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二房一家成了長流村的明星,老宅門口經常有人會放下一些小禮物,王展豐接連幾天出門都在門口撿到雜七雜八的農產品,迴來又高興又苦惱,暗道,要不是家裏多了山上四張口,還真得一下子消耗不了村民們的熱情。


    王家大院這邊,也沒少沾光。王大富農忙之餘就要到村民多的地方待著,聽他們誇自己兩個孫女,然後笑眯眯得附和,“嗯嗯,隻要有本事,男娃女娃都一樣。”


    姚青花不同,她腿腳和腰都不好,不愛出去逛,於是就端坐家中,等著旁人上門誇,並且還一點都不謙虛,跟著她們一同誇。


    王麗容兩姐妹偶爾聽旁人傳奶奶誇她們的那些話,饒是她們臉皮再厚,也有些頂不住,真想到奶奶跟前說一聲:“奶奶,這過了哈!”


    二房的風光,讓兩個長輩歡欣鼓舞,卻讓大房這邊的某些人失去了平衡心。


    這心理不平衡第一人,自然是崔小翠。這迴全村做幹粉條的營生,她家沒有參與。


    這是王展年的意思,覺得自家養豬夠忙了,大兒子不在,二兒子要學醫,家裏實在安排不出人手,總不能指著崔小翠幹這活吧。


    自從年中將10頭養得膘肥的白豬賣出去賺了一大筆後,大房這邊就一心發展養豬事業了,不僅養了15頭白豬,還買了2頭母豬,2頭配種的公豬,打算實現豬仔的自供。


    崔小翠一開始沒什麽感覺,她私心裏,甚至是覺得,不承二房的情更好。不過,聽見大家都傳賺了許多,就有些不是滋味了。況且,自從她和二房撕破臉後,就愈發見不得二房的好了。眼下,大家都把二房說得天上有地下無,更是讓她心裏直泛酸。


    於是,她整天在王展年麵前念叨:“二房忘恩負義,忘了你之前忙活著替還債的事,開店不找你,做粉條也不帶你,村裏人都在笑話,王家二房搞起來的生意,其餘王家人一點好處都沒得,說二房那邊‘舍己為人’呢……”


    王展年在聽到第一遍第二遍的時候還會反駁,後麵見妻子魔怔似得,成日在他麵前說二房的酸話,便經常躲出去。就算地裏頭的農活做完了,他也磨蹭著不願迴家。在家的時候,他不是在豬圈忙活,就是去爹娘或者小弟那幾個屋裏躲著,盡量避免和妻子打照麵。


    不過,很快的,這樣的局勢得到了扭轉。


    交秋稅的日子到了,一大早,村裏的大小車輛齊聚,有人力,也有畜力的,在村長的一聲令下後,背著簡單行囊的交糧大隊伍,趕著二十幾輛載滿糧食的車就往鎮上出發。


    他們到達時也不算晚,但是前麵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了。


    長流村的送糧大隊一看這陣仗,有人喪氣道,“村長,這麽多人,恐怕今天排不到我們了,又得白瞎一晚住店的銀錢了。”雖然他們提前備了幹糧和住店的銀錢,但是心裏還是抱著期望,可以早點交完糧食迴去,能省一點是一點。


    村長也同樣無奈,安慰道:“沒辦法,咱出發的時間晚了點了,加上咱們長流村確實偏遠了些,比不得旁的村近,沒辦法,排排看吧。”


    正在這時,一個穿著官服的收糧衙役從他們旁邊走過,聽到他們的議論聲,止住了腳步,“你們是長流村的?”


    村長迴身望去,見他一身官服,忙恭敬道:“是的,大人,我是長流村的村長,這些都是跟著過來送糧交稅的。”


    那人見村長一臉謙卑,很是滿意,接著問道:“長流村今年可是出了個童生榜首,叫王鴻學來著?”


    村長一聽他提及自己未來的孫女婿,臉上的笑容真切了許多,忙答道:“對對對,叫王鴻學,今年十七歲,是今年的童生榜首來著。”


    “人來了沒?”那衙役好奇得往長流村那群青壯年瞄了一眼,似乎在搜尋目標人物。


    “沒來沒來,知府大人讓他待府城讀書,眼下該是考院試的時候了。”


    “哦哦哦,對對對,是院試的時候。得了,你們跟我走吧,知縣大人新令,出了童生的村子可以不用排隊的,別傻等了。”


    村長還不知道今年的新政策,雖然有些發懵,但是卻不妨礙他亦步亦趨跟在那衙役的後麵,長流村的其餘漢子見狀,眼睛發亮,心裏樂開了花。


    走在後麵的人已經忍不住小聲議論開了。


    “哎呀,原來童鴻學的名頭在外麵那麽響的呀,這下好了,今天不用在鎮上住店了。”


    “對呀對呀,聽老王家說還得考幾次才能當官,我還以為童生不咋滴呢。”


