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半渡而擊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罷了,不迴城了!”梅達禮迴頭又看了一眼追兵,大喝一聲:“過壕溝!”
那條過道自然是明軍特意留下供自家部隊進出使用的,現在反倒是給建奴提供了一條生機,隻是那條過道一次最多隻能並排走兩三匹馬,更多的建奴都被擠在了後麵。
梅達禮衝過了壕溝才發現大部隊仍留在了對麵,心急之下,居然忘記了留下一支斷後的部隊。
看著手下爭先恐後的朝過道上擠,梅達禮也管不了那麽多了,帶著人往遠處逃去,眼前先將小命保住才是要緊。
濟南城西門外,一直到天亮鼇拜也沒有再等到梅達禮迴來,隻能收兵進了城,同樣一夜未眠的多鐸臉色鐵青。
看來再派小股部隊出城騷擾偷襲明軍的戰術已經沒了效果,他心中甚至越來越懷疑守著濟南城的做法倒底是對還是錯!
“博洛怎麽還不來?”多鐸心煩意躁的問道。
“豫親王,博洛貝勒早先傳話說在這兩天就能到了……”手下奴才小心的迴答他。
“豫親王,豫親王,明軍有動作了!”就在這時,嶽樂突然衝進議事廳興奮地向多鐸匯報道:“他們在造攻城器械,估計很快便會開始攻城!”。
“真的?”多鐸聞言,兩眼也是一亮,他在濟南城中待了那麽久,為的什麽?就是想引明軍攻城啊!
“千真萬確,奴才親眼看到明軍在城外砍伐樹木,製造雲梯等工具!”嶽樂答道。
“太好了,果真還是明軍先沉不住氣,傳我令下去,全軍這幾日就不要擅動了,咱們主動等明軍來攻城!”
再看明軍大營,在擊退建奴的夜襲之後,王塵依舊按原計劃帶領大軍開拔了,相信有了昨晚一敗,多鐸短期內是肯定不敢再派兵出城搞偷襲了。
再加上天亮後馬科就會帶人當著建奴的麵造攻城器械,多鐸更不會再大舉進攻。
大同全軍朝著禹城方向急行軍,根據情報,昨晚建奴的偏師已經過了禹城,如果不出意外,今天便能到達濟南城下。
“對建奴偏師一戰,當速戰速決,所以必須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實力給予他們必殺一擊!”王塵在馬背上一邊趕路一邊思考戰術。
而此時的博洛也已經結束了一夜的休整,率領部隊繼續朝濟南城趕去,雖然他對多鐸頗有不滿,但在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的,所以一接到多鐸要求迴援的消息便馬上趕了過來。
最關鍵的是,他在薊州城下損兵折將,連漢軍固山額真祖澤潤也丟了,若還不聽多鐸的話,迴去後怕真是沒好果子吃。
“離濟南還有多遠?”博洛猛的一抽馬臀,不知為何,他的心中似乎總是感到一陣莫名的擔憂。
“迴主子的話,前麵過了黃河,就能看到濟南的城牆了!”迴話的人是阿巴泰的心腹,鑲黃旗甲喇額真哲倫,因為阿巴泰戰死,博洛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他的新主子。
“哲倫,你說為何多鐸會如此著急的召我軍馳援濟南?莫非他也打了敗仗?”
大概人類都有這樣一個共性,一旦自己遇了挫,便希望身邊的人同樣都過的不好,所以博洛才會如此猜測。
“主子,據豫親王傳來的消息來看,明軍這次似乎在濟南城下聚集了大軍……”哲倫不敢取笑多鐸,但也不敢得罪博洛,於是便將話題給轉移了。
博洛聞言稍稍沉思,隨即道:“看來白廣恩的薊州軍就是去濟南了!”
“明國此次調集重兵放在濟南,豫親王認為如果我們能將這股明軍擊敗,今後大明境內便再無可以與大清抗衡的軍隊了!”哲倫又說道。
其實自鬆錦一戰之後,大明九邊精銳盡失,自那時起明軍便已經無法再抗衡滿清鐵蹄,隻不過建奴畢竟隻是一個小族,人數實在太少,此次入塞的主力更是隻有兩旗人馬,所以看起來濟南城下的明軍與他們還算勢均力敵。
但正如多鐸所言,隻要能夠拿下濟南一役,他們大清從此便能徹底在關內橫著走了,再敢想一些,甚至入主中原也不是什麽難事!
