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要塞的第三輪炮擊一發炮彈都沒有浪費,全都命中敵艦並成功炸響,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由於采用了全麵防護設計,真正全無防護的部位就炮擊的覆蓋麵而言,其實隻占了不到三分之一,像之前兩輪炮擊那樣大部分都穿而不炸或者穿出艦體之後才炸是很少見的情況。而自甲午戰爭以後就在世界上備受推崇的全麵防護設計,在碰上完全防不住的強力穿甲彈後,也終於暴露出了一個不小的缺陷......
不過要害部位還是沒那麽容易打到的,在成功擊穿裝甲後順利引爆的那五發穿甲彈中,不過才有一發蒙到。但話說迴來,既然是要害,一發就足夠了,那枚重達405公斤的巨彈擊穿重重防護的裝甲板後一直鑽進了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的主彈藥庫才終於炸響,隨即引發了驚天動地的大殉爆。
一艘16000噸級戰列艦的主彈藥庫中存放的彈藥總量不下千噸,殉爆的威力何其巨大?幾乎是轉瞬之間,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就隨著聲徹百裏的巨響粉身碎骨,自艦隊指揮官喬治·杜威海軍少將以下,艦上近900名美軍官兵全部喪命,無一生還!
其他美艦上的官兵在短暫的震驚之後,立刻就開始了反擊,顯然這幾年裏加強訓練的確是受到了成效。
可是美軍的反擊並不順利,由於之前的保密工作十分出色,要塞炮台的設計又十分巧妙,美國人也就是在要塞炮開火的瞬間才能確定目標的方位,但時間實在太短,能夠確定的隻是大致的方位而已,很難進行精確炮擊,簡直就像撞運氣似的還了一輪亂糟糟的炮擊之後,非但沒有哪怕一發炮彈命中目標,反而因為炮彈爆炸導致煙塵彌漫,更加看不清炮台在哪兒了......
不過話說迴來,就算沒有那該死的“保護色”,美軍艦隊想要擊中那些炮台也並不容易。
原因很簡單,要塞炮打軍艦,目標是整個艦身,主力艦的話,一般都有一百多米長,那是相當地大;而艦炮打炮台,那目標可就小太多了,一個雙聯裝裝甲炮塔才多大?
即使往多裏算,即使忽略掉那些容易穿而不炸的無防護部位,受彈麵也不及一艘主力艦側向受彈麵的二十分之一,何況要塞炮本身的精度還比艦炮要高很多,與之對轟怎麽可能占到便宜?
一般來說,艦隊想要跟海防要塞的火力抗衡,要麽艦炮性能遠比要塞炮優秀(比如速射炮打架退炮,或者用戰列艦來打設計上隻能對付巡洋艦的低級別要塞。,要麽就是要塞炮數量不足或者因為射界限製等原因而無法集中使用,艦隊的火力則容易集中而能獲得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的火力優勢來硬吃要塞。可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延平要塞的大炮又多又狠,還能集中攻擊同一個目標,別說現在這支美軍艦隊,哪怕是美國國內的軍艦全都開到這裏來,也照樣會撞得頭破血流。
尤其延平要塞的炮台還采用了中國最新型的表麵硬化裝甲作為裝甲炮塔的防護材料,裝甲厚度也達到了,就算是美國現在最大口徑的艦炮開到最近距離打此時還未量產的(軟被帽穿甲彈,也絕對沒法轟開......
如果美國人知道這些信息,鐵定不敢來這兒送死,可問題是美國人他不知道啊!而艦隊指揮官早早陣亡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也因此極度放大,如果喬治·杜威海軍少將還在,以他卓越的將才,聽出12英寸大炮的數量後就該馬上意識到打不下來而下令撤退了,但現在他不在了,就算有人發現情況不對,也很難下決心擅自撤退,因為他會害怕戰後因為帶頭逃跑被送上軍事法庭,這一猶豫,損失可就大了......
而馮玉祥和他的部下在開和之後卻愈發士氣高漲,很快他們就將目標換成了另外一艘南卡羅來那級戰列艦“密歇根“號,16000噸標排的大塊頭令這款新式戰列艦即使混跡於上百艘艦船之中也如同黑暗中的螢火蟲一樣顯眼,這大大方便了馮玉祥的指揮,他隻需要一句話就能讓部下明白要集火炮擊的是那一艘。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些要塞炮並沒有在美軍艦隊開進有效射程之後就立即開火,而是等到他們對哥倫比亞艦隊開火之後才開始準備,直到哥倫比亞人打電話來求援,才開始瞄準和裝彈,等到馮玉祥下令開炮的時候,距離已經不到一萬米了,再加上天氣也還不錯,利用光學瞄準具可以看得相當清楚,絕不會有選錯目標的可能。
在延平要塞猛烈的集火炮擊下,密歇根號戰列艦很快就步了老大哥南卡羅來納號的後塵,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死相稍微好看一點。導致密歇根號戰列艦沉沒的,是2號主炮塔下方的彈藥庫被引爆,巨大的衝擊波將艦體完全撕開,斷成兩節後沉入大海,全艦860名官兵幾乎全部遇難,生還的人數隻有區區十幾個......
在不到三分鍾的時間裏連續損失了兩艘新式戰列艦之後,美國人的運氣似乎有所好轉,第三艘遭到炮擊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始終都沒被打到彈藥庫,但它也隻是比那兩艘姊妹艦多堅持了三分鍾,就因為水線被連續大破後進水太多,不甘地沉入了海底,與之一同遇難的,自艦長以下有679人......
