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4月21日,中國第五山地師的前鋒距離斯波坎市區已經不到10公裏,長徑比接近加農炮的山炮甚至可以直接將炮彈打到城裏,城內的居民早已疏散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比之前全城居民數量都多的美*隊,如果將城外蹲戰壕的美軍也算進去,總兵力超過了30萬人,但即使如此,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仍然不敢有半點大意。
原因很簡單,自戰爭爆發至今不過12天時間,美軍就已經減員了不下8萬人,其中死亡和被俘的人數接近6萬,另外還有2萬多美軍陷在了敵後,如果斯波坎的美軍不能反攻迴去,那他們被全殲是早晚的事。如此驚人的戰果足以說明自己這次碰上的敵人有多麽可怕,這位經曆過南北戰爭的老將又怎麽敢輕敵?要不是前線部隊誇大了敵人的傷亡以粉飾敗績對其造成了一定的誤導,隻怕他還要繼續向白宮請求支援。
不過第五山地師在後方還有大量敵軍沒徹底消滅的情況下一直推進到這裏,也差不多是到達極限了,考慮到一旦遭遇失敗,美軍就會看破自己氣勢洶洶之下其實兵力嚴重不足的真相,從而對己方真正的主力所在產生懷疑,第五山地師明智地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將重心轉移到解決那些該死的美軍要塞上麵,那件大殺器已經運到,也是時候讓那些美國佬見識一下厲害了,“嘿嘿,真以為躲進了烏龜殼了,老子就拿你們沒辦法了?”
與馮玉祥這些年裏的官運亨通相比,由於曾經在清軍中當過官、又沒有帶兵起義反正,段祺瑞的仕途明顯沒那麽順利,尤其炮兵又是不能單獨作戰的附屬性技術兵種,待遇好但是升遷難(注1,如果不能立下大功,這輩子撐死了也就能夠升到團級,還不太可能是正的。
好在段祺瑞的見識不錯,本著“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和“物以稀為貴”的想法在報考陸軍大學時填了比較冷僻、當時甚至還根本就沒有這個兵種的“攻城炮兵”專業,畢業後因為兵種新建、他在班上的成績拔尖(全班也就12個人,含金量跟馮玉祥沒法比,不過考慮以段祺瑞的年紀,所需付出的努力小不了多少。又有過實踐經驗而直接當上了營長。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需要攻城炮兵的場合不多,偌大一個中國總共也就建了兩個攻城炮兵營,而段祺瑞掌管其中之一,隻要有需要用到這個兵種,他就有至少50%的參戰幾率,這可比絕大多數營級部隊都要高得多!
而段祺瑞的運氣顯然也很不錯,得知美國在西北山區修築要塞工事之後,李暉就將他們這個營調到了溫哥華以便戰爭爆發後可以第一時間調用,後來又調到了完全軍事化的小城克蘭布魯克,又過了一段時間戰爭爆發,段祺瑞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降臨!
不過,由於攻城大炮拆裝和運輸有些麻煩,更重要的是一開始的攻勢實在太過順利、根本用不上攻城大炮,段祺瑞隻能羨慕地呆在後方聽著前線傳來的一個個捷報。不過能夠成為曆史名人的總有幾把刷子,即使在備受煎熬的那最初幾天裏,段祺瑞也沒有半點懈怠,一直對部下嚴加督促,使之一直處於臨戰狀態之中,隨時可以立即開赴前線。
有了這樣的基礎,等到前線征調他的部隊助戰的命令一來,早就做好了準備的這個攻城炮兵營沒有半點磨蹭就直接開拔了,給第五山地師的官兵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尤其是攻城大炮早就拆解開來裝上了拖拉機,這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在公路遭到美軍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大型履帶式拖拉機本就緩慢的速度雪上加霜,段祺瑞的攻城炮兵營仍然能在4月21日就趕到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如果不是事先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段祺瑞的這個攻城炮兵營一共隻有兩門大炮,但卻足以帶給第五師的指戰員們必勝的信心,因為這可是曆史上一戰時期最強的攻城巨炮——德國l/12“大貝莎”420毫米榴彈炮啊!
好吧,第五山地師的官兵們肯定不知道這款巨炮曆史上的赫赫戰功,但光是那比臉盆都大的炮口看著就夠嚇人了,何況以大家掌握的軍事常識也能想象得到,接近1噸的炮彈從高空落下,正對上了要塞相對薄弱的頂部,哪兒有砸不開的道理?
原版德國l/12“大貝莎”420毫米榴彈炮的最大射程是14公裏,李暉利用係統進行優化後又略有提升,將將達到了15公裏,以目前已知的美軍要塞中重炮的射程,隻要離遠了打就可以確保安全。不過為防萬一,段祺瑞還是特意挑了一處有山峰遮擋視線的地方布置陣地,“大貝莎”組裝起來還是很快的(百度上資料有誤,需要6個星期的應該是其原型,曆史上德軍打烈日要塞時“大貝莎”送到前線後很快就開始炮擊了。,當她們的炮口高高豎起之後,之前讓山地兵們束手無策的堅固要塞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末日......
由於“大貝莎”開火時的巨響和炮風太過可怕,攻城大炮又沒有炮塔隔絕,炮手隻能采用遠程遙控擊發的方式,即使如此,開炮前也還是需要用耳塞塞住耳朵,再退到300米外專門挖出的防護壕內以策安全。第五山地師的士兵見狀不禁笑話他們連炮聲都怕、枉為炮兵,但很快他們就明白攻城炮兵們為什麽要這樣做了......
