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迴到坡上,又聽見身後群小呐喊聲,迴頭一看,那赤身小人連先前那一個,共是七個,都滿臉驚懼之色,跟隨在他的身後。


    他不禁心中一動:“山居寂寞,這種小人倒也好玩,何不捉兩個藏在懷裏,帶迴山去,無事時照樣教他們練習功夫,日久通了言語,豈不有趣?”


    他便解開胸前的衣服,挑了兩個麵目清俊的包在懷裏,外用帶子紮好,徑直迴洞,取了昨晚所采的果實,正待起身,見餘下五個赤身小人跟出跟進,仍未離開。


    他猛想起,仙山高寒,這小人兒不知能否禁受?他們現有衣服,何不給兩小多要一些帶走?


    於是,他又往坡下走去。剛一到達,還未看見群小所在,便聽得下麵一聲暴噪,那數寸長的竹箭,如暴雨也似的射上來。


    李白劍已還鞘,手裏滿持著連枝帶葉的果實,猝不及防,隻得拿果枝當了兵器,去擋那亂箭。那箭紛紛墜落,一支也未射中身上。


    因見小人這般詭詐,他不禁心裏有氣,往前一探身,剛要往坡下縱去,擒那小王。


    忽見路邊桃林內又衝出一隊小人,約有上百個。


    內中三十多個,用幾根竹竿抬著一個藤兜,中坐一個身材佝僂,和常人相似的女子,後麵數十人,分抬著幾個大蛇的頭,飛也似的往小王麵前跑來。


    還未近前,駝女已咭咭呱呱,高聲大喊。喊聲甫息,那小王將手中一麵綠色小旗一揮,口中喝了一聲。群小立即各棄弓刀,跟著小王朝李白跪下,舉手膜拜。


    李白見他前倨後恭,方要喝問,忽聽那駝女用人言高叫道:“這位神仙,休要見怪。他們都是這山中天生的小人,剛才無知得罪,望乞原諒一二,等小女子上前跪稟。”


    說著,她從兜中扒起,左腳已殘,隻有一隻右腳。


    旁立小人遞過一對拐杖,駝女接過,將兩杖夾在脅下,一跳一跳的走來,雖是獨腳,行動卻十分敏捷。


    她一到便擲杖跪下,說出自己的來曆。


    “小女子閔湘娃,原是楚南世家。十多歲時,因受繼母虐待,輾轉逃入此山,被猛虎吞去一足,眼看待死。


    多蒙這裏老王用毒箭射死老虎,救到王洞,割去一腿,用土產靈草治痛,才得活命。他們雖舌頭太尖,不能學我們說話,其他卻同我們一樣。


    小女子多年不見同類生人,也學會了他們所說的語言。這裏耕織狩獵,大半為小女子所傳。新王又是小女子徒弟,故而相待極厚。


    王洞先前原不在此,隻因那裏近年不知從何處移來成千條雙頭怪蛇,新王的臣民被它們吞吃不少。小女子也曾設計驅除,毒箭火攻,無奈人小力微,蛇數太多,無法可想。


    去年小女子見情勢危急,才勸新王遷居,隻留下小女子和數百不怕死的勇士,留守原洞,立誓要將群蛇除盡,以報老王相救之恩。


    我們費了無數心機,在蛇窟大樹之下,乘蛇群每日照例翻山曬皮,傾巢而出之際,在樹下周圍,偷偷撒了九爪鉤連藤子。


    此藤名‘子母吃人草’,一根藤上有九根子藤,每根子藤上又各有九根小藤,都生有倒須堅刺,層層糾結,自織為網,能收能合。


    凡是有血肉的東西,不論是人是獸,隻要沾著它,便被網住,非等被陷的人獸血消肉盡,隻剩幾根殘骨,它絕不會鬆開。


    人若誤踹上去,如果身旁帶有極快的刀,尋到母藤上的結環,用刀尖慢慢將它刺斷,再挑開子藤,若是藤少,還可脫身……”


    李白這才明白,之前見到的那些怪藤,原來是這些小人兒用來對付那些怪蛇的。


    他聽了一陣之後,好生驚異,想不到深山之中,竟有這等小人種族生長。


    這小小種族,怎禁得起蛇獸怪物蠶食?


    上天有好生之德,修道人最重要的是積修外功,豈能見死不救?


    這等聰明靈秀的小人種族,平時隻是傳聞古有僬僥之國,不料果有其事,造物之神,真是無奇不有,如果任其滅種,未免可惜。


    李白本想帶兩個小人兒迴去訓練,難得還有通話之人,可見緣法湊巧。昨日無心代他們除了大害,何必為德不終?


