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衛輝潞王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同軍在安陽城休整了三天,三天後,大軍再次開拔,朝著開封進發,這一次王塵故意大張旗鼓,生怕流賊不知道他的大軍打來了。
經曆安陽一戰,李自成已經視王塵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早點拔出來而後快,所以這個時候再隱藏行行蹤已經沒有了多大意義。
相反,大張旗鼓的去支援開封,倒能讓城中軍民看到希望,更加堅持抵抗到底的信念。
從安陽到開封約有四百多裏路程,大軍也不著急,每日隻行三四十裏,預計十日左右到達開封附近。
三日過後,大同軍已經進入了衛輝府,這裏的情況比彰德府也沒好上哪裏去,大多也是十裏無人煙,村村無雞鳴。
路邊時不時還能看到倒在地上的餓殍,有些屍體無人收拾,已經被野狗和老鷹啃成了一堆枯骨。
“少將軍,這副光景,就算說有亡國之兆也不為過啊……”一路行來,葉雲連發感歎。
“天災人禍,都是原因,如果不是小冰河期,大明也不至於如此啊……”
“小冰河期?那是什麽?”葉雲不解的問道。
王塵不好意思的拍拍腦袋:“小冰河期嘛,就是一種自然災害,氣候會變得非常極端,比如說氣溫下降,變得非常冷 ,冬天雪下個不停,來春滴雨不下等等。”
葉雲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這賊老天,老是喜歡和我們窮人過不去,就說那安陽城裏的趙王,不管年成如何,也不影響他吃香喝辣,錦衣玉食!”
說話間,前方一座城池出現在了王塵的視野中,並不大,卻是用磚石壘砌而起,看起來十分堅固。
“那是衛輝?”王塵略帶疑問,不應該比安陽還小吧?
“迴總兵大人,那不是衛輝府城,而是它的衛城,名叫北鹽店城。”說話的是從流賊中找的一名本地人,充當向導。
“崇禎元年,闖王……闖賊的大軍就曾逼近過衛輝,潞王為了防衛主城,便在主城外修了兩座衛城,分別是北鹽店城和西鹽店城。”
向導不提起,王塵還真差點忘了,衛輝城中的大明王爺正是潞王,這個潞王朱常淓在曆史上沒有什麽功績,但卻是個有名的軟骨頭,南明弘光帝被俘後,他被推上監國之位,但他不思複國,卻妄想投降滿清換取平安,最終自投羅網被清廷殺害。
對於這種皇親國戚,王塵一直都是鄙視的。
“走,咱們去衛輝城打打秋風。”王塵辛辛苦苦打仗為的是黎民百姓,可不是為了那些肥頭大耳的貴胄。
“少將軍,那可是潞王啊……”葉雲咂舌道,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親侄兒,當今天子的叔叔。
“不是潞王,我還不去呢!”王塵不屑的笑道。
“可是……可是大軍過境,不能隨便進主城的呀!”這也是朝廷的規矩,但到了明末基本也就成了擺設,遠的不說,就說左良玉禍害的城鎮還少嗎?
王塵不理葉雲,徑直對向導說:“帶路,去衛輝府城。”
半個時辰後,一座氣派的大城出現在了大同軍的麵前,衛輝城周長十五裏有餘,原來沒有東門,隻有三門,後來潞王就藩,便擴了城還增加了東門。
和安陽城一樣,此時衛輝城也是四門緊閉,不見人進出,城樓上的衛兵警惕的盯著大同軍,如果不是看到他們打著官兵的旗幟,怕是早就敲鍾示警了。
“少將軍,看來他們不是很歡迎我們呀……”葉雲小心說道。
“無所謂,來都來了,怎麽也得請我們進去喝杯茶吧?”王塵不以為意。
大軍就在衛輝城下駐紮了下來,也沒有人去和城中的守兵交涉,如此一來倒是將所有人搞得莫名其妙了。
本以為大同軍隻是在城外休息一晚,第二日便走,哪知到了第二天,大同軍仍然不見有走的意思,也沒有人來說明情況。
“什麽?”潞王聽說大同軍還沒走,吃了一驚,隨即突然大笑起來:“不就是想打打秋風嗎?”
