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文自然看不到趙甜甜的表情,他隻看到她決然離開的背影,在這一瞬間,他突然懂得,他是不可能再迴到這個前娘親的身邊了。
王麗容和王麗雍沒有出聲,她們是局外人,對於王鴻文的渴望以及趙甜甜的抗拒,她們無法發表任何言論。她們隻能將失魂落魄的王鴻文送到了三叔的店裏,然後收拾心情,迴小食鋪的後院繼續做酸菜了。
兩人一進去後院,裏頭的熱鬧便踢走了幾分她們心頭的沉重。那些婦人已經再次開始幹活了,像打了什麽雞血一樣,手裏動作不慢,嘴裏也嘚嘚嘚聊得火熱,比上午在陳家後院,興奮了好幾個度。
王麗容一臉好奇,湊上去問娘親蘇玉瓊,“娘,你給幾個嬸嬸吃了啥?那麽嗨的?”
蘇玉瓊在她們的科普下,聽得懂“嗨”的意思,聳了聳肩,“剛剛趁著前頭客人不多,帶著她們去觀摩了下,然後她們就開始討論今天賣出去的土豆粉可能是自家做的了。”
“哦……”她們懂了,店裏為了加快烹飪速度,已經不再用現壓的新鮮土豆粉了,而是采購村裏做的幹粉條,難怪這些嬸子會討論這個咯。
又忙碌了半天,小食店後院的二十缸酸菜也完成了。迴村的路上,所有人都累得沒有聊天的興致了,坐在騾車上互相靠著,隨著山路的顛簸東倒西歪。
王麗容趕著騾車,偶爾迴頭望一眼這幾個迷迷瞪瞪的婦人,突然意識到這些人的可愛之處,她們是認真生活著的人呀。
酸菜的味道,似乎提醒了長流村各家各戶該為入冬做準備了。男人們爬高爬低檢修房子,以免冬日的積雪在哪一夜將屋頂或是房梁壓塌;婦人們往地窖裏倒騰各種可以存放久的蔬果,給家裏的大人孩子趕製棉衣棉褲;小孩們也沒閑著,不停得在山上和家中往來,拾撿冬日可用的柴火……
在這樣忙碌的氛圍裏,小荒山一處較平緩的地段上,四個分別占地約半畝的中型溫室大棚搭建完成了。
這些竹木搭製的簡易大棚,跨度約為六米,長度約為五十米,肩高約為一米,脊高約為兩米,總占地麵積大約為三百平方米。除了用木材搭建的主框架外,大棚的牆麵和頂部用料都是油紙。
這批油紙是王麗容兩姐妹花了大價錢找了鎮上的紙坊定製的。一開始,紙坊的老板並不想接這個單,因為她們要的紙張尺寸很大,又是要油紙,製作起來的難度很高,稍一不慎,報廢率很高。但是,架不住兩姐妹給的實在太多,所以就勉為其難得接了單子。
眼下,這些覆蓋在溫室表麵的油紙,雖然沒有現代溫室大棚用的塑料布那麽透光,但是這種油紙防水性和耐用性都很強,是在古代蓋溫室大棚的最優解。當然,還可以用玻璃這種頂配,但是此時的玻璃的透明度並不像現代時所見的那麽高,而且價格高昂,是兩姐妹眼下的經濟水平所無法承擔的。
王展豐和蘇玉瓊對於紙張的了解不多,單單從肉眼看,隻覺得這些油紙特別薄,似乎一戳就能破,所以兩人都有些不放心,特別是王展豐,藏不住話,直接開口問道:“閨女呀,這油紙真的行嗎?迴頭刮風下雨下雪的,真不會破嗎?”
