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玉茗拆了信,那上麵署名乃是太華公主,說的事卻是與另一人有關。35xs太華說她這些日子身體不豫出不了宮,有一件事卻要麻煩她幫忙,隻是此事不宜聲張,還請她去宮中一敘。


    她合上信,覺得太華公主此舉有些奇怪,既然不能讓內侍傳話,連在信中都不能提及,怕是什麽不能為外人道的話,隻是,她們之間,又有什麽怕讓人知道的呢?


    盡管這樣想著,她第二日還是進了宮。太華公主果然臥病在床,見到她來了,也沒什麽精神。玉茗見了忙問:“怎得這兩天未見便病倒了,可曾請太醫來瞧過?”


    太華搖了搖頭說:“我這本就是娘胎裏帶出來的病,每年都要犯上那麽一迴,隻是前些日子著了涼,今年提早了些罷了,吃上幾服藥便好了,不妨事。”


    玉茗見她病懨懨的,勸她好好修養,又問道:“你信中說得含糊,不知是什麽事要我幫忙?”


    太華揮手屏退左右,讓她坐到床邊,這才悄聲說:“這件事不是我求你幫忙,而是貴妃。”


    一聽她這麽說,玉茗便更奇怪了,隻聽她繼續說道:“那一日你走後,貴妃對我說起,她當年在壽王府時曾丟了一樣貴重物品,遍尋不著,後來進宮匆忙忘了此事,待想起來時,礙於身份尷尬,又不能派了人去壽王府取,這才想拜托你幫忙。”


    玉茗問道:“是何物?”


    “乃是一把玉梳。”


    她聽了啞然失笑:“我還以為是什麽稀罕物,原來是一把梳子,貴妃在宮中極為受寵,她要什麽聖人都會找人尋來,為何對一把玉梳念念不忘?”


    太華搖搖頭,輕咳兩聲說:“這玉梳乃是她母親留下來的遺物,雖不稀罕,卻是先人所留,意義尤為不同。若不是因這中間隔了許多事,自然不會這麽麻煩,偏偏又怕父皇知道。”


    “你也知當年這樁事雖然宮內表麵上不提,卻是人盡皆知的不可言說之事,若是父皇知道貴妃與壽王府有來往,就怕他會懷疑她與十八哥舊情難了,不僅與她無益,對壽王府怕也是一場災難,所以我才想出這個法子來。”


    玉茗聽了,覺得她說的甚有道理,便點了點頭說:“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我便迴去找一找,隻是王府看著不大,卻也不小,不知當年丟在了何處?”


    太華說:“貴妃隻說那梳子她放在梳妝台上,極少拿出來,不知哪天便不見了,待進了宮遍尋不著,想必不是丟在了外麵,這件事倒也不急於一時,還請嫂子記下,若有一日翻出來送進宮便是。”


    玉茗應下,又跟她說了一句話便告辭。她並沒有迴韋府,而是先迴了壽王府。一迴去,便招了府中管事的來,問起當年貴妃在府中時住在何處。


    那管事的先是一驚,不知她為何突然問起這忌諱之事,後來聽她說乃是要收拾那間屋子,這才想了想答道:“當年那位貴人乃是住在西院,離開王府後,因府中一直沒得到消息,也不知那廂房該怎麽處置,所以沒有動過。王妃您入府以後,小官也未來及請示。”


    玉茗心中有數,讓他帶著自己去那裏看看。管事的帶著她來到西院,往裏一指說:“就是這裏。”


    她走進院中,看那花壇早已野草叢生。想起剛進王府有一次路過這,問起李瑁這裏是什麽地方,那時他說乃是廢棄不用的一間院落,還問她覺得應該怎樣布置才好。當時她沒有多想,隻說慢慢考慮,沒想到這便是曾經楊玉環住過的地方。


    她讓管事的先退下,自己獨自一人輕輕推門而入。隻見這是三間合一的套房,極為寬敞,中間是廳堂,兩邊是臥房和書房,如此看來,李瑁說當年與楊玉環分室而居倒是實言。


    那書房裏擺了許多書,她隨手去了一本,卻發現是樂譜,旁邊有一張台子,看規格應是曾經放古琴的地方,隻是,人已去,琴亦不在,台子上因久未打掃,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35xs


