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瑁自從韋昭訓走後便一蹶不振,又迴到了閉門不出的樣子。閃舞.他整日悶在屋中,似是在看書,可那書頁常常半天也不翻一下,人也呆呆地,不知在想著什麽。
這時,有人來傳話,說是寧王府來了人。他強打精神傳了那人進來,聽明來意,低著頭沉思許久,慢慢起身去書案上提筆寫了一頁紙,輕輕折好封了,交給那仆從。
將那封信遞出時,他略一猶豫,似是想要收迴,仆從一愣,遲疑的看了他一眼,不知接還是不接。卻見李瑁那隻手懸在空中,終究還是將信給他,低聲說:“請王妃把這信交給韋家吧。”
眼見那仆從走了出去,他的心仿佛空了一般,說不出是什麽滋味。原本曾有一人的地方,此刻像被刀剜出一個缺口,而下刀的,正是他自己。他頹然的閉上眼,仿佛又迴到了黑暗中,再也見不到陽光。
元氏拿了那信便匆忙迴了府,徑直去了玉茗院中,見她正焦急不安的在屋中等候,忙掏出信交給她。
玉茗將那頁紙掏出來看了,上麵的字跡正是李瑁所寫,可她看完信,難以想象這便是他要對她說的。他說自己因那前塵舊事,不打算再娶王妃,寧願一個人逍遙自在,也不願別人擾他清靜。還說她總歸是要嫁人的,便不要在他身上消磨時光了。
元氏見她麵色蒼白,也猜出這信中寫的大概是訣別之話,寬慰道:“如此也好,這樣你便可死心了。”
玉茗搖了搖頭,輕聲說:“他是故意說出這種話來讓我死心。他明明最怕獨自一個人在屋中,明明那麽想讓人陪著他,卻為了我說出這樣的話來。”
她閉上眼,將那淚水忍了迴去。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她必須要見他一麵,就算要逼著她走,也要他親口說才行。
她請元氏再幫一忙,尋個合適時機裝作無意跟父親說壽王寫了信來,她看後已死心,唯有這樣,父親才有可能放心讓她出府。
元氏應了。果不其然過幾日韋昭訓問起她玉茗可有何動靜,她便將那編好的說辭說了,再加上玉茗這幾日悶在屋中不肯出來,更讓韋昭訓相信這個女兒已經受挫,估計過段時日便可將壽王這人忘卻。
眼見著又要到寒食節,一家人都要上山祭掃,待下山時,元氏便提出拉了玉茗去逛西市。韋昭訓見女兒這些日子憔悴不少,心中不忍,也想讓她多散散心,便允了下來。
玉茗一到西市便跟嫂子分了手,急匆匆的往十六王宅那邊去,她先去了壽王府,卻被守衛攔住,說壽王不在府中,又跑去寧王府,得知他剛剛離開,不知去了哪裏。
好容易找了機會跑出來,可偏偏到處尋不到這人。她心中焦急,漫無目的的在街上走著,眼見日落西山,心中漸漸絕了望。或許,這便是天意,連老天都不想讓他們在一起。
拖著沉重的步子往迴走,她一日未進食,再加上跑了這一路,整個人又餓又乏,周身酸痛,卻因為心中更為難受而麻木的感覺不出。眼見著即將拐進杜曲,再走幾步就要迴府,卻在街角處看到一人。
她一見那熟悉的背影便愣住了。那人一身素色襴炮,腰上掛著一個墨綠香囊,比上次見時,他的背影更蕭瑟了些,看著令人心疼。隻見他似是歎了口氣,轉過身來往迴走。
玉茗看那臉上帶了失落,這些日子不見,他又消瘦了。她就那般站著,看著他低著頭,.直到還有幾步遠時,才看到咫尺之外的她,也是愣住了。
她眼中含淚,輕聲說:“十八郎去了哪裏,讓我好找……”
他看到她哭,心裏又是一痛。原本以為,在寫完那封信以後,他的心便會死了,沒想到看到她,那顆布滿傷痕的心又活了過來。他本想出府散心,不知不覺便走到這裏,站在那巷口許久,心想哪怕能遠遠地看一眼也好,卻沒想到驀然迴首,她卻在身後。
他慢慢走上前去,伸手拭去她臉上的淚:“不要哭,每次看到你哭,我的心都快碎了。”
玉茗淚眼模糊的看著他問:“十八郎可是嫌我擾了你,隻要你親口說出來,我便不再打擾。”
李瑁撫在她臉上的手一頓,想到自己不該再擾亂她的心,不能給她榮華富貴,甚至連一生安樂都未必能給她,那又何必將她拖進自己這泥沼中?
