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先是吩咐了各個諸侯,開始準備自己的營地,拉著曹操的手就奔著京城裏麵走。身後的袁術也沒有管自己的部隊,跟著曹操和袁紹一起往京城裏走。其實,到這為止,剩下的所有諸侯也都沒有多說什麽。突然,在眾多諸侯的隊伍之中,有個翩翩書生跟著幾個人的身後就往城裏走。這下剩下的豆在安排自己部隊紮營的諸侯們就不高興了。


    “橋太守?他這是要去幹嘛?”


    “這不是要跟著二袁和曹孟德要一起進城嗎?“


    “他憑什麽跟著別人這麽走?”


    “你問我?我問誰去?一不帶兵,二不帶糧。我帶兵從他的地接經過,借點糧他都不給!”


    幾個漢室宗親的諸侯第一個站了出來說了心中的不爽。尤其是劉岱,本來就和橋瑁多少有些過節,看到他就這麽大搖大擺的走出陣去,跟著前麵三個人一起進城。真是心裏一萬個不痛快。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部將王忠站了出來。看出來劉岱的心意,也不廢話,就直接祭出殺人越貨的計謀。


    第一步,帶著力士,手持斧頭,砍了橋瑁,以解心頭之恨。


    第二步,帶著財寶,卑躬屈膝,奉承袁紹,以繼橋瑁之職。


    這個計劃,從頭到尾,就吐露著簡單粗暴。可是這個世間,未必都是設計的最為精妙的計謀才能成事。有的時候,隻是需要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能解決看似最複雜的問題。古人解釋為“快刀斬亂麻”,其實就是一樣的道理。


    “來人!叫20力士,帶好刀劍斧頭,跟我進城!”


    劉岱也是個痛快人,謀定而動,想好了,就直接走。帶著人跟著曹操他們身後不遠,也就這麽進了城。


    二袁,曹操和橋瑁幾個人一起進了城,本來在城中布防的孫堅也迎了出來。


    “本初,公路!你們來了,我和孟德心裏才更有底。”


    袁紹聽著怎麽這麽耳熟?剛剛在城外和曹操也是這麽寒暄的啊。


    “文台兄!你我兄弟也是數日沒見,上次見你,還是落敗而歸,今日再見,文台兄已經攻破京城了啊!”


    “嗯,是啊。上次見到本初和公路的時候,剛剛落敗。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還是本初允了我5000兵卒,才能拿克敵奪城啊。”


    “哪裏的話。你我都是大漢臣子,借你兵,那也因為我們本就是自家兄弟啊。今天晚上,論功行賞,文台和孟德都是頭功一件啊!”


    “盟主,我和孟德已經拿了京城。可是那奸賊董叔穎,帶著皇上,後宮和滿朝文武,遷去了長安。你我應該再次合兵一處,趁著士氣正盛,一鼓作氣,殺進長安,迎接聖駕迴京啊。”


    “啊,孫文台果然說出來了。”曹操心裏想著。本來事先都已經和孫堅說了,二袁帶著酸棗聯盟的這些諸侯們過來,到了京城,很難再向前進發,前去函穀關,威逼關中了。


    孫堅他也知道二袁和這個聯盟的人都是什麽德行,可是他還是想說要去匡扶漢室,他就是要說去迎駕迴京。哪怕明知道自己說了也沒有什麽用,最後還很可能鬧個不歡而散。可是,大家都不說,那就讓漢室的天下就這樣繼續式微下去嗎?


    “聖駕?董叔穎劫走的那哪是聖駕?那是董賊忤逆天下而成的廢立之事!且不說那先帝是不是留了遺詔要立陳留王為帝,就隻說這長幼有序之事,就不該是陳留王劉協為帝。加之這本就董賊作亂,現在長安的朝廷,那隻是涼州人的朝廷。你我集結天下英豪,不就是為了讓涼州人滾迴涼州匡扶漢室嗎?”