王麗容拍著胸脯保證,“爹,您就放心吧,這油紙破不了,我和姐姐都試驗過了,要不,你上去用手指戳一戳,不是那麽容易破的。”
王展豐連連擺手,“算了算了,戳就不用了,咱們還是抓緊幹活,把那些小苗移進去溫室定植吧。”
王麗雍在一旁笑看爹爹的小慌張,沒有多說什麽,轉頭對胡大幾個吩咐道:“胡大胡二,你們兩個負責一號溫室韭菜的移栽;胡三胡四,你們兩個負責二號溫室生菜、油麥菜、菠菜的移栽。”
胡大幾個連忙應道:“好的,東家。”說完,就挑著一筐筐小苗往溫室裏去了。
王麗雍對四個人的雷厲風行很滿意,扭頭又對爹娘說道,“爹,娘,那你倆就負責三號溫室木耳菜和菜心,我和妹妹負責紅燈籠咯。”
王展豐和蘇玉瓊微笑著點點頭,轉身認領了菜苗後便進了三號溫室。木耳菜和菜心是王展稔去南方走鏢帶迴來的,算是南方特產的綠葉菜,在北方很少見。
自從確定了發展溫室種植大計後,兩姐妹就拜托小叔王展稔出鏢時注意收集不常見的糧種或菜種。於是,王展稔不負眾望得帶來了木耳菜和菜心。這三號溫室裏種的南方蔬菜,等到成熟後,投放冬日的北方市場,肯定可以憑借“物以稀為貴”賺上一大筆。
但是,木耳菜和菜心還不是最掙錢的那部分,四號溫室裏即將栽種的“紅燈籠”才是重頭戲。
紅燈籠,其實是辣椒。這個辣椒的出現很巧妙,是有一迴,袁苗圃過來長流村玩耍給她們帶的禮物。因為知道兩姐妹喜歡在院裏種一些花花草草,而碰巧那盆辣椒上麵結滿了像紅燈籠的果實,看著特別喜慶,所以她便特意送了過來。
兩姐妹見到這盆辣椒時,差點沒給袁苗圃跪下。之後,她們便一臉激動得打聽這辣椒的來處。
根據袁苗圃的敘述,這辣椒是她爹爹認識的一個花農在山裏發現的。一開始看到上麵結了一些漂亮的紅色果實,便移栽迴去培植,命名為紅燈籠。後來,他還嚐試過果實的味道,吃下去發覺舌頭發麻發痛,便以為有毒,就再也不敢亂來了,隻把它當做觀賞用的花卉。袁苗圃定親後,那花農聽見這個好消息,就拿了兩盆紅燈籠過來慶賀。就這樣,兩盆辣椒兩經易手,來到了兩姐妹麵前。
了解清楚來龍去脈後,兩姐妹第一時間托袁苗圃做介紹人人,花了十兩銀子買下了那花農手裏所有的辣椒成苗和種子,並且還認真記下了花農的種植經驗。
此時,她們端著經過種子培育出來的辣椒幼苗,美滋滋得進了四號溫室。一掀開大棚厚重的布簾,不同於外間幹冷的濕熱氣息撲麵而來。
大棚的內部,除了裸露出來用於種植的地麵,就是用已經挖通的大竹筒埋設的管道,因為中高溫熱水的經過會帶來熱量,所以實現了大棚內部的供暖。原理其實跟火牆、火炕之類差不多,隻是地熱水的取用更方便,無需人為去操縱燒炭燒柴就能保持溫度。最多就是在遇到極低溫的情況下,夜間需在油紙上加蓋草簾,進行保溫。
兩姐妹適應了一下室內的溫度後,相視一笑,來到一壟提前深耕過的土地進行辣椒的移栽。
“胡大幾個幹活挺麻利的呀,這土裏都見不著石塊和雜草。”
王麗容和姐姐說著閑話,手裏的動作沒停,將已經長出三、四片葉子的辣椒幼苗從盆中輕輕挖出,然後放到王麗雍挖好的小坑上,再順手蓋上土。
