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遼州府的王鴻學,在他爹娘的殷殷期盼下打了一個噴嚏,手中的毛筆濺出幾滴墨汁,將他剛寫了幾個字的家書弄髒了。
他不負眾望,過了院試,而且還躋身前十。眼見著鄉試在即,他必須爭分奪秒備考,所以不能迴村報喜了,隻能先寫家書迴去。估摸著,有師傅這邊專人遞信,說不定他的家書會比報喜人更快到。
望了眼前沾了墨汁的白紙,他沒有任何煩躁,有條不紊得將毛筆擱迴筆山,然後換了另外一張紙。之後,想起自己剛剛那個噴嚏,雖然此刻並不覺得身上冷,也從放置服裝的木箱中拿出一件披風穿上,關鍵時刻,他可不能受涼生病。
他攏了攏身上的披風,滿意得用手指觸摸上麵的紋路,這是師母見他衣衫單薄,特意給他添置的。師父愛他才華橫溢,師母愛他溫良恭儉,就連貴為知府最小的嫡女周芙兒,也對他禮遇有加,不像尋常貴女,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想到周芙兒,他忍不住勾起了嘴角,眼裏閃過一抹勢在必得。
這時,他的房門突然被敲響,“叩叩叩”,這樣的聲音在靜謐的夜裏顯得特別突兀。
“是誰?”王鴻學停止了對未來的美好暢想,迴到現實,用比往常沉穩幾分的嗓音問道:“誰在外麵?”
門口處的年輕女子,正是王鴻學剛剛想到的周芙兒。聽見屋內男子低沉的嗓音,她強忍著內心的小鹿亂撞,柔柔迴道:“鴻學哥哥,是我。”
王鴻學心裏一激蕩,周府門禁甚嚴,特別是前後院的門禁,事涉女眷清譽,白日裏頭,女眷都很少到前院來,何況此刻已經入夜。
“除非是師父或師母默許的。”他想到這個可能性,心中狂喜。這是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周府真得有意招他為婿了。
還記得,周知府頭迴召見自己時,見他對答如流,不卑不亢,當場收他為徒。臨走前,還問過他是否已有婚配。鬼使神差的,他答了“沒有”。第二迴入周府時,他便被引見了周知府尚未有婚配的小女兒周芙兒,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隻不過,當時他隻是個小小童生,前途未明,所以周府沒有明說什麽,他碰見周芙兒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如今,他是名列前茅的年輕秀才了,往後的前途想必也不差。所以,周芙兒入夜探視他,就是周府在釋放更加明確的信息,隻要他一朝成了舉人,這門親事就板上釘釘了。
“鴻學哥哥?”周芙兒有些疑惑他遲遲不來開門,忍不住又喚了一聲,這才將王鴻學從思索中再次拉迴現實。
“吱呀”一聲,門開了。
周芙兒見到自己心上人,忍不住揚起一抹甜蜜的笑,“鴻學哥哥,正值秋燥,我給你燉了銀耳雪梨羹,最是潤肺的,你經常挑燈夜讀,可得好好補補。”
說完,她示意身後的丫鬟將一盅甜湯端過來。
王鴻學伸手接過,充滿感激和柔情道:“這夜深露重的,芙兒妹妹何苦親自跑一趟呢,讓下人們來就是了,小心你自個兒的身子,前兒個不是說有些咳嗽嗎?可見好了?”
周芙兒在王鴻學故作深情的灼熱目光中紅了耳朵,低頭細聲道:“好多了,鴻學哥哥給的藥膳方子不錯,比吃那些苦得倒胃的藥好。”
“那就好,我小弟平日裏最愛琢磨以膳養病,我也是機緣巧合記下了這方子,有用就行。”
“剛剛我在外頭,似乎聽見鴻學哥哥打了下噴嚏,可是夜裏太涼,要不要叫下人們添個炭爐。”
“不用,就是鼻子癢而已,並不是受涼。好了,這銀耳雪梨羹我會好好享用的,夜裏涼,你身子還沒好透,趕緊迴去歇著。”
周芙兒有些不舍,不過她想到不能打擾他溫書,便聽話得離開了。
王鴻學目送一主一仆走遠後,才將門關上。他的目光從那盅銀耳羹上略過,重新來到書桌前,總算下定了決心,提起毛筆沾了沾墨水後寫道:“……師傅欲將愛女許嫁,吾思慮再三,終是盛情難卻,欲同李氏退親。女子退親,有損名聲,若李家要求補償,盡量滿足,切勿將事情鬧大,煩請爹娘費心周全……”
寫完這封名為報喜實際目的為退親的書信,他一邊吹幹上麵的墨水,一邊再次斟酌上麵的言辭,確保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被逼退親”的受害者形象,才滿意得將紙張折疊好,然後放入信封中,再封上蠟。
坐在書桌前,他為自己剛剛做下的重大決定而激動著,已經無心念書了。腦海中劃過李小潔的一眸一笑,做最後的告別。接著,他還想起了府試時寄宿那家的閨女,同周芙兒相比,她的樣貌上還略勝一籌。但是,普通人家的閨女,對自己的仕途一點助力都沒有,所以他不為所動。但是正四品官員的閨女這個名號,誘惑實在太大了,盡管他對李小潔依舊有情,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周芙兒。
“有得必有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呀!”王鴻學感慨萬分得喃喃自語了這麽一句,聽見外頭三更聲響後,想起明日還要起早,才吹滅了油燈上床睡覺。