    袁紹也不傻,見到曹操,孫堅之前,他也和幾個謀士談論了孫堅和曹操可能會發文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問題,對於袁紹來說,都並不能算是問題,唯一有可能對袁紹造成困惑的,就是孫堅和曹操他們兩個人還是希望盟軍西進,攻打函穀關,迎迴現在的皇帝,劉協。這件事對於袁紹來說,根本就是費力不討好的破爛事。袁紹自然還要盡量避免發展成需要繼續的揮兵西進。


    天下眾諸侯結成的酸棗結盟的根本是要對抗董賊,公輔漢室。把董賊打到長安,自己進駐京城洛陽。這已經算完成了盟約的第一部分,“對抗董賊”。剩下的“共輔漢室”說的是“漢室”,而不是董卓立的劉協。反正現在已經在京城了,隻要再扶植一個輩分夠用的漢室宗親就可以了啊。為什麽一定要損兵折將的去攻打函穀關?所以,麵對孫堅的問題,袁紹早就和謀士之間商量好了怎麽辦了。


    “文台所說的事情,袁某也多少考慮過了。那既然劉協隻是董賊廢立之帝,並無宗親名分,更是廢長立幼,有悖人倫綱常。我們不如另立一個輩分、品德、名聲都足以作為大漢天子的宗親來君臨天下。關於這大漢天下的天子,我倒是有一個人選,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同意?我推薦容丘侯—劉虞,劉伯安為大漢天子如何?”


    這些事情都在曹操的計算內的。袁紹出兵勤王本來隻為名,盟軍諸侯也是各為其政。真的心心念念著跑到了長安的劉協的人,除了孫堅,剩下的幾路諸侯,根本都沒有什麽話語權。袁紹隻要保舉一個宗親,如果能夠成功,那袁紹就是這次聯盟的頭功首義。更何況,自己在袁紹身邊安插的細作,說袁紹有個新的謀士叫許攸,據說是袁紹的故友。


    曹操何嚐不知道這個許攸,他也是自己的發小。從小就是自己和袁紹,張邈眾人的玩伴。早年還在黃巾賊大亂天下之時,許攸就曾經找到過自己,想借靈帝省親之際,殺了靈帝,另立新帝這樣的廢立之事。當年他們要保舉的漢室宗親是合肥侯。


    最讓曹操哭笑不得的事情是,合肥侯根本不知道受人保舉,更都不知道自己差點就當上了皇帝這件事。不過,現在鬧成這個樣子,哪怕孫堅是自己堅定的盟友,曹操還是決定裝慫。畢竟自己有劇本,知道劉虞並沒有同意袁紹的這個傻了吧唧的想法的。


    孫堅一愣,他真的沒有想過不去追擊董賊,迎迴漢帝。哪怕他知道二袁可能並不願意和自己一起進攻,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袁紹毫不遮掩的也直接就談了廢立之事。他突然恍然大悟,曹操這幾天和他說的很多話,他突然明白了曹操的本意。


    孫堅越過袁紹,用眼神尋找著曹操。曹操看到了孫堅看過來的眼神,自然知道他是什麽意思。可是自己已經決定去做了縮頭烏龜,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出頭。曹操別過眼,用腳在地上畫圈圈。


    因為對於曹操而言,喜歡孫堅,喜歡張邈,喜歡鮑信,都比不上喜歡這天下的蒼生。為了這天下的蒼生,這些人都是可以犧牲的,畢竟,這就是他們的命運。


    孫堅一看到曹操別過了眼,立刻就明白了大家心中所想。孫堅仰天長歎一聲,也不再做糾結。直接就走出屋子去,準備帶上自己的部下,迴到江東。畢竟,他就算繼續留在這裏,也並不能在改變些什麽了。


    袁紹一看孫堅一句話不說,連個道別都沒有的就這麽離開了,覺得自己被孫堅駁了麵子。


    “孟德,那孫文台是怎麽迴事?我本要允他此次攻下京城的頭功,他這麽話也不說的就直接走了?”


    “義兄,你就不用管他了。你說要立容丘侯為帝,那容丘侯知道這件事嗎?”


    “哎,你我兄弟,怎麽糾結那種細枝末節的小事?既然我們聯軍已經擊退董賊,收複京城。伯安本就是心壞天下的豪傑,隻要我們齊心協力的勸說伯安為帝,伯安自會答應。”


    “義兄,你還記得當年合肥侯之事嗎?”


