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鵝毛大雪飄落在長流村的屋頂上、院落裏、家門口,也落在掃雪人的帽子上、鬥笠上、掃帚上。這些人日複一日得掃著雪,就這麽掃著掃著,就掃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了!
長流村的家家戶戶,撣子、掃帚、抹布,全都舞了起來。炕上的、地上的,能挪動的都要挪動,將往常清潔不到的地方除塵到底。大至炕桌炕椅,小至鍋碗瓢盆,都逃不過清洗的命運。若是再有大太陽出來,家裏的被麵衣服,也少不了搗衣杵的伺候。
王家大院同旁人一樣,也開始一年一度的掃塵。盡管前些日子,因為迎接王美冬迴娘家,王家角角落落都收拾過了,也不妨礙他們熱情投入到這場“掃房”的狂歡中,連一向“讀書要緊”的王鴻學,也放下了書本,參與了進來,這就是此間人過節的儀式感。
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長流村許多家的掃塵活動中,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皂粉。
這皂粉的來源,還得從某次,王麗雍兩姐妹上山,無意間逛到了一處皂角林說起。
采摘皂角的最佳時間是一般是秋季,但因為前麵發生過村民食用豆莢導致中毒的事故,所以,樹上累累的果實保留了下來。當時,兩姐妹如獲至寶,薅了兩背簍皂角迴去了。
一開始,她們收皂角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製作肥皂塊,用於自家人日常洗澡洗頭洗衣服啥的。
因為條件有限,這肥皂塊的製作也很簡陋,就是將皂角切成碎塊,摻上水後用棒槌搗成糊漿狀,最終倒入器皿中定型。不像她們在現代時自製的手工香皂,還要加各種油和香料。
盡管這肥皂塊樣子粗陋,但能夠清潔去汙,對於還在用草木灰清潔的王家人來說,可算是極好的東西了。
兩姐妹見大家都用得很愉快,又開動腦筋,製作出更方便使用的皂粉。
它的製作方法比肥皂塊還簡單,直接將皂角放在炕上烘幹,之後磨成細粉,然後隨便裝入某個容器,存放時保持幹燥就行。唯一的難度,就是將皂角塊磨成細粉的過程,耗費的力氣較大,時間較長。不過,有王麗容在,這個難度就跳樓式下降了。
王麗雍還曾開玩笑說,她妹妹比磨房裏的驢還好使。
因為兩人做的皂粉比較多,蘇玉瓊拿了好些送給鄭大嬸。當然,在那邊,也收獲了一致好評。以至於,蘇玉瓊心思浮動,又想要做皂粉的生意。
考慮到小年和春節將至,大家裏裏外外,從頭到腳都需要好生清潔一番,王家人覺得這生意可以小做一下。於是,在水培蔬菜事業進入正軌後,王家的臨時生意又多了一門。
旁人在屋裏貓冬時,王展年和王麗雍負責上山薅光那片皂角林的果實,王大富負責烘幹工作,王麗容,當仁不讓的,當起了孜孜不倦的“小磨驢”,姚青花和蘇玉瓊則開始拿著剩下的皂粉進行“市場推廣”。
因為皂角粉溶於水後用於清潔,不僅去油脂的效果不錯,而且還能使被清潔的人或物品帶上淡淡的香味,所以,很快獲得了長流村婦人們的青睞。
盡管王家的皂粉賣到了一兩一文的高價,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買單。
按照村長大兒媳的原話就是,“鎮上那香胰子那麽一小塊還得一兩銀子呢,這皂粉才一兩一文,我還怕王家賣便宜了呢!”
