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過城不入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沙漫天的大道,如同蝗蟲一般的大軍正行走在路上,但他們並不是大明的軍隊,這些人個個穿的衣衫襤褸,就和街頭的乞丐也沒啥兩樣。
人數倒是不少,烏壓壓的一大片,少說也有五六萬人,但隻有大軍最後一部分人才顯得像樣一點,他們至少身上著了甲,雖然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製式,但也算是不錯了。
這支部隊正是劉芳亮率領的那一支準備攔截大同援軍的流賊大軍,他已經放出了一半人先行進入彰德打前哨,後軍主力則慢慢往安陽行去。
“噠噠噠……”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傳入劉芳亮的耳朵。
“製將軍,不……不好了!”馬上部總一邊策馬狂奔而來一邊大聲叫道。
劉芳亮看起來十分年輕,穿著一身精鐵打造的盔甲,他的兩眼放著精光,望著慌慌張張的部總沉聲道:“何事如此著急?”
“我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的寧縣遇到了大同官兵,他們仗著人多武器精良擊敗了我老營騎兵,製將軍,那支官兵十分詭異,他們幾乎全是步兵,但卻擅使一種長槍陣,異常厲害!”
“官兵到底有多少人?”劉芳亮知道這個部總麾下至少有上千騎兵,此時卻隻看到他僅帶了三騎迴來,其他人愣是一個都沒見著。
部總額頭冒汗,稍一遲疑方才開口迴道:“至少有五千人!”
劉芳亮略一算計,雖然全是步兵,但五倍於他們,輸了也不算冤枉,隻是一千老營騎兵就這樣全軍覆沒了,著實可惜啊。
“他們這會在哪?本將軍去會會他們!”劉芳亮聽說官兵有五千人,認為應該就是大同軍的所有人馬了。
“這個屬下不知,估計他們應該是往安陽城而去了吧……”部總也不知道大同軍這時到了哪,隻能瞎猜。
劉芳亮鄙夷地望了部總一眼,顯然他已經被官兵打怕了,連跟蹤都不敢,便下令道:“再去探一探!”
其實這位部總猜的也不錯,打完山村一仗之後,劉宏傑和江無缺便帶著人往安陽而去了,他們已經放將魚餌拋了出去,就等著魚兒上鉤。
但他們畢竟人少,如果傻傻的原地等待魚兒上鉤,顯然不是上策,進入安陽城內依托城池死守才能盡可能久的拖住賊兵。
安陽城,大白天的,城門也是緊閉,城頭上的守城士兵緊張地眺望遠處,這一段時間來,但凡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城中的人緊張莫名。
此刻,城頭上的守兵驚恐的發現西邊突然有一支大部隊正朝安陽這邊趕來,頓時城樓上的示警鍾聲便被敲響。
“叮叮叮……”城中立馬亂成了一鍋粥,所有輪休的守軍立即全部登上了城頭,民夫們也開始將早已經準備好的擂木滾石還有金汁往城頭上送。
隻是城外的那支軍隊行進到離城門一裏遠時,便停了下來,來的正是大同邊軍,並非流賊,劉宏傑為了避免誤傷便派了一騎先行過去通報。
“城上的弟兄們,我們乃支援河南的大同邊軍,請你們打開城門放我們進來共同守城。”傳令兵騎著馬在城下大聲叫喊。
半晌過後,城頭上才探出一個肥頭胖腦的守將,此人小心翼翼地朝大同軍那邊看了一眼又瞅了一眼城下的傳令兵不放心的問道:“可有信物證明你們是大同邊軍?”
傳令兵早有準備,拿出王塵的親筆信放入縋下的一隻竹籃裏麵。
不一會兒,那個肥頭胖腦的將官拿過信看了起來,最後看到有王塵的總兵印,這才相信。
“開門!”將軍一聲令下,正要打開城門。
然而就在士兵準備打開城門之時,突然一人急匆匆地跑過來大聲阻止道:“且慢!”
“喻公公?”肥頭將官抱拳行了一個禮,來人正是趙王府裏的總管太監。
喻公公尖聲尖氣地衝肥頭將官說道:“徐副將,這個門不能開!”