    她轉身去了臥房,這裏的布置仍是當年楊玉環在的時候模樣,隻是跟其他地方一樣,都落上了灰塵,好像沒有人住過一樣。她歎了口氣,看到床邊的梳妝台,慢慢走了過去。


    輕輕打開梳妝盒,裏麵零散的放著幾件不值錢的首飾,想必當年楊玉環匆忙進宮,不便多帶細軟,隻挑走了值錢物品,而如今她身份顯赫,再也用不上這些。


    她隨手撥了一下裏麵的首飾,卻聽到叮當一聲,似乎有什麽掉落的聲音,於是打開首飾盒仔細去看,原來那雙層盒子中間的隔板有一處縫隙,方才她不小心碰到一根簪子,恰好讓它掉落在縫隙裏,若不是聽到聲響,定不會發現少了這件首飾。


    她心中一動,將那首飾盒中間的隔板拆了開,果然在另一端發現了卡在那裏的一支玉梳。想來是楊玉環不小心將其掉落在夾縫中才遍尋不到吧。


    她看了看那玉梳,取出隨身帕子小心包好,又將首飾盒迴歸原位,這才走出廂房。待一出西院,便招了管事的來,將那小心包好的玉梳交給他,讓他派個放心的人送進宮中,隻說是太華公主不小心落在王府中的物品。


    辦完這件事,她這才放下心來,又乘車迴了韋府。


    幾日後,她跟李瑁說起西院,隻說那裏經久不用,甚是浪費,不如將那些舊物丟棄,改為客房,再種些花草才像樣子。李瑁聽了,隻說什麽都依著她。


    她便讓管事的將那些舊物處置了,唯一值錢的幾樣首飾,因不能賞人,便派人去首飾鋪子變賣了,將銀子賞給府中下人。她想到院中花草,便問李瑁種些什麽好。


    他笑著說:“我自然是想要都種上那玉茗花,怎奈那花甚是難伺候,種在那裏,怕是活不了幾株,不若我們便分別種上芍藥、茉莉、秋菊,再種上一株臘梅,這樣一年四季便皆有花可以賞。”玉茗聽了甚好,便讓管事按這樣去辦。


    後來她再進宮時,聽太華說起,已將那玉梳還給楊玉環,母親遺物失而複得,貴妃甚是欣喜,特意讓她代為致謝。


    兩個月後,那間西院終於布置完畢。完工那一日,李瑁拉了她去那邊,坐在廊下,看著院中新載的草木,陣陣涼風吹來,隻覺得心曠神怡。


    “若不是你提起,想必我還一時想不到該如何安排這裏。”李瑁淡淡說。


    玉茗聽了,知道他說的不止是這西院,還包括那些不堪舊事,輕笑一聲:“哪裏是因為我,十八郎心中早有決斷,而我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她伸出手去拉住他的手,一起舉到陽光下,感受暖意襲來,輕聲說:“十八郎受了傷,便以為這世上再沒有陽光,而我隻是拉著你如現在這般走到陽光下,讓你明白,一切都會過去。如今是,以後也是。”


    那隻大手輕輕反握住她的手,他明白她是何意,笑道:“你說得對,凡事都會過去,隻要你在我身邊,再沒有什麽好遺憾的。”


    兩人相視一笑,享受著這般愜意的生活。後來,李瑁將書房中的一張琴搬了過來,待閑來無事時,便會為玉茗撫琴彈上一曲。


    玉茗初次聽他彈琴時還奇怪:“我記得十八郎曾說喜靜,何時學了彈琴?”


    李瑁笑著反問:“莫非喜靜之人便隻能安靜坐在房中看書嗎?隻是,宮中多好設宴之樂,而我從小便喜愛曲高和寡的高山流水,自然不為人知。”


    他看著她戲謔道:“你可是除了寧王府外第一個聽我撫琴的人,如此榮幸之事,還不謝我?”


