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聚兵朱仙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毫州城。
烈陽高照,狗都懶得出門,如此天氣之下,剛剛打完一仗的城內已是臭氣熏天,農民軍進城後隻顧著開倉搶糧,埋人之事不歸他們關心。
李岩捂著鼻子站在毫州城知府衙門口,街上隻看得到有義軍敢行走,城中居民無一不躲藏在家中,隨處可見的屍體任狗咬鳥啄,無人收拾。
這副末日般的場景是自己想要的嗎?李岩心中暗歎,做為大明的高級知識分子,他的父親曾做到過山東巡撫的高位,現在自己卻從了賊。
“相公,你又在瞎想了?”這時一名身穿大紅勁衣,頭係英雄巾的美豔女子走上前來,她輕輕挽住李岩的胳膊溫柔極了。
李岩望著偎依在身旁的紅娘子,心中感慨良多,他其實是有家室的,但終是架不住紅娘子的主動出擊,兩人一文一武,倒替闖王立下了不少功勞。
“我隻是在想,咱們義軍的初衷是什麽?這滿城的死屍,被燒毀的房屋還有無家可歸的孩童,真是我們想要的嗎?”李岩低聲問道。
紅娘子一驚,連忙用手堵住他的嘴:“相公莫要胡說,死的都是甘當官府和朝廷走狗之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我們義軍都會收入軍中,不會坐視不管……”
“還是派人將城中屍體收一收吧,不然萬一要是鬧起瘟疫,又得有多少無辜之人喪命。”李岩歎道。
這迴紅娘子很爽快地點了點頭,不管她是用什麽手段才和李岩結合,但她對李岩卻是付出了真心的。
“製將軍,製將軍!闖王有請!”這時一騎快馬突然奔來,馬上哨兵大聲唿叫李岩。
闖軍旗下分權將軍,製將軍等官職。
“相公,你快去吧,莫叫闖王等久了。”紅娘子抽出挽著李岩的手臂。
毫州城城牆之上,闖王李自成正在聽取匯報,城中存糧約有五萬石,從商鋪和官商家中又搜出了五萬石,一共十萬石糧食,銀子也有五十萬兩左右,收獲不多,但也不少。
“闖王,你找我有事?”李岩急匆匆地爬上城牆先向李自成先了一禮。
“李公子,如今毫州已經攻下,下一步我軍該如何行事?”李自成還是相當看重李岩才能的,凡是戰略上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先問過他的意思。
李岩讓人拿來地圖,李自成當過驛卒,也識得幾個字,他的目光隨著李岩的手指落在了開封城西南約四十裏外的地方上。
“闖王,朱仙鎮!我軍當重點扼守此地,朝廷的援軍必會從這裏經過,咱們在這裏以逸待勞,圍點打援,定能大敗官軍!”李岩心中其實早就有了計劃,口述過程幾乎都不用思考。
朱仙鎮曆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當年嶽飛第四次北伐的最後一戰便在此地,然而就在大破金兀術後,高宗皇帝卻以十二道金牌召迴了嶽飛,痛失北伐好局。
“另外,還需在朱仙鎮西南麵廣挖深壕,斷絕官兵後路!壕溝需環繞至少百裏,溝底置辦尖木樁,人馬掉下皆無生還可能。”李岩繼續說道。
李自成不住的點頭,朝廷派兵來援,不論從哪個方向來,退路基本都隻有西南一路!
“李公子,得虧義軍有你這位軍師啊,不然在行軍打仗上真是一頭黑!”李自成由衷的讚歎起來,事實上也正是從李岩等文人投效以來,義軍才接連取得大勝,現如今已經有了與朝廷大軍掰手腕的實力!
