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師團本身就是日本陸軍當中最為精銳的常備野戰師團之一,後來又合並了實力不俗的立見支隊,之後還朝鮮的友軍還陸續派來了一些兵員補充進去(現在桂太郎的老師山縣有朋已經迴國掌權,就算是立見尚文這個跟桂太郎有矛盾的,也隻能忍氣吞聲地積極配合,其他將領就更不用說了。,最多時總兵力超過了28000人,幾乎相當於甲午戰前的三個野戰師團,即使按照甲午戰爭爆發後擴大了的編製計算,也相當於一個半野戰師團,都快趕上一個軍的實力了。
合並立見支隊後,第三師團的主戰力量包括六個步兵聯隊和兩個騎兵大隊,合計約為24000餘人,然後先是在金州地峽之戰中損失掉了一個完整騎兵大隊,不久前全力進攻奉天防線的過程中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特地從其他步兵聯隊抽調精銳給補滿了編製的兩個主力步兵聯隊損失大半,僥幸逃迴的人數還湊不滿半個聯隊
再加上剛剛結束的這次炮擊所造成的損失,以及情況不算特別嚴重而沒有送迴國內(由於製海權喪失,幾乎都被迫在朝鮮長期滯留,重傷號的死亡率因此奇高。、留在軍中養傷養病的幾千人,桂太郎現在手頭可用的戰兵已經少得可憐,步兵滿打滿算也不滿5000人,騎兵雖然建製還算完整,但區區一個大隊,就算滿編也沒多少人,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雖然很怕留在營中再次遭到炮擊,但桂太郎更擔心在建製混亂的狀態下被敵軍擊潰,因此還是硬起頭皮,抓住炮擊之後不知道能夠持續多久的安寧,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調整了編製。
桂太郎對立見支隊的那兩個步兵聯隊本就看不順眼,現在有了充足的理由,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將這其編製給撤銷了,然後又從輔助兵種和輕傷員中挑出兩千相對精銳的兵員補充進去,然後將步兵聯隊的編製改迴戰前的模式,總算是重新有了四個齊裝滿員的步兵聯隊可用,盡管配置被壓得很低,但至少各種基本的戰術都可以打出來了,桂太郎也總算是恢複了一點信心。
好吧,這點信心隻夠讓桂太郎放心地下令全軍撤退,至於繼續進攻?第三師團上下都已經被嚇破了膽子,桂太郎就算敢下這樣的“亂命”,下麵也未必會老老實實地執行,甚至因此嘩變都不是沒有可能。桂太郎來奉天之前的動員效果相當不錯,但在遭遇大敗之後,這反倒讓他收獲到了更多的不滿和怨恨,其在軍中的威信也受到了重創,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獨斷專行了。
第三師團來打奉天是為了解決軍糧,現在卻無功而返,這軍糧匱乏的問題自然更加嚴重。尤其是先前的炮擊還毀掉了包括軍糧在內的大量輜重,第三師團剩下的軍糧已經隻夠滿足四五天的需要,這還“多虧”這幾天裏死了好多人,客觀上減少了需求,否則情況更糟。不過在目前的險惡形勢下,桂太郎又怎麽敢分兵下鄉籌糧?他隻能過一天算一天,帶著部下先逃出敵軍的偵察範圍再說
唯一讓桂太郎慶幸的是,中**隊在炮擊之後居然沒有趁勢發動進攻,給了第三師團緩過勁來的機會,否則現在就不是撤退,而是崩潰了。
對此,王士珍也很不理解,在他看來,單純的炮擊雖然殺傷了不少日軍,但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光靠炮擊獲勝的地麵戰爭,不趁機派上步兵進攻、一口氣將日軍擊潰,絕對是嚴重的失策。
但袁世凱卻很快就想通了起義軍這麽做的目的,“聘卿啊,其實這次炮擊打日本人隻是其次,主要還是打給我們看的”
王士珍頓時就反應了過來,幹部團抵達之後,奉天清軍的改編馬上就要開始,在這個時候藉著那次震懾人心的瘋狂炮擊立威,確實可以大大減小工作中的阻力。
但王士珍對起義軍的做法還是頗有微詞,“可是這麽做的話,在軍事上還是不利吧?如果直接趁勢進攻,很可能已經將日軍完全擊潰了,而現在日軍雖然蒙受了一些損失,卻還有機會撤退,而且日軍挨過一次炮擊之後多少會積累一些經驗,以後恐怕就沒這麽好的效果了。”
袁世凱雖然沒聽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句至理名言,但對這個道理卻早已經了然於胸,聞言隻是笑而不語。
不過王士珍接下來的話卻讓袁世凱有些不解起來,“對啊!一口氣擊潰日軍的話,不是更能立威嗎?為什麽他們沒打呢?”
想來想去,袁世凱得出了一個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結論,“難道是他們並沒有攻下日軍營地的把握?所以選擇了比較穩妥的立威方式?可是,這不應該啊!以大同黨軍的素質,就算兵力少些,對付一片混亂的兩萬多日偽軍應該也沒什麽難度吧?”
別說,袁世凱還真是猜了個**不離十,隻是這個“沒有絕對把握”是基於幹部團團長、也即是配給袁世凱的那位大政委的個人看法,果然生化兵就是謹慎保守的代名詞啊!