    “不咋滴的話,那為啥村裏這麽多年,考出來的童生卻沒幾個。村長家的大兒子考得二十多歲才堪堪考上童生呢。”


    “對呀,鴻學才十七歲就已經是童生了,還是第一名,怕是在知縣大人麵前掛上號了,前程遠大著呢。”


    “這你就不知道了,人家豈止是在知縣大人麵前得臉,還是知府大人的門生呢……”


    村長還不知道自己大兒子被拿出來作對比,他昂首挺胸越過排隊的眾人,受著注目禮,來到了隊伍最前頭。


    那衙役在另外兩個同事耳邊嘀咕了幾句,剛剛還打算喊下一個的衙役就朝著村長這邊看過來,大聲喊道:“長流村的,先卸糧吧。”


    正好排到的另一個村的村長不滿道:“官爺,明明排到我們村了,咋就讓旁的村插隊了?”


    收糧的衙役一改對長流村這邊的好臉色,冷著一張充滿傲氣的臉說道:“人家長流村出了個十七歲的童生榜首,你們村要是也有,就可以插隊。知縣大人有令,為鼓勵教育,今年起,凡出童生、秀才等有功名學子的村落,納稅必須優待,不僅不用排隊,而且全村減稅一成。要是出了秀才,還可以減稅兩成呢!”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旁邊長長的隊伍無一對長流村的送糧大隊投去羨慕嫉妒的目光。


    剛剛還在小聲嘀咕的長流村村民,瞬間腰杆挺得直溜,每一張臉的嘴巴都快咧到後腦勺了。


    接著,卸糧,量糧,簽字,蓋章,完稅,一氣嗬成。


    往常交糧稅,他們總得比名義上備多一些,因為各地收糧的老傳統,衙役不僅會把用來測量糧食的鬥,故意做得比正常的大一號,而且還要將鬥裝到堆成個尖尖的小山坡,這樣才算一鬥。誇張些的,有些衙役還會對著這個鬥,踢上幾腳,讓糧食灑落,這些灑落的糧食,不讓交稅的農民拾起,最終落入了收糧衙役的口袋。


    青鹿鎮的衙役倒沒有這麽誇張,隻是收糧的鬥按“規矩”做大些,量糧食時稍微冒尖而已。


    今年,托王鴻學的福,長流村交稅時,那些衙役沒有對糧食的品質挑三揀四,而且稍微裝滿鬥就算一鬥了。再加上減免的一成,最終交完稅,他們還剩下兩車糧食不用交。


    這可把送糧的人都樂壞了,不過,他們在村長的眼神鎮壓下,不敢太嘚瑟,免得遭人恨。等出了城,走到半道無人時,這些人再也忍不住了,又笑又鬧,有的還唱起了山歌,一路鬧騰著迴了村。


    迴去後,村長也沒閑著,將兩車糧食卸在自家門口,然後直接讓兒媳婦拿稱來,打算按照花名冊給各家分剩下的糧食。


    送糧隊伍中的人已經四散開來,挨家挨戶通知過來村長家門口讓領走剩下的糧食。通知的時候,還不忘繪聲繪色得將送糧的情形描述一遍。


    這兩車糧食分到一百戶人家裏頭,其實不算多,但是意外之喜,誰不喜歡呀?另外,加上省下的住店的銀錢,也不算少了。拿著麻袋或籃子過來領糧食的人,排成了長長的隊伍,三三兩兩扭頭說話,對王鴻學沒口子的誇。後麵,又逮著過來幫忙的李小潔開玩笑,說她撿著寶了,把她羞得跑迴家裏去了。


    村長平常是很不喜歡這些婦人拿兒女婚事調笑的,覺得沒規矩,但是今天心裏高興,所以沒有插話,隻是美滋滋得分著糧食,心道:“這可是我未來孫女婿為你們省下的糧食呢!”


    崔小翠收到通知領糧食後,打聽清楚這是自家兒子爭的光,連忙換了一身簇新衣裳,描了眉毛擦了點粉,甚至帶上最近新買的金簪子,搖搖擺擺,姍姍來遲。


    她的出現讓眾人的感激有了出口,有些婦人見她一身裝扮,投其所好得讚美她的衣裳和首飾,有些婦人則是一個勁得說她家鴻學怎樣怎樣為村爭光,有些婦人則是帶著十分羨慕的語氣說她是全村最有福氣的人,丈夫會掙錢也貼心,兩個兒子也都有出息,就算公婆還在,也已經分了家……


    崔小翠被眾人捧得都快找不到北,飄飄然得迴到家中時,心情前所未有得舒暢,心道:“確實跟那些婦人說的一樣,我有兩個有出息的兒子,二房那邊的家業掙得再多,也不過就是兩個閨女,找不到人繼承的。”


    想到這裏,她自覺自家已經穩穩壓住二房一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姐妹齊心,良田萬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宅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宅大王並收藏姐妹齊心,良田萬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