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鳴的考慮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就是官場,這就是現實。
如果這幾個縣令真的嫉惡如仇的話,早就在前段時間聯合起來幫助陸鳴攻打倭寇,又怎麽會在見到陸鳴立功之後,才爭相恐後地積極表態呢?
“來人,打開龍門府地圖。”
陸鳴說道:“各位大人,為了整個龍門府百姓的安寧,我們大家要做一些更好的部署,互相配合,才能夠守衛自己的家鄉。”
“恭聽大人差遣。”
眾縣令立即圍著地圖,一同商議龍門府各縣的作戰部署。
陸鳴將整個龍門府的地圖當成了一個棋盤,在這個棋盤上排兵布陣,借助天時和地利優勢部署防禦,讓龍門府各縣能夠互相照應。
一旦有任何一處受到倭寇的攻擊,其他地方的縣衛軍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按照部署計劃迅速馳援,可以饒後包抄敵人,也可以切斷敵人的糧草運輸線路,甚至還能夠進行反包圍。
眾縣令親眼見到陸鳴的排兵布陣,一個個都呆若木雞,隨後又恍然大悟,各個稱奇不已。
縣衛軍人數雖然有限,可是借助了地利優勢,與其他縣互相配合的話,可以發揮出翻倍的戰鬥力效果。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套進攻方案和防守方案,指揮戰鬥的官員要有分析戰局的能力,要當斷則斷,不能夠猶豫。
同時,縣衛軍的將士也要積極服從命令,要做到進退有序,不能夠忙中出錯。
任何一個戰術部署,都會關係到後麵局勢的發展,所以遇到緊急的事情必須要冷靜對待,才能更有思路的解決問題,而不會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知所措。
部署完畢之後,眾縣令立即領命行事,堅守各自的崗位,齊心協力一同對抗倭寇。
…………
京州城,皇宮,金鑾殿。
太子江天龍出列奏請道:“父皇,這幾天澎州屢傳捷報,可讓我們雲國揚眉吐氣了一番,如今龍門府和天蒼府雖然都已經被收複,但是倭寇大軍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兒臣推斷倭寇必定會派出更強大的部隊進攻龍門府,因為他們在龍門府吃了敗仗,更是在那裏受到了恥辱。”
“如果澎州的倭寇揮師進攻龍門府的話,以玉林縣的兵力是不可能抵擋得住的,因此,兒臣建議朝廷立即派出欽差大臣,親率一支主力軍隊入主龍門府,與倭寇抗爭到底,方是上上之策。”
說完之後,許多大臣紛紛應付,認為太子說得極有道理。
江玉皇說道:“你說得非常對,如果換做我是倭寇的話,也一定不會輕易地善罷甘休。”
“龍門府一仗是倭寇的恥辱,對倭寇的軍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必定會再找一個機會反撲迴來。”
“一旦龍門府再次落入倭寇之手,那倭寇必定會士氣大振,而我雲國的士氣就會受到挫折,這可關係到往後的戰鬥,所以龍門府不能夠再失了。”
文武百官紛紛點頭,江玉皇不愧是皇帝,這可真是說到了關鍵的點子上。
“朕想派一個可靠的人率兵前往龍門府,一是接任龍門知府之職,二是統一龍門府的陣線,三是堅決與倭寇抗爭。”
“雖說龍門府是陸鳴收複,功不可沒,但陸鳴畢竟還隻是殿試期間玉林縣的縣令,他隻需要負責好他的玉林縣即可。”
“隻要他能夠治理好他的玉林縣,等他過了殿試,朕自會重用他,所以這個龍門知府的位置必須得有人接班。”
江天龍說道:“父皇英明,陸鳴畢竟還隻是個未滿十八的年輕人,讓他治理玉林縣的同時還讓他統治龍門府和轄下其他縣的話,他的工作量可比其他人要大很多。”
“朕也是這麽想的,陸鳴是我雲國的棟梁之才,潛力無限,咱們可得想辦法助他一臂之力。”
江玉皇說道:“諸位臣工,你們可有比較適宜的人選?如果是向劉玉那樣的窩囊知府就別向朕舉薦了,眼下國家要的是真正的棟梁之才,可不是那些濫竽充數之輩。”
說到這裏,文武百官開始交頭接耳地議論,一下子就提出了各種不同的人。
但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探討,都沒有比較滿意的人選。
此時,江天龍提議說道:“父皇,兒臣舉薦一人,此人文武雙全,可由他率軍支援龍門府,不僅能夠與倭寇鬥爭,還能夠接替龍門知府之職,可謂是一舉兩得。”
“此人是誰?”,江玉皇問。
“文淵閣翰林——董明海。”
江天龍說道:“董明海是國學宮上舍出身,也是兩年前的雲國殿試狀元,自他成為翰林之後並沒有繼續為官,而是在文淵閣任職。”
“董明海精通兵法,主修兵道,而他自身也是一個翰林文位的讀書人,派他率軍前往龍門府,應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嗯,言之有理。”
江玉皇聽了也很讚同這個建議:“你現在暫代兵部丞相職位,對兵部的情況也了如指掌,你打算讓董明海率領多少兵馬前往龍門府?”
