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舌戰群儒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 作者:楓笙水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陰鷙的目光落在李白身上,李儒微笑道:“恭喜為先拜得伯喈先生為師。”
頓了頓,他又隨意的道:“為先率汝南黃巾,歸附董太師的事情,我已經如實稟告了董太師,太師聽說之後非常高興,已經答應接納汝南的黃巾士兵。
為先歸順董太師,已經是朝廷官員,又拜得伯喈先生為師,它日與伯喈先生同朝為官,真是人生一大喜事啊。如此可喜可賀之事,李儒怎能缺席呢?李儒不請自來,還望為先能夠諒解。”
李白臉上的笑容一滯,眼中冷厲之色一閃即逝。原本他對李儒這廝還是挺有好感的,沒想到又是一個攪局的人。
李儒的話剛說完,賓客就開始交頭接耳,議論李白是黃巾賊的事情,所說的也無非是關於李白居然是汝南黃巾,而且蔡邕居然收一個黃巾賊作為弟子,這種事情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最讓人氣憤的就是,李白居然還要投靠董卓,助紂為虐!
坐在坐席上的賓客中,當即便有一兩個儒士大袖一揮,想要站起來駁斥李白,卻被旁邊的人拉住了。
畢竟,這是蔡邕的府邸,主人都沒有說話,哪裏輪得到賓客插手。
李白此時也明白過來了,望向李儒,見他朝自己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知道他是故意說出自己的身份,好讓在場的儒士群起而攻之。
李儒將李白推到儒士的對立麵,使得李白隻能夠投效董卓。
蔡邕聞言,也是臉色發青,憤怒無比。隻不過,他憤怒的是李儒無事找事,居然攪亂宴席。
目光如刀般落在李儒臉上,蔡邕恨不得立即把李儒攆出去。
但是,李儒是董卓麾下第一謀士,蔡邕也不能做得太過分,真的把李儒攆出去。而且,如果他這樣做了,會讓李白的境地變得更加難堪。
啪!
嘈雜的客廳中,蔡邕猛地一拍桌子,一聲悶響,頓時使得嘈雜的客廳安靜下來。
坐在下方的賓客麵麵相覷,眼中帶著憤怒和不解。
蔡邕見賓客不再議論,這才輕咳兩聲,準備說話。
不過,就在蔡邕準備說話的時候,王允朝蔡邕搖了搖頭。頓時,正準備起身說話的蔡邕身體一頓,又坐了迴去,一動不動。
而這時,李白剛剛好捏準時間,在蔡邕喝止眾人之後,走了出來,朝蔡邕拱手道:“老師,弟子有話要說,越禮之處,還請老師諒解。”
蔡邕麵沉如水,瞪了一眼李儒,鼻息哼哼,道:“你說吧。”
李白又朝蔡邕拜了一拜,走到李儒身前一米的地方,拱手拜道:“李白拜見郎中令大人。”
李儒急忙伸手扶起李白,微笑道:“為先無須多禮,無須多禮。今日本是伯喈先生替為先慶賀的日子,卻被李儒攪亂了,李儒心中甚是不安,還望為先不要責怪才是。不過,為先即將拜見董太師,提前讓大家知道為先將會與伯喈先生同朝為官的消息,也是讓大家高興高興……”
嘴上道歉,臉上卻掛著微笑,顯然他沒有絲毫愧疚感。
“不安你妹,高興你妹……”李白心中大罵,恨不得衝上去,痛扁李儒一頓,尤其是看見李儒欠扁的模樣,心中更是來氣。
原本已經安靜的客廳,又嘈雜起來。
李儒再一次爆出的內幕消息,使得賓客心中憤怒:居然都準備拜見董卓了,還真是董卓的鷹犬啊!
