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利益是人之常情,李暉在個人角度上可以理解,但問題是新政府的政策會斷掉他們原有的大部分財路,而在國內貧民還要為生存而苦苦掙紮的情況下,政府又不可能拿出足夠的利益來給予他們補償。
如果是像國內的起義將領那樣對新政權有過較大的幫助,那麽還有理由特別寬待一下,但遺憾的是,南洋華商在大同黨崛起的過程中卻根本沒什麽貢獻,因此李暉自然不會為其破例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南洋華商此後肯定會對新政府懷恨在心,基於民族感情,李暉不會輕易搞肉體消滅那一套,但也不會像小蔣那樣愚蠢地分不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而犯下大錯。
想通了這些就不再有溫情脈脈,但這樣一來反倒方便直接將事情挑明,李暉不再需要說服張振勳,隻要直接給他下強製的命令就行了,“不管你有什麽意見,爪哇華人的遷移是一定要進行的,而且我也不會給太多的時間,最遲9月中旬就會開始清場,必須在此之前完成工作。如果那個時候遷完的華人華僑超過40萬,政府會對你的損失給予全額補償,還會酌情給予一定的獎勵;而要是不滿30萬,非但不會有任何補償,你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若是連20萬都沒有(這幾乎肯定是在拖後腿了)你就等著滿門抄斬吧!”
“什麽?”,張振勳一臉地難以置信,就連荷蘭殖民當局至少明麵上對他也是客客氣氣,李暉怎麽敢如此蠻不講理?但很快他就明白過來,“是了,正所謂無欲則剛,荷蘭人明麵上尊重我是為了要我替他們賺錢,而大同黨既然準備自己經營,自然不需要我們這樣的代理人,無求於我,自然下手就毫無顧忌。”
張振勳心中愈發憤恨,但是他卻不得不俯首聽命,李暉雖然不是皇帝,卻比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皇帝更有權威,要殺全家那是真要殺全家的,更要命的是,在大同黨無孔不入的政權控製力下,張家逃都沒地方逃,尤其是現在他們外逃必經的那些港口都在中國海軍控製之下,那就更是難比登天。
看到張振勳的表現,李暉不禁暗歎,“中國的商人跟舊文人都是一個德性,跟他講道理隻會助長其氣焰,反倒是直接來硬的比較容易奏效,想想明朝商人的賣國和滿清入關後的恭順”
當然,恭順隻是表麵的態度,畢竟是財路被斷的大仇,心中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而李暉也明白這一點,但他一點都不在意。
因為李暉足夠年輕,足夠活到在新體製下受益的群體充分成長起來,到那個時候,已經徹底失去主流社會話語權的遺老遺少們就算繼續狂吠,也隻是徒增一笑罷了。
的確如李暉所料的那樣,張振勳雖然被迫屈服,心裏卻對李暉和大同黨愈發怨恨,隻是他又沒有自己反抗暴政的勇氣,那就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洋大人身上了
要說張振勳想的也沒有錯,李暉和大同黨的權威建立在無比強大的軍事實力和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上,基礎其實還很薄弱,一旦在中英決戰中敗北,之前看似花團錦簇的大好局麵就很可能會迅速破滅。但問題是,英國人真能打贏嗎?
好吧,至少英國遠征艦隊的司令愛德華·霍巴特·西摩爾海軍中將現在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麾下擁有六艘君權級戰列艦和六艘大型巡洋艦,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支艦隊,就算整個歐洲大陸上的海軍主力艦集中起來,也未必是她們的對手。在西摩爾看來,以如此強大的實力,對付像暴發戶一樣基礎薄弱的中國海軍,又豈有不勝的道理?
但身為官二代而一直官運亨通而沒怎麽經曆逆境考驗的的西摩爾海軍中將卻沒有仔細想想,如果這一戰真的那麽好打,這支艦隊的指揮權怎麽會落到他這個才剛剛晉升為海軍中將的後備艦隊司令手上?
“但願西摩爾那個蠢貨別將那麽多主力艦全都賠光。”,英國第三海務大臣費希爾居然會這樣想,可見他對此次遠征是多麽地沒有信心,或許唯一讓他稍稍心安的是,在遠征艦隊出發之前,他想盡辦法,總算是及時地將一些他非常看好的年輕人才調離了那些軍艦,讓日後英國皇家海軍的複興多了幾分底氣
不過西摩爾雖然有點盲目自信,但具體指揮的時候卻相當謹慎,沒有犯下哪怕一點低級失誤。比如在進軍路線的時候,西摩爾就否決了分兵讓吃水淺的巡洋艦走蘇伊士運河、以便可以更早抵達孟買的建議,而寧可讓她們跟著戰列艦繞道好望角,理由是巡洋艦就算先到也沒法與敵人正麵交戰,而主力艦趕到孟買之前的那段時間差又不夠她們完成一次破交任務,沒有多大的意義,卻可能給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這個險不值得冒。
而抵達好望角後,又有人提議艦隊不去孟買,從德班直接開到澳大利亞,然後北上穿越巽他海峽突襲新加坡,這也同樣遭到了西摩爾的否決,他認為中國政府即使明知這樣做會多樹一個敵人、也仍然派兵強占了巴達維亞,肯定是意識到了英國艦隊走巽他海峽偷襲新加坡的可能性,因此不可能沒有防範。還不如按部就班地沿著非洲東海岸北上去印度孟買維護補給後直接開進馬六甲海峽,尋求與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決戰的機會比較好。
這不禁讓費希爾等英國皇家海軍的專家對其刮目相看,卻不知道西摩爾隻是認為自己必勝無疑,因此不需要用那些可能會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奇策,而對中國海軍來說,這種硬碰硬的正麵決戰則恰恰是他們求之不得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如果是像國內的起義將領那樣對新政權有過較大的幫助,那麽還有理由特別寬待一下,但遺憾的是,南洋華商在大同黨崛起的過程中卻根本沒什麽貢獻,因此李暉自然不會為其破例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南洋華商此後肯定會對新政府懷恨在心,基於民族感情,李暉不會輕易搞肉體消滅那一套,但也不會像小蔣那樣愚蠢地分不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而犯下大錯。
想通了這些就不再有溫情脈脈,但這樣一來反倒方便直接將事情挑明,李暉不再需要說服張振勳,隻要直接給他下強製的命令就行了,“不管你有什麽意見,爪哇華人的遷移是一定要進行的,而且我也不會給太多的時間,最遲9月中旬就會開始清場,必須在此之前完成工作。如果那個時候遷完的華人華僑超過40萬,政府會對你的損失給予全額補償,還會酌情給予一定的獎勵;而要是不滿30萬,非但不會有任何補償,你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若是連20萬都沒有(這幾乎肯定是在拖後腿了)你就等著滿門抄斬吧!”