他想要收迴手,卻被她一把握住,追問道:“你為何不說話?”她從頭上拔下那根玉釵,拿到他麵前,追問道:“你送我的這釵時,說要它替你陪著我,如今這釵還在,難道你卻要離我而去嗎?”
李瑁聽了,痛苦的閉上眼,喃喃道:“跟我一起,你隻有不斷地失去。我無法給你別人能給你的那些,權勢、富貴,甚至連王妃的頭銜都不能承諾,你何必……”
玉茗不等他說完,哭訴道:“我不要那些,我隻要你,隻要你十八郎!能給我那些的人再好,可他們都不是你!”
她已泣不成聲,父親逼她嫁人,周圍沒有一人站在她這邊,現在,連他都退縮了。她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無助,好像當年被世人拋棄的那個他,可正是這樣,她才更不忍心丟下他,除了自己,他什麽都沒有了。
“玉茗,我怕你將來會怪我。”他看著她,眼神複雜,有無奈、痛惜,也有不舍。
“路是我自己選的,如何怪別人,隻要你一句話,我便義無反顧。”她輕聲說。
李瑁終是長歎了口氣,伸出雙臂將她擁入懷中,她這般勇敢,他又怕什麽呢?從今日起,隻要她不走,他便不再糾結猶豫,全心全意守著她。
玉茗被他抱著,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她的眼淚又流了下來,一個月中哭了許多次,唯有這次卻是喜極而泣。哪怕還要經曆再多波折,至少,她已不再孤單。
李瑁擁著這失而複得的人,輕聲說:“我何德何能,有這等福氣得你相伴。隻是,我怕你有一天會後悔。”他長舒一口氣,淡淡一笑:“那我唯有拚了力氣去護你愛你,才能讓那一天來的晚一些。”
隻是,解決了兩人之間的事,父親那邊卻仍是麻煩。她聽嫂子說,這兩日已有人到府裏提親,怕是很快便要定下婚事。時間如此緊迫,她心裏卻仍沒有對策。
這件事與父親商量已是行不通,可除了這條路,哪有其他的法子?她跟嫂子說起此事,元氏也是毫無頭緒:“如今這事,最難的便是壽王那邊。要是別的皇子可以去求賜婚,唯獨壽王,隻要聖人不發話,任誰也不敢提他的婚事。”
她這番無心之言,卻提醒了玉茗,既然隻剩下聖人賜婚這條路,那還有誰能在聖人麵前說得上話呢?她先想到的是韋瑤兒,想那韋堅正被聖人重用,最近又兼任禦史中丞,與她也算是一宗,說句話怕是不難的。
可轉念一想,事關壽王,以太子的謹慎,未必肯讓韋瑤兒出麵,況且這乃是聖人家事,韋堅一外臣來提,.況且,要是找他,此事必定會被父親知道,說不定便不成了,這法子定是不行的。
那還能有誰呢?她對宮中之事不明,想來想去毫無頭緒。這時才明白李瑁身為皇子的無奈,若是聖人視而不見,他這個兒子便會被世人所無視。被親生父親如此對待,他該有多難過?
她記得上次分別時,他說起曾想要跟聖人說賜婚一事,可話沒說一半,便被高力士使了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講下去,後來從宮中出來,高力士才悄悄跟他說,讓他不要再提此事,以免惹禍上身。
李瑁說這件事的時候,一臉愧疚和無奈,他覺得愧對她,甚至連娶她為妃都做不到,不知要等到何時。
玉茗不怕等,卻怕自己連等下去的機會都沒有,眼見著剩下的日子不多,再不抓緊,怕是什麽都來不及了。
她為此事心煩,卻又想不出對策,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突然坐了起來,想起李瑁說的賜婚一事,高力士!對,若說聖人最信任的人是誰,要是高力士排第二,怕無人敢當第一。
她猛地想起當年義父臨終時說的話,掀了被子爬起來,點上蠟燭便去翻自己那上了鎖的匣子,果然找到了那個被收起來的木盒。義父過世後,她並未將這應急之物放在心上,卻因是他所留遺物,仍是好好地收了起來。
打開那個木盒,接著微弱的燭光,看清上麵刻的虢國公印四個大字,她感慨萬千,沒想到此物竟然真的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沒想到當年在佛誕節的偶然邂逅,竟然在十年後救了她。
雙更分割線
高力士這一日不當值,在宮中交代好便出宮迴了城中私邸。這位位高權重的宦官,玄宗親封的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今年已經五十有六,卻看不出一絲老態。
算起來,他比玄宗還要長一歲,兩人少年時便已相識,陪伴這位君王幾十年,共同經曆了誅殺韋後和太平公主的那場風雨,眼看著他登上皇位,為李唐江山帶來盛世。幾十年過去,他位高權重卻仍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坐在車中,微閉著眼。誰能想到,這位如今不可一世的內侍,當年也是出身名門。他原名馮元一,乃是冼夫人第六代孫,出身官宦世家,卻因幼時家中遭難進宮,因被武後責罰趕出宮去,卻意外遇到了還是楚王的玄宗。當年那些舊事,他已不會再想,如今位高權重,誰又敢小瞧他呢?