江天龍說道:“前線的兵馬已經按部就班無法調配,所以隻能從朝廷的其他軍營裏另外調遣兵馬。”
“兒臣合計了一下,除了前線的候補援軍已經隨時待命不準調動之外,朝廷的軍營裏最多還能調配出兩萬兵力。”
“隻要裝備齊全的話,這兩萬人馬便是精英部隊,以董明海調兵遣將的才能,一定能夠屢建奇功,驅逐倭寇。”
江玉皇聽完原地考慮了一下,半晌後說道:“好,就依你所言。”
“擬旨,任命董明海為‘龍門大元帥’,率領兩萬兵馬馳援龍門府,並暫代知府一職,玉林縣令陸鳴負責從旁協助,龍門府境內其他各縣的縣衛軍隨時聽候董明海的差遣。”
“兒臣立即擬旨請董明海出任龍門大元帥,並率領兩萬大軍到龍門府任職。”,江天龍臉上流露出了些許喜色。
江玉皇說道:“希望董明海能夠不負朕之所望,在前線屢建奇功,屢傳捷報,為朝廷分憂啊!”
如果這幾個縣令真的嫉惡如仇的話,早就在前段時間聯合起來幫助陸鳴攻打倭寇,又怎麽會在見到陸鳴立功之後,才爭相恐後地積極表態呢?
“來人,打開龍門府地圖。”
陸鳴說道:“各位大人,為了整個龍門府百姓的安寧,我們大家要做一些更好的部署,互相配合,才能夠守衛自己的家鄉。”
“恭聽大人差遣。”
眾縣令立即圍著地圖,一同商議龍門府各縣的作戰部署。
陸鳴將整個龍門府的地圖當成了一個棋盤,在這個棋盤上排兵布陣,借助天時和地利優勢部署防禦,讓龍門府各縣能夠互相照應。
一旦有任何一處受到倭寇的攻擊,其他地方的縣衛軍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按照部署計劃迅速馳援,可以饒後包抄敵人,也可以切斷敵人的糧草運輸線路,甚至還能夠進行反包圍。
眾縣令親眼見到陸鳴的排兵布陣,一個個都呆若木雞,隨後又恍然大悟,各個稱奇不已。
縣衛軍人數雖然有限,可是借助了地利優勢,與其他縣互相配合的話,可以發揮出翻倍的戰鬥力效果。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套進攻方案和防守方案,指揮戰鬥的官員要有分析戰局的能力,要當斷則斷,不能夠猶豫。
同時,縣衛軍的將士也要積極服從命令,要做到進退有序,不能夠忙中出錯。
任何一個戰術部署,都會關係到後麵局勢的發展,所以遇到緊急的事情必須要冷靜對待,才能更有思路的解決問題,而不會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不知所措。
部署完畢之後,眾縣令立即領命行事,堅守各自的崗位,齊心協力一同對抗倭寇。
…………
京州城,皇宮,金鑾殿。
太子江天龍出列奏請道:“父皇,這幾天澎州屢傳捷報,可讓我們雲國揚眉吐氣了一番,如今龍門府和天蒼府雖然都已經被收複,但是倭寇大軍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兒臣推斷倭寇必定會派出更強大的部隊進攻龍門府,因為他們在龍門府吃了敗仗,更是在那裏受到了恥辱。”
“如果澎州的倭寇揮師進攻龍門府的話,以玉林縣的兵力是不可能抵擋得住的,因此,兒臣建議朝廷立即派出欽差大臣,親率一支主力軍隊入主龍門府,與倭寇抗爭到底,方是上上之策。”
說完之後,許多大臣紛紛應付,認為太子說得極有道理。