    他沉吟了一陣,笑著對駝女閔湘娃道:“你命他們起來。昨日我從雲中墜下,見群蛇猖獗,將它們除去,原出無心。好吧,我就助你們一臂之力,消滅周邊的怪物……”


    駝女道:“啟稟大仙,在前麵雪山腳下,就藏著一隻怪物,半天多即可到達。不過,他也和我們大人一樣,隻是相貌裝束要醜怪些。


    每年他隻出來兩次,每次須要送上二十四名小人作為貢獻,便好好迴去;否則無論我們逃到何處,都會被他追來搜著,那死傷的人就多了。


    我們隻躲過他一迴,又對抗過一迴,就嚇破了膽。小女子的恩人老王,便死在他手裏。這幾年,年年貢獻,並未缺過一次。


    他每次出來,俱有定時,每一次都是這黃金果熟之際。還有三天,便是他來的時候。此時若去尋他,那雪山大有千百裏,一則不知真正所在,難以尋找,二則也無人敢領了你前去。


    他每次受享,就在左側裏許傷心崖頂一塊大石上麵。來時他滿身都是煙霧圍繞。


    大仙昨晚住的洞內,早備下二十四名送死的小人,各捧著一個黃金果。等他一到,便脫了衣服,自己走出,跪在崖下。


    小女子曾在左近,偷看過兩次,見他用一根幡往下一擺,一陣大風,連他和二十四名小人立時刮走,不知去向。


    家在雪山,也是他自己說的,並無人去過。如今算起年份,為害已有十三年了。”


    李白微微一怔,冷聲道:“竟然有這麽可惡的怪物,我一定幫你們報仇。”


    駝女大喜,將李白的意思告訴小王,又轉述小王之意,再三虔請李白,前往王洞暫居。


    李白很好奇,也想借這暫留的一二日,看一看小人的風俗習尚,當下點頭應允。


    駝女再將話傳譯給眾人,小王聞得神仙肯光降他的洞府,還願意為他們除害,連忙率眾跪謝,一時歡聲雷動。


    駝女便命眾小人抬過她的兜子,請大仙乘坐,同往王洞。


    李白估量路途遙遠,知道駝女不良於行,執意步行前往。


    駝女不敢勉強,隻得和小王說了,請小王率領一半人趕緊迴洞,準備歡宴。等小王拜辭起身,她才恭恭敬敬的隨侍李白起行。


    李白見剛才追隨的幾個小人,已將衣服穿好,想起懷中還有兩個小人,尚赤著身子。


    他解衣取出一看,那兩個小人想是在懷中聽見了駝女和小王的問答,都已轉憂為喜,貼在李白手間,甚為依戀。這兩個小人原本生得清秀,這一喜笑顏開,更加顯出可愛。


    李白決定後日迴山,仍帶這兩個小人兒同行,便命駝女取來衣服,讓他們穿好,說了自己意思,問其可否。


    駝女驚喜的道:“本國人隻有兩姓,男姓希裏,女姓溫靈。人種雖小,卻與大人一般能幹,有的竟比大人還要靈巧,無論禽言獸語,都能通曉。


    可惜隻有語言,並無文字,又是生就歧舌,無法教授。小女子受老王救命之恩,幼時又讀過幾年書,初來那些年,屢次想盡方法,打算把文字傳給他們,都因限於那根舌頭,毫無成效。


    事隔多年,以為絕望,我自己也學會了他們的語言,不再想及前事了。他們的嬰兒生下地,大半指物定名。如天上的星叫做沙沙,黃羊叫做咪咪。


    這兩人一個就叫沙沙,一個叫咪咪,生來力氣大些,又比眾人聰明能幹,十四歲就被選充小王的近身侍衛。


    上月因隨小王打獵,二人誤走岔道,迷失了路途,口幹嘴渴,誤食了一粒毒果,舌上長了一個疔瘡。後來雖經小王賜他們靈藥治好,但舌尖已經爛去。


    小女子恰好殺了一條雙頭怪蛇,來見小王,得知此事,聽出他們的發音跟以前不同,試著教他們人言,居然一學便會。知他們也和八哥等禽鳥一樣,隻要團了舌頭,便能言語。


    當時忙著除害,沒待兩日,便迴舊洞。意欲等皇天鑒憐,殺死群蛇之後,再和小王說了,挑出些聰明的年輕臣民,團了歧舌,教他們華夏的語言文字,誰料今日竟被大仙垂青。


    起初拿他們當供品,尚且不辭,能蒙度上仙山修道,真是幾百世修來的福分,豈有不願之理?至於仙山高居半天,罡風凜冽,雖不知能否禁受,不過有大仙攜帶,決無妨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