就是這樣的一句話,使得村裏大大小小的媳婦都願意花點銀錢買上一二兩皂粉。一是覺得便宜大家都占了,自己也要占。二是攀比心理作祟,覺著旁人都用了,自己也得用。不然,春節串門時,姐妹妯娌身上都是香香的,隻有自己沒有,多沒麵子呀。
於是,王家的皂粉生意,如火如荼得展開了。
王家的皂粉做好後,就放在一個帶蓋的大木桶裏,有想要買的,就得自己帶著盛放的器皿過來,王家收了錢,就給舀粉。
一開始,姚青花負責收款,蘇玉瓊負責稱粉。
王麗容在一旁,瞧見娘親苦哈哈得用從村長家借來的秤稱粉,便想了一個主意,讓王大富按照一兩粉和五兩粉的兩個容量標準,打磨了兩隻量勺。
從此,她娘親稱粉的效率就嘎嘎上去了。到了後來,有人叫門說要買粉,王家隨便一個人都能出去收錢舀粉,一買一賣幾秒內就能完成,當然,不包括老板與顧客扯閑篇的時間。
因此,長流村今年的小年儀式,是在一陣陣皂粉香氣中展開的。
王家老四王展稔,也是嗅著這樣陌生的香氣,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護鏢工作,迴到了家中。
“爹娘,大哥,二哥,我迴來啦!”說話人的聲音洪亮,帶著明顯的興奮情緒,向每個忙碌的王家人的耳朵砸去。
大家的反應一致,手上動作一頓,剛剛還備受“重視”的掃帚、抹布全部被無情甩下,大門口瞬間集齊了分配在各房搞衛生的王家人。
王展稔後背一個大籮筐,胸前一個大包袱皮,兩手也沒閑著,左手是用麻繩係著的紙包點心,右手是剛買的兩條肥肉。
他長得高頭大馬,足有一米八多,臉上胡子拉碴的,看不清五官,隻有那雙眼睛,透著清澈卻堅毅的光芒,仿佛已經曆經了許多艱難世事,卻還保留著赤子之心。
王麗容遠遠瞧著,覺得王展稔和她爹爹長得很像。雖然外貌相像,從小叔的行事做派看,可以明顯看出,兩人性子不同,她爹爹內斂,王展稔外放。
姚青花接過他手上的禮品,轉手便遞給了後麵的蘇玉瓊,然後拉著王展稔的手摩挲,反複念叨:“瘦了瘦了……”
王展年上前給了小弟一肩膀拳頭,然後給他解包袱皮,大概裏麵包著的都是髒衣服,他還皺了皺鼻頭,毫不留情得吐槽:“你這小子,這裏麵放著都是臭鹹菜吧,差點把我人給齁沒了!”
這話一出,把在場的小輩都逗笑了。
所有小輩都向前打招唿了,王展稔發覺王麗容變了樣,性子活潑了些,還想給她舉高高。
不過,被王麗容無情拒絕了,小叔,你身上的味道太齁人了,趕緊去洗洗吧。”
王展稔將信將疑得聞了一下自己,他的嗅覺早就被自己熏得失靈了,沒覺得有多可怕,頂多就是有點酸酸的。
“先別急著洗,把我帶來的特產先揀一下。”說完,大家便跟著他進了飯廳,眼見他將後背的大筐解下,然後一樣一樣往外拿東西。
“這個是蛇酒,可蠍虎啦,裏麵泡的是頂厲害的毒蛇。那商販說了一大堆好處,我隻記住了可以給娘治腰痛。先買一小壇給娘試著喝一喝,要有用,我再托人買。”他從筐裏取出一個小酒壇,還夾帶起幾根稻草,顯然是用來防撞的。
姚青花眉開眼笑,雙手接過,嘴裏雖然說著“白糟蹋錢”之類的話,但在場的人都看得出,她心裏肯定比吃了蜜還甜。
接著,他又拿了一小盒東西直接遞給了他爹,同時介紹道:“這盒是當地特產,叫涼煙,用中草藥配的,裏頭說是加了薄荷啥的。我買前試了下,確實清爽。聽商販說,一開始是為了讓人戒煙而製的,後麵別人用著不錯,就在當地流行開了。爹,你經常抽旱煙,會咳嗽。我就想著,買這個來,偶爾替替旱煙。”
王大富瞬間覺得小女婿買的旱煙不香了,雙手在那木盒上摩挲,笑得合不攏嘴。他沒有像姚青花那樣,說什麽糟蹋錢的話,隻是誇了他幾句孝順。在他看來,這是孩子的心意,自己也不能掃興。
“這一包是枸杞子,就擱廚房裏頭啦,大家平常可以拿來泡水喝,對身體好。”
這枸杞子三字剛出口,王鴻識便掌不住笑了,“小叔,你這是藥鋪掌櫃的去進藥嗎?咋連著三樣都是藥製品。”
王展稔有些不好意思,抓了下自己頭發,把責任推到了賣貨的商販身上,“怪那些賣貨的太會招唿了!你不曉得,為了賣個枸杞子,人家不僅把那些功效啥的倒背如流,還附帶講故事來著,好懸沒把這玩意誇上天。”
“講的是不是紅顏奶奶白發孫子的故事呀?”王鴻識立即想到他曾經也聽過的故事。
“咦,鴻識也知道呀!”王展稔驚訝道。
一旁的人聽得一頭霧水,連忙打斷兩人的啞謎,讓他們講明白。
王展稔便將從賣貨人那裏聽到的故事複述了一遍。
傳說,過去某個朝代,有位朝廷使者赴當地辦事。途中看見一烏發紅顏少婦,手握竹竿追打白發老翁,使者上前阻攔責問:“你為何打老人?”她答道:“我這孫子不食家備傳餐,年紀不大卻已老態龍鍾,今天他又不食枸杞,怎能不教訓他?”使者驚奇地問:“你多大歲數?”答曰:“年過百載。”使者續問:“以何法獲得高壽?”她笑答:“隻是數十年不停食枸杞子罷了。”