“嗯,這一個多月觀察下來,確實是能幹的。重點是話不多,讓幹啥就幹啥,還有,胡二告密那件事,讓我認識到,他們幾個不算沒有底線的人。”
王麗雍迴答妹妹的話,將妹妹蓋上土的辣椒幼苗附近的土壤澆透水,接著繼續在距離上一個坑約三十厘米的位置,挖下一個小坑。
整整一天時間,八個人在四個溫室裏埋頭苦幹,直到光線昏暗下來後,才堪堪完成移栽的工作。
王麗容站起身時,幾乎直不起腰,小聲抱怨道:“唉呀媽呀,這酸爽,讓我夢迴幾個月前的春耕了。”
王麗雍也捶了捶自己的後腰,揉了揉自己酸脹的手臂,“誰說不是呢!不過,你看,這些辣椒,兩個月後,可就是銀光散散的銀兩了,這點辛苦,也不算辛苦了。”
兩姐妹站在大棚門口,望著土地上點綴著的點點綠意,忍不住暢享起來。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小苗,兩個月過後,辣椒成熟,經過不同方式的加工處理,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她們心心念念的辣椒油、辣椒醬、辣椒麵、火鍋底料等等。好吃,又能賺錢,想想都覺得通身舒暢,眼下的勞累也就忘了。
溫室大棚的所有小苗種下後,依舊交給了胡大他們打理。
交代他們這件事的同時,王麗雍正式宣告,雇傭他們作為王家的長工,負責日常看護蘋果林和溫室大棚。每人每月工錢是一兩,包食宿,加四時節禮,暫時簽約一年,一年後,視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續約。
簽長工契書的時候,可把胡大幾個激動壞了。當場央求王麗雍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等在地上拿著木棍子練習了幾遍後,才拿著毛筆顫顫巍巍得寫下歪歪扭扭的名字。
盡管上麵的名字寫得很醜,但是王麗雍她們並沒有嘲笑他們。王麗容更是掏出自己從前寫字看的千字文遞給他們,然後鼓勵他們看守溫室時,有空可以在地上練字。他們幾個,在山上遇見她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請教的。
胡大當場拉著三兄弟給她們跪下了,直言遇見她們兩姐妹就跟遇見再生父母一般,往後一定會好好給王家幹活,絕不偷奸耍滑。
就這樣,地熱溫室大棚開始正常運轉,忙碌了大半年的兩姐妹總算可以歇口氣了。
王麗容和王麗雍沒有出聲,她們是局外人,對於王鴻文的渴望以及趙甜甜的抗拒,她們無法發表任何言論。她們隻能將失魂落魄的王鴻文送到了三叔的店裏,然後收拾心情,迴小食鋪的後院繼續做酸菜了。
兩人一進去後院,裏頭的熱鬧便踢走了幾分她們心頭的沉重。那些婦人已經再次開始幹活了,像打了什麽雞血一樣,手裏動作不慢,嘴裏也嘚嘚嘚聊得火熱,比上午在陳家後院,興奮了好幾個度。
王麗容一臉好奇,湊上去問娘親蘇玉瓊,“娘,你給幾個嬸嬸吃了啥?那麽嗨的?”