    她也順著他答道:“是了,壽王殿下親自為我撫琴,這等榮幸,我應沐浴三日,換了那宮裝恭恭敬敬的坐在一邊欣賞,如今果然是唐突了這高雅之樂。35xs”


    “你呀,”他笑著誇了下她鼻尖:“就知道伶牙俐齒。難怪你哥哥總說你從小任性。”


    說到哥哥,玉茗想起上次迴府,曾聽他說起一事,說聽聞突厥那邊作亂,殺了大唐和親公主造反,聖人有意要派一位皇子前去督戰,卻不知是派誰去。她便隨口向李瑁問出這件事。


    沒想到,李瑁聞言麵色微變,淡淡說:“聖人似乎有意讓我前去。”


    她聽了大吃一驚,忙問道:“為何偏偏是你?”這話一出口,她自己也知道不甚妥當,可是,這十六王宅中有如此多的皇子,為何偏偏挑中了她的十八郎?


    李瑁低頭撫弄琴弦,低聲說:“我本不想提前告知你此事,生怕你擔心,既然你問起,也不好再隱瞞。皇子雖多,可正當年的卻沒有幾個,雖太子一向善戰,可他如今身份已非當年,那隴右節度使又與韋堅走的頗近,想必聖人也不放心,唯有選我這個沒有什麽靠山的兒子最合適。”


    “那你……”她心中焦急,擔心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返迴,聽聞吐蕃人極難對付,況且名為督軍,卻仍擔了風險,且不論刀槍無眼,若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說不定便要領督軍不利的責罰,這怎麽看都不是一樁好差事。


    李瑁見她憂心忡忡,坐立難安,淡淡一笑:“你且放心,一切還未定,隻是提前告與你知,有個準備。”


    她點點頭,卻無論如何靜不下心來。本以為嫁與他為妻便一切順遂,誰知道新婚不久便又遇到這樣的事,讓她如何心安?


    雙更分割線


    幾日後,詔書終於下來,派李瑁以督軍身份替天子前往邊境親征。玉茗擔心的事終於發生,她舍不得李瑁前去冒險,卻知道聖意難違,非自己所能左右。


    因戰事緊急,李瑁兩日後便要啟程,玉茗站在院中,看著府中人忙著收拾行裝,她心裏不知是何滋味。李瑁見了,拉著她去了西院,坐在廊下,輕聲說:“我知你心中難受,多半是為我擔心,但有幾句話,且聽我先與你說完。”


    見她點點頭,他又說道:“你可知我這次去的是哪裏?”


    “聽說是與奚一族及契丹的邊境。”


    他點點頭,又說道:“我大唐曾在開元年間先後送去兩位公主與那奚一族和親,以示安撫,就在今年三月,又送了一位宜芳公主前去和親,可是,一個月前,那奚一族卻將公主斬首後造反。”


    玉茗沒想到這中間竟有如此慘事,公主和親本就是女兒家一生之不幸,不僅要去那荒蠻之地,恐怕一生都難以返迴故土,竟然還慘死在那裏,她問道:“為何會突然造反?”


    李瑁沉默片刻問:“你可還記得,當年你我在街頭,曾遇到一個胡人,名喚安祿山?”


    她想了想,記起這個人的模樣來,似乎這人十分受聖人寵愛,當年自己還險些嫁給他的兒子,卻不知他與這事有何關係?


    “奚一族以及契丹的造反,皆是因為安祿山不守信用,對這兩個藩國搶掠欺壓,隻為邀功求賞,才硬生生將他們逼反。除了宜芳公主,和親到契丹的靜樂公主也同樣被殺。這實屬我大唐的恥辱。”


    說罷,他閉上雙眼,好不容易才壓抑住內心的憤怒,繼續說道:“我身為皇子,無法在朝中為社稷獻力,也不能鏟除安祿山這等奸佞之人,唯一能做的,便是去邊疆為將士助威。”


    他拉起玉茗的手,雙手握住,輕聲說:“我與你說這番話,便是讓你明白,不要為我擔心,身為皇子,也有義務守住大唐國土,讓子民免受戰亂之災。”


