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美國政府也一定會將中國妖魔化為整個西方白人文明的共同敵人吧?我們這麽說沒人理睬,是因為各國政府都有自己的盤算,但如果美國背後的金融資本幫著造勢的話,情況就未必一樣了,那可是超越國界的力量啊!而且有能力抵抗其影響的集權國家當中,俄國又與中國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如果美英法(這三個國家都是資本支配權力,雖然程度上有些差別。)都加入了反華聯盟,他們也一定會跟著加入,那差不多已經是半個世界的力量了。到了那個時候,恐怕不光是歐洲美洲的那些二等列強,即使是德奧意三國,也會跟著加入,以免成為聯盟試刀的對象。那時就是中國對抗整個世界的局麵,他們怎麽可能不怕?至於中國政府的目的,一是藉此讓英美關係進一步惡化,這樣國際金融資本集體日後撮合英美結盟的難度就會增大;二是讓歐洲民眾明白中國進攻美國是因為跟美國之間有著深仇大恨,而非是在跟西方白人爭奪生存空間,這樣一來,反戰的民意就會增強,雖然在資本的力量之下,民意的作用其實有限,但軍隊的士氣還是會受到影響的。美國雖然對於國際金融資本有著特殊的價值,但資本畢竟是逐利的,如果戰場上連遭敗績,其內部一定會出現動搖和分化,中國就有走出困境的機會。資本的聯盟,嗬嗬,那可是比國家的聯盟還要不可靠的啊!”,老張伯倫的心中如同明鏡一樣透亮,可他卻一點都不想戳破,甚至反而有些樂見其成......
“美國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何況背後還有國際資本的支持,不幫中國人一把,他們一點勝算都沒有啊,大英帝國又怎麽從中獲利呢?”,老張伯倫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道中國有李暉開金手指,真正的實力和發展潛力都比表麵顯出來的強得多。
不過話說迴來,老張伯倫愛的隻是大英帝國,而不是整個西方白人世界,就算知道中國的發展潛力,他也一樣會這麽做。原因很簡單,比起遙遠的中國,距離更近的美國、特別是無孔不入的國際金融資本才是英國最大的敵人。說得更準確一些,應該是它們是阻止英國成為的老張伯倫所期望的英國的最大阻礙,為了心中的“帝國夢”,老張伯倫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確定了割地方案之後,雙方還有一個衍生性的問題要談,那就是那些南洋“移民”的安置問題。不過讓唐紹儀等人驚喜的是,老張伯倫並沒有就此提出什麽過分的要求,他同意無條件地接收一切來自於南洋的“移民”,隻是不能再像之前那樣隨便送上岸就不管了,必須有秩序地接受英方安置。
於是,中方不但將爪哇人和馬來人打包送來,其他一些沒有受到明顯漢化影響的南洋土著也被紛紛裝船送到了印度,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了來年。
據英屬印度總督府的統計,移民的總人數竟然超過了2000萬,如果將旅途中身故的也算進去,那數量就更加恐怖,中國肯定是將南洋新國土上超過九成的非華人居民都給遣送出境了......
老張伯倫這才意識到新生中國的真正可怕之處,有這樣的組織動員能力在,哪怕武器裝備不占優勢,中國也可以依靠其幾乎比得上整個歐洲的龐大體量立於不敗之地,何況他們的武器和戰術也領先於世界?
至於英國人為何會樂意接受那麽多的移民,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可不是在做慈善。
首先印度這塊殖民地對英國來說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廉價勞動力和龐大市場,而兩者都與人口密切相關,因此與中國視那些人口為負擔不同,英國政府卻視他們為財富,特別是印度仍未平息的動亂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損失。這些移民的價值自然就更大了。
同時,這些外來移民進入印度,對英國鞏固其殖民統治也有幫助。那麽龐大的印度,英國卻隻需要派很少的軍隊就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殖民統治,這與印度民族眾多、內部一盤散沙有很大關係。既然如此,再多摻些沙子進來,自然利大於弊。尤其是印度獨立運動已經趁亂而起,雖然暫時還不成氣候,但已經讓英印殖民當局隱隱不安,將這些南洋移民引進來,讓殖民地人民內鬥得更兇,絕對是武力鎮壓之外的一大妙策。
那麽印度人的死活?在殖民者的眼裏,殖民地人民不過是些人形牲畜而已,隻要有足夠數量供其剝削就行,是印度人,還是爪哇人、馬來人,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反正運費是中國人出,這樣的好事哪兒找啊?
“這樣的好事哪兒找啊?我們隻要付出一點運費,就能將那麽多的累贅打包運走,這樣的好機會可不會再有了,就算國內因此要勒緊褲腰帶,這件事也不能耽擱!人一送走,那些土地就永遠屬於華夏了!”,李暉這時也對幹部們說出了同樣的話,但對於那些南洋土著的看法卻與英國人大相徑庭。
之所以會出現這麽大的差異,說到底是因為雙方的目的不同。西方殖民模式是謀取經濟利益,更加注重眼前;而李暉的理想是讓中國越來越強大,因此更加在意國家的長遠發展,甚至可以為此付出短期利益受損的代價......