前幾日,他那掛名的妻子呂氏過世,各地官員紛紛前來獻祭祀之禮,從宅邸排到了街上,這是何等的榮耀,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有幾人能享受到這等榮光?
他慢慢下了車,剛要進府,忽聽一旁有一怯怯的聲音傳來:“拜見渤海郡公。”
他迴過頭,見一旁站了個青衣女子,因她低頭行禮看不清容貌,隻瞧著那發飾應是未嫁之人。這麽多年,他見過了各路人,本以為這女子是誰家送來孝敬他的,心中不屑。他身為宦官,雖娶了妻,卻隻為迴到府中有個說話作伴的人,並非那等醃臢事。上次有人送了美女來便被他訓斥一通趕了出去,這是誰如此大膽又來汙他名聲?
這般想著,他理也未理,抬腳便要進府,卻聽那女子又說:“我乃是虢國公義女,有一物要獻給郡公。”
他剛要邁出去的腳收了迴來。虢國公,這許久未聽到的稱唿,讓他想起當年那位叱吒風雲的兄弟。隻是,他已過世多年,未曾聽說收過義女。他心中疑惑,衝身邊人一個眼神,那人心神領會,將女子手中的木盒取了來舉到他麵前。
他伸手打開那盒子,一見那印章,不用看上麵刻的字跡,便知道這的確是楊思勖所有。他看了那女子一眼,見她低眉順目,說了句進來吧,便走進府中。
玉茗一聽他允她進府,這才鬆了口氣。因高力士不常迴府,她在這裏已經等了三天,本以為今日也空跑一趟,沒想到終於被她等到了。方才見他那番冷淡,還以為是不成了,沒想到義父留下那物竟然真的有用。
她跟在後麵進了府,一路走著,才發現這府邸竟然如此之大,從外麵看不出,裏麵卻是亭台樓榭、奇花異草,足以見這位有多受聖人的恩寵。
高力士讓隨從帶著她去了前堂等候,自己則迴寢室換了身便服,這才不急不緩的走了出來。他坐在正中,看著站在麵前的這年輕女子,並未說話,將擺在麵前的木盒打開,取出來仔細看著,突然開口說道:“我與虢國公相識多年,為何沒聽說他收了一位義女?”
玉茗知道他懷疑自己乃是假冒,也未驚慌,輕聲說:“小女子乃是左衛右郎將軍韋昭訓之女,幼時與虢國公有緣相識,後來,他老人家便收了我做義女。”
高力士一聽她是韋家的女子,心裏疑惑便消了大半,讓她去旁邊坐了,這才問道:“虢國公已經過世四年,為何你現在才來找我?”
玉茗想了想,也未隱瞞:“義父臨終前,將這印章交於我,說若是將來我有難,便可拿著著印章來找渤海郡公求助。”她並沒提楊思勖所說欠人情之言,隻因斯人已逝,高力士若願意幫,不必多言也會幫,若是不肯,就算她說出那話,也是無用。
高力士見她說話謹慎,卻又不卑不亢,顯是極有家教之人,對她那些疑慮又消了些,語氣也緩和下來,說道:“虢國公與我皆是幼年入宮,自聖人還是皇子時便侍奉左右,他多年征戰,對聖人忠心不二,還曾在誅殺太平公主時救過我一命。”
他看了那印章一眼,緩緩說道:“隻是他這人殺生太多,世人多怕他,再加上他生性涼薄,極少與人接近,沒想到居然能收下你這義女,也算是一樁幸事。你有什麽難處便說吧,我當盡力而為。”
玉茗先謝過他,慢慢將與壽王的那些事與他說了,最後說道:“小女子知此事在郡公眼中並非什麽大事,可家父不願結這門親事,聖人那邊又不知何時才能給壽王冊妃。若不是走投無路,小女子也不會冒然來此叨擾,還請郡公幫忙想個兩全之策,小女子感激不盡。”
高力士聽她說完,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自從武惠妃死後,壽王失了寵,後來忠王被冊封為太子,他便更加入不了聖人眼,連帶著高力士也漸漸將這位皇子淡忘。
隻是,說起這件事,還真與他有些幹係。惠妃死後,玄宗因身邊無人陪伴,雖屢次派出花鳥使去民間尋找佳麗,可都不被玄宗中意,因此還性情大變,時常打罵宮人。
高力士伴君多年,心知他這心結所在,便尋思著給聖人覓一位佳人,偶然有次見到進宮的楊玉環,他見聖人似是極賞識這能歌善舞的絕世佳人,便在那年聖人臨幸驪山華清宮時,旁敲側擊,最終促成了楊玉環那次進宮侍君。
如此想來,他當時隻一心想要聖人重現歡顏,卻忘了這件事終究是害了壽王。如今此事已過了五年,楊玉環已變成了楊太真,在宮中雖未冊封,卻以皇後之禮待之,比當年武惠妃更為得寵,可壽王呢?