不過也不能說這樣的決策就一定不對,幹部團是種子不能直接投入戰場,那麽就隻剩兩個團的兵力可用,還得留出至少一個圖防備鬼子派出去保護外圍的騎兵。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張團長的那個騎兵團實際上隻是龍騎兵、也就是騎馬步兵(起義軍中隻有第一騎兵旅是馬步全能,真正擅長的其實是步戰,要他們去對付日軍的騎兵大隊,就算有著將近三倍的兵力優勢,在野戰中也並無必勝的把握,尤其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想到幾千偽軍騎兵居然會自己跑了,將他們也算進去的話,一個騎兵團還真的有些吃力(未完待續。)m。
合並立見支隊後,第三師團的主戰力量包括六個步兵聯隊和兩個騎兵大隊,合計約為24000餘人,然後先是在金州地峽之戰中損失掉了一個完整騎兵大隊,不久前全力進攻奉天防線的過程中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特地從其他步兵聯隊抽調精銳給補滿了編製的兩個主力步兵聯隊損失大半,僥幸逃迴的人數還湊不滿半個聯隊
再加上剛剛結束的這次炮擊所造成的損失,以及情況不算特別嚴重而沒有送迴國內(由於製海權喪失,幾乎都被迫在朝鮮長期滯留,重傷號的死亡率因此奇高。、留在軍中養傷養病的幾千人,桂太郎現在手頭可用的戰兵已經少得可憐,步兵滿打滿算也不滿5000人,騎兵雖然建製還算完整,但區區一個大隊,就算滿編也沒多少人,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雖然很怕留在營中再次遭到炮擊,但桂太郎更擔心在建製混亂的狀態下被敵軍擊潰,因此還是硬起頭皮,抓住炮擊之後不知道能夠持續多久的安寧,以最快的速度重新調整了編製。
桂太郎對立見支隊的那兩個步兵聯隊本就看不順眼,現在有了充足的理由,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將這其編製給撤銷了,然後又從輔助兵種和輕傷員中挑出兩千相對精銳的兵員補充進去,然後將步兵聯隊的編製改迴戰前的模式,總算是重新有了四個齊裝滿員的步兵聯隊可用,盡管配置被壓得很低,但至少各種基本的戰術都可以打出來了,桂太郎也總算是恢複了一點信心。
好吧,這點信心隻夠讓桂太郎放心地下令全軍撤退,至於繼續進攻?第三師團上下都已經被嚇破了膽子,桂太郎就算敢下這樣的“亂命”,下麵也未必會老老實實地執行,甚至因此嘩變都不是沒有可能。桂太郎來奉天之前的動員效果相當不錯,但在遭遇大敗之後,這反倒讓他收獲到了更多的不滿和怨恨,其在軍中的威信也受到了重創,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獨斷專行了。
第三師團來打奉天是為了解決軍糧,現在卻無功而返,這軍糧匱乏的問題自然更加嚴重。尤其是先前的炮擊還毀掉了包括軍糧在內的大量輜重,第三師團剩下的軍糧已經隻夠滿足四五天的需要,這還“多虧”這幾天裏死了好多人,客觀上減少了需求,否則情況更糟。不過在目前的險惡形勢下,桂太郎又怎麽敢分兵下鄉籌糧?他隻能過一天算一天,帶著部下先逃出敵軍的偵察範圍再說
唯一讓桂太郎慶幸的是,中**隊在炮擊之後居然沒有趁勢發動進攻,給了第三師團緩過勁來的機會,否則現在就不是撤退,而是崩潰了。
對此,王士珍也很不理解,在他看來,單純的炮擊雖然殺傷了不少日軍,但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光靠炮擊獲勝的地麵戰爭,不趁機派上步兵進攻、一口氣將日軍擊潰,絕對是嚴重的失策。
但袁世凱卻很快就想通了起義軍這麽做的目的,“聘卿啊,其實這次炮擊打日本人隻是其次,主要還是打給我們看的”
王士珍頓時就反應了過來,幹部團抵達之後,奉天清軍的改編馬上就要開始,在這個時候藉著那次震懾人心的瘋狂炮擊立威,確實可以大大減小工作中的阻力。
但王士珍對起義軍的做法還是頗有微詞,“可是這麽做的話,在軍事上還是不利吧?如果直接趁勢進攻,很可能已經將日軍完全擊潰了,而現在日軍雖然蒙受了一些損失,卻還有機會撤退,而且日軍挨過一次炮擊之後多少會積累一些經驗,以後恐怕就沒這麽好的效果了。”
袁世凱雖然沒聽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句至理名言,但對這個道理卻早已經了然於胸,聞言隻是笑而不語。
不過王士珍接下來的話卻讓袁世凱有些不解起來,“對啊!一口氣擊潰日軍的話,不是更能立威嗎?為什麽他們沒打呢?”
想來想去,袁世凱得出了一個自己都無法相信的結論,“難道是他們並沒有攻下日軍營地的把握?所以選擇了比較穩妥的立威方式?可是,這不應該啊!以大同黨軍的素質,就算兵力少些,對付一片混亂的兩萬多日偽軍應該也沒什麽難度吧?”
別說,袁世凱還真是猜了個**不離十,隻是這個“沒有絕對把握”是基於幹部團團長、也即是配給袁世凱的那位大政委的個人看法,果然生化兵就是謹慎保守的代名詞啊!
不過也不能說這樣的決策就一定不對,幹部團是種子不能直接投入戰場,那麽就隻剩兩個團的兵力可用,還得留出至少一個圖防備鬼子派出去保護外圍的騎兵。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張團長的那個騎兵團實際上隻是龍騎兵、也就是騎馬步兵(起義軍中隻有第一騎兵旅是馬步全能,真正擅長的其實是步戰,要他們去對付日軍的騎兵大隊,就算有著將近三倍的兵力優勢,在野戰中也並無必勝的把握,尤其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想到幾千偽軍騎兵居然會自己跑了,將他們也算進去的話,一個騎兵團還真的有些吃力(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