關於割地的談判結果讓老張伯倫非常滿意,但賠款的問題就讓他有些頭痛了,要知道大英帝國自光榮革命至今,割地倒是有過幾次,賠款卻從未有過,就算西方人更加注重實利,成為世界霸主之後也肯定會開始看重顏麵。
不過中方對此早有準備,唐紹儀微微一笑道,“如果貴國不願賠款,那麽可以換個形式,就說是援助吧,貸款也可以,當然金額肯定會相應增加。”(未完待續。)
“美國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何況背後還有國際資本的支持,不幫中國人一把,他們一點勝算都沒有啊,大英帝國又怎麽從中獲利呢?”,老張伯倫自以為得計,卻不知道中國有李暉開金手指,真正的實力和發展潛力都比表麵顯出來的強得多。
不過話說迴來,老張伯倫愛的隻是大英帝國,而不是整個西方白人世界,就算知道中國的發展潛力,他也一樣會這麽做。原因很簡單,比起遙遠的中國,距離更近的美國、特別是無孔不入的國際金融資本才是英國最大的敵人。說得更準確一些,應該是它們是阻止英國成為的老張伯倫所期望的英國的最大阻礙,為了心中的“帝國夢”,老張伯倫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確定了割地方案之後,雙方還有一個衍生性的問題要談,那就是那些南洋“移民”的安置問題。不過讓唐紹儀等人驚喜的是,老張伯倫並沒有就此提出什麽過分的要求,他同意無條件地接收一切來自於南洋的“移民”,隻是不能再像之前那樣隨便送上岸就不管了,必須有秩序地接受英方安置。
於是,中方不但將爪哇人和馬來人打包送來,其他一些沒有受到明顯漢化影響的南洋土著也被紛紛裝船送到了印度,這一行動一直持續到了來年。
據英屬印度總督府的統計,移民的總人數竟然超過了2000萬,如果將旅途中身故的也算進去,那數量就更加恐怖,中國肯定是將南洋新國土上超過九成的非華人居民都給遣送出境了......
老張伯倫這才意識到新生中國的真正可怕之處,有這樣的組織動員能力在,哪怕武器裝備不占優勢,中國也可以依靠其幾乎比得上整個歐洲的龐大體量立於不敗之地,何況他們的武器和戰術也領先於世界?
至於英國人為何會樂意接受那麽多的移民,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們可不是在做慈善。
首先印度這塊殖民地對英國來說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廉價勞動力和龐大市場,而兩者都與人口密切相關,因此與中國視那些人口為負擔不同,英國政府卻視他們為財富,特別是印度仍未平息的動亂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損失。這些移民的價值自然就更大了。
同時,這些外來移民進入印度,對英國鞏固其殖民統治也有幫助。那麽龐大的印度,英國卻隻需要派很少的軍隊就能建立起比較穩固的殖民統治,這與印度民族眾多、內部一盤散沙有很大關係。既然如此,再多摻些沙子進來,自然利大於弊。尤其是印度獨立運動已經趁亂而起,雖然暫時還不成氣候,但已經讓英印殖民當局隱隱不安,將這些南洋移民引進來,讓殖民地人民內鬥得更兇,絕對是武力鎮壓之外的一大妙策。
那麽印度人的死活?在殖民者的眼裏,殖民地人民不過是些人形牲畜而已,隻要有足夠數量供其剝削就行,是印度人,還是爪哇人、馬來人,其實並沒有多大區別。反正運費是中國人出,這樣的好事哪兒找啊?
“這樣的好事哪兒找啊?我們隻要付出一點運費,就能將那麽多的累贅打包運走,這樣的好機會可不會再有了,就算國內因此要勒緊褲腰帶,這件事也不能耽擱!人一送走,那些土地就永遠屬於華夏了!”,李暉這時也對幹部們說出了同樣的話,但對於那些南洋土著的看法卻與英國人大相徑庭。
之所以會出現這麽大的差異,說到底是因為雙方的目的不同。西方殖民模式是謀取經濟利益,更加注重眼前;而李暉的理想是讓中國越來越強大,因此更加在意國家的長遠發展,甚至可以為此付出短期利益受損的代價......
關於割地的談判結果讓老張伯倫非常滿意,但賠款的問題就讓他有些頭痛了,要知道大英帝國自光榮革命至今,割地倒是有過幾次,賠款卻從未有過,就算西方人更加注重實利,成為世界霸主之後也肯定會開始看重顏麵。
不過中方對此早有準備,唐紹儀微微一笑道,“如果貴國不願賠款,那麽可以換個形式,就說是援助吧,貸款也可以,當然金額肯定會相應增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