“真的有這麽神奇?”姚青花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白發問道。
王鴻識笑著搖搖頭,答道:“奶奶,枸杞子確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卻也沒那麽故事中那麽誇張。我想,那應該是商販為了兜售枸杞子而杜撰出來的故事吧。”
王展稔接著說:“你們不知道,聽完這個故事,我還以為這玩意得多貴呢,嚇得我沒問價格就要跑。結果那人拉住我,說五十文一斤。我還要走,那人又拉著說,不能再低了,四十文一斤,然後我就買了三斤了。”
“啥,四十文一斤,你還買了三斤,那不就是……等下,我算算……一百二十文呀!可以割十來斤肥肉了,你個敗家玩意兒!”王展年激動道。
這時,王鴻識檢查完那些枸杞子,連忙開腔幫小叔道:“爹,咱這可是賺到了。上品的枸杞子,鎮上藥鋪賣八十文一斤呢!小叔這肯定是直接從種植的農戶手裏買的,不然不可能那麽便宜的。”
王展稔立即給二侄子豎大拇指,“你行呀!我確實是從集市上的農戶手裏買的,本來隻想湊趣買個一兩斤,看他一張臉苦哈哈的,全身上下沒幾兩肉,就買了三斤了。”
而王展年聽見小兒子的話,卻是秒變臉,轉怒為喜,同樣豎起大拇指“行呀,你小子,咱這可是白賺了一百二十文了,嘿嘿!”
話音剛落,在場人都哄堂大笑。
長流村的家家戶戶,撣子、掃帚、抹布,全都舞了起來。炕上的、地上的,能挪動的都要挪動,將往常清潔不到的地方除塵到底。大至炕桌炕椅,小至鍋碗瓢盆,都逃不過清洗的命運。若是再有大太陽出來,家裏的被麵衣服,也少不了搗衣杵的伺候。
王家大院同旁人一樣,也開始一年一度的掃塵。盡管前些日子,因為迎接王美冬迴娘家,王家角角落落都收拾過了,也不妨礙他們熱情投入到這場“掃房”的狂歡中,連一向“讀書要緊”的王鴻學,也放下了書本,參與了進來,這就是此間人過節的儀式感。
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長流村許多家的掃塵活動中,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皂粉。
這皂粉的來源,還得從某次,王麗雍兩姐妹上山,無意間逛到了一處皂角林說起。
采摘皂角的最佳時間是一般是秋季,但因為前麵發生過村民食用豆莢導致中毒的事故,所以,樹上累累的果實保留了下來。當時,兩姐妹如獲至寶,薅了兩背簍皂角迴去了。
一開始,她們收皂角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製作肥皂塊,用於自家人日常洗澡洗頭洗衣服啥的。
因為條件有限,這肥皂塊的製作也很簡陋,就是將皂角切成碎塊,摻上水後用棒槌搗成糊漿狀,最終倒入器皿中定型。不像她們在現代時自製的手工香皂,還要加各種油和香料。
盡管這肥皂塊樣子粗陋,但能夠清潔去汙,對於還在用草木灰清潔的王家人來說,可算是極好的東西了。
兩姐妹見大家都用得很愉快,又開動腦筋,製作出更方便使用的皂粉。
它的製作方法比肥皂塊還簡單,直接將皂角放在炕上烘幹,之後磨成細粉,然後隨便裝入某個容器,存放時保持幹燥就行。唯一的難度,就是將皂角塊磨成細粉的過程,耗費的力氣較大,時間較長。不過,有王麗容在,這個難度就跳樓式下降了。
王麗雍還曾開玩笑說,她妹妹比磨房裏的驢還好使。
因為兩人做的皂粉比較多,蘇玉瓊拿了好些送給鄭大嬸。當然,在那邊,也收獲了一致好評。以至於,蘇玉瓊心思浮動,又想要做皂粉的生意。
考慮到小年和春節將至,大家裏裏外外,從頭到腳都需要好生清潔一番,王家人覺得這生意可以小做一下。於是,在水培蔬菜事業進入正軌後,王家的臨時生意又多了一門。
旁人在屋裏貓冬時,王展年和王麗雍負責上山薅光那片皂角林的果實,王大富負責烘幹工作,王麗容,當仁不讓的,當起了孜孜不倦的“小磨驢”,姚青花和蘇玉瓊則開始拿著剩下的皂粉進行“市場推廣”。
因為皂角粉溶於水後用於清潔,不僅去油脂的效果不錯,而且還能使被清潔的人或物品帶上淡淡的香味,所以,很快獲得了長流村婦人們的青睞。
盡管王家的皂粉賣到了一兩一文的高價,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買單。
按照村長大兒媳的原話就是,“鎮上那香胰子那麽一小塊還得一兩銀子呢,這皂粉才一兩一文,我還怕王家賣便宜了呢!”