這些內情,他自是不會與這韋家女子說的。他沉思片刻,看著她說道:“沒想到,竟然還會有你這等重情女子,難怪虢國公會收你做義女,壽王能有你相伴,也是他的福氣。”
他想了想問:“既然你家中不允,如今之計唯有聖人賜婚一條路可走。隻是,聖人的心意,連我也不能盡然猜出,你也曉得,壽王雖無辜,卻也被牽連在是非中,所以此事並不好辦。”
玉茗聽了,心裏一涼,卻仍不放棄,沉聲道:“郡公所言小女子都明白,可現下已是山窮水盡,壽王曾向聖人提出娶親一事,聽說便是郡公及時勸阻,才免了他一時失言,想必郡公也是心善之人,隻求能指一條明路。”
高力士見她說的悲切,心中起了憐憫之心,又因這事終因自己而起,便說道:“你且不要心急,先迴府去。待我去探一探聖人心意,成與不成,我自會派人告知與你。”
玉茗聽他應了這事,大喜過望,忙起身上前,重重的拜了一拜,這才轉身走出門去。高力士看著她的背影,手中拿著那塊印章,思忖著這事該如何辦才好。
幾日後,他在興慶宮當值。這裏原本是玄宗寢宮,楊玉環進宮後不久,因宮中道觀畢竟多有不便,她便奉旨搬了進來,這一住就是四年,在沒有離開過。
此刻,玄宗側臥在榻上,看著中間楊玉環隨曲而舞,跳的正是他親自譜成的《霓裳羽衣曲》。楊玉環深諳音律,竟然將這一曲編成舞,此刻她帶領眾宮女翩翩起舞,傾國傾城的容貌加上婀娜多姿的身段,令他看了心曠神怡。
旁邊高力士見聖人今日心情不錯,覺得是個良機,在一旁誇讚道:“太真娘子才貌雙全,實為世上罕有,恭喜聖人得此神仙般的妙人。”
玄宗聽他這一說,心情更是歡悅。自古為君者多喜諂媚,他也不例外,隻不過高力士一向忠心耿耿,說的話極為貼心,與那些隻會阿諛奉承的安祿山之流又是不同。
高力士見機又說道:“隻是太真娘子已進宮五年,雖說有聖人寵愛,宮人皆以妃嬪之首相待,可畢竟是沒有名分,聽聞她每次出宮省親,都遮遮掩掩,難免有些委屈。”
玄宗一聽,正被他說中心事,也是歎了口氣:“朕哪裏不知這樣委屈了她,可畢竟她曾是壽王的王妃,一來此事有悖人倫,怕被世人朝臣詬病,引出是非;二來又怕壽王心中不鬱,雖說朕這幾年對他多有疏忽,他卻仍是朕的親生兒子。”
高力士見他早有此意,覺得這事算成了一半,忙勸道:“聖人身為天子,心容天下,難不成連自己的家事都做不了主嗎?若是這第一條,此事已過五年,誰還記得當年壽王妃姓氏名誰,況且當年太真娘子乃是以叔父楊玄珪長女身份冊封,此次以親父楊玄琰之女受封,哪裏有人分得清楚?”
