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羅斯福一直都反對消極的防守,而更推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其實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隻是懂得不等於就做得到。),同時他心裏一直抱有幻想,希望可以利用中國從本土調兵的時間差,先集中力量把溫哥華拿下來以奠定勝局,因此早有大規模進攻的計劃。隻是沒想到中國軍隊的攻勢來得那麽快那麽猛,差一點就打亂了他的計劃,如果不是美軍兵力雄厚,恐怕就不是耽擱幾天這麽簡單了。


    斯波坎的美國第八集團軍首先發動了反攻,為此他們動用了超過10萬兵力和500餘門大炮,卻在進攻的一開始就遭到了重大挫敗,而迅速取消了原定的計劃,它也因此成為曆史上最失敗的戰役之一。


    第八集團軍司令幾乎是帶著哭腔求總統羅斯福立即中止這次戰役,因為如果繼續按照原定計劃打下去,一個星期之後他就要變成光杆司令了,西奧多·羅斯福聞言大驚失色,一問之下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原來還是炮的問題!”


    換迴老式榴彈炮後,美軍終於可以在山區野戰中獲得己方炮火的支援,但是老式榴彈炮真那麽好的話就不會被淘汰了,射速奇慢的問題一看參數就能明白,再加上中國軍隊還有那種火力奇猛的曲射火炮(迫擊炮),美軍一個師的支援炮火還沒中國軍隊一個團強大!而更讓美軍官兵怨念深重的,是老式野戰炮那該死的製退原理,因為必須要借助斜坡緩衝後坐力才能保證射擊後炮位不移位(這樣才能進行校射來提高命中率,否則野戰炮不但每次開炮都得重新瞄準,而且有效射程撐死了就3000米。),炮兵陣地構築起來很費時間,而且一旦構築完畢就不能輕易離開,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可問題是中國的炮兵就像長了千裏眼一樣(其實是掌握了先進的反炮兵戰術,能夠在更少的時間和炮擊次數之內推算出敵人炮兵陣地的準確位置。),美軍榴彈炮還沒打幾炮呢,就會被他們找出炮兵陣地所在位置,然後就是至少猛烈十倍的炮火反製從己方火炮的射程之外打了過來


    結果才兩天時間,第八集團軍的炮兵就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一,這讓他們的司令差點氣得中風。不過美軍官兵還是很會動腦子的,吃了大虧之後,美軍炮兵很快學乖了,一般打個三五炮就會轉移陣地,這樣就安全多了,畢竟中國炮兵找出位置也需要有足夠次數的樣本以供推算,而且算出來後還得校射兩三次才能保證準確。可問題是構築一次陣地少說也得個把小時,尼瑪這麽長的時間裏就打三五輪炮擊,這有什麽用啊?更何況其中至少前兩輪都是校射,真正有威力的炮擊算下來,平均一小時都打不出一輪,這簡直跟沒有炮兵支援差不多嘛!


    如果是防守作戰,那麽沒有炮火支援還不算致命,雖然被敵方炮擊白打很傷士氣,但是有工事的掩蔽和保護,實際上傷亡率不會很大,而敵人終究是要派步兵攻上陣地的,到了那個時候還是可以給其造成一定的傷亡。可是進攻的時候,己方沒有火炮支援、敵人卻有強大炮火助戰的話,那就是要士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往敵人的密集彈幕上衝啊!這簡直就是讓他們去送死!這簡直就是謀殺!


    為了衝上第五山地師的陣地,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部集中了十幾個個步兵團的兵力在寬大戰線上(山地大部隊不好展開,隻能這麽做。)發起大規模衝鋒,結果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就傷亡殆盡。更可怕的是,明明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卻始終都沒能衝到哪怕隻是步槍能夠精確射擊的距離,由迫擊炮、重機槍、塹壕與鐵絲網組成的防禦體係,對於既無迫擊炮、也沒有輕機槍和衝鋒槍的美軍步兵來說,就算堆再多的兵力上去,也絕沒有正麵突破的可能性,連半點都沒有!


    必須承認,或許是因為移民帶來的文化多元優勢,美國人的創造性是相當強的,在讓人心痛地傷亡了幾乎一個整師兵力後,第二天就有人想到了將原本是防禦性工事的塹壕用於進攻,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工兵掘進靠近敵人的戰壕,等到雙方戰壕距離拉近到100米內,再全軍殺出戰壕發動衝鋒的戰術。


    此舉果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戰壕卻是防不住迫擊炮的,而第五山地師裝備數量極多的60mm迫擊炮則終於大顯神威,成為之後戰場上的主角。在戰壕掘進的過程中,美軍不斷遭到敵人60mm迫擊炮的襲擊,基本上隻要炮彈能夠落進戰壕,就總能帶走至少一兩名美軍的性命,而哪怕隻是一個營的陣地上也有足足18門60mm迫擊炮,關鍵是射速還快、備彈量又多,60mm迫擊炮彈又很便宜,幾發換一個美國大兵的性命都不虧,山地兵們用起來毫不吝嗇,可想而知,美軍花了多大的代價才能成功地殺進敵人的陣地


    而就算殺進了敵人的陣地,美軍依然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因為重機槍太沉沒法跟上衝鋒的步伐,他們隻能依靠自己手中射速不到15發/分的拉拴式步槍,麵對的敵人卻大量裝備了射速高達550發/分的衝鋒槍,若非手榴彈對雙方都是公平的,那交換比根本就沒法看。


    交換比再難看,隻要能夠拿下敵人的陣地,那也勉強說得過去,可問題是,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又不是傻子,陣地上傷亡太大的話,他們是會派兵增援的啊!再加上由於山地地形沒法充分展開兵力,美軍能夠投入進攻的部隊相較防守一方其實並沒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於是美軍的進攻不可避免地變成了消耗戰,而以即使在最後的衝鋒階段也超過1:5的懸殊交換比,第八集團軍得砸進去多少兵力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之軍工霸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年那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年那兔並收藏甲午之軍工霸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