就是這樣的一句話,使得村裏大大小小的媳婦都願意花點銀錢買上一二兩皂粉。一是覺得便宜大家都占了,自己也要占。二是攀比心理作祟,覺著旁人都用了,自己也得用。不然,春節串門時,姐妹妯娌身上都是香香的,隻有自己沒有,多沒麵子呀。
於是,王家的皂粉生意,如火如荼得展開了。
王家的皂粉做好後,就放在一個帶蓋的大木桶裏,有想要買的,就得自己帶著盛放的器皿過來,王家收了錢,就給舀粉。
一開始,姚青花負責收款,蘇玉瓊負責稱粉。
王麗容在一旁,瞧見娘親苦哈哈得用從村長家借來的秤稱粉,便想了一個主意,讓王大富按照一兩粉和五兩粉的兩個容量標準,打磨了兩隻量勺。
從此,她娘親稱粉的效率就嘎嘎上去了。到了後來,有人叫門說要買粉,王家隨便一個人都能出去收錢舀粉,一買一賣幾秒內就能完成,當然,不包括老板與顧客扯閑篇的時間。
因此,長流村今年的小年儀式,是在一陣陣皂粉香氣中展開的。
王家老四王展稔,也是嗅著這樣陌生的香氣,結束了長達兩個月的護鏢工作,迴到了家中。
“爹娘,大哥,二哥,我迴來啦!”說話人的聲音洪亮,帶著明顯的興奮情緒,向每個忙碌的王家人的耳朵砸去。
大家的反應一致,手上動作一頓,剛剛還備受“重視”的掃帚、抹布全部被無情甩下,大門口瞬間集齊了分配在各房搞衛生的王家人。
王展稔後背一個大籮筐,胸前一個大包袱皮,兩手也沒閑著,左手是用麻繩係著的紙包點心,右手是剛買的兩條肥肉。
他長得高頭大馬,足有一米八多,臉上胡子拉碴的,看不清五官,隻有那雙眼睛,透著清澈卻堅毅的光芒,仿佛已經曆經了許多艱難世事,卻還保留著赤子之心。
王麗容遠遠瞧著,覺得王展稔和她爹爹長得很像。雖然外貌相像,從小叔的行事做派看,可以明顯看出,兩人性子不同,她爹爹內斂,王展稔外放。
姚青花接過他手上的禮品,轉手便遞給了後麵的蘇玉瓊,然後拉著王展稔的手摩挲,反複念叨:“瘦了瘦了……”
王展年上前給了小弟一肩膀拳頭,然後給他解包袱皮,大概裏麵包著的都是髒衣服,他還皺了皺鼻頭,毫不留情得吐槽:“你這小子,這裏麵放著都是臭鹹菜吧,差點把我人給齁沒了!”