不多時,博洛大軍便已經可以聽到遠處傳來奔騰的河流之聲,現在正值冬天,黃河水勢不大,卻並不意味著此時過河相對安全。
當博洛騎馬行到河岸邊時,心中也不禁打起鼓來,但見河麵寬約百丈,河流十分平穩,但河麵之上卻出現了大麵積的淌淩現象!
何為淌淩?或許住在黃河邊上的人會知道,這是每年冬天或是開春之際時常發生的場景,河水在低溫之下結成冰或是在開春時來不及融化的冰塊順流而下形成的一種現象。
“對岸就是濟南了?”博洛望著遠處的河對麵,表情嚴肅。
“沒錯……”哲倫點點頭,上一次入塞時,他曾隨大軍攻入過濟南,對這附近的地形算是比較了解。
“那就趕緊找船過河吧!”博洛咬著牙命令道,軍令如山,別說前麵是一條河了,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得過呀。
“喳!”哲倫連忙領命便帶著手下去岸邊尋找過河渡船去了。
而河對岸,五裏開外的一片亂石崗裏,大同軍正埋伏於此,此時隻見秦全正朝著王塵所在的中軍營迅速跑去,為了避免暴露,他連馬都沒有騎。
“總兵大人,建奴到達黃河邊上了!”秦全小聲向王塵匯報道。
“總算來了!”王塵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他曾想過一萬種可能,但就怕建奴突然不來了。
“下令全軍,不許發出任何動靜,包括吃飯也不許使用明火!違者軍法處置!”王塵先是下達死命令。
接著又命令道:“秦全,派出你的特務營給我死死盯著河對岸,一旦他們開始過河立即來報!”
秦全趕緊一抱拳叫道:“遵命!”
顯然王塵是想對建奴實行半渡而擊的計策。
此計出自《孫子兵法行軍篇》,意思就是在敵人有一部分人已經上岸,另一部分還在渡河時發起進攻,敵人便會首尾不接,自亂陣腳!
那條過道自然是明軍特意留下供自家部隊進出使用的,現在反倒是給建奴提供了一條生機,隻是那條過道一次最多隻能並排走兩三匹馬,更多的建奴都被擠在了後麵。
梅達禮衝過了壕溝才發現大部隊仍留在了對麵,心急之下,居然忘記了留下一支斷後的部隊。
看著手下爭先恐後的朝過道上擠,梅達禮也管不了那麽多了,帶著人往遠處逃去,眼前先將小命保住才是要緊。
濟南城西門外,一直到天亮鼇拜也沒有再等到梅達禮迴來,隻能收兵進了城,同樣一夜未眠的多鐸臉色鐵青。
看來再派小股部隊出城騷擾偷襲明軍的戰術已經沒了效果,他心中甚至越來越懷疑守著濟南城的做法倒底是對還是錯!
“博洛怎麽還不來?”多鐸心煩意躁的問道。
“豫親王,博洛貝勒早先傳話說在這兩天就能到了……”手下奴才小心的迴答他。
“豫親王,豫親王,明軍有動作了!”就在這時,嶽樂突然衝進議事廳興奮地向多鐸匯報道:“他們在造攻城器械,估計很快便會開始攻城!”。
“真的?”多鐸聞言,兩眼也是一亮,他在濟南城中待了那麽久,為的什麽?就是想引明軍攻城啊!
“千真萬確,奴才親眼看到明軍在城外砍伐樹木,製造雲梯等工具!”嶽樂答道。
“太好了,果真還是明軍先沉不住氣,傳我令下去,全軍這幾日就不要擅動了,咱們主動等明軍來攻城!”