    玉茗聽了,沉默良久,點了點頭:“先前是我太過婦人之見,十八郎如此做,乃是男兒應盡之義務,既然如此,我自會放下那些私心。隻是,你務必要小心,萬不可有事。”


    他點點頭,將她輕輕擁住:“放心,我一定會平安迴來。”


    兩日後,李瑁帶衛隊出城,玉茗並未去送,她去了大慈恩寺上香,在那塔下走了一圈又一圈,希望佛祖保佑她的夫君平安歸來。


    李瑁這一去便是半年,雖偶有書信,畢竟是邊關之地,再加上戰事膠著,一個月能有一封便是好的,更多時候,她隻能在王府中焦急等候。


    他走的第一個月,聽聞唐軍出塞出師不利,屢屢戰敗,雖傷亡不多,但卻一時難以扭轉戰局。這消息傳到長安城,朝中議論紛紛。


    此事因安祿山而起,他卻反過來將責任推到了邊關守將身上,玄宗此時已經荒廢國事許久,任用的宰相李輔國又是喜歡排除異己的小人,他與安祿山交好,自然不會出來說句公道話。


    於是玄宗聽信讒言大怒,要治李瑁跟邊關守將平叛不利的罪,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朝中皆不敢言,唯有任監察禦史的韋諤上書,言明此次兩國作亂乃是因安祿山而起,此次壽王及唐軍出師未捷,不過是因了那奚族與契丹聯合,暫時未能破解,請求聖人再多給他們些時間。


    這道上書一出,自然得罪了那李林甫和安祿山,尤其是李林甫,在朝堂上對韋諤大加斥責,說其為守軍開脫,請求聖人將此人罷免,後來還是太子出麵斡旋才平息此事。


    這件事傳到玉茗耳中時已經過了兩日,她正為遲遲沒收到李瑁的迴信擔憂,卻沒想到竟然在前方戰事吃緊時,朝中卻出了事。心中焦急萬分,想來想去,唯有一人能幫得上忙,她匆忙出了府,沿著夾道向宮內走去。


    平日裏,除了探望太華公主,她極少進宮,可這一次,卻是去了大明宮外,並未走近,隻是遠遠地看著那邊,讓隨身跟著的小內侍去偷偷給殿外內侍傳了個話。


    果不其然,沒多久便看到一個高大身影往這邊走來,那人見到她微微施了一禮,問道:“不知壽王妃找老奴有何事?”


    玉茗見他肯來,心裏已是鬆了半口氣,忙行了一禮說:“不到逼不得已,我也不敢打擾高力士,隻是現下壽王在邊關,朝中又有人針鋒相對,我不知該如何幫他,唯有請高力士幫忙指一條明路。”


    高力士歎了口氣:“如今這件事,就連老奴也幫不上忙。朝局之事,本就各方博弈,如今宰相獨大,聖人將大半國事都交於他打理,除非能有人比他更得聖人寵信,否則便如那韋禦史一般以卵擊石。”


    玉茗聽他說完,仿佛被人澆了一盆冷水,整個人都涼透了,她喃喃的問:“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了?”


    高力士見她這般,想到每年楊思勖忌日她都迴去祭掃,如今壽王有難,也唯有她這一介女子在危難之時替他奔忙,連他看了都有些動容。他想了想說:“倒也不是全無對策,隻是,不知那人肯不肯幫。”


    玉茗一聽,忙問:“隻要有一線希望,我也定要一試,還請高力士告訴我那人是誰。”


    高力士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反問她:“若說朝堂之上聖人最器重的男子是宰相,那女子呢?”


    “高力士是說……貴妃?”


    他點點頭:“隻是這件事並不簡單。壽王妃也知道,貴妃與壽王府的關係,就算她肯出麵,礙於跟壽王的關係,有些話也是不便講的。”


    是啊,就算貴妃願意幫這個忙,可她的身份去給壽王求情,隻怕聖人心裏難免猜疑,恐怕不僅不能化解,還會帶來更多麻煩,玉茗這般想著,不由又開始絕望。


    “壽王妃先不要失望,且聽老奴說完。”高力士接著說道:“這件事,貴妃自然不能親自去說的,但若是與她相關之人去說,聖人便不會猜疑。”


    玉茗一聽,低頭想了想,恍然大悟:“高力士說的莫非是那楊國忠?”