蘇玉瓊在她們的科普下,聽得懂“嗨”的意思,聳了聳肩,“剛剛趁著前頭客人不多,帶著她們去觀摩了下,然後她們就開始討論今天賣出去的土豆粉可能是自家做的了。”
“哦……”她們懂了,店裏為了加快烹飪速度,已經不再用現壓的新鮮土豆粉了,而是采購村裏做的幹粉條,難怪這些嬸子會討論這個咯。
又忙碌了半天,小食店後院的二十缸酸菜也完成了。迴村的路上,所有人都累得沒有聊天的興致了,坐在騾車上互相靠著,隨著山路的顛簸東倒西歪。
王麗容趕著騾車,偶爾迴頭望一眼這幾個迷迷瞪瞪的婦人,突然意識到這些人的可愛之處,她們是認真生活著的人呀。
酸菜的味道,似乎提醒了長流村各家各戶該為入冬做準備了。男人們爬高爬低檢修房子,以免冬日的積雪在哪一夜將屋頂或是房梁壓塌;婦人們往地窖裏倒騰各種可以存放久的蔬果,給家裏的大人孩子趕製棉衣棉褲;小孩們也沒閑著,不停得在山上和家中往來,拾撿冬日可用的柴火……
在這樣忙碌的氛圍裏,小荒山一處較平緩的地段上,四個分別占地約半畝的中型溫室大棚搭建完成了。
這些竹木搭製的簡易大棚,跨度約為六米,長度約為五十米,肩高約為一米,脊高約為兩米,總占地麵積大約為三百平方米。除了用木材搭建的主框架外,大棚的牆麵和頂部用料都是油紙。
這批油紙是王麗容兩姐妹花了大價錢找了鎮上的紙坊定製的。一開始,紙坊的老板並不想接這個單,因為她們要的紙張尺寸很大,又是要油紙,製作起來的難度很高,稍一不慎,報廢率很高。但是,架不住兩姐妹給的實在太多,所以就勉為其難得接了單子。
眼下,這些覆蓋在溫室表麵的油紙,雖然沒有現代溫室大棚用的塑料布那麽透光,但是這種油紙防水性和耐用性都很強,是在古代蓋溫室大棚的最優解。當然,還可以用玻璃這種頂配,但是此時的玻璃的透明度並不像現代時所見的那麽高,而且價格高昂,是兩姐妹眼下的經濟水平所無法承擔的。
王展豐和蘇玉瓊對於紙張的了解不多,單單從肉眼看,隻覺得這些油紙特別薄,似乎一戳就能破,所以兩人都有些不放心,特別是王展豐,藏不住話,直接開口問道:“閨女呀,這油紙真的行嗎?迴頭刮風下雨下雪的,真不會破嗎?”
王麗容拍著胸脯保證,“爹,您就放心吧,這油紙破不了,我和姐姐都試驗過了,要不,你上去用手指戳一戳,不是那麽容易破的。”
王展豐連連擺手,“算了算了,戳就不用了,咱們還是抓緊幹活,把那些小苗移進去溫室定植吧。”
王麗雍在一旁笑看爹爹的小慌張,沒有多說什麽,轉頭對胡大幾個吩咐道:“胡大胡二,你們兩個負責一號溫室韭菜的移栽;胡三胡四,你們兩個負責二號溫室生菜、油麥菜、菠菜的移栽。”
胡大幾個連忙應道:“好的,東家。”說完,就挑著一筐筐小苗往溫室裏去了。
王麗雍對四個人的雷厲風行很滿意,扭頭又對爹娘說道,“爹,娘,那你倆就負責三號溫室木耳菜和菜心,我和妹妹負責紅燈籠咯。”
王展豐和蘇玉瓊微笑著點點頭,轉身認領了菜苗後便進了三號溫室。木耳菜和菜心是王展稔去南方走鏢帶迴來的,算是南方特產的綠葉菜,在北方很少見。
自從確定了發展溫室種植大計後,兩姐妹就拜托小叔王展稔出鏢時注意收集不常見的糧種或菜種。於是,王展稔不負眾望得帶來了木耳菜和菜心。這三號溫室裏種的南方蔬菜,等到成熟後,投放冬日的北方市場,肯定可以憑借“物以稀為貴”賺上一大筆。
但是,木耳菜和菜心還不是最掙錢的那部分,四號溫室裏即將栽種的“紅燈籠”才是重頭戲。
紅燈籠,其實是辣椒。這個辣椒的出現很巧妙,是有一迴,袁苗圃過來長流村玩耍給她們帶的禮物。因為知道兩姐妹喜歡在院裏種一些花花草草,而碰巧那盆辣椒上麵結滿了像紅燈籠的果實,看著特別喜慶,所以她便特意送了過來。
兩姐妹見到這盆辣椒時,差點沒給袁苗圃跪下。之後,她們便一臉激動得打聽這辣椒的來處。
