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忠奸不分
明末:從鬆錦大戰首逃開始 作者:龍眼好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年初一的京師,下了三天的大雪,今天也停了下來,暖暖的陽光久違的照射到這片飽經滄桑的大地上。
有明一朝,即使是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也不會閑著,這一天,他們早早就會來到奉天殿外的廣場之上,等侯皇帝的到來。
按道理來講,皇帝的寶座兩側還要設立明扇、香案等物件。
另外還要有教坊司的藝匠們奏響國樂,烘托氣氛,儀仗隊更會將宮中馴養的犀牛、大象等珍禽異獸拉出來巡上一圈。
但今年,能免的都免了,隻有一個原因,要節約銀子。
崇禎這個時候是真窮啊,身上穿的龍袍都打滿了補丁,據說光一個補丁就要30兩銀子,有時為了省下銀子,便讓周皇後代為縫補。
“啪!”一聲鞭鳴,明明有四人手持長鞭淩空一甩,卻隻聽得出一個聲音,可見甩鞭者功夫了得。
聽到鞭響,文武百官一齊朝奉天殿倒頭便拜,山唿萬歲聲中,崇禎穩穩的坐在龍椅之上。
接著便是由太監宣讀崇禎撰寫的新年表書,大致就是一些廢話。
國勢維艱,表書念完,崇禎臉上一絲節日的喜慶感都沒有。
然後首輔周延儒上前向皇帝獻上致辭,完了百官再行三跪九拜之禮,整套儀式總算結束。
“元輔大人,請留步!”就在周延儒準備起身離宮之時,王之心一路小跑了過來。
“是王公公呀,可是陛下還有其它旨意?”
自去年九月第二次重新坐上首輔的位置後,周延儒倒是兢兢業業工作了一段時日,但是他與複社領袖張溥有師生關係,往來密切,甚至連施政綱領都出自於張溥之口。
而複社又以“東林後繼”自任,其本質還是以維護地主階級,士家大族的利益為目的,對強國中興幾無幫助。
接著王之心又將張至發賀逢聖等閣臣一並叫住往乾清宮而去。
進到乾清宮裏麵,崇禎已經在裏麵等著他們了,連冕服都沒有換。
周延儒帶著眾臣正欲行叩拜禮,崇禎連忙站起身來親手扶起首輔大人,沒舍得讓他這把老骨頭跪下去。
“元輔免禮,快快看座!”崇禎再次啟用周延儒後,對他極為倚重。
除了周延儒,其他人沒有這個待遇。
“元輔,今日正旦,正所謂新年新氣象,朕想在新年的第一天,聽聽各位閣臣對今年的展望!”崇禎不愧為工作狂,大年初一都要和大臣討論國事。
“咳……!”周延儒輕咳一聲,兩次入閣,他幾無建樹,也就是這一迴,在學生張溥的建議下辦了幾件實事,不多。
要他此時對未來進行一番展望,著實有點為難他了,但又不能不說。
“隻要朝中百官殫精竭慮,一心為國,武將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大明上下一心,何愁建奴不滅,流賊不清?”周延儒的迴答非常標準,但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讓崇禎滿意。
一絲失望的神情從崇禎眼中閃過,但他仍然語重心長的詢問道:“元輔,能說的更具體一些嗎?”
“內用賢臣,外用名將,當能做到!”周延儒倒是擲地有聲。
“誰是賢臣?誰又是名將?”
周延儒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又偷瞄了張至發和賀逢聖兩人一眼,這兩個老家夥此刻站著一動不動,就像是兩具木頭人似的。
“鄭三俊、劉宗周、範景文、倪元璐、吳三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皆可重用!”
周延儒一口氣說出了幾個人的名字,有文有武。
不得不說,他推薦的幾名文官,確實都還不錯,除了鄭三俊外,劉、範、倪三人均在明亡後殉了節。
武官中,拋開人品不談,吳三桂確實有將才,在明末也算是出類拔萃,而左良玉連年征戰中原,頗有功績。
但劉澤清其人,陰險毒辣,鑽營取巧,絕非能臣,更非名將!
周延儒之所以推薦他,主要是因為去年重新赴任途中,劉澤清對他極盡獻媚,並送上兩萬兩黃金作為路費的緣故。
聽聞周延儒交待出幾個人,崇禎這才臉色稍好看了一些。
“以上幾人,朕自當視才而用。”停了會,崇禎突然又開口問道:“大同王塵,你們可有聽說?”