“為何?城下軍隊皆為大同邊軍,是來協助安陽城防的!”肥頭將官姓徐名甲。
“這是趙王的命令,你要問就去問趙王。”喻公公冷冷說道。
徐甲不敢忤逆趙王的意思,隻能收迴開門命令,轉而向城下喊話:“城中兵精糧足,尚能支撐一段時日,你們還是趕緊往開封去吧!”
聽完傳令兵的迴報,劉宏傑和江無缺均是憤憤不平,他們是來援助安陽的,居然連城都不讓他們進。
“罷了,不讓我們進就不進,江賢侄,咱們走!”沒想到劉宏傑卻並未準備去和城中守軍爭執。
看到大同軍毫不猶豫的掉頭就走,不知為何徐甲心中竟生出一股莫名的不安。
“這兩天都給我盯仔細了,千萬不要偷懶!”徐甲隻能吩咐士兵們打起精神來。
趙王府內,趙王朱常?正在會見一名來自京師的客人,來人身份特殊,竟是內閣首輔門下的一名幕僚,名叫成愈。
“成先生,我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傳下令去,不準大同軍進城了。”朱常?十分客氣的對成愈說道。
成愈壓低聲音道:“趙王殿下,請勿擔憂,賊兵的目標是大同軍,如果大同軍不在城中,他們自然就不會來攻城。”
“周閣老既然如此說,那必定不會錯,隻是希望閣老能在皇上麵前多多美言幾句,允許我兒早日離開安陽往別處暫時去避上一避……”
原來這趙王心知安陽陷落隻是時間問題,想到洛陽的福王和襄陽的襄王是何下場,他便每日每夜的都睡不著覺。
正好今日京城來人請他略幫小忙,雖然趙王年紀大了,但他可不糊塗,已經聽說了周延儒和王塵所打之賭,心知來人定是為了這個賭約而來。
而這個成愈還拿出了周延儒的親筆書信,信中許諾,事後便向皇上建言,讓趙王世子一家先行遷往外地,避免流賊之禍。
這個時候,家產和自己的性命都已經變得不那麽重要,能讓他趙王的血脈延續下去才是最頭等的大事,於是朱常?稍一考慮便同意了周延儒的請求。
恰好城外有大同軍請求入城,朱常?便立即讓府中的總管太監去阻止守軍開門放人進來。
隻是大同軍剛剛離去不到半天,安陽城西方向又發現一支大軍開了過來,且人數上遠超之前的大同軍!
人數倒是不少,烏壓壓的一大片,少說也有五六萬人,但隻有大軍最後一部分人才顯得像樣一點,他們至少身上著了甲,雖然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製式,但也算是不錯了。
這支部隊正是劉芳亮率領的那一支準備攔截大同援軍的流賊大軍,他已經放出了一半人先行進入彰德打前哨,後軍主力則慢慢往安陽行去。
“噠噠噠……”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傳入劉芳亮的耳朵。
“製將軍,不……不好了!”馬上部總一邊策馬狂奔而來一邊大聲叫道。
劉芳亮看起來十分年輕,穿著一身精鐵打造的盔甲,他的兩眼放著精光,望著慌慌張張的部總沉聲道:“何事如此著急?”
“我軍在前方三十裏處的寧縣遇到了大同官兵,他們仗著人多武器精良擊敗了我老營騎兵,製將軍,那支官兵十分詭異,他們幾乎全是步兵,但卻擅使一種長槍陣,異常厲害!”
“官兵到底有多少人?”劉芳亮知道這個部總麾下至少有上千騎兵,此時卻隻看到他僅帶了三騎迴來,其他人愣是一個都沒見著。
部總額頭冒汗,稍一遲疑方才開口迴道:“至少有五千人!”
劉芳亮略一算計,雖然全是步兵,但五倍於他們,輸了也不算冤枉,隻是一千老營騎兵就這樣全軍覆沒了,著實可惜啊。
“他們這會在哪?本將軍去會會他們!”劉芳亮聽說官兵有五千人,認為應該就是大同軍的所有人馬了。
“這個屬下不知,估計他們應該是往安陽城而去了吧……”部總也不知道大同軍這時到了哪,隻能瞎猜。
劉芳亮鄙夷地望了部總一眼,顯然他已經被官兵打怕了,連跟蹤都不敢,便下令道:“再去探一探!”
