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渡河之戰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月初十?”王塵臉上原來的風輕雲淡立時變成了一副驚恐之色!
九月十四日,河南巡撫高名衡下令在開封朱家口掘開黃河大堤,引來黃河之水準備淹沒闖軍,達到退敵的目的。
這是一個殺敵一百,自損一千的損招,曆史已經清清楚楚的記載!
黃河決堤之後,淹死的闖軍僅僅隻有萬餘人!相對於其幾十萬之眾的體量來說,不值一提!
而開封城在被圍之前全城人口近四十萬!洪水破城之後僅餘十分之一……
這是一場人禍,天大的人禍,王塵之所以千萬百計都要帶軍來援開封,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阻止這場大災難的發生。
“全軍聽令!”王塵當下也不準備再念他那想了半天的發言稿了,直入主題:“巴特和薩仁帶領騎兵一營和二營直接繞道曹縣過黃河馳援開封,所有騎兵一人兩馬,記住,我隻給你們三天時間,超過三天,軍法處置!”
“前鋒營挑選精兵兩百乘坐造好的木筏連夜過河後臨時構建河岸陣地,後續前鋒營持續用木筏送人過去不斷!”
“全軍今晚挑出十名水性極佳之人,背負粗麻繩一同過河,輔兵營準備木板,今晚必須將吊橋搭好!”
“神火營待其他主營都過河站穩腳跟後再過河,我希望明早天亮前全軍都能到達黃河對岸,有沒有問題?”王塵大聲一問。
“謹聽將令!”眾將一齊抱拳領命。
會議剛一結束,騎兵一營和二營便立即拔營出發了,三天跑完一千裏的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了,反正多餘馬匹不好帶過河,王塵便讓所有騎兵一人雙馬,馬歇人不歇。
輔兵營所有人加緊趕製竹筏和麻繩不停,子時一到,剛剛造好的三十餘隻竹筏便從黃河大堤上推了下去。
黃河在開封段屬於懸河,水平麵高於地麵,但凡大堤一破,河水便能倒灌進城,王塵站在大堤之上望著腳下滔滔河水,還好此時水麵尚平,並不洶湧。
有那麽一會兒,王塵仿佛迴憶起了家鄉,就在那斑駁的老城牆外也有一道大堤壩,替兩岸的百姓擋住了洶湧的江水。
他經曆過大洪水,知道洪水的可怕和無情,這個悲劇不能再發生,絕對不能!
前鋒營第一批士兵已經站上了竹筏,大約有兩百人左右,他們慢慢的朝對岸劃去,為了避免被對岸的賊兵發現,他們沒有點亮一絲亮光。
雖然隻有半裏寬的河麵,估計怎麽也得劃小半個時辰,王塵和一幹將領在北岸等的心急如焚,但是黑燈瞎火的,啥也看不清,眾人隻能耐心等待。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竹筏迴來了,三十隻竹筏迴來了二十多隻,王塵心中一驚。
“有幾隻竹筏在半途中散了,並不是被賊兵偷襲。”聽到迴來的士兵匯報,眾人這才稍稍安心。
“人救上來沒有?”王棟關心的問道,都是他手下的兵啊。
“救了一些,但是……”士兵沒有往後說了,大家都明白,一片漆黑之下,能救上來幾人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下來,第二批士兵也開始登上了竹筏,為了避免上一批的悲劇,這一批隻上了一百人。
而此時,已經到達對岸的會水士兵,已經將麻繩固定好,準備泅水過來了。
搭建吊橋需要從對岸將麻繩一直牽過來,然後再在上麵鋪設木板,聽起來就非常麻煩,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
十餘名水性極佳的士兵輪流作業,累了便爬上跟在他們身邊的木筏上休息會,如此花了一個多時辰才將麻繩一直牽到對岸,接著輔兵們便開始將早以從四周村子裏搜刮來的木板等材料往繩索上鋪,距離有點長,吊橋極不穩定,許多士兵一不小心便會掉入河中。
就在吊橋正在緊張鋪設之時,南岸突然燃起了許多火光,接著隱隱約約有喊殺之聲傳了過來。
看來還是被賊兵給發現了!