注1:段祺瑞有養家的壓力,不可能去當收入不高的步兵連長來開始新的軍旅生涯,這跟馮玉祥的情況大不一樣,後者雖然有父母需要贍養,但畢竟是兄弟兩個一起養老,老爺子還因為曾隨左宗棠西征拿到了新政府下發的撫恤,壓力比段祺瑞小多了。(未完待續。)
原因很簡單,自戰爭爆發至今不過12天時間,美軍就已經減員了不下8萬人,其中死亡和被俘的人數接近6萬,另外還有2萬多美軍陷在了敵後,如果斯波坎的美軍不能反攻迴去,那他們被全殲是早晚的事。如此驚人的戰果足以說明自己這次碰上的敵人有多麽可怕,這位經曆過南北戰爭的老將又怎麽敢輕敵?要不是前線部隊誇大了敵人的傷亡以粉飾敗績對其造成了一定的誤導,隻怕他還要繼續向白宮請求支援。
不過第五山地師在後方還有大量敵軍沒徹底消滅的情況下一直推進到這裏,也差不多是到達極限了,考慮到一旦遭遇失敗,美軍就會看破自己氣勢洶洶之下其實兵力嚴重不足的真相,從而對己方真正的主力所在產生懷疑,第五山地師明智地停下了前進的腳步,將重心轉移到解決那些該死的美軍要塞上麵,那件大殺器已經運到,也是時候讓那些美國佬見識一下厲害了,“嘿嘿,真以為躲進了烏龜殼了,老子就拿你們沒辦法了?”
與馮玉祥這些年裏的官運亨通相比,由於曾經在清軍中當過官、又沒有帶兵起義反正,段祺瑞的仕途明顯沒那麽順利,尤其炮兵又是不能單獨作戰的附屬性技術兵種,待遇好但是升遷難(注1,如果不能立下大功,這輩子撐死了也就能夠升到團級,還不太可能是正的。
好在段祺瑞的見識不錯,本著“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和“物以稀為貴”的想法在報考陸軍大學時填了比較冷僻、當時甚至還根本就沒有這個兵種的“攻城炮兵”專業,畢業後因為兵種新建、他在班上的成績拔尖(全班也就12個人,含金量跟馮玉祥沒法比,不過考慮以段祺瑞的年紀,所需付出的努力小不了多少。又有過實踐經驗而直接當上了營長。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需要攻城炮兵的場合不多,偌大一個中國總共也就建了兩個攻城炮兵營,而段祺瑞掌管其中之一,隻要有需要用到這個兵種,他就有至少50%的參戰幾率,這可比絕大多數營級部隊都要高得多!
而段祺瑞的運氣顯然也很不錯,得知美國在西北山區修築要塞工事之後,李暉就將他們這個營調到了溫哥華以便戰爭爆發後可以第一時間調用,後來又調到了完全軍事化的小城克蘭布魯克,又過了一段時間戰爭爆發,段祺瑞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降臨!
不過,由於攻城大炮拆裝和運輸有些麻煩,更重要的是一開始的攻勢實在太過順利、根本用不上攻城大炮,段祺瑞隻能羨慕地呆在後方聽著前線傳來的一個個捷報。不過能夠成為曆史名人的總有幾把刷子,即使在備受煎熬的那最初幾天裏,段祺瑞也沒有半點懈怠,一直對部下嚴加督促,使之一直處於臨戰狀態之中,隨時可以立即開赴前線。
有了這樣的基礎,等到前線征調他的部隊助戰的命令一來,早就做好了準備的這個攻城炮兵營沒有半點磨蹭就直接開拔了,給第五山地師的官兵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尤其是攻城大炮早就拆解開來裝上了拖拉機,這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在公路遭到美軍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大型履帶式拖拉機本就緩慢的速度雪上加霜,段祺瑞的攻城炮兵營仍然能在4月21日就趕到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如果不是事先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段祺瑞的這個攻城炮兵營一共隻有兩門大炮,但卻足以帶給第五師的指戰員們必勝的信心,因為這可是曆史上一戰時期最強的攻城巨炮——德國l/12“大貝莎”420毫米榴彈炮啊!
好吧,第五山地師的官兵們肯定不知道這款巨炮曆史上的赫赫戰功,但光是那比臉盆都大的炮口看著就夠嚇人了,何況以大家掌握的軍事常識也能想象得到,接近1噸的炮彈從高空落下,正對上了要塞相對薄弱的頂部,哪兒有砸不開的道理?
原版德國l/12“大貝莎”420毫米榴彈炮的最大射程是14公裏,李暉利用係統進行優化後又略有提升,將將達到了15公裏,以目前已知的美軍要塞中重炮的射程,隻要離遠了打就可以確保安全。不過為防萬一,段祺瑞還是特意挑了一處有山峰遮擋視線的地方布置陣地,“大貝莎”組裝起來還是很快的(百度上資料有誤,需要6個星期的應該是其原型,曆史上德軍打烈日要塞時“大貝莎”送到前線後很快就開始炮擊了。,當她們的炮口高高豎起之後,之前讓山地兵們束手無策的堅固要塞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末日......
由於“大貝莎”開火時的巨響和炮風太過可怕,攻城大炮又沒有炮塔隔絕,炮手隻能采用遠程遙控擊發的方式,即使如此,開炮前也還是需要用耳塞塞住耳朵,再退到300米外專門挖出的防護壕內以策安全。第五山地師的士兵見狀不禁笑話他們連炮聲都怕、枉為炮兵,但很快他們就明白攻城炮兵們為什麽要這樣做了......
注1:段祺瑞有養家的壓力,不可能去當收入不高的步兵連長來開始新的軍旅生涯,這跟馮玉祥的情況大不一樣,後者雖然有父母需要贍養,但畢竟是兄弟兩個一起養老,老爺子還因為曾隨左宗棠西征拿到了新政府下發的撫恤,壓力比段祺瑞小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