩埋。”白起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戰場的寂靜。將士們聞言,無不動容,卻也迅速行動起來。他們知道,這位殺神般的將軍,每一次命令都意味著無數生命的終結,但這一次,是為了防止瘟疫蔓延,保護更多的無辜。


    長平之地,地勢低窪,宛如天然的墳場。百萬林軍如同黑色的洪流,迅速而有序地將趙國兵士的屍身一一拾起,挖坑、掩埋,三日之內,這片土地再次歸於平靜,隻餘下陣陣悲風訴說著過往的慘烈。


    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傳遍六國。鹹陽城內,嬴政站在麒麟殿上,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白起將軍之功,乃我大林統一天下之路上的重要一步。”他的聲音響徹大殿,預示著大林帝國即將開啟的新篇章。


    趙國邯鄲,趙王顫抖著雙手接過戰報,那一刻,他仿佛聽見了七十萬亡魂的哭泣,眼前一黑,竟暈厥過去。


    醒來後,麵對的是滿朝文武的惶恐與無助,趙國的天空,似乎一夜之間失去了顏色。


    齊國、燕國、韓國、魏國、晉國……各國的國君們聞訊後,無不心驚膽戰,他們開始意識到,那個曾經被視作虎狼之國的林國,如今已強大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一時間,各國使者穿梭往來,商討對策,試圖在林國的鐵蹄下找到一絲生機。


    楚國與宣國,作為諸國中的佼佼者,自然成為了眾望所歸的救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師通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人不太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人不太浪並收藏洪荒:我悟性逆天,拜師通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