對岸的賊兵正是劉芳亮和李過的兩萬大軍,他們守在對岸以逸待勞,等著大同軍自投羅網。
為了防備大同軍渡河,賊兵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停的派人在河邊巡邏,剛才正是巡邏部隊遇到了剛剛上岸的前鋒營士兵,於是便交戰起來。
“少將軍,不用著急,這會兒已經至少運了有五百士兵過河,關將軍也隨軍過去了,有他的指揮,守上一段時候問題不大。”見王塵憂心忡忡,王棟反過來安慰他道。
“現在再隱藏行蹤也沒了意義,下令全軍升起火把,全速鋪設吊橋,我再給你們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必須要鋪完!”
已經等不到天亮,賊兵大軍正在圍攻對岸的前鋒營,吊橋如果不能及時鋪好,前鋒營得不到支援,過河的行動就注定要失敗。
黃河南岸,大同軍前鋒營摸黑運來的五百人,終於還是被賊兵的巡邏兵給發現了,示警的哨聲頓時響徹南岸。
“列陣,速度,死守!”關大虎沒有多少廢話,他知道守住了,援軍便會源源不斷的過來,守不住,他們全死不說,後續大部隊也不可能再過得了河!
成敗在此一舉,五百名前鋒營士兵立即組成方陣,將吊橋緊緊包圍在中間。
“每人打起兩支火把!”關大虎想了想,又下達了一道命令,這一計是借鑒了三國時期的張飛,他在長阪橋時曾下令手下騎兵拖著樹枝在地上揚起灰塵達到疑兵的效果。
劉芳亮接到示警匯報,立即帶著老營精騎趕了過來,他吃過大同軍的虧,隔著遠遠的將前鋒營圍住後,他便派人過來進行勸降。
這都是賊兵的老套路了,一般來說,這一招屢試不爽,但劉芳亮知道,對付大同軍這一招幾乎沒用,之所以派人過來,主要是想讓人探查一下,大同軍究竟有多少人過了河。
看情形大同軍人數至少上千,且在堤壩之上,又有軍陣之利,他們騎兵反而不太好衝,劉芳亮派人過去探探虛實也是為後續所采用的戰術作參考。
九月十四日,河南巡撫高名衡下令在開封朱家口掘開黃河大堤,引來黃河之水準備淹沒闖軍,達到退敵的目的。
這是一個殺敵一百,自損一千的損招,曆史已經清清楚楚的記載!
黃河決堤之後,淹死的闖軍僅僅隻有萬餘人!相對於其幾十萬之眾的體量來說,不值一提!
而開封城在被圍之前全城人口近四十萬!洪水破城之後僅餘十分之一……
這是一場人禍,天大的人禍,王塵之所以千萬百計都要帶軍來援開封,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阻止這場大災難的發生。
“全軍聽令!”王塵當下也不準備再念他那想了半天的發言稿了,直入主題:“巴特和薩仁帶領騎兵一營和二營直接繞道曹縣過黃河馳援開封,所有騎兵一人兩馬,記住,我隻給你們三天時間,超過三天,軍法處置!”
“前鋒營挑選精兵兩百乘坐造好的木筏連夜過河後臨時構建河岸陣地,後續前鋒營持續用木筏送人過去不斷!”
“全軍今晚挑出十名水性極佳之人,背負粗麻繩一同過河,輔兵營準備木板,今晚必須將吊橋搭好!”
“神火營待其他主營都過河站穩腳跟後再過河,我希望明早天亮前全軍都能到達黃河對岸,有沒有問題?”王塵大聲一問。
“謹聽將令!”眾將一齊抱拳領命。
會議剛一結束,騎兵一營和二營便立即拔營出發了,三天跑完一千裏的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了,反正多餘馬匹不好帶過河,王塵便讓所有騎兵一人雙馬,馬歇人不歇。
輔兵營所有人加緊趕製竹筏和麻繩不停,子時一到,剛剛造好的三十餘隻竹筏便從黃河大堤上推了下去。
黃河在開封段屬於懸河,水平麵高於地麵,但凡大堤一破,河水便能倒灌進城,王塵站在大堤之上望著腳下滔滔河水,還好此時水麵尚平,並不洶湧。
有那麽一會兒,王塵仿佛迴憶起了家鄉,就在那斑駁的老城牆外也有一道大堤壩,替兩岸的百姓擋住了洶湧的江水。
他經曆過大洪水,知道洪水的可怕和無情,這個悲劇不能再發生,絕對不能!