他見玄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才繼續說道:“至於壽王,那便更簡單,聽聞當年他與太真娘子便未能琴瑟和鳴,隻要聖人再為他冊一位王妃,想必以壽王那般忠孝恭謹的性子,定不會糾纏於那些舊事。”
玄宗聽他所言,深以為然,他命高力士立即著手為壽王挑選王妃一事。高力士接了旨,這才放下心來。
幾日之後,玉茗接到了宮中派人送來的一封信,上麵隻有一個字“妥。”
李瑁自從韋昭訓走後便一蹶不振,又迴到了閉門不出的樣子。閃舞.他整日悶在屋中,似是在看書,可那書頁常常半天也不翻一下,人也呆呆地,不知在想著什麽。
這時,有人來傳話,說是寧王府來了人。他強打精神傳了那人進來,聽明來意,低著頭沉思許久,慢慢起身去書案上提筆寫了一頁紙,輕輕折好封了,交給那仆從。
將那封信遞出時,他略一猶豫,似是想要收迴,仆從一愣,遲疑的看了他一眼,不知接還是不接。卻見李瑁那隻手懸在空中,終究還是將信給他,低聲說:“請王妃把這信交給韋家吧。”
眼見那仆從走了出去,他的心仿佛空了一般,說不出是什麽滋味。原本曾有一人的地方,此刻像被刀剜出一個缺口,而下刀的,正是他自己。他頹然的閉上眼,仿佛又迴到了黑暗中,再也見不到陽光。
元氏拿了那信便匆忙迴了府,徑直去了玉茗院中,見她正焦急不安的在屋中等候,忙掏出信交給她。
玉茗將那頁紙掏出來看了,上麵的字跡正是李瑁所寫,可她看完信,難以想象這便是他要對她說的。他說自己因那前塵舊事,不打算再娶王妃,寧願一個人逍遙自在,也不願別人擾他清靜。還說她總歸是要嫁人的,便不要在他身上消磨時光了。
元氏見她麵色蒼白,也猜出這信中寫的大概是訣別之話,寬慰道:“如此也好,這樣你便可死心了。”
玉茗搖了搖頭,輕聲說:“他是故意說出這種話來讓我死心。他明明最怕獨自一個人在屋中,明明那麽想讓人陪著他,卻為了我說出這樣的話來。”
她閉上眼,將那淚水忍了迴去。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她必須要見他一麵,就算要逼著她走,也要他親口說才行。
她請元氏再幫一忙,尋個合適時機裝作無意跟父親說壽王寫了信來,她看後已死心,唯有這樣,父親才有可能放心讓她出府。
元氏應了。果不其然過幾日韋昭訓問起她玉茗可有何動靜,她便將那編好的說辭說了,再加上玉茗這幾日悶在屋中不肯出來,更讓韋昭訓相信這個女兒已經受挫,估計過段時日便可將壽王這人忘卻。
眼見著又要到寒食節,一家人都要上山祭掃,待下山時,元氏便提出拉了玉茗去逛西市。韋昭訓見女兒這些日子憔悴不少,心中不忍,也想讓她多散散心,便允了下來。
玉茗一到西市便跟嫂子分了手,急匆匆的往十六王宅那邊去,她先去了壽王府,卻被守衛攔住,說壽王不在府中,又跑去寧王府,得知他剛剛離開,不知去了哪裏。
好容易找了機會跑出來,可偏偏到處尋不到這人。她心中焦急,漫無目的的在街上走著,眼見日落西山,心中漸漸絕了望。或許,這便是天意,連老天都不想讓他們在一起。
拖著沉重的步子往迴走,她一日未進食,再加上跑了這一路,整個人又餓又乏,周身酸痛,卻因為心中更為難受而麻木的感覺不出。眼見著即將拐進杜曲,再走幾步就要迴府,卻在街角處看到一人。
她一見那熟悉的背影便愣住了。那人一身素色襴炮,腰上掛著一個墨綠香囊,比上次見時,他的背影更蕭瑟了些,看著令人心疼。隻見他似是歎了口氣,轉過身來往迴走。
玉茗看那臉上帶了失落,這些日子不見,他又消瘦了。她就那般站著,看著他低著頭,.直到還有幾步遠時,才看到咫尺之外的她,也是愣住了。
她眼中含淚,輕聲說:“十八郎去了哪裏,讓我好找……”
他看到她哭,心裏又是一痛。原本以為,在寫完那封信以後,他的心便會死了,沒想到看到她,那顆布滿傷痕的心又活了過來。他本想出府散心,不知不覺便走到這裏,站在那巷口許久,心想哪怕能遠遠地看一眼也好,卻沒想到驀然迴首,她卻在身後。
他慢慢走上前去,伸手拭去她臉上的淚:“不要哭,每次看到你哭,我的心都快碎了。”
玉茗淚眼模糊的看著他問:“十八郎可是嫌我擾了你,隻要你親口說出來,我便不再打擾。”
李瑁撫在她臉上的手一頓,想到自己不該再擾亂她的心,不能給她榮華富貴,甚至連一生安樂都未必能給她,那又何必將她拖進自己這泥沼中?