這些賓客都是儒家學士,學的是孔孟之道,講究忠君報國;而董卓不尊皇帝,霸占朝綱,正是儒家學士憤恨的對象。
而李白居然還準備著要去拜訪董卓,自然讓這些儒家學士憤怒了。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沉默不語,因為坐在前方的王允、蔡邕、盧植等幾個大佬都沒有說話,顯然事情有些不正常。
李白早已做好被李儒打擊的準備,心中波瀾不驚,掃了大廳中的眾人一眼,臉上閃過一絲思索之色,隨即不卑不亢的道:“郎中令大人,李白雖然背著黃巾賊的稱號,但這不是李白所願意的……”
“等等!”
就在李白說話的時候,李儒突然打斷,緩緩道:“為先,你自己加入黃巾造反,頭上頂著黃巾賊的稱唿,這是你自願的,怎麽就變成不願意了呢?”
他冷笑兩聲,臉上掛著得意的笑容。
緊追猛打,讓李白徹底得罪這群儒家學士,然後李白就隻能全心全意的依附董卓,這就是李儒的心思。
雖說李儒欣賞李白的才華,也因為李白稱讚李儒四大功,而被他將李白引以為知己,但如果李白不是他陣營中的人,那麽他就絕不會放過李白,而是會趕盡殺絕。
李白心中冷笑:李儒還真是費盡心思,要把我推到董卓一方,可惜事情卻不是他能預測的。
略一沉吟,他微笑道:“郎中令大人,李白話還沒有說完,您就斷章取義,是不是顯得有些太急了?難道郎中令大人,連讓李白把話說完的胸襟都沒有麽?”
李儒對李白的譏諷不以為意,哈哈一笑:“好,好,儒就洗耳恭聽了。”
李白點點頭,毫不理會大廳中嘰嘰喳喳的交談聲,沉聲道:“李白多謝郎中令大人了。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待李白把話說完之後,郎中令大人就能明白事情的始末了。”
盧植撫須微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王允也是滿意的點點頭,對李白不卑不亢的表現甚是滿意。
李白向大廳中的眾人揖了一禮,朗聲道:“有道是‘子不言父過’,可是郎中令大人既然問起李白加入黃巾之事,李白就僭越了。
當年,家父因為世道艱難,走投無路之下,跟著張角造反,成了一個黃巾賊。李白年幼,懵懂無知,也跟著家父成了黃巾賊。
然而,李白雖然頭上頂著黃巾賊的稱號,心中一顆自強不息的心,卻不曾磨滅過。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白雖是黃巾賊,卻不曾自甘墮落,而是時刻想著能夠歸順朝廷,建功立業,為朝廷效力……”
說到此處,那些儒家學士滿意的點點頭,對李白的一番話還比較中意。
“……當今皇上雖然年幼,卻聰慧敏捷,是有為之君。李白雖是黃巾賊,身份卑微,但是位卑不敢忘國憂,李白不才,也想為君上分憂。與諸公時刻想著為國分憂一樣,李白心中想的也是如此,因此才想歸順朝廷。”
李白神色誠懇,言語激昂慷慨,語氣中透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意味。
他越說越興奮,臉色漲紅,雙目圓睜,大聲道:“國祚艱難,百姓流離失所,然而當今皇上是有為之君,我輩之人當慷慨奮進,為國赴難。有道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李白此言,與諸公共勉之……”
這一席話,讓眾賓客紛紛變色。
那些儒家學士都是神色大變,望向李白,眼中紛紛露出驚訝之色,沒想到李白竟有如此大的胸襟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身份卑微,卻不忘報國之誌……大哉,李白!
“好,說得好!”賓客中,一名發須蒼白的老者,拍掌叫好。
“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言當浮一大白。”盧植撫須大笑,眼中閃爍著濃濃的讚賞之意。
大廳中,眾人連連叫好,對李白也是讚不絕口。
他們的目光落在蔡邕身上,眼中滿是羨慕:蔡伯喈收了一個好弟子啊!
這當然是客廳中儒家學士對李白的看法,而李白心中卻是哈哈大笑。終於把這群整天之乎者也的人忽悠了,其實他隻是借用了範仲淹的話,沒想到居然能震懾住這些人,明顯效果不錯。
李儒眼中精光閃爍,盯著李白,露出沉思之色。
唿!