知府後院的主人房裏,周知府聽著一個婆子匯報:“小小姐隻是去送了一盅銀耳羹,兩人站在門口說了幾句話,便分開了。”
“小小姐沒有進那人的屋吧?”周知府語氣平靜,臉上也沒有什麽表情,聽不出他是否在為閨女不守規矩而生氣。
“沒有。”那婆子搖搖頭,肯定道。
“還算守禮。”周知府淡淡評價了下,然後才對還跪著的婆子說道:“行了,你退下吧,好好盯著小小姐,別讓她做出啥出格的事情來就成。”
“好的,老爺。”婆子應了一聲後,便恭恭敬敬得退下了。
一旁的周夫人溫氏等人走後,一臉不讚同道,“你既然已經無心讓芙兒下嫁那少年郎,便直接跟芙兒說清楚就成了。怎麽一邊由著芙兒胡鬧,一邊又讓人盯著她呢,這萬一傳了什麽出去,影響到芙兒的名聲,就不好了吧。”
“夫人,我自有道理。再等等吧,我想借著芙兒,看看他能做到什麽地步。”周知府答道。
“那麽多秀才,你何苦逮著他一個不放。不是說他有意隱瞞自己定親的事,是個心思深沉的主嗎?既然如此,那就換旁的子弟扶持也成。”溫氏有些不解。
“夫人有所不知。這鴻學是心思深沉,卻實在有才。想想看,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沒有名師帶著,光憑學堂那些混束修的,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而且,我派人去打聽過,他在村中的名聲經營得不錯,每逢春耕秋收都會隨家人下地,不是那等仗著讀書就不事生產的學子。這樣的孩子,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可惜呐……”
“可惜早早定親了?咱可是說好了,就算他真的退親了,我也是不會考慮讓芙兒嫁給他的。那樣的家世,就算人再好,也是門不當戶不對。”溫氏接過話說道。
周知府笑著搖了搖頭,“夫人,我答應你的,自然算數。我可惜的不是他已經定親這點,而是可惜他終究不是個赤誠之人。明明定了親,卻在我麵前撒謊,還敢在咱們眼皮底下撩撥芙兒。若不是這樣,說不定我還真被他糊弄過去了。”
“難得你也有看錯人的時候,不過你還別說,鴻學這孩子,在我麵前表現得也是可圈可點。”
“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了。也罷,這樣的人走仕途,倒比那些太過單純的人走得更順,雖然不能成為我周家的女婿,但是可以成為的的助力,這也算意外收獲吧。”
“那你要試探到什麽時候,前兒個你手底下那個顧同知,他的夫人給我遞帖子要上門拜訪,我估計她是衝著咱芙兒來的。雖然顧同知是你的副手,但是他在京城的人脈可不差。”
“顧同知那邊的事,你照常辦就是了。鴻學這邊,有今夜芙兒親自送過去的那碗銀耳羹,想來他的動作會加快,我也差不多試探完了。”周知府胸有成竹道,顯然已經猜到了王鴻學下一步的動作了。
次日一早,王鴻學便將封好的家書拿給周府撥給他的小廝,命他走周府的郵寄渠道,以最快速度將書信送達長流村。
他不知道的是,這封信送出前,已經被周知府拆開來看過了,裏麵的內容,他的那些小算計小心思,在周知府麵前無處遁形。
周知府看完信件的內容後,忍不住嗤笑出聲,對王鴻學的道貌岸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轉頭,他便將信件給妻女看了一遍。溫氏當場氣笑了,心道,他們堂堂知府門楣,閨女又不是嫁不出去,有必要逼婚一個寒門學子嗎?在信中那麽抹黑周府,還真虧得王鴻學想得出來。
而周芙兒,也被被王鴻學的表裏不一惡心得夠嗆。她久在深閨,以往生活中沒見過什麽外男,對王鴻學,一是喜他相貌英俊有才華,二是以為爹娘有意撮合她倆,三是王鴻學每迴見麵都有意無意得示好,這才使得她放下矜持靠近。如今,見到這封信,那沒有根基的情愫迅速消散了。
隻有還蒙在鼓裏的王鴻學,依舊做著退親農女娶貴女的美夢,一邊備考,一邊焦心得等待家中的迴信。
他不負眾望,過了院試,而且還躋身前十。眼見著鄉試在即,他必須爭分奪秒備考,所以不能迴村報喜了,隻能先寫家書迴去。估摸著,有師傅這邊專人遞信,說不定他的家書會比報喜人更快到。
望了眼前沾了墨汁的白紙,他沒有任何煩躁,有條不紊得將毛筆擱迴筆山,然後換了另外一張紙。之後,想起自己剛剛那個噴嚏,雖然此刻並不覺得身上冷,也從放置服裝的木箱中拿出一件披風穿上,關鍵時刻,他可不能受涼生病。
他攏了攏身上的披風,滿意得用手指觸摸上麵的紋路,這是師母見他衣衫單薄,特意給他添置的。師父愛他才華橫溢,師母愛他溫良恭儉,就連貴為知府最小的嫡女周芙兒,也對他禮遇有加,不像尋常貴女,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
想到周芙兒,他忍不住勾起了嘴角,眼裏閃過一抹勢在必得。
這時,他的房門突然被敲響,“叩叩叩”,這樣的聲音在靜謐的夜裏顯得特別突兀。
“是誰?”王鴻學停止了對未來的美好暢想,迴到現實,用比往常沉穩幾分的嗓音問道:“誰在外麵?”