江玉皇說道:“你說得非常對,如果換做我是倭寇的話,也一定不會輕易地善罷甘休。”
“龍門府一仗是倭寇的恥辱,對倭寇的軍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他們必定會再找一個機會反撲迴來。”
“一旦龍門府再次落入倭寇之手,那倭寇必定會士氣大振,而我雲國的士氣就會受到挫折,這可關係到往後的戰鬥,所以龍門府不能夠再失了。”
文武百官紛紛點頭,江玉皇不愧是皇帝,這可真是說到了關鍵的點子上。
“朕想派一個可靠的人率兵前往龍門府,一是接任龍門知府之職,二是統一龍門府的陣線,三是堅決與倭寇抗爭。”
“雖說龍門府是陸鳴收複,功不可沒,但陸鳴畢竟還隻是殿試期間玉林縣的縣令,他隻需要負責好他的玉林縣即可。”
“隻要他能夠治理好他的玉林縣,等他過了殿試,朕自會重用他,所以這個龍門知府的位置必須得有人接班。”
江天龍說道:“父皇英明,陸鳴畢竟還隻是個未滿十八的年輕人,讓他治理玉林縣的同時還讓他統治龍門府和轄下其他縣的話,他的工作量可比其他人要大很多。”
“朕也是這麽想的,陸鳴是我雲國的棟梁之才,潛力無限,咱們可得想辦法助他一臂之力。”
江玉皇說道:“諸位臣工,你們可有比較適宜的人選?如果是向劉玉那樣的窩囊知府就別向朕舉薦了,眼下國家要的是真正的棟梁之才,可不是那些濫竽充數之輩。”
說到這裏,文武百官開始交頭接耳地議論,一下子就提出了各種不同的人。
但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探討,都沒有比較滿意的人選。
此時,江天龍提議說道:“父皇,兒臣舉薦一人,此人文武雙全,可由他率軍支援龍門府,不僅能夠與倭寇鬥爭,還能夠接替龍門知府之職,可謂是一舉兩得。”
“此人是誰?”,江玉皇問。
“文淵閣翰林——董明海。”
江天龍說道:“董明海是國學宮上舍出身,也是兩年前的雲國殿試狀元,自他成為翰林之後並沒有繼續為官,而是在文淵閣任職。”
“董明海精通兵法,主修兵道,而他自身也是一個翰林文位的讀書人,派他率軍前往龍門府,應當是最合適的人選。”
“嗯,言之有理。”
江玉皇聽了也很讚同這個建議:“你現在暫代兵部丞相職位,對兵部的情況也了如指掌,你打算讓董明海率領多少兵馬前往龍門府?”
江天龍說道:“前線的兵馬已經按部就班無法調配,所以隻能從朝廷的其他軍營裏另外調遣兵馬。”
“兒臣合計了一下,除了前線的候補援軍已經隨時待命不準調動之外,朝廷的軍營裏最多還能調配出兩萬兵力。”
“隻要裝備齊全的話,這兩萬人馬便是精英部隊,以董明海調兵遣將的才能,一定能夠屢建奇功,驅逐倭寇。”
江玉皇聽完原地考慮了一下,半晌後說道:“好,就依你所言。”
“擬旨,任命董明海為‘龍門大元帥’,率領兩萬兵馬馳援龍門府,並暫代知府一職,玉林縣令陸鳴負責從旁協助,龍門府境內其他各縣的縣衛軍隨時聽候董明海的差遣。”
“兒臣立即擬旨請董明海出任龍門大元帥,並率領兩萬大軍到龍門府任職。”,江天龍臉上流露出了些許喜色。
江玉皇說道:“希望董明海能夠不負朕之所望,在前線屢建奇功,屢傳捷報,為朝廷分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