此時,正如李岩所料,三邊總督丁啟睿攜保定總督楊文嶽以及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等總兵率領十八萬大軍,號稱四十萬正浩浩蕩蕩地往開封進發。
“報督師大人,往前再走一百裏便到了朱仙鎮!”此時傳令兵前來報告。
“前方可有發現賊兵動靜?”丁啟睿不喜騎馬,出征也是乘坐馬車,隻不過為了體現親和形象,馬車並無車廂,此時他正坐於車上聽從匯報。
“暫時還未發現賊兵蹤跡,估計是看到朝廷大軍後便逃了!”也難怪官兵會有如此自信,往常在與農民軍的戰鬥中,經常一小隊官兵便能追著上千農民兵漫山遍野的跑。
“不可輕敵,繼續去探!”接著他又向左良玉等大將下令,全速前進,爭取在兩日內抵達朱仙鎮。
郝搖旗和李過兩人並未出兵毫州,而是一直久留在開封城下圍城,在接到李自成的命令後他倆立即帶著手下士卒十萬人趕往了朱仙鎮。
十萬人中,老營兵約有一萬,這才是他們的核心戰力,相當於明軍中的家丁兵,他們距離朱仙鎮隻有不到五十裏,闖王下達的命令是一日內必須搶占所有有利地形。
一日後,打頭陣的左良玉大軍已抵達朱仙鎮外圍,他們發現前方明明出現了零零星星的賊兵,並不像昨天情報所說,賊兵聞風而逃。
相比較於賊兵,丁啟睿的十八萬大軍其實力也很一般,這十八萬人除去輔兵和民夫,真實兵員估計也就在十萬左右,而作為核心戰鬥力的家丁兵就更少了。
僅僅又過了一天,李自成不放心朱仙鎮,又加派了十萬大軍過來,如此一來,朝廷和農民軍在朱仙鎮附近聚集了不下於四十萬大軍!
時間已經來到了七月下旬,這兩日,人在大同的王塵心中始終不太安寧,雖然與他原來時空的開封之戰在時間上略有差異,但過程卻並無太大區別。
“對戰雙方沒有絲毫改變,賊兵依然占據了有利地形,如果官兵中還有曹文詔、盧象升這等猛人,那賊兵絕難取勝,可惜啊……”
大同軍特務營每天都有傳送最新戰報迴大同,雖然到王塵手中時可能已經發生了好幾天,但也比兵部塘報要及時和準確的多。
陳新甲下台後,沒想到崇禎居然讓李邦華做上了兵部尚書,而不是原本的張縉彥,這一點王塵是非常讚同的。
張縉彥任上毫無作為,明亡後在南明小朝廷效力了一段時日,但最終還是降了清。
“少將軍,今日的最新戰報送到了!”就在此時,葉雲親自拿著特務營發來的軍報闖進了王塵在總兵府的書房。
烈陽高照,狗都懶得出門,如此天氣之下,剛剛打完一仗的城內已是臭氣熏天,農民軍進城後隻顧著開倉搶糧,埋人之事不歸他們關心。
李岩捂著鼻子站在毫州城知府衙門口,街上隻看得到有義軍敢行走,城中居民無一不躲藏在家中,隨處可見的屍體任狗咬鳥啄,無人收拾。
這副末日般的場景是自己想要的嗎?李岩心中暗歎,做為大明的高級知識分子,他的父親曾做到過山東巡撫的高位,現在自己卻從了賊。
“相公,你又在瞎想了?”這時一名身穿大紅勁衣,頭係英雄巾的美豔女子走上前來,她輕輕挽住李岩的胳膊溫柔極了。
李岩望著偎依在身旁的紅娘子,心中感慨良多,他其實是有家室的,但終是架不住紅娘子的主動出擊,兩人一文一武,倒替闖王立下了不少功勞。
“我隻是在想,咱們義軍的初衷是什麽?這滿城的死屍,被燒毀的房屋還有無家可歸的孩童,真是我們想要的嗎?”李岩低聲問道。
紅娘子一驚,連忙用手堵住他的嘴:“相公莫要胡說,死的都是甘當官府和朝廷走狗之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我們義軍都會收入軍中,不會坐視不管……”
“還是派人將城中屍體收一收吧,不然萬一要是鬧起瘟疫,又得有多少無辜之人喪命。”李岩歎道。
這迴紅娘子很爽快地點了點頭,不管她是用什麽手段才和李岩結合,但她對李岩卻是付出了真心的。
“製將軍,製將軍!闖王有請!”這時一騎快馬突然奔來,馬上哨兵大聲唿叫李岩。
闖軍旗下分權將軍,製將軍等官職。
“相公,你快去吧,莫叫闖王等久了。”紅娘子抽出挽著李岩的手臂。
毫州城城牆之上,闖王李自成正在聽取匯報,城中存糧約有五萬石,從商鋪和官商家中又搜出了五萬石,一共十萬石糧食,銀子也有五十萬兩左右,收獲不多,但也不少。
“闖王,你找我有事?”李岩急匆匆地爬上城牆先向李自成先了一禮。
“李公子,如今毫州已經攻下,下一步我軍該如何行事?”李自成還是相當看重李岩才能的,凡是戰略上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先問過他的意思。
李岩讓人拿來地圖,李自成當過驛卒,也識得幾個字,他的目光隨著李岩的手指落在了開封城西南約四十裏外的地方上。
“闖王,朱仙鎮!我軍當重點扼守此地,朝廷的援軍必會從這裏經過,咱們在這裏以逸待勞,圍點打援,定能大敗官軍!”李岩心中其實早就有了計劃,口述過程幾乎都不用思考。
朱仙鎮曆史上也算是赫赫有名,當年嶽飛第四次北伐的最後一戰便在此地,然而就在大破金兀術後,高宗皇帝卻以十二道金牌召迴了嶽飛,痛失北伐好局。
“另外,還需在朱仙鎮西南麵廣挖深壕,斷絕官兵後路!壕溝需環繞至少百裏,溝底置辦尖木樁,人馬掉下皆無生還可能。”李岩繼續說道。
李自成不住的點頭,朝廷派兵來援,不論從哪個方向來,退路基本都隻有西南一路!