王塵,如果在半年前,估計根本不會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此時,在朝堂之上,王塵已經小有名氣。
“迴陛下,老臣自然是聽說過!”不僅是周延儒,賀張兩人也點頭表示有過耳聞。
“你們認為,此人可用還是不可用?”
看來崇禎今天叫他們過來,除了討論國事,就是想問問他們幾個關於王塵的看法。
周延儒略微沉思一會後迴道:“大同官兵出關半年,目前尚無一人迴朝,也未聞有人投敵,老臣認為王塵還是有能力的。”
隨即不再發一言。
僅此而已?崇禎有點懵逼了,人家砍了建奴幾百個腦袋,韃清貴族羅洛渾的腦袋此刻還供奉在祖廟之內,你一句話就能總結了?
隨即崇禎又望向賀逢聖和張至發。
“我等意見與元輔大人一致!”兩人一齊跪下。
“自王塵橫空出世以來,已在遼東屢立戰功,朕隻是想知道此人能用還是不能用,你們不要跟朕玩啞謎!”崇禎慍怒道。
這下周延儒也嚇得跪了下去。
“臣以為,王塵雖然在遼東立下功勞,但於大局並無太大裨益,且所作所為更容易讓建奴惱羞成怒,加倍反撲,對鬆錦之局更添困頓!”
“另外,聽聞王塵近日已經轉入朝鮮,此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如果刺激到皇太極,或許會又出現一次丙子胡亂呀!”
“臣等附議!”賀、張二人也一齊高聲叫道。
崇禎兩眼閃爍不定,心中也在反複思考周延儒的話到底對不對。
片刻後,崇禎又問:“那依卿等意思,該當如何呢?”
“立即下旨王塵退出朝鮮,暫時按兵不動,另外可以依其功績,提為總兵,料他定會感激聖恩,不會反對!”周延儒低聲說道。
“荒謬!”崇禎拂袖怒喝:“那朕豈不成了趙構?”
趙構曾十二道金牌召迴嶽飛,以致大好形勢付之東流。
“可他王塵也不是嶽飛呀!”周延儒辯道:“況且,待鬆錦前線圍困一解,他大可再行遊擊之策,令他靜默隻是權宜之計啊!”
崇禎沉默了,周延儒說的似乎有道理,似乎又沒有道理。
有明一朝,即使是大年初一,文武百官也不會閑著,這一天,他們早早就會來到奉天殿外的廣場之上,等侯皇帝的到來。
按道理來講,皇帝的寶座兩側還要設立明扇、香案等物件。
另外還要有教坊司的藝匠們奏響國樂,烘托氣氛,儀仗隊更會將宮中馴養的犀牛、大象等珍禽異獸拉出來巡上一圈。
但今年,能免的都免了,隻有一個原因,要節約銀子。
崇禎這個時候是真窮啊,身上穿的龍袍都打滿了補丁,據說光一個補丁就要30兩銀子,有時為了省下銀子,便讓周皇後代為縫補。
“啪!”一聲鞭鳴,明明有四人手持長鞭淩空一甩,卻隻聽得出一個聲音,可見甩鞭者功夫了得。
聽到鞭響,文武百官一齊朝奉天殿倒頭便拜,山唿萬歲聲中,崇禎穩穩的坐在龍椅之上。
接著便是由太監宣讀崇禎撰寫的新年表書,大致就是一些廢話。
國勢維艱,表書念完,崇禎臉上一絲節日的喜慶感都沒有。
然後首輔周延儒上前向皇帝獻上致辭,完了百官再行三跪九拜之禮,整套儀式總算結束。
“元輔大人,請留步!”就在周延儒準備起身離宮之時,王之心一路小跑了過來。
“是王公公呀,可是陛下還有其它旨意?”