他想要收迴手,卻被她一把握住,追問道:“你為何不說話?”她從頭上拔下那根玉釵,拿到他麵前,追問道:“你送我的這釵時,說要它替你陪著我,如今這釵還在,難道你卻要離我而去嗎?”
李瑁聽了,痛苦的閉上眼,喃喃道:“跟我一起,你隻有不斷地失去。我無法給你別人能給你的那些,權勢、富貴,甚至連王妃的頭銜都不能承諾,你何必……”
玉茗不等他說完,哭訴道:“我不要那些,我隻要你,隻要你十八郎!能給我那些的人再好,可他們都不是你!”
她已泣不成聲,父親逼她嫁人,周圍沒有一人站在她這邊,現在,連他都退縮了。她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無助,好像當年被世人拋棄的那個他,可正是這樣,她才更不忍心丟下他,除了自己,他什麽都沒有了。
“玉茗,我怕你將來會怪我。”他看著她,眼神複雜,有無奈、痛惜,也有不舍。
“路是我自己選的,如何怪別人,隻要你一句話,我便義無反顧。”她輕聲說。
李瑁終是長歎了口氣,伸出雙臂將她擁入懷中,她這般勇敢,他又怕什麽呢?從今日起,隻要她不走,他便不再糾結猶豫,全心全意守著她。
玉茗被他抱著,懸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她的眼淚又流了下來,一個月中哭了許多次,唯有這次卻是喜極而泣。哪怕還要經曆再多波折,至少,她已不再孤單。
李瑁擁著這失而複得的人,輕聲說:“我何德何能,有這等福氣得你相伴。隻是,我怕你有一天會後悔。”他長舒一口氣,淡淡一笑:“那我唯有拚了力氣去護你愛你,才能讓那一天來的晚一些。”
隻是,解決了兩人之間的事,父親那邊卻仍是麻煩。她聽嫂子說,這兩日已有人到府裏提親,怕是很快便要定下婚事。時間如此緊迫,她心裏卻仍沒有對策。
這件事與父親商量已是行不通,可除了這條路,哪有其他的法子?她跟嫂子說起此事,元氏也是毫無頭緒:“如今這事,最難的便是壽王那邊。要是別的皇子可以去求賜婚,唯獨壽王,隻要聖人不發話,任誰也不敢提他的婚事。”
她這番無心之言,卻提醒了玉茗,既然隻剩下聖人賜婚這條路,那還有誰能在聖人麵前說得上話呢?她先想到的是韋瑤兒,想那韋堅正被聖人重用,最近又兼任禦史中丞,與她也算是一宗,說句話怕是不難的。
可轉念一想,事關壽王,以太子的謹慎,未必肯讓韋瑤兒出麵,況且這乃是聖人家事,韋堅一外臣來提,.況且,要是找他,此事必定會被父親知道,說不定便不成了,這法子定是不行的。
那還能有誰呢?她對宮中之事不明,想來想去毫無頭緒。這時才明白李瑁身為皇子的無奈,若是聖人視而不見,他這個兒子便會被世人所無視。被親生父親如此對待,他該有多難過?
她記得上次分別時,他說起曾想要跟聖人說賜婚一事,可話沒說一半,便被高力士使了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講下去,後來從宮中出來,高力士才悄悄跟他說,讓他不要再提此事,以免惹禍上身。
李瑁說這件事的時候,一臉愧疚和無奈,他覺得愧對她,甚至連娶她為妃都做不到,不知要等到何時。
玉茗不怕等,卻怕自己連等下去的機會都沒有,眼見著剩下的日子不多,再不抓緊,怕是什麽都來不及了。
她為此事心煩,卻又想不出對策,晚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突然坐了起來,想起李瑁說的賜婚一事,高力士!對,若說聖人最信任的人是誰,要是高力士排第二,怕無人敢當第一。
她猛地想起當年義父臨終時說的話,掀了被子爬起來,點上蠟燭便去翻自己那上了鎖的匣子,果然找到了那個被收起來的木盒。義父過世後,她並未將這應急之物放在心上,卻因是他所留遺物,仍是好好地收了起來。
打開那個木盒,接著微弱的燭光,看清上麵刻的虢國公印四個大字,她感慨萬千,沒想到此物竟然真的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沒想到當年在佛誕節的偶然邂逅,竟然在十年後救了她。
雙更分割線
高力士這一日不當值,在宮中交代好便出宮迴了城中私邸。這位位高權重的宦官,玄宗親封的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今年已經五十有六,卻看不出一絲老態。
算起來,他比玄宗還要長一歲,兩人少年時便已相識,陪伴這位君王幾十年,共同經曆了誅殺韋後和太平公主的那場風雨,眼看著他登上皇位,為李唐江山帶來盛世。幾十年過去,他位高權重卻仍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坐在車中,微閉著眼。誰能想到,這位如今不可一世的內侍,當年也是出身名門。他原名馮元一,乃是冼夫人第六代孫,出身官宦世家,卻因幼時家中遭難進宮,因被武後責罰趕出宮去,卻意外遇到了還是楚王的玄宗。當年那些舊事,他已不會再想,如今位高權重,誰又敢小瞧他呢?