“李公子,得虧義軍有你這位軍師啊,不然在行軍打仗上真是一頭黑!”李自成由衷的讚歎起來,事實上也正是從李岩等文人投效以來,義軍才接連取得大勝,現如今已經有了與朝廷大軍掰手腕的實力!
此時,正如李岩所料,三邊總督丁啟睿攜保定總督楊文嶽以及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等總兵率領十八萬大軍,號稱四十萬正浩浩蕩蕩地往開封進發。
“報督師大人,往前再走一百裏便到了朱仙鎮!”此時傳令兵前來報告。
“前方可有發現賊兵動靜?”丁啟睿不喜騎馬,出征也是乘坐馬車,隻不過為了體現親和形象,馬車並無車廂,此時他正坐於車上聽從匯報。
“暫時還未發現賊兵蹤跡,估計是看到朝廷大軍後便逃了!”也難怪官兵會有如此自信,往常在與農民軍的戰鬥中,經常一小隊官兵便能追著上千農民兵漫山遍野的跑。
“不可輕敵,繼續去探!”接著他又向左良玉等大將下令,全速前進,爭取在兩日內抵達朱仙鎮。
郝搖旗和李過兩人並未出兵毫州,而是一直久留在開封城下圍城,在接到李自成的命令後他倆立即帶著手下士卒十萬人趕往了朱仙鎮。
十萬人中,老營兵約有一萬,這才是他們的核心戰力,相當於明軍中的家丁兵,他們距離朱仙鎮隻有不到五十裏,闖王下達的命令是一日內必須搶占所有有利地形。
一日後,打頭陣的左良玉大軍已抵達朱仙鎮外圍,他們發現前方明明出現了零零星星的賊兵,並不像昨天情報所說,賊兵聞風而逃。
相比較於賊兵,丁啟睿的十八萬大軍其實力也很一般,這十八萬人除去輔兵和民夫,真實兵員估計也就在十萬左右,而作為核心戰鬥力的家丁兵就更少了。
僅僅又過了一天,李自成不放心朱仙鎮,又加派了十萬大軍過來,如此一來,朝廷和農民軍在朱仙鎮附近聚集了不下於四十萬大軍!
時間已經來到了七月下旬,這兩日,人在大同的王塵心中始終不太安寧,雖然與他原來時空的開封之戰在時間上略有差異,但過程卻並無太大區別。
“對戰雙方沒有絲毫改變,賊兵依然占據了有利地形,如果官兵中還有曹文詔、盧象升這等猛人,那賊兵絕難取勝,可惜啊……”
大同軍特務營每天都有傳送最新戰報迴大同,雖然到王塵手中時可能已經發生了好幾天,但也比兵部塘報要及時和準確的多。
陳新甲下台後,沒想到崇禎居然讓李邦華做上了兵部尚書,而不是原本的張縉彥,這一點王塵是非常讚同的。
張縉彥任上毫無作為,明亡後在南明小朝廷效力了一段時日,但最終還是降了清。
“少將軍,今日的最新戰報送到了!”就在此時,葉雲親自拿著特務營發來的軍報闖進了王塵在總兵府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