沒過多久,衛輝城的西門開了,一群人簇擁著一頂綠頂大轎走出城來,不一會兒轎子便抬到了大同軍軍營門口。
“王塵何在,讓他快出來見我們的知府大人。”一群府兵耀武揚威的衝著營門口的衛兵嚷嚷道。
“知府大人?”王塵沒想到潞王會派知府來打發他。
“王棟,你替我去迎知府大人進來吧。”王塵出肯定是不可能親自出去的,但他還是讓王棟出去迎了一下。
營門口,王棟恭身朝大轎拱手道:“末將大同邊軍副將王棟見過知府大人。”
“王塵沒來?”知府大人沒有下轎,語氣不善的問道。
王棟迴道:“總兵大人有公務在身,不便出營迎接,還請知府大人進營相見。”
“什麽?”知府大人大怒:“王塵叫本官進去見他?”
王棟沒有答話,隻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你們可知本官乃衛輝知府……”知府正要報上自己的大名。
王棟居然打斷道:“知道,我們總兵大人知道。”
“那還敢叫本官進營見王塵?”知府重重哼了一聲。
“沒錯,總兵大人說了,請知府大人進營相見。”
“罷了,和你這個大頭兵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軍營本官就不進了,你轉告一下王塵,就說衛輝附近沒有兵患,讓他即刻帶兵離開吧!”說完知府便讓人抬著轎子返迴了城裏,連轎子都沒下。
聽到王棟的迴報,王塵毫不在意,當然大同軍也沒有拔營走人。
第三天,見大同軍還是沒有走,潞王坐不住了,中午的時候西門再次打開,一隊王府中人又來到了軍營門口。
“叫你們王塵出來!”沒想到王府中人口氣比知府的府兵要大多了。
這一迴,王塵甚至都沒有讓王棟出去迎接,隻是讓傳令兵接待了下。
“轉告你們總兵,再不去救開封,若是流賊破了城,他擔當不起!”說話的是一名尖聲尖氣的太監。
王塵沒有理會,但仍然不拔營,開封城隻是被圍,賊兵又沒有攻城,在他的印象中,開封還能守幾個月呢,他才不擔心。
經曆安陽一戰,李自成已經視王塵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早點拔出來而後快,所以這個時候再隱藏行行蹤已經沒有了多大意義。
相反,大張旗鼓的去支援開封,倒能讓城中軍民看到希望,更加堅持抵抗到底的信念。
從安陽到開封約有四百多裏路程,大軍也不著急,每日隻行三四十裏,預計十日左右到達開封附近。
三日過後,大同軍已經進入了衛輝府,這裏的情況比彰德府也沒好上哪裏去,大多也是十裏無人煙,村村無雞鳴。
路邊時不時還能看到倒在地上的餓殍,有些屍體無人收拾,已經被野狗和老鷹啃成了一堆枯骨。
“少將軍,這副光景,就算說有亡國之兆也不為過啊……”一路行來,葉雲連發感歎。
“天災人禍,都是原因,如果不是小冰河期,大明也不至於如此啊……”
“小冰河期?那是什麽?”葉雲不解的問道。
王塵不好意思的拍拍腦袋:“小冰河期嘛,就是一種自然災害,氣候會變得非常極端,比如說氣溫下降,變得非常冷 ,冬天雪下個不停,來春滴雨不下等等。”
葉雲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這賊老天,老是喜歡和我們窮人過不去,就說那安陽城裏的趙王,不管年成如何,也不影響他吃香喝辣,錦衣玉食!”
說話間,前方一座城池出現在了王塵的視野中,並不大,卻是用磚石壘砌而起,看起來十分堅固。
“那是衛輝?”王塵略帶疑問,不應該比安陽還小吧?