    “哎,此一時彼一時。怎麽能和那個時候的胡鬧相提並論呢?現在你我兄弟是一心為國,天地可鑒。”


    曹操徹底無語了。人要是為了出風頭,都不管別人的想法的時候,那這個人其實也多少有點不可救藥了。劉虞同不同意還不知道,袁紹已經直接把他按在了皇帝的位置上。如果真等晚上的諸侯眾人都來到這裏,保舉了劉虞為帝,結果劉虞自己不同意。那不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了嗎?


    “義兄,此等大事,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的啊!文台不辭而別,不過,他還負責著城中防務。小弟先行告辭,去和文台交接一下防務的事情。”


    曹操趕緊找個理由出去,如果得了空。還要和鮑信,張邈談論一下如何應對袁紹這個失智的行為。


    就在這個時候,橋瑁雖然跟著曹操,袁紹他們一起進了城。不過,他沒有和曹操他們一起去曹操原來的太尉府,他選擇了去司馬府。畢竟,那裏是他最崇拜的橋玄曾經生活的地方。他去司馬府的路上的時候,還意氣風發的想著聯軍能收複京城,就是靠著自己的檄文,自己又不聲張,這樣才符合君子的作為。


    橋瑁剛剛走進司馬府,跟著就闖進來了幾個大漢。也不等他說話,先是三刀兩斧,就砍倒了自己橋瑁帶進城的兩個親兵。還沒等他要問對方是誰,緊跟著幾個人就直接上前,把橋瑁直接砍翻在地。橋瑁到死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麽死的。


    劉岱站在橋瑁屍身的身旁,露出來略顯得意的笑容。


    “橋瑁啊,橋瑁。當初問你借糧不借的仇,今天終於得報啊!”


    “來幾個人,把他的屍身處理了!”


    劉岱吩咐完,身後的人就上來直接拉起橋瑁的屍身,扔到了牆角。再把他親兵的身體一並扔到那邊,找了些枯枝,聚到一起,直接燒了起來。


    城外的諸侯,安排完了自己的部隊之後。陸陸續續的也都到了京城之中。曹操先找到了孫堅,其實本來是想多勸勸孫堅,想開點,天下還在,皇帝還在,漢室還在。隻要大家齊心,總有辦法。可是孫堅已經對所有人徹底的失望了。不管曹操怎麽說,孫堅都決心離開,重迴江東。養精蓄銳,之後再圖謀匡扶漢室。


    “好吧,文台兄。既然你去意已決,那小弟就不再多說什麽了。不過,你此次迴鄉,可是要務必多加小心。”


    “知道了,孟德。我剛剛確實有些失態了。這個事情到這個地步,不是你我兄弟可以左右的了。既然我們無法左右,我剛剛埋怨你就更無從談起了。孟德,你和他們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希望你謹記在心。”


    “知道了,文台兄。此次一別,今日一別,不知道何日再見了!文台兄,保重!”


    “孟德,你也多加保重。”


    曹操知道這就是兩個人的訣別了,孫堅應該很快就要死在了黃祖的手裏,這是他的“命”,他無從改變。


    曹操象征性的交接了防務之後,趕緊派人去找張邈和鮑信。自己把荀彧,郭嘉等人都找到了一起,把袁紹想做的廢立之事,和大家都說一遍。


    不過,今天的情況與往日不同。平日裏足智多謀的一眾謀士,都陷入了沉默。這個局麵實在看起來就是個死結。


    “孟德,不得不說,袁本初所說之事,雖然荒謬至極,可是卻不無道理啊。這就是我們難做之處了。”


    “主公,我也同意奉孝(郭嘉)的意思。袁本初的計謀雖說荒謬,可是我們也沒有什麽應對之法。”


    “我倒是有個主意,不知道幾位大賢如何來說。我的主意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我叫了張太守和鮑允誠。不管袁本初怎麽說。我們幾個人絕不發表意見,以示不同意。”


    幾個人正說著,張邈和鮑信就過來了。曹操把袁紹的主意和他們說了一下之後,張邈毫不意外,鮑信倒是覺得這袁本初有些貪得無厭了。商量一下,兩個也並沒有太好的辦法。所以最後也隻是決定按照曹操的主意,幾個人沉默不發表意見,讓袁紹自己意識到自己很尬尷。


    可問題是,袁紹會覺得尷尬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走著瞧主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走著瞧主義並收藏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