李白長長鬆了一口氣,望著李儒,眼中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
頓了頓,他又隨意的道:“為先率汝南黃巾,歸附董太師的事情,我已經如實稟告了董太師,太師聽說之後非常高興,已經答應接納汝南的黃巾士兵。
為先歸順董太師,已經是朝廷官員,又拜得伯喈先生為師,它日與伯喈先生同朝為官,真是人生一大喜事啊。如此可喜可賀之事,李儒怎能缺席呢?李儒不請自來,還望為先能夠諒解。”
李白臉上的笑容一滯,眼中冷厲之色一閃即逝。原本他對李儒這廝還是挺有好感的,沒想到又是一個攪局的人。
李儒的話剛說完,賓客就開始交頭接耳,議論李白是黃巾賊的事情,所說的也無非是關於李白居然是汝南黃巾,而且蔡邕居然收一個黃巾賊作為弟子,這種事情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最讓人氣憤的就是,李白居然還要投靠董卓,助紂為虐!
坐在坐席上的賓客中,當即便有一兩個儒士大袖一揮,想要站起來駁斥李白,卻被旁邊的人拉住了。
畢竟,這是蔡邕的府邸,主人都沒有說話,哪裏輪得到賓客插手。
李白此時也明白過來了,望向李儒,見他朝自己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知道他是故意說出自己的身份,好讓在場的儒士群起而攻之。
李儒將李白推到儒士的對立麵,使得李白隻能夠投效董卓。
蔡邕聞言,也是臉色發青,憤怒無比。隻不過,他憤怒的是李儒無事找事,居然攪亂宴席。
目光如刀般落在李儒臉上,蔡邕恨不得立即把李儒攆出去。
但是,李儒是董卓麾下第一謀士,蔡邕也不能做得太過分,真的把李儒攆出去。而且,如果他這樣做了,會讓李白的境地變得更加難堪。
啪!
嘈雜的客廳中,蔡邕猛地一拍桌子,一聲悶響,頓時使得嘈雜的客廳安靜下來。
坐在下方的賓客麵麵相覷,眼中帶著憤怒和不解。
蔡邕見賓客不再議論,這才輕咳兩聲,準備說話。
不過,就在蔡邕準備說話的時候,王允朝蔡邕搖了搖頭。頓時,正準備起身說話的蔡邕身體一頓,又坐了迴去,一動不動。
而這時,李白剛剛好捏準時間,在蔡邕喝止眾人之後,走了出來,朝蔡邕拱手道:“老師,弟子有話要說,越禮之處,還請老師諒解。”
蔡邕麵沉如水,瞪了一眼李儒,鼻息哼哼,道:“你說吧。”
李白又朝蔡邕拜了一拜,走到李儒身前一米的地方,拱手拜道:“李白拜見郎中令大人。”
李儒急忙伸手扶起李白,微笑道:“為先無須多禮,無須多禮。今日本是伯喈先生替為先慶賀的日子,卻被李儒攪亂了,李儒心中甚是不安,還望為先不要責怪才是。不過,為先即將拜見董太師,提前讓大家知道為先將會與伯喈先生同朝為官的消息,也是讓大家高興高興……”
嘴上道歉,臉上卻掛著微笑,顯然他沒有絲毫愧疚感。
“不安你妹,高興你妹……”李白心中大罵,恨不得衝上去,痛扁李儒一頓,尤其是看見李儒欠扁的模樣,心中更是來氣。
原本已經安靜的客廳,又嘈雜起來。
李儒再一次爆出的內幕消息,使得賓客心中憤怒:居然都準備拜見董卓了,還真是董卓的鷹犬啊!
這些賓客都是儒家學士,學的是孔孟之道,講究忠君報國;而董卓不尊皇帝,霸占朝綱,正是儒家學士憤恨的對象。
而李白居然還準備著要去拜訪董卓,自然讓這些儒家學士憤怒了。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沉默不語,因為坐在前方的王允、蔡邕、盧植等幾個大佬都沒有說話,顯然事情有些不正常。
李白早已做好被李儒打擊的準備,心中波瀾不驚,掃了大廳中的眾人一眼,臉上閃過一絲思索之色,隨即不卑不亢的道:“郎中令大人,李白雖然背著黃巾賊的稱號,但這不是李白所願意的……”
“等等!”
