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踏著閃現疾風步,左手用寒冰吸星掌,右手用火焰旋風擊,跟郭雲深遊鬥起來,以閃避為主,悄悄用神識天賦竊取他的技能。


    郭雲深出拳時,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隻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的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


    因此,李白必須先將郭雲深的技能竊取到手,將其融入自己的技能中,再借助那一絲真龍烈焰,才有把握將他擊落擂台。


    鬥轉星移!


    有時,如果郭雲深的力度太猛,攻速太快,那麽李白就會悄悄將他的攻勢卸掉,不會硬抗,故意做那種吃力不討好之事。


    相傳,有一次郭雲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便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根木棍,其一端頂住郭雲深的腹部。郭雲深一轉腰,就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


    隨著郭雲深的名聲越來越響,當然有人不服。


    河北正安縣有個綽號叫“鬼八卦”的焦洛夫,曾用杆子戰勝大槍劉德寬而聞名遐邇,就對郭雲深很不服氣,並前來與郭雲深較量。


    想不到的是,交手僅一個迴合,焦洛夫就被郭雲深打倒在地。


    焦洛夫深以為恥,遂閉門不出,終日琢磨破解崩拳之法。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破解半步崩拳,首先要知道它是怎麽迴事。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這就是半步。


    崩拳是形意五拳之一,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麽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因而叫做“崩拳”。


    崩拳運用時,是前手勾掛敵手,後手發力穿崩。


    因郭雲深功力深厚,再加時機恰當,步伐迅速,經驗老到,故武林高手與之對壘時,往往不堪一擊,瞬間就被崩拳擊中,力透胸背,心驚膽顫。


    崩拳的步法,全在一趟一蹬,前腳進時,似鐵牛耕地。不偏不倚,要中直,搶占對方中門;後腳蹬時,要快迅、猛烈,如箭出弦;意一動,身一抖,便進身,不能有絲毫遲疑之感。


    正如拳經所說的“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存;寧在一氣先,莫在一氣後”,以及“崩拳如射箭,打倒還嫌慢”,重在一個“狠”字。


    崩拳所走的路線,許多人認為是一條直線,是一個直拳動作。


    其實,從崩拳的技術動作來分析,它並非走直線,而是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包含著一定的弧線。


    當順步崩拳轉變為拗步崩拳,或拗步崩拳轉變為順步崩拳時,後拳沿著前手小臂,向前打出,裏麵暗含著向下壓的勁。


    拳麵又有前頂之勁,在發勁的一刹間,小臂又有向前裹鑽、向上猛挑的勁力,而要發揮這些勁力,並不是一條直線所能做到的。


    再說在它的運動過程中,已含有一定的弧線動作。


    崩拳所走的路線,從許多形意拳名家高手的實戰中可以領悟,單憑一個直力是無法將人打得升高的,隻能將人打出。因為每個人在遭到外界打擊時,都會作出防禦性的反應。


    當用崩拳打擊對方時,對方必然會產主一個向上的抗勁,而崩拳者可借其抗勁,再往前上裹鑽、猛挑,借力用勁,使對方失去重心,拔根而起。


    緊接著催發勁力,對方必然會被打至升高,而後跌出。


    崩拳動作在實戰中,是講究打破,而不是破打。它是利用出拳的前臂挫壓對方而進擊,是打中帶破,並不是先破了對方的防線之後,再打對方。


    所以,崩拳所走的路線,一種是對方一接觸我拳就倒下去,是走直線;另一種是對方接觸我拳之後,再倒下的,是走弧線。


    任何拳術能不能把應有的勁力發揮出來,而發揮出來的勁力是否能使對方受到傷害,正確的運用角度是其關鍵。


    崩拳在角度上的要求有二:一是身法,一是慣拳。


    崩拳的身法,叫陰陽身,即通常所說的“半側身”,要求身體之正麵與前進方向的直線成45度角,目不斜視。其特點是轉換自如,在實戰中減少受力麵積。


    在打崩拳時,無論是順步崩拳或拗步崩拳,其心胸部位必須隨拳的出入而轉換成45度角,使手、足、鼻三尖相照。


    隻有符合了這個規矩,全身的力量才能內外合一,通過前腳的趟、後腳的趟,迅速而充分地發揮出來。


    另外就是崩拳的握法比較特別,正確的握法應是四指卷曲後,將食指的第二關節向前突出,而後將大拇指的指肚壓在食指的第一關節上,成慣拳。


    慣拳在實戰中,起點穴、封閉對方血脈的作用。


    在運用時,應將勁力貫注於食指突出的關節之上,利用點打麵,而不是麵打麵。這同《拳經》所講的“崩拳一條線,不偏不離找要點”是相符合的。


    崩拳的勁力,在身體內部是陰陽一氣循環往來之運動,它除崩勁之外,還要壓勁、裹勁、撲勁、抖勁、踏勁等,常要求一勁之中又須含有頂、擰、磨、翻、蹬、猛、順、透八種混合勁。


    而這些混合勁,須一種種、一層層單獨練起來,有些勁力則非經名家高手的口授身教而不能得,故形意拳前輩常有“練拳容易,找勁難”之說。


    崩拳的勁力,最大的特點,就是崩勁。


    它是采用先蓄而後發,先鬆而後緊,當接近對方寸餘距離時,猝然發出的一種最猛、最兇、最狠的勁力。


    那麽,應該如何破解呢?


    有一天,焦洛夫從庖丁刀切蘿卜中,悟出砍法可破崩拳,於是苦練多年,直到掌力將碗口粗的白蠟杆一格即斷後,這才又邀郭雲深較量。


    對於三年之後的重會,郭雲深知道焦洛夫必然功夫大進,嘿嘿冷笑一聲,喝道:“鬼子焦,看拳!”


    人還是那個人,拳還是那個拳,可憐焦洛夫三年的臥薪嚐膽,勤修苦練,仍然難以阻擋這疾逾迅雷的攻勢。


    他雖然如庖丁解牛般揮動雙臂,施展爛熟於胸的砍法破解崩拳,但他砍向郭雲深的手刀,一與攻來的崩拳相交,就如同波濤洶湧的巨浪,撲向銅牆鐵壁……


    砰的一聲悶響,猶如山牆倒塌,焦洛夫再次坐在地上。


    焦洛夫屢與高手較技,可說未有敗績,此番兩次栽在郭雲深手上,仍是心有不甘,總覺得自己苦練的“砍法”,似乎缺少點東西。


    他便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想出一式狠招,又邀郭雲深比試。


    二人搭手進招,郭雲深再以崩拳進擊。


    隻見焦洛夫這次施展砍法不是向下,而是小臂上挑。


    郭雲深隱然一驚,急變崩拳為化勁,卸掉了對方的上挑之力。


    焦洛夫隻是微一愣神,就覺驚濤拍岸般的半步崩拳又一次打在胸上,讓他第三次仆翻在地,不禁喟然長歎:“好崩拳!”


    說完,他苦笑著挽起胳膊上的衣袖,露出綁著的利刃。原來,他打算在郭雲深的崩拳打來時,挑斷其臂。


    可是,郭雲深的半步崩拳實在是出神入化,使其謀算落空。


    從此,郭雲深以半步崩拳三勝“鬼八卦”焦洛夫的事跡,不脛而走,使得他名聲更響。


    後來,郭雲深在北方數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間,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係統的研究和總結,七十餘歲而終,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笙水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笙水起並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