“迴總兵大人,那不是衛輝府城,而是它的衛城,名叫北鹽店城。”說話的是從流賊中找的一名本地人,充當向導。
“崇禎元年,闖王……闖賊的大軍就曾逼近過衛輝,潞王為了防衛主城,便在主城外修了兩座衛城,分別是北鹽店城和西鹽店城。”
向導不提起,王塵還真差點忘了,衛輝城中的大明王爺正是潞王,這個潞王朱常淓在曆史上沒有什麽功績,但卻是個有名的軟骨頭,南明弘光帝被俘後,他被推上監國之位,但他不思複國,卻妄想投降滿清換取平安,最終自投羅網被清廷殺害。
對於這種皇親國戚,王塵一直都是鄙視的。
“走,咱們去衛輝城打打秋風。”王塵辛辛苦苦打仗為的是黎民百姓,可不是為了那些肥頭大耳的貴胄。
“少將軍,那可是潞王啊……”葉雲咂舌道,朱常淓是萬曆皇帝的親侄兒,當今天子的叔叔。
“不是潞王,我還不去呢!”王塵不屑的笑道。
“可是……可是大軍過境,不能隨便進主城的呀!”這也是朝廷的規矩,但到了明末基本也就成了擺設,遠的不說,就說左良玉禍害的城鎮還少嗎?
王塵不理葉雲,徑直對向導說:“帶路,去衛輝府城。”
半個時辰後,一座氣派的大城出現在了大同軍的麵前,衛輝城周長十五裏有餘,原來沒有東門,隻有三門,後來潞王就藩,便擴了城還增加了東門。
和安陽城一樣,此時衛輝城也是四門緊閉,不見人進出,城樓上的衛兵警惕的盯著大同軍,如果不是看到他們打著官兵的旗幟,怕是早就敲鍾示警了。
“少將軍,看來他們不是很歡迎我們呀……”葉雲小心說道。
“無所謂,來都來了,怎麽也得請我們進去喝杯茶吧?”王塵不以為意。
大軍就在衛輝城下駐紮了下來,也沒有人去和城中的守兵交涉,如此一來倒是將所有人搞得莫名其妙了。
本以為大同軍隻是在城外休息一晚,第二日便走,哪知到了第二天,大同軍仍然不見有走的意思,也沒有人來說明情況。
“什麽?”潞王聽說大同軍還沒走,吃了一驚,隨即突然大笑起來:“不就是想打打秋風嗎?”
沒過多久,衛輝城的西門開了,一群人簇擁著一頂綠頂大轎走出城來,不一會兒轎子便抬到了大同軍軍營門口。
“王塵何在,讓他快出來見我們的知府大人。”一群府兵耀武揚威的衝著營門口的衛兵嚷嚷道。
“知府大人?”王塵沒想到潞王會派知府來打發他。
“王棟,你替我去迎知府大人進來吧。”王塵出肯定是不可能親自出去的,但他還是讓王棟出去迎了一下。
營門口,王棟恭身朝大轎拱手道:“末將大同邊軍副將王棟見過知府大人。”
“王塵沒來?”知府大人沒有下轎,語氣不善的問道。
王棟迴道:“總兵大人有公務在身,不便出營迎接,還請知府大人進營相見。”
“什麽?”知府大人大怒:“王塵叫本官進去見他?”
王棟沒有答話,隻是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你們可知本官乃衛輝知府……”知府正要報上自己的大名。
王棟居然打斷道:“知道,我們總兵大人知道。”
“那還敢叫本官進營見王塵?”知府重重哼了一聲。
“沒錯,總兵大人說了,請知府大人進營相見。”
“罷了,和你這個大頭兵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軍營本官就不進了,你轉告一下王塵,就說衛輝附近沒有兵患,讓他即刻帶兵離開吧!”說完知府便讓人抬著轎子返迴了城裏,連轎子都沒下。
聽到王棟的迴報,王塵毫不在意,當然大同軍也沒有拔營走人。
第三天,見大同軍還是沒有走,潞王坐不住了,中午的時候西門再次打開,一隊王府中人又來到了軍營門口。
“叫你們王塵出來!”沒想到王府中人口氣比知府的府兵要大多了。
這一迴,王塵甚至都沒有讓王棟出去迎接,隻是讓傳令兵接待了下。
“轉告你們總兵,再不去救開封,若是流賊破了城,他擔當不起!”說話的是一名尖聲尖氣的太監。
王塵沒有理會,但仍然不拔營,開封城隻是被圍,賊兵又沒有攻城,在他的印象中,開封還能守幾個月呢,他才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