門口處的年輕女子,正是王鴻學剛剛想到的周芙兒。聽見屋內男子低沉的嗓音,她強忍著內心的小鹿亂撞,柔柔迴道:“鴻學哥哥,是我。”
王鴻學心裏一激蕩,周府門禁甚嚴,特別是前後院的門禁,事涉女眷清譽,白日裏頭,女眷都很少到前院來,何況此刻已經入夜。
“除非是師父或師母默許的。”他想到這個可能性,心中狂喜。這是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周府真得有意招他為婿了。
還記得,周知府頭迴召見自己時,見他對答如流,不卑不亢,當場收他為徒。臨走前,還問過他是否已有婚配。鬼使神差的,他答了“沒有”。第二迴入周府時,他便被引見了周知府尚未有婚配的小女兒周芙兒,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隻不過,當時他隻是個小小童生,前途未明,所以周府沒有明說什麽,他碰見周芙兒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如今,他是名列前茅的年輕秀才了,往後的前途想必也不差。所以,周芙兒入夜探視他,就是周府在釋放更加明確的信息,隻要他一朝成了舉人,這門親事就板上釘釘了。
“鴻學哥哥?”周芙兒有些疑惑他遲遲不來開門,忍不住又喚了一聲,這才將王鴻學從思索中再次拉迴現實。
“吱呀”一聲,門開了。
周芙兒見到自己心上人,忍不住揚起一抹甜蜜的笑,“鴻學哥哥,正值秋燥,我給你燉了銀耳雪梨羹,最是潤肺的,你經常挑燈夜讀,可得好好補補。”
說完,她示意身後的丫鬟將一盅甜湯端過來。
王鴻學伸手接過,充滿感激和柔情道:“這夜深露重的,芙兒妹妹何苦親自跑一趟呢,讓下人們來就是了,小心你自個兒的身子,前兒個不是說有些咳嗽嗎?可見好了?”
周芙兒在王鴻學故作深情的灼熱目光中紅了耳朵,低頭細聲道:“好多了,鴻學哥哥給的藥膳方子不錯,比吃那些苦得倒胃的藥好。”
“那就好,我小弟平日裏最愛琢磨以膳養病,我也是機緣巧合記下了這方子,有用就行。”
“剛剛我在外頭,似乎聽見鴻學哥哥打了下噴嚏,可是夜裏太涼,要不要叫下人們添個炭爐。”
“不用,就是鼻子癢而已,並不是受涼。好了,這銀耳雪梨羹我會好好享用的,夜裏涼,你身子還沒好透,趕緊迴去歇著。”
周芙兒有些不舍,不過她想到不能打擾他溫書,便聽話得離開了。
王鴻學目送一主一仆走遠後,才將門關上。他的目光從那盅銀耳羹上略過,重新來到書桌前,總算下定了決心,提起毛筆沾了沾墨水後寫道:“……師傅欲將愛女許嫁,吾思慮再三,終是盛情難卻,欲同李氏退親。女子退親,有損名聲,若李家要求補償,盡量滿足,切勿將事情鬧大,煩請爹娘費心周全……”
寫完這封名為報喜實際目的為退親的書信,他一邊吹幹上麵的墨水,一邊再次斟酌上麵的言辭,確保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被逼退親”的受害者形象,才滿意得將紙張折疊好,然後放入信封中,再封上蠟。
坐在書桌前,他為自己剛剛做下的重大決定而激動著,已經無心念書了。腦海中劃過李小潔的一眸一笑,做最後的告別。接著,他還想起了府試時寄宿那家的閨女,同周芙兒相比,她的樣貌上還略勝一籌。但是,普通人家的閨女,對自己的仕途一點助力都沒有,所以他不為所動。但是正四品官員的閨女這個名號,誘惑實在太大了,盡管他對李小潔依舊有情,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周芙兒。
“有得必有失,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呀!”王鴻學感慨萬分得喃喃自語了這麽一句,聽見外頭三更聲響後,想起明日還要起早,才吹滅了油燈上床睡覺。
知府後院的主人房裏,周知府聽著一個婆子匯報:“小小姐隻是去送了一盅銀耳羹,兩人站在門口說了幾句話,便分開了。”