其實這位部總猜的也不錯,打完山村一仗之後,劉宏傑和江無缺便帶著人往安陽而去了,他們已經放將魚餌拋了出去,就等著魚兒上鉤。
但他們畢竟人少,如果傻傻的原地等待魚兒上鉤,顯然不是上策,進入安陽城內依托城池死守才能盡可能久的拖住賊兵。
安陽城,大白天的,城門也是緊閉,城頭上的守城士兵緊張地眺望遠處,這一段時間來,但凡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城中的人緊張莫名。
此刻,城頭上的守兵驚恐的發現西邊突然有一支大部隊正朝安陽這邊趕來,頓時城樓上的示警鍾聲便被敲響。
“叮叮叮……”城中立馬亂成了一鍋粥,所有輪休的守軍立即全部登上了城頭,民夫們也開始將早已經準備好的擂木滾石還有金汁往城頭上送。
隻是城外的那支軍隊行進到離城門一裏遠時,便停了下來,來的正是大同邊軍,並非流賊,劉宏傑為了避免誤傷便派了一騎先行過去通報。
“城上的弟兄們,我們乃支援河南的大同邊軍,請你們打開城門放我們進來共同守城。”傳令兵騎著馬在城下大聲叫喊。
半晌過後,城頭上才探出一個肥頭胖腦的守將,此人小心翼翼地朝大同軍那邊看了一眼又瞅了一眼城下的傳令兵不放心的問道:“可有信物證明你們是大同邊軍?”
傳令兵早有準備,拿出王塵的親筆信放入縋下的一隻竹籃裏麵。
不一會兒,那個肥頭胖腦的將官拿過信看了起來,最後看到有王塵的總兵印,這才相信。
“開門!”將軍一聲令下,正要打開城門。
然而就在士兵準備打開城門之時,突然一人急匆匆地跑過來大聲阻止道:“且慢!”
“喻公公?”肥頭將官抱拳行了一個禮,來人正是趙王府裏的總管太監。
喻公公尖聲尖氣地衝肥頭將官說道:“徐副將,這個門不能開!”
“為何?城下軍隊皆為大同邊軍,是來協助安陽城防的!”肥頭將官姓徐名甲。
“這是趙王的命令,你要問就去問趙王。”喻公公冷冷說道。
徐甲不敢忤逆趙王的意思,隻能收迴開門命令,轉而向城下喊話:“城中兵精糧足,尚能支撐一段時日,你們還是趕緊往開封去吧!”
聽完傳令兵的迴報,劉宏傑和江無缺均是憤憤不平,他們是來援助安陽的,居然連城都不讓他們進。
“罷了,不讓我們進就不進,江賢侄,咱們走!”沒想到劉宏傑卻並未準備去和城中守軍爭執。
看到大同軍毫不猶豫的掉頭就走,不知為何徐甲心中竟生出一股莫名的不安。
“這兩天都給我盯仔細了,千萬不要偷懶!”徐甲隻能吩咐士兵們打起精神來。
趙王府內,趙王朱常?正在會見一名來自京師的客人,來人身份特殊,竟是內閣首輔門下的一名幕僚,名叫成愈。
“成先生,我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傳下令去,不準大同軍進城了。”朱常?十分客氣的對成愈說道。
成愈壓低聲音道:“趙王殿下,請勿擔憂,賊兵的目標是大同軍,如果大同軍不在城中,他們自然就不會來攻城。”
“周閣老既然如此說,那必定不會錯,隻是希望閣老能在皇上麵前多多美言幾句,允許我兒早日離開安陽往別處暫時去避上一避……”
原來這趙王心知安陽陷落隻是時間問題,想到洛陽的福王和襄陽的襄王是何下場,他便每日每夜的都睡不著覺。
正好今日京城來人請他略幫小忙,雖然趙王年紀大了,但他可不糊塗,已經聽說了周延儒和王塵所打之賭,心知來人定是為了這個賭約而來。
而這個成愈還拿出了周延儒的親筆書信,信中許諾,事後便向皇上建言,讓趙王世子一家先行遷往外地,避免流賊之禍。
這個時候,家產和自己的性命都已經變得不那麽重要,能讓他趙王的血脈延續下去才是最頭等的大事,於是朱常?稍一考慮便同意了周延儒的請求。
恰好城外有大同軍請求入城,朱常?便立即讓府中的總管太監去阻止守軍開門放人進來。
隻是大同軍剛剛離去不到半天,安陽城西方向又發現一支大軍開了過來,且人數上遠超之前的大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