或許是這艘堅強的戰艦敗盡了人品,第四艘遭到攻擊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再次遭到了彈藥庫殉爆的噩運,它與之前的那兩位難兄難弟一起,用自己的犧牲,證明了早就有人提出的一個觀點:隻要穿甲彈能夠完全擊穿主裝甲(當然必須是能夠炸響的,打中軍艦要害部位從而一擊必殺的概率其實很高,反倒是能夠撐到進水過多沉沒的,那還得真得有點好運氣才行......(未完待續。)
不過要害部位還是沒那麽容易打到的,在成功擊穿裝甲後順利引爆的那五發穿甲彈中,不過才有一發蒙到。但話說迴來,既然是要害,一發就足夠了,那枚重達405公斤的巨彈擊穿重重防護的裝甲板後一直鑽進了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的主彈藥庫才終於炸響,隨即引發了驚天動地的大殉爆。
一艘16000噸級戰列艦的主彈藥庫中存放的彈藥總量不下千噸,殉爆的威力何其巨大?幾乎是轉瞬之間,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就隨著聲徹百裏的巨響粉身碎骨,自艦隊指揮官喬治·杜威海軍少將以下,艦上近900名美軍官兵全部喪命,無一生還!
其他美艦上的官兵在短暫的震驚之後,立刻就開始了反擊,顯然這幾年裏加強訓練的確是受到了成效。
可是美軍的反擊並不順利,由於之前的保密工作十分出色,要塞炮台的設計又十分巧妙,美國人也就是在要塞炮開火的瞬間才能確定目標的方位,但時間實在太短,能夠確定的隻是大致的方位而已,很難進行精確炮擊,簡直就像撞運氣似的還了一輪亂糟糟的炮擊之後,非但沒有哪怕一發炮彈命中目標,反而因為炮彈爆炸導致煙塵彌漫,更加看不清炮台在哪兒了......
不過話說迴來,就算沒有那該死的“保護色”,美軍艦隊想要擊中那些炮台也並不容易。
原因很簡單,要塞炮打軍艦,目標是整個艦身,主力艦的話,一般都有一百多米長,那是相當地大;而艦炮打炮台,那目標可就小太多了,一個雙聯裝裝甲炮塔才多大?
即使往多裏算,即使忽略掉那些容易穿而不炸的無防護部位,受彈麵也不及一艘主力艦側向受彈麵的二十分之一,何況要塞炮本身的精度還比艦炮要高很多,與之對轟怎麽可能占到便宜?
一般來說,艦隊想要跟海防要塞的火力抗衡,要麽艦炮性能遠比要塞炮優秀(比如速射炮打架退炮,或者用戰列艦來打設計上隻能對付巡洋艦的低級別要塞。,要麽就是要塞炮數量不足或者因為射界限製等原因而無法集中使用,艦隊的火力則容易集中而能獲得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的火力優勢來硬吃要塞。可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延平要塞的大炮又多又狠,還能集中攻擊同一個目標,別說現在這支美軍艦隊,哪怕是美國國內的軍艦全都開到這裏來,也照樣會撞得頭破血流。
尤其延平要塞的炮台還采用了中國最新型的表麵硬化裝甲作為裝甲炮塔的防護材料,裝甲厚度也達到了,就算是美國現在最大口徑的艦炮開到最近距離打此時還未量產的(軟被帽穿甲彈,也絕對沒法轟開......
如果美國人知道這些信息,鐵定不敢來這兒送死,可問題是美國人他不知道啊!而艦隊指揮官早早陣亡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也因此極度放大,如果喬治·杜威海軍少將還在,以他卓越的將才,聽出12英寸大炮的數量後就該馬上意識到打不下來而下令撤退了,但現在他不在了,就算有人發現情況不對,也很難下決心擅自撤退,因為他會害怕戰後因為帶頭逃跑被送上軍事法庭,這一猶豫,損失可就大了......
而馮玉祥和他的部下在開和之後卻愈發士氣高漲,很快他們就將目標換成了另外一艘南卡羅來那級戰列艦“密歇根“號,16000噸標排的大塊頭令這款新式戰列艦即使混跡於上百艘艦船之中也如同黑暗中的螢火蟲一樣顯眼,這大大方便了馮玉祥的指揮,他隻需要一句話就能讓部下明白要集火炮擊的是那一艘。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些要塞炮並沒有在美軍艦隊開進有效射程之後就立即開火,而是等到他們對哥倫比亞艦隊開火之後才開始準備,直到哥倫比亞人打電話來求援,才開始瞄準和裝彈,等到馮玉祥下令開炮的時候,距離已經不到一萬米了,再加上天氣也還不錯,利用光學瞄準具可以看得相當清楚,絕不會有選錯目標的可能。
在延平要塞猛烈的集火炮擊下,密歇根號戰列艦很快就步了老大哥南卡羅來納號的後塵,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死相稍微好看一點。導致密歇根號戰列艦沉沒的,是2號主炮塔下方的彈藥庫被引爆,巨大的衝擊波將艦體完全撕開,斷成兩節後沉入大海,全艦860名官兵幾乎全部遇難,生還的人數隻有區區十幾個......
在不到三分鍾的時間裏連續損失了兩艘新式戰列艦之後,美國人的運氣似乎有所好轉,第三艘遭到炮擊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始終都沒被打到彈藥庫,但它也隻是比那兩艘姊妹艦多堅持了三分鍾,就因為水線被連續大破後進水太多,不甘地沉入了海底,與之一同遇難的,自艦長以下有679人......
或許是這艘堅強的戰艦敗盡了人品,第四艘遭到攻擊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再次遭到了彈藥庫殉爆的噩運,它與之前的那兩位難兄難弟一起,用自己的犧牲,證明了早就有人提出的一個觀點:隻要穿甲彈能夠完全擊穿主裝甲(當然必須是能夠炸響的,打中軍艦要害部位從而一擊必殺的概率其實很高,反倒是能夠撐到進水過多沉沒的,那還得真得有點好運氣才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