就在李白說話的時候,李儒突然打斷,緩緩道:“為先,你自己加入黃巾造反,頭上頂著黃巾賊的稱唿,這是你自願的,怎麽就變成不願意了呢?”
他冷笑兩聲,臉上掛著得意的笑容。
緊追猛打,讓李白徹底得罪這群儒家學士,然後李白就隻能全心全意的依附董卓,這就是李儒的心思。
雖說李儒欣賞李白的才華,也因為李白稱讚李儒四大功,而被他將李白引以為知己,但如果李白不是他陣營中的人,那麽他就絕不會放過李白,而是會趕盡殺絕。
李白心中冷笑:李儒還真是費盡心思,要把我推到董卓一方,可惜事情卻不是他能預測的。
略一沉吟,他微笑道:“郎中令大人,李白話還沒有說完,您就斷章取義,是不是顯得有些太急了?難道郎中令大人,連讓李白把話說完的胸襟都沒有麽?”
李儒對李白的譏諷不以為意,哈哈一笑:“好,好,儒就洗耳恭聽了。”
李白點點頭,毫不理會大廳中嘰嘰喳喳的交談聲,沉聲道:“李白多謝郎中令大人了。所謂事無不可對人言,待李白把話說完之後,郎中令大人就能明白事情的始末了。”
盧植撫須微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王允也是滿意的點點頭,對李白不卑不亢的表現甚是滿意。
李白向大廳中的眾人揖了一禮,朗聲道:“有道是‘子不言父過’,可是郎中令大人既然問起李白加入黃巾之事,李白就僭越了。
當年,家父因為世道艱難,走投無路之下,跟著張角造反,成了一個黃巾賊。李白年幼,懵懂無知,也跟著家父成了黃巾賊。
然而,李白雖然頭上頂著黃巾賊的稱號,心中一顆自強不息的心,卻不曾磨滅過。
易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白雖是黃巾賊,卻不曾自甘墮落,而是時刻想著能夠歸順朝廷,建功立業,為朝廷效力……”
說到此處,那些儒家學士滿意的點點頭,對李白的一番話還比較中意。
“……當今皇上雖然年幼,卻聰慧敏捷,是有為之君。李白雖是黃巾賊,身份卑微,但是位卑不敢忘國憂,李白不才,也想為君上分憂。與諸公時刻想著為國分憂一樣,李白心中想的也是如此,因此才想歸順朝廷。”
李白神色誠懇,言語激昂慷慨,語氣中透出一種憂國憂民的意味。
他越說越興奮,臉色漲紅,雙目圓睜,大聲道:“國祚艱難,百姓流離失所,然而當今皇上是有為之君,我輩之人當慷慨奮進,為國赴難。有道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李白此言,與諸公共勉之……”
這一席話,讓眾賓客紛紛變色。
那些儒家學士都是神色大變,望向李白,眼中紛紛露出驚訝之色,沒想到李白竟有如此大的胸襟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身份卑微,卻不忘報國之誌……大哉,李白!
“好,說得好!”賓客中,一名發須蒼白的老者,拍掌叫好。
“好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言當浮一大白。”盧植撫須大笑,眼中閃爍著濃濃的讚賞之意。
大廳中,眾人連連叫好,對李白也是讚不絕口。
他們的目光落在蔡邕身上,眼中滿是羨慕:蔡伯喈收了一個好弟子啊!
這當然是客廳中儒家學士對李白的看法,而李白心中卻是哈哈大笑。終於把這群整天之乎者也的人忽悠了,其實他隻是借用了範仲淹的話,沒想到居然能震懾住這些人,明顯效果不錯。
李儒眼中精光閃爍,盯著李白,露出沉思之色。
唿!
李白長長鬆了一口氣,望著李儒,眼中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