“小小姐沒有進那人的屋吧?”周知府語氣平靜,臉上也沒有什麽表情,聽不出他是否在為閨女不守規矩而生氣。
“沒有。”那婆子搖搖頭,肯定道。
“還算守禮。”周知府淡淡評價了下,然後才對還跪著的婆子說道:“行了,你退下吧,好好盯著小小姐,別讓她做出啥出格的事情來就成。”
“好的,老爺。”婆子應了一聲後,便恭恭敬敬得退下了。
一旁的周夫人溫氏等人走後,一臉不讚同道,“你既然已經無心讓芙兒下嫁那少年郎,便直接跟芙兒說清楚就成了。怎麽一邊由著芙兒胡鬧,一邊又讓人盯著她呢,這萬一傳了什麽出去,影響到芙兒的名聲,就不好了吧。”
“夫人,我自有道理。再等等吧,我想借著芙兒,看看他能做到什麽地步。”周知府答道。
“那麽多秀才,你何苦逮著他一個不放。不是說他有意隱瞞自己定親的事,是個心思深沉的主嗎?既然如此,那就換旁的子弟扶持也成。”溫氏有些不解。
“夫人有所不知。這鴻學是心思深沉,卻實在有才。想想看,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沒有名師帶著,光憑學堂那些混束修的,年紀輕輕就考上了秀才。而且,我派人去打聽過,他在村中的名聲經營得不錯,每逢春耕秋收都會隨家人下地,不是那等仗著讀書就不事生產的學子。這樣的孩子,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可惜呐……”
“可惜早早定親了?咱可是說好了,就算他真的退親了,我也是不會考慮讓芙兒嫁給他的。那樣的家世,就算人再好,也是門不當戶不對。”溫氏接過話說道。
周知府笑著搖了搖頭,“夫人,我答應你的,自然算數。我可惜的不是他已經定親這點,而是可惜他終究不是個赤誠之人。明明定了親,卻在我麵前撒謊,還敢在咱們眼皮底下撩撥芙兒。若不是這樣,說不定我還真被他糊弄過去了。”
“難得你也有看錯人的時候,不過你還別說,鴻學這孩子,在我麵前表現得也是可圈可點。”
“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了。也罷,這樣的人走仕途,倒比那些太過單純的人走得更順,雖然不能成為我周家的女婿,但是可以成為的的助力,這也算意外收獲吧。”
“那你要試探到什麽時候,前兒個你手底下那個顧同知,他的夫人給我遞帖子要上門拜訪,我估計她是衝著咱芙兒來的。雖然顧同知是你的副手,但是他在京城的人脈可不差。”
“顧同知那邊的事,你照常辦就是了。鴻學這邊,有今夜芙兒親自送過去的那碗銀耳羹,想來他的動作會加快,我也差不多試探完了。”周知府胸有成竹道,顯然已經猜到了王鴻學下一步的動作了。
次日一早,王鴻學便將封好的家書拿給周府撥給他的小廝,命他走周府的郵寄渠道,以最快速度將書信送達長流村。
他不知道的是,這封信送出前,已經被周知府拆開來看過了,裏麵的內容,他的那些小算計小心思,在周知府麵前無處遁形。
周知府看完信件的內容後,忍不住嗤笑出聲,對王鴻學的道貌岸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轉頭,他便將信件給妻女看了一遍。溫氏當場氣笑了,心道,他們堂堂知府門楣,閨女又不是嫁不出去,有必要逼婚一個寒門學子嗎?在信中那麽抹黑周府,還真虧得王鴻學想得出來。
而周芙兒,也被被王鴻學的表裏不一惡心得夠嗆。她久在深閨,以往生活中沒見過什麽外男,對王鴻學,一是喜他相貌英俊有才華,二是以為爹娘有意撮合她倆,三是王鴻學每迴見麵都有意無意得示好,這才使得她放下矜持靠近。如今,見到這封信,那沒有根基的情愫迅速消散了。
隻有還蒙在鼓裏的王鴻學,依舊做著退親農女娶貴女的美夢,一邊備考,一邊焦心得等待家中的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