這話一出,把在場的小輩都逗笑了。
所有小輩都向前打招唿了,王展稔發覺王麗容變了樣,性子活潑了些,還想給她舉高高。
不過,被王麗容無情拒絕了,小叔,你身上的味道太齁人了,趕緊去洗洗吧。”
王展稔將信將疑得聞了一下自己,他的嗅覺早就被自己熏得失靈了,沒覺得有多可怕,頂多就是有點酸酸的。
“先別急著洗,把我帶來的特產先揀一下。”說完,大家便跟著他進了飯廳,眼見他將後背的大筐解下,然後一樣一樣往外拿東西。
“這個是蛇酒,可蠍虎啦,裏麵泡的是頂厲害的毒蛇。那商販說了一大堆好處,我隻記住了可以給娘治腰痛。先買一小壇給娘試著喝一喝,要有用,我再托人買。”他從筐裏取出一個小酒壇,還夾帶起幾根稻草,顯然是用來防撞的。
姚青花眉開眼笑,雙手接過,嘴裏雖然說著“白糟蹋錢”之類的話,但在場的人都看得出,她心裏肯定比吃了蜜還甜。
接著,他又拿了一小盒東西直接遞給了他爹,同時介紹道:“這盒是當地特產,叫涼煙,用中草藥配的,裏頭說是加了薄荷啥的。我買前試了下,確實清爽。聽商販說,一開始是為了讓人戒煙而製的,後麵別人用著不錯,就在當地流行開了。爹,你經常抽旱煙,會咳嗽。我就想著,買這個來,偶爾替替旱煙。”
王大富瞬間覺得小女婿買的旱煙不香了,雙手在那木盒上摩挲,笑得合不攏嘴。他沒有像姚青花那樣,說什麽糟蹋錢的話,隻是誇了他幾句孝順。在他看來,這是孩子的心意,自己也不能掃興。
“這一包是枸杞子,就擱廚房裏頭啦,大家平常可以拿來泡水喝,對身體好。”
這枸杞子三字剛出口,王鴻識便掌不住笑了,“小叔,你這是藥鋪掌櫃的去進藥嗎?咋連著三樣都是藥製品。”
王展稔有些不好意思,抓了下自己頭發,把責任推到了賣貨的商販身上,“怪那些賣貨的太會招唿了!你不曉得,為了賣個枸杞子,人家不僅把那些功效啥的倒背如流,還附帶講故事來著,好懸沒把這玩意誇上天。”
“講的是不是紅顏奶奶白發孫子的故事呀?”王鴻識立即想到他曾經也聽過的故事。
“咦,鴻識也知道呀!”王展稔驚訝道。
一旁的人聽得一頭霧水,連忙打斷兩人的啞謎,讓他們講明白。
王展稔便將從賣貨人那裏聽到的故事複述了一遍。
傳說,過去某個朝代,有位朝廷使者赴當地辦事。途中看見一烏發紅顏少婦,手握竹竿追打白發老翁,使者上前阻攔責問:“你為何打老人?”她答道:“我這孫子不食家備傳餐,年紀不大卻已老態龍鍾,今天他又不食枸杞,怎能不教訓他?”使者驚奇地問:“你多大歲數?”答曰:“年過百載。”使者續問:“以何法獲得高壽?”她笑答:“隻是數十年不停食枸杞子罷了。”
“真的有這麽神奇?”姚青花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白發問道。
王鴻識笑著搖搖頭,答道:“奶奶,枸杞子確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的功效,卻也沒那麽故事中那麽誇張。我想,那應該是商販為了兜售枸杞子而杜撰出來的故事吧。”
王展稔接著說:“你們不知道,聽完這個故事,我還以為這玩意得多貴呢,嚇得我沒問價格就要跑。結果那人拉住我,說五十文一斤。我還要走,那人又拉著說,不能再低了,四十文一斤,然後我就買了三斤了。”
“啥,四十文一斤,你還買了三斤,那不就是……等下,我算算……一百二十文呀!可以割十來斤肥肉了,你個敗家玩意兒!”王展年激動道。
這時,王鴻識檢查完那些枸杞子,連忙開腔幫小叔道:“爹,咱這可是賺到了。上品的枸杞子,鎮上藥鋪賣八十文一斤呢!小叔這肯定是直接從種植的農戶手裏買的,不然不可能那麽便宜的。”
王展稔立即給二侄子豎大拇指,“你行呀!我確實是從集市上的農戶手裏買的,本來隻想湊趣買個一兩斤,看他一張臉苦哈哈的,全身上下沒幾兩肉,就買了三斤了。”
而王展年聽見小兒子的話,卻是秒變臉,轉怒為喜,同樣豎起大拇指“行呀,你小子,咱這可是白賺了一百二十文了,嘿嘿!”
話音剛落,在場人都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