    見她領悟,高力士淡淡一笑:“老奴能說的,便隻有這些,畢竟這朝中之事,身為宦官不應多加幹涉,老奴不過是侍奉聖人的奴才,自然也不希望他與皇子之間有嫌隙,這便告退了。”


    玉茗向他道了謝,深施了一禮,看著他慢慢走迴大明宮,斟酌再三,去了太華公主宮中。


    太華一聽她來了,便猜出是因為什麽事,忙迎了她進來,歎口氣說:“嫂子這次來,怕是為了十八哥的事吧?”


    玉茗點點頭,拉著她的手說:“如今隻有一人能救十八郎,我斟酌再三,還是得請你幫忙。”


    “我?”太華一愣,問道:“我能做什麽?”


    “請你去一趟貴妃宮中。”玉茗見她更加詫異,解釋道:“如今十八郎人在邊境,自然顧不上這邊,就算他有心,除了那禦史,這朝中也無人敢替他說句話,此時,唯有貴妃能救他。”


    說完,在太華身邊耳語幾句,見她點點頭說:“嫂子請在府中安心等候,我今日便去趟貴妃宮中。”這才放下心來,迴到壽王府。


    楊玉環正在宮中訓練那些宮人舞技,聽說太華公主駕到,便將人遣散,請她進來。一見她就笑道:“最近忙於替聖人教導這些宮人,倒是有些日子沒見到你了。”


    太華歎了口氣說:“我也想過來欣賞著興慶宮的歌舞,可最近因了那些煩心事,哪裏還有心思?”


    楊玉環忙問:“公主在這宮中,又有何煩心事?”


    這一問正中太華公主下懷,隻見她屏退了左右宮人,這才說道:“因貴妃進宮前與我相熟,我也就不避諱什麽。還不是因了我那十八哥。他上個月奉旨替聖人去親征契丹與奚族,一時沒有捷報傳來,朝中便有人不滿,想讓父皇下旨降罪,我這親妹妹聽著卻幫不上一點忙,怎麽能不難受?”說完,她故意又歎了口氣。


    楊玉環搖著團扇說:“沒想到竟有這種事,我對那些朝堂之事不甚感興趣,這些日子又忙著編一支新舞,便沒注意這些。不過,昨日似乎聽聖人說與那契丹對陣不利,怕就是這件事吧?”


    太華公主點點頭:“正是此事,本不是什麽大事,不過是暫時沒有捷報罷了,可那李林甫竟然連帶著我那十八哥一並參了,這人把持朝政,仗著父皇器重便飛揚跋扈。我聽說,上一次貴妃的哥哥便是因為得罪了他被訓斥一通。”


    楊玉環似乎上次聽堂兄楊國忠說起這件事,當時他來找她,說自己不小心得罪了宰相,想讓她在聖人麵前美言幾句,她不願理這些政事,也就沒有答應,卻沒想到那李林甫竟真是這等奸佞之人,不由微微蹙了眉頭。


    太華見說中了她心事,心想定是有戲,便繼續說:“這話我自然不能去跟父皇說的,也就跟貴妃訴一訴苦罷了。隻可憐我那十八哥,自從母妃過世以後便走了黴運,沒有一事順遂,好不容易娶了王妃,新婚不久便去了邊關,如今又要被奸人誣陷,真是命苦。”


    太華如此說,不過是因知道楊玉環對李瑁一直存了愧疚之心,而他現在的這般境遇,與她也有些幹係,隻希望她能因此出手相助。


    果然,楊玉環聽完,沉默許久,輕聲說了一句:“想那壽王妃上次幫我尋了母親遺物,我尚未答謝,如今壽王遭難,想必她必定不好過,待我與哥哥商量下,看可有方法能幫上忙。”


    太華一聽連連道謝,心頭的石頭這才放了下來。她一迴到宮中,便讓人給玉茗送信,讓她耐心等候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嫁給楊貴妃前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懶人小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懶人小熙並收藏嫁給楊貴妃前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