自去年九月第二次重新坐上首輔的位置後,周延儒倒是兢兢業業工作了一段時日,但是他與複社領袖張溥有師生關係,往來密切,甚至連施政綱領都出自於張溥之口。
而複社又以“東林後繼”自任,其本質還是以維護地主階級,士家大族的利益為目的,對強國中興幾無幫助。
接著王之心又將張至發賀逢聖等閣臣一並叫住往乾清宮而去。
進到乾清宮裏麵,崇禎已經在裏麵等著他們了,連冕服都沒有換。
周延儒帶著眾臣正欲行叩拜禮,崇禎連忙站起身來親手扶起首輔大人,沒舍得讓他這把老骨頭跪下去。
“元輔免禮,快快看座!”崇禎再次啟用周延儒後,對他極為倚重。
除了周延儒,其他人沒有這個待遇。
“元輔,今日正旦,正所謂新年新氣象,朕想在新年的第一天,聽聽各位閣臣對今年的展望!”崇禎不愧為工作狂,大年初一都要和大臣討論國事。
“咳……!”周延儒輕咳一聲,兩次入閣,他幾無建樹,也就是這一迴,在學生張溥的建議下辦了幾件實事,不多。
要他此時對未來進行一番展望,著實有點為難他了,但又不能不說。
“隻要朝中百官殫精竭慮,一心為國,武將出生入死,奮勇殺敵,大明上下一心,何愁建奴不滅,流賊不清?”周延儒的迴答非常標準,但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讓崇禎滿意。
一絲失望的神情從崇禎眼中閃過,但他仍然語重心長的詢問道:“元輔,能說的更具體一些嗎?”
“內用賢臣,外用名將,當能做到!”周延儒倒是擲地有聲。
“誰是賢臣?誰又是名將?”
周延儒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又偷瞄了張至發和賀逢聖兩人一眼,這兩個老家夥此刻站著一動不動,就像是兩具木頭人似的。
“鄭三俊、劉宗周、範景文、倪元璐、吳三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皆可重用!”
周延儒一口氣說出了幾個人的名字,有文有武。
不得不說,他推薦的幾名文官,確實都還不錯,除了鄭三俊外,劉、範、倪三人均在明亡後殉了節。
武官中,拋開人品不談,吳三桂確實有將才,在明末也算是出類拔萃,而左良玉連年征戰中原,頗有功績。
但劉澤清其人,陰險毒辣,鑽營取巧,絕非能臣,更非名將!
周延儒之所以推薦他,主要是因為去年重新赴任途中,劉澤清對他極盡獻媚,並送上兩萬兩黃金作為路費的緣故。
聽聞周延儒交待出幾個人,崇禎這才臉色稍好看了一些。
“以上幾人,朕自當視才而用。”停了會,崇禎突然又開口問道:“大同王塵,你們可有聽說?”
王塵,如果在半年前,估計根本不會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此時,在朝堂之上,王塵已經小有名氣。
“迴陛下,老臣自然是聽說過!”不僅是周延儒,賀張兩人也點頭表示有過耳聞。
“你們認為,此人可用還是不可用?”
看來崇禎今天叫他們過來,除了討論國事,就是想問問他們幾個關於王塵的看法。
周延儒略微沉思一會後迴道:“大同官兵出關半年,目前尚無一人迴朝,也未聞有人投敵,老臣認為王塵還是有能力的。”
隨即不再發一言。
僅此而已?崇禎有點懵逼了,人家砍了建奴幾百個腦袋,韃清貴族羅洛渾的腦袋此刻還供奉在祖廟之內,你一句話就能總結了?
隨即崇禎又望向賀逢聖和張至發。
“我等意見與元輔大人一致!”兩人一齊跪下。
“自王塵橫空出世以來,已在遼東屢立戰功,朕隻是想知道此人能用還是不能用,你們不要跟朕玩啞謎!”崇禎慍怒道。
這下周延儒也嚇得跪了下去。
“臣以為,王塵雖然在遼東立下功勞,但於大局並無太大裨益,且所作所為更容易讓建奴惱羞成怒,加倍反撲,對鬆錦之局更添困頓!”
“另外,聽聞王塵近日已經轉入朝鮮,此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如果刺激到皇太極,或許會又出現一次丙子胡亂呀!”
“臣等附議!”賀、張二人也一齊高聲叫道。
崇禎兩眼閃爍不定,心中也在反複思考周延儒的話到底對不對。
片刻後,崇禎又問:“那依卿等意思,該當如何呢?”
“立即下旨王塵退出朝鮮,暫時按兵不動,另外可以依其功績,提為總兵,料他定會感激聖恩,不會反對!”周延儒低聲說道。
“荒謬!”崇禎拂袖怒喝:“那朕豈不成了趙構?”
趙構曾十二道金牌召迴嶽飛,以致大好形勢付之東流。
“可他王塵也不是嶽飛呀!”周延儒辯道:“況且,待鬆錦前線圍困一解,他大可再行遊擊之策,令他靜默隻是權宜之計啊!”
崇禎沉默了,周延儒說的似乎有道理,似乎又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