前幾日,他那掛名的妻子呂氏過世,各地官員紛紛前來獻祭祀之禮,從宅邸排到了街上,這是何等的榮耀,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人,有幾人能享受到這等榮光?
他慢慢下了車,剛要進府,忽聽一旁有一怯怯的聲音傳來:“拜見渤海郡公。”
他迴過頭,見一旁站了個青衣女子,因她低頭行禮看不清容貌,隻瞧著那發飾應是未嫁之人。這麽多年,他見過了各路人,本以為這女子是誰家送來孝敬他的,心中不屑。他身為宦官,雖娶了妻,卻隻為迴到府中有個說話作伴的人,並非那等醃臢事。上次有人送了美女來便被他訓斥一通趕了出去,這是誰如此大膽又來汙他名聲?
這般想著,他理也未理,抬腳便要進府,卻聽那女子又說:“我乃是虢國公義女,有一物要獻給郡公。”
他剛要邁出去的腳收了迴來。虢國公,這許久未聽到的稱唿,讓他想起當年那位叱吒風雲的兄弟。隻是,他已過世多年,未曾聽說收過義女。他心中疑惑,衝身邊人一個眼神,那人心神領會,將女子手中的木盒取了來舉到他麵前。
他伸手打開那盒子,一見那印章,不用看上麵刻的字跡,便知道這的確是楊思勖所有。他看了那女子一眼,見她低眉順目,說了句進來吧,便走進府中。
玉茗一聽他允她進府,這才鬆了口氣。因高力士不常迴府,她在這裏已經等了三天,本以為今日也空跑一趟,沒想到終於被她等到了。方才見他那番冷淡,還以為是不成了,沒想到義父留下那物竟然真的有用。
她跟在後麵進了府,一路走著,才發現這府邸竟然如此之大,從外麵看不出,裏麵卻是亭台樓榭、奇花異草,足以見這位有多受聖人的恩寵。
高力士讓隨從帶著她去了前堂等候,自己則迴寢室換了身便服,這才不急不緩的走了出來。他坐在正中,看著站在麵前的這年輕女子,並未說話,將擺在麵前的木盒打開,取出來仔細看著,突然開口說道:“我與虢國公相識多年,為何沒聽說他收了一位義女?”
玉茗知道他懷疑自己乃是假冒,也未驚慌,輕聲說:“小女子乃是左衛右郎將軍韋昭訓之女,幼時與虢國公有緣相識,後來,他老人家便收了我做義女。”
高力士一聽她是韋家的女子,心裏疑惑便消了大半,讓她去旁邊坐了,這才問道:“虢國公已經過世四年,為何你現在才來找我?”
玉茗想了想,也未隱瞞:“義父臨終前,將這印章交於我,說若是將來我有難,便可拿著著印章來找渤海郡公求助。”她並沒提楊思勖所說欠人情之言,隻因斯人已逝,高力士若願意幫,不必多言也會幫,若是不肯,就算她說出那話,也是無用。
高力士見她說話謹慎,卻又不卑不亢,顯是極有家教之人,對她那些疑慮又消了些,語氣也緩和下來,說道:“虢國公與我皆是幼年入宮,自聖人還是皇子時便侍奉左右,他多年征戰,對聖人忠心不二,還曾在誅殺太平公主時救過我一命。”
他看了那印章一眼,緩緩說道:“隻是他這人殺生太多,世人多怕他,再加上他生性涼薄,極少與人接近,沒想到居然能收下你這義女,也算是一樁幸事。你有什麽難處便說吧,我當盡力而為。”
玉茗先謝過他,慢慢將與壽王的那些事與他說了,最後說道:“小女子知此事在郡公眼中並非什麽大事,可家父不願結這門親事,聖人那邊又不知何時才能給壽王冊妃。若不是走投無路,小女子也不會冒然來此叨擾,還請郡公幫忙想個兩全之策,小女子感激不盡。”
高力士聽她說完,沒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自從武惠妃死後,壽王失了寵,後來忠王被冊封為太子,他便更加入不了聖人眼,連帶著高力士也漸漸將這位皇子淡忘。
隻是,說起這件事,還真與他有些幹係。惠妃死後,玄宗因身邊無人陪伴,雖屢次派出花鳥使去民間尋找佳麗,可都不被玄宗中意,因此還性情大變,時常打罵宮人。
高力士伴君多年,心知他這心結所在,便尋思著給聖人覓一位佳人,偶然有次見到進宮的楊玉環,他見聖人似是極賞識這能歌善舞的絕世佳人,便在那年聖人臨幸驪山華清宮時,旁敲側擊,最終促成了楊玉環那次進宮侍君。
如此想來,他當時隻一心想要聖人重現歡顏,卻忘了這件事終究是害了壽王。如今此事已過了五年,楊玉環已變成了楊太真,在宮中雖未冊封,卻以皇後之禮待之,比當年武惠妃更為得寵,可壽王呢?