再看明軍大營,在擊退建奴的夜襲之後,王塵依舊按原計劃帶領大軍開拔了,相信有了昨晚一敗,多鐸短期內是肯定不敢再派兵出城搞偷襲了。
再加上天亮後馬科就會帶人當著建奴的麵造攻城器械,多鐸更不會再大舉進攻。
大同全軍朝著禹城方向急行軍,根據情報,昨晚建奴的偏師已經過了禹城,如果不出意外,今天便能到達濟南城下。
“對建奴偏師一戰,當速戰速決,所以必須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實力給予他們必殺一擊!”王塵在馬背上一邊趕路一邊思考戰術。
而此時的博洛也已經結束了一夜的休整,率領部隊繼續朝濟南城趕去,雖然他對多鐸頗有不滿,但在大是大非上還是拎得清的,所以一接到多鐸要求迴援的消息便馬上趕了過來。
最關鍵的是,他在薊州城下損兵折將,連漢軍固山額真祖澤潤也丟了,若還不聽多鐸的話,迴去後怕真是沒好果子吃。
“離濟南還有多遠?”博洛猛的一抽馬臀,不知為何,他的心中似乎總是感到一陣莫名的擔憂。
“迴主子的話,前麵過了黃河,就能看到濟南的城牆了!”迴話的人是阿巴泰的心腹,鑲黃旗甲喇額真哲倫,因為阿巴泰戰死,博洛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他的新主子。
“哲倫,你說為何多鐸會如此著急的召我軍馳援濟南?莫非他也打了敗仗?”
大概人類都有這樣一個共性,一旦自己遇了挫,便希望身邊的人同樣都過的不好,所以博洛才會如此猜測。
“主子,據豫親王傳來的消息來看,明軍這次似乎在濟南城下聚集了大軍……”哲倫不敢取笑多鐸,但也不敢得罪博洛,於是便將話題給轉移了。
博洛聞言稍稍沉思,隨即道:“看來白廣恩的薊州軍就是去濟南了!”
“明國此次調集重兵放在濟南,豫親王認為如果我們能將這股明軍擊敗,今後大明境內便再無可以與大清抗衡的軍隊了!”哲倫又說道。
其實自鬆錦一戰之後,大明九邊精銳盡失,自那時起明軍便已經無法再抗衡滿清鐵蹄,隻不過建奴畢竟隻是一個小族,人數實在太少,此次入塞的主力更是隻有兩旗人馬,所以看起來濟南城下的明軍與他們還算勢均力敵。
但正如多鐸所言,隻要能夠拿下濟南一役,他們大清從此便能徹底在關內橫著走了,再敢想一些,甚至入主中原也不是什麽難事!
不多時,博洛大軍便已經可以聽到遠處傳來奔騰的河流之聲,現在正值冬天,黃河水勢不大,卻並不意味著此時過河相對安全。
當博洛騎馬行到河岸邊時,心中也不禁打起鼓來,但見河麵寬約百丈,河流十分平穩,但河麵之上卻出現了大麵積的淌淩現象!
何為淌淩?或許住在黃河邊上的人會知道,這是每年冬天或是開春之際時常發生的場景,河水在低溫之下結成冰或是在開春時來不及融化的冰塊順流而下形成的一種現象。
“對岸就是濟南了?”博洛望著遠處的河對麵,表情嚴肅。
“沒錯……”哲倫點點頭,上一次入塞時,他曾隨大軍攻入過濟南,對這附近的地形算是比較了解。
“那就趕緊找船過河吧!”博洛咬著牙命令道,軍令如山,別說前麵是一條河了,就算是刀山火海,那也得過呀。
“喳!”哲倫連忙領命便帶著手下去岸邊尋找過河渡船去了。
而河對岸,五裏開外的一片亂石崗裏,大同軍正埋伏於此,此時隻見秦全正朝著王塵所在的中軍營迅速跑去,為了避免暴露,他連馬都沒有騎。
“總兵大人,建奴到達黃河邊上了!”秦全小聲向王塵匯報道。
“總算來了!”王塵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他曾想過一萬種可能,但就怕建奴突然不來了。
“下令全軍,不許發出任何動靜,包括吃飯也不許使用明火!違者軍法處置!”王塵先是下達死命令。
接著又命令道:“秦全,派出你的特務營給我死死盯著河對岸,一旦他們開始過河立即來報!”
秦全趕緊一抱拳叫道:“遵命!”
顯然王塵是想對建奴實行半渡而擊的計策。
此計出自《孫子兵法行軍篇》,意思就是在敵人有一部分人已經上岸,另一部分還在渡河時發起進攻,敵人便會首尾不接,自亂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