前鋒營第一批士兵已經站上了竹筏,大約有兩百人左右,他們慢慢的朝對岸劃去,為了避免被對岸的賊兵發現,他們沒有點亮一絲亮光。
雖然隻有半裏寬的河麵,估計怎麽也得劃小半個時辰,王塵和一幹將領在北岸等的心急如焚,但是黑燈瞎火的,啥也看不清,眾人隻能耐心等待。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竹筏迴來了,三十隻竹筏迴來了二十多隻,王塵心中一驚。
“有幾隻竹筏在半途中散了,並不是被賊兵偷襲。”聽到迴來的士兵匯報,眾人這才稍稍安心。
“人救上來沒有?”王棟關心的問道,都是他手下的兵啊。
“救了一些,但是……”士兵沒有往後說了,大家都明白,一片漆黑之下,能救上來幾人已經算是不錯了。
接下來,第二批士兵也開始登上了竹筏,為了避免上一批的悲劇,這一批隻上了一百人。
而此時,已經到達對岸的會水士兵,已經將麻繩固定好,準備泅水過來了。
搭建吊橋需要從對岸將麻繩一直牽過來,然後再在上麵鋪設木板,聽起來就非常麻煩,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
十餘名水性極佳的士兵輪流作業,累了便爬上跟在他們身邊的木筏上休息會,如此花了一個多時辰才將麻繩一直牽到對岸,接著輔兵們便開始將早以從四周村子裏搜刮來的木板等材料往繩索上鋪,距離有點長,吊橋極不穩定,許多士兵一不小心便會掉入河中。
就在吊橋正在緊張鋪設之時,南岸突然燃起了許多火光,接著隱隱約約有喊殺之聲傳了過來。
看來還是被賊兵給發現了!
對岸的賊兵正是劉芳亮和李過的兩萬大軍,他們守在對岸以逸待勞,等著大同軍自投羅網。
為了防備大同軍渡河,賊兵一天十二個時辰不停的派人在河邊巡邏,剛才正是巡邏部隊遇到了剛剛上岸的前鋒營士兵,於是便交戰起來。
“少將軍,不用著急,這會兒已經至少運了有五百士兵過河,關將軍也隨軍過去了,有他的指揮,守上一段時候問題不大。”見王塵憂心忡忡,王棟反過來安慰他道。
“現在再隱藏行蹤也沒了意義,下令全軍升起火把,全速鋪設吊橋,我再給你們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後,必須要鋪完!”
已經等不到天亮,賊兵大軍正在圍攻對岸的前鋒營,吊橋如果不能及時鋪好,前鋒營得不到支援,過河的行動就注定要失敗。
黃河南岸,大同軍前鋒營摸黑運來的五百人,終於還是被賊兵的巡邏兵給發現了,示警的哨聲頓時響徹南岸。
“列陣,速度,死守!”關大虎沒有多少廢話,他知道守住了,援軍便會源源不斷的過來,守不住,他們全死不說,後續大部隊也不可能再過得了河!
成敗在此一舉,五百名前鋒營士兵立即組成方陣,將吊橋緊緊包圍在中間。
“每人打起兩支火把!”關大虎想了想,又下達了一道命令,這一計是借鑒了三國時期的張飛,他在長阪橋時曾下令手下騎兵拖著樹枝在地上揚起灰塵達到疑兵的效果。
劉芳亮接到示警匯報,立即帶著老營精騎趕了過來,他吃過大同軍的虧,隔著遠遠的將前鋒營圍住後,他便派人過來進行勸降。
這都是賊兵的老套路了,一般來說,這一招屢試不爽,但劉芳亮知道,對付大同軍這一招幾乎沒用,之所以派人過來,主要是想讓人探查一下,大同軍究竟有多少人過了河。
看情形大同軍人數至少上千,且在堤壩之上,又有軍陣之利,他們騎兵反而不太好衝,劉芳亮派人過去探探虛實也是為後續所采用的戰術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