這些內情,他自是不會與這韋家女子說的。他沉思片刻,看著她說道:“沒想到,竟然還會有你這等重情女子,難怪虢國公會收你做義女,壽王能有你相伴,也是他的福氣。”
他想了想問:“既然你家中不允,如今之計唯有聖人賜婚一條路可走。隻是,聖人的心意,連我也不能盡然猜出,你也曉得,壽王雖無辜,卻也被牽連在是非中,所以此事並不好辦。”
玉茗聽了,心裏一涼,卻仍不放棄,沉聲道:“郡公所言小女子都明白,可現下已是山窮水盡,壽王曾向聖人提出娶親一事,聽說便是郡公及時勸阻,才免了他一時失言,想必郡公也是心善之人,隻求能指一條明路。”
高力士見她說的悲切,心中起了憐憫之心,又因這事終因自己而起,便說道:“你且不要心急,先迴府去。待我去探一探聖人心意,成與不成,我自會派人告知與你。”
玉茗聽他應了這事,大喜過望,忙起身上前,重重的拜了一拜,這才轉身走出門去。高力士看著她的背影,手中拿著那塊印章,思忖著這事該如何辦才好。
幾日後,他在興慶宮當值。這裏原本是玄宗寢宮,楊玉環進宮後不久,因宮中道觀畢竟多有不便,她便奉旨搬了進來,這一住就是四年,在沒有離開過。
此刻,玄宗側臥在榻上,看著中間楊玉環隨曲而舞,跳的正是他親自譜成的《霓裳羽衣曲》。楊玉環深諳音律,竟然將這一曲編成舞,此刻她帶領眾宮女翩翩起舞,傾國傾城的容貌加上婀娜多姿的身段,令他看了心曠神怡。
旁邊高力士見聖人今日心情不錯,覺得是個良機,在一旁誇讚道:“太真娘子才貌雙全,實為世上罕有,恭喜聖人得此神仙般的妙人。”
玄宗聽他這一說,心情更是歡悅。自古為君者多喜諂媚,他也不例外,隻不過高力士一向忠心耿耿,說的話極為貼心,與那些隻會阿諛奉承的安祿山之流又是不同。
高力士見機又說道:“隻是太真娘子已進宮五年,雖說有聖人寵愛,宮人皆以妃嬪之首相待,可畢竟是沒有名分,聽聞她每次出宮省親,都遮遮掩掩,難免有些委屈。”
玄宗一聽,正被他說中心事,也是歎了口氣:“朕哪裏不知這樣委屈了她,可畢竟她曾是壽王的王妃,一來此事有悖人倫,怕被世人朝臣詬病,引出是非;二來又怕壽王心中不鬱,雖說朕這幾年對他多有疏忽,他卻仍是朕的親生兒子。”
高力士見他早有此意,覺得這事算成了一半,忙勸道:“聖人身為天子,心容天下,難不成連自己的家事都做不了主嗎?若是這第一條,此事已過五年,誰還記得當年壽王妃姓氏名誰,況且當年太真娘子乃是以叔父楊玄珪長女身份冊封,此次以親父楊玄琰之女受封,哪裏有人分得清楚?”
他見玄宗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才繼續說道:“至於壽王,那便更簡單,聽聞當年他與太真娘子便未能琴瑟和鳴,隻要聖人再為他冊一位王妃,想必以壽王那般忠孝恭謹的性子,定不會糾纏於那些舊事。”
玄宗聽他所言,深以為然,他命高力士立即著手為壽王挑選王妃一事。高力士接了旨,這才放下心來。
幾日之後,玉茗接到了宮中派人送來的一封信,上麵隻有一個字“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