“什麽?”,張振勳一臉地難以置信,就連荷蘭殖民當局至少明麵上對他也是客客氣氣,李暉怎麽敢如此蠻不講理?但很快他就明白過來,“是了,正所謂無欲則剛,荷蘭人明麵上尊重我是為了要我替他們賺錢,而大同黨既然準備自己經營,自然不需要我們這樣的代理人,無求於我,自然下手就毫無顧忌。”
張振勳心中愈發憤恨,但是他卻不得不俯首聽命,李暉雖然不是皇帝,卻比曆史上的任何一個皇帝更有權威,要殺全家那是真要殺全家的,更要命的是,在大同黨無孔不入的政權控製力下,張家逃都沒地方逃,尤其是現在他們外逃必經的那些港口都在中國海軍控製之下,那就更是難比登天。
看到張振勳的表現,李暉不禁暗歎,“中國的商人跟舊文人都是一個德性,跟他講道理隻會助長其氣焰,反倒是直接來硬的比較容易奏效,想想明朝商人的賣國和滿清入關後的恭順”
當然,恭順隻是表麵的態度,畢竟是財路被斷的大仇,心中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而李暉也明白這一點,但他一點都不在意。
因為李暉足夠年輕,足夠活到在新體製下受益的群體充分成長起來,到那個時候,已經徹底失去主流社會話語權的遺老遺少們就算繼續狂吠,也隻是徒增一笑罷了。
的確如李暉所料的那樣,張振勳雖然被迫屈服,心裏卻對李暉和大同黨愈發怨恨,隻是他又沒有自己反抗暴政的勇氣,那就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洋大人身上了
要說張振勳想的也沒有錯,李暉和大同黨的權威建立在無比強大的軍事實力和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勝利上,基礎其實還很薄弱,一旦在中英決戰中敗北,之前看似花團錦簇的大好局麵就很可能會迅速破滅。但問題是,英國人真能打贏嗎?
好吧,至少英國遠征艦隊的司令愛德華·霍巴特·西摩爾海軍中將現在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麾下擁有六艘君權級戰列艦和六艘大型巡洋艦,可以說是英國皇家海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支艦隊,就算整個歐洲大陸上的海軍主力艦集中起來,也未必是她們的對手。在西摩爾看來,以如此強大的實力,對付像暴發戶一樣基礎薄弱的中國海軍,又豈有不勝的道理?
但身為官二代而一直官運亨通而沒怎麽經曆逆境考驗的的西摩爾海軍中將卻沒有仔細想想,如果這一戰真的那麽好打,這支艦隊的指揮權怎麽會落到他這個才剛剛晉升為海軍中將的後備艦隊司令手上?
“但願西摩爾那個蠢貨別將那麽多主力艦全都賠光。”,英國第三海務大臣費希爾居然會這樣想,可見他對此次遠征是多麽地沒有信心,或許唯一讓他稍稍心安的是,在遠征艦隊出發之前,他想盡辦法,總算是及時地將一些他非常看好的年輕人才調離了那些軍艦,讓日後英國皇家海軍的複興多了幾分底氣
不過西摩爾雖然有點盲目自信,但具體指揮的時候卻相當謹慎,沒有犯下哪怕一點低級失誤。比如在進軍路線的時候,西摩爾就否決了分兵讓吃水淺的巡洋艦走蘇伊士運河、以便可以更早抵達孟買的建議,而寧可讓她們跟著戰列艦繞道好望角,理由是巡洋艦就算先到也沒法與敵人正麵交戰,而主力艦趕到孟買之前的那段時間差又不夠她們完成一次破交任務,沒有多大的意義,卻可能給敵人各個擊破的機會,這個險不值得冒。
而抵達好望角後,又有人提議艦隊不去孟買,從德班直接開到澳大利亞,然後北上穿越巽他海峽突襲新加坡,這也同樣遭到了西摩爾的否決,他認為中國政府即使明知這樣做會多樹一個敵人、也仍然派兵強占了巴達維亞,肯定是意識到了英國艦隊走巽他海峽偷襲新加坡的可能性,因此不可能沒有防範。還不如按部就班地沿著非洲東海岸北上去印度孟買維護補給後直接開進馬六甲海峽,尋求與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決戰的機會比較好。
這不禁讓費希爾等英國皇家海軍的專家對其刮目相看,卻不知道西摩爾隻是認為自己必勝無疑,因此不需要用那些可能會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奇策,而對中國海軍來說,這種硬碰硬的正麵決戰則恰恰是他們求之不得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