根據袁苗圃的敘述,這辣椒是她爹爹認識的一個花農在山裏發現的。一開始看到上麵結了一些漂亮的紅色果實,便移栽迴去培植,命名為紅燈籠。後來,他還嚐試過果實的味道,吃下去發覺舌頭發麻發痛,便以為有毒,就再也不敢亂來了,隻把它當做觀賞用的花卉。袁苗圃定親後,那花農聽見這個好消息,就拿了兩盆紅燈籠過來慶賀。就這樣,兩盆辣椒兩經易手,來到了兩姐妹麵前。
了解清楚來龍去脈後,兩姐妹第一時間托袁苗圃做介紹人人,花了十兩銀子買下了那花農手裏所有的辣椒成苗和種子,並且還認真記下了花農的種植經驗。
此時,她們端著經過種子培育出來的辣椒幼苗,美滋滋得進了四號溫室。一掀開大棚厚重的布簾,不同於外間幹冷的濕熱氣息撲麵而來。
大棚的內部,除了裸露出來用於種植的地麵,就是用已經挖通的大竹筒埋設的管道,因為中高溫熱水的經過會帶來熱量,所以實現了大棚內部的供暖。原理其實跟火牆、火炕之類差不多,隻是地熱水的取用更方便,無需人為去操縱燒炭燒柴就能保持溫度。最多就是在遇到極低溫的情況下,夜間需在油紙上加蓋草簾,進行保溫。
兩姐妹適應了一下室內的溫度後,相視一笑,來到一壟提前深耕過的土地進行辣椒的移栽。
“胡大幾個幹活挺麻利的呀,這土裏都見不著石塊和雜草。”
王麗容和姐姐說著閑話,手裏的動作沒停,將已經長出三、四片葉子的辣椒幼苗從盆中輕輕挖出,然後放到王麗雍挖好的小坑上,再順手蓋上土。
“嗯,這一個多月觀察下來,確實是能幹的。重點是話不多,讓幹啥就幹啥,還有,胡二告密那件事,讓我認識到,他們幾個不算沒有底線的人。”
王麗雍迴答妹妹的話,將妹妹蓋上土的辣椒幼苗附近的土壤澆透水,接著繼續在距離上一個坑約三十厘米的位置,挖下一個小坑。
整整一天時間,八個人在四個溫室裏埋頭苦幹,直到光線昏暗下來後,才堪堪完成移栽的工作。
王麗容站起身時,幾乎直不起腰,小聲抱怨道:“唉呀媽呀,這酸爽,讓我夢迴幾個月前的春耕了。”
王麗雍也捶了捶自己的後腰,揉了揉自己酸脹的手臂,“誰說不是呢!不過,你看,這些辣椒,兩個月後,可就是銀光散散的銀兩了,這點辛苦,也不算辛苦了。”
兩姐妹站在大棚門口,望著土地上點綴著的點點綠意,忍不住暢享起來。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小苗,兩個月過後,辣椒成熟,經過不同方式的加工處理,就會搖身一變,成為她們心心念念的辣椒油、辣椒醬、辣椒麵、火鍋底料等等。好吃,又能賺錢,想想都覺得通身舒暢,眼下的勞累也就忘了。
溫室大棚的所有小苗種下後,依舊交給了胡大他們打理。
交代他們這件事的同時,王麗雍正式宣告,雇傭他們作為王家的長工,負責日常看護蘋果林和溫室大棚。每人每月工錢是一兩,包食宿,加四時節禮,暫時簽約一年,一年後,視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續約。
簽長工契書的時候,可把胡大幾個激動壞了。當場央求王麗雍教他們寫自己的名字,等在地上拿著木棍子練習了幾遍後,才拿著毛筆顫顫巍巍得寫下歪歪扭扭的名字。
盡管上麵的名字寫得很醜,但是王麗雍她們並沒有嘲笑他們。王麗容更是掏出自己從前寫字看的千字文遞給他們,然後鼓勵他們看守溫室時,有空可以在地上練字。他們幾個,在山上遇見她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請教的。
胡大當場拉著三兄弟給她們跪下了,直言遇見她們兩姐妹就跟遇見再生父母一般,往後一定會好好給王家幹活,絕不偷奸耍滑。
就這樣,地熱溫室大棚開始正常運轉,忙碌了大半年的兩姐妹總算可以歇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