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六個多月的西南十二郡,被一場暴雨點燃了。
這場暴雨下得很奇怪,幾乎剛好是拜燚教求雨的九個地方,可能兩縣之間隔了一個縣,但是這兩縣都下了雨,偏偏中間的那個縣滴雨未下,這樣一來,無疑是又為他們求雨的事情,添加了一個確實的證據。
謝晨他們第二天才離開卞城,畢竟在那樣的情況下,要是連夜離開,反而顯得很突出,但是就是留在卞城的一晚,徹底震驚到了謝晨。許多本已經離開了卞城的百姓,都紛紛又迴來,到了下半夜,城中起碼有不下三萬人,而這些人起碼又有半數,追著趕著要加入拜燚教,但是謝晨很清楚,這一次加入的,跟之前那些完全不一樣,這近半數的人,幾乎都是相信了拜燚教的神力。
這僅僅是一城,放到整個方穀郡該是怎樣的情景?如果未來再放到西南十二個郡呢?
就算拜燚教的人不指望這些百姓能成為他們的戰力,可是僅僅是這樣狂熱的相信,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危害了!
距離他們離開卞城已經十幾天了,很快也要離開方穀郡的範圍了,這些消息也是他們這一路打聽所知,而不管是普通百姓、江湖俠客,還是官府人員,無一例外的,都將這場雨當成了是拜燚教求雨所得,畢竟從種種跡象來看,實在是找不到別打解釋了。
而且通過不斷的口耳相傳,加上說書先生們的稍加潤色,儼然將這拜燚教塑造成了解救西南十二郡的神的使者。
林書萬現在也已經無比相信拜燚教的神力了,那日在卞城跪伏,可能還有幾分震驚與驚嚇在其中,但是通過這一路的打聽,他對拜燚教已經是無比信服了,後來打聽拜燚教的消息,表現的是最為積極,不過他那兒的消息,就已經沒什麽價值了。
“賈兄不是來這裏做生意的嗎?怎麽現在也遊玩起來了?”
是的,本來謝晨他們三人是想去廣海郡的,後來終於遇上林書萬,變成了一行四人,現在又加上了賈生。
賈生從卞城離開後,便脫離了他的商隊,讓他們自己去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他則是跟著謝晨他們一起,林書萬一直以為謝晨他們也是跟他一樣,是在天下四處遊玩的,但是賈生之前可是有著他的目的的啊,人家是來做生意的,現在居然也跟他們一起了。
“生意而已,何時不能做?錢就在那裏,早晚賺都可以,但是與有人同遊的時光,可不是隨時都能有的,倒是林兄啊,我看你那麽崇拜拜燚教,為何那天沒有順勢加入呢?”
“哈哈,我自由慣了,隻想後半生逍遙自在,加什麽教算什麽樣子?我崇拜它,那是因為它確實是為這百姓求來了雨,值得敬佩。隻是可惜了,這求一次的雨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些,不然倒是可以讓他們在這西南十二郡多做幾次,也不需要再什麽大宴三日,我相信百姓們都會去的。聽說這九城的情況都一樣,那些求雨的人最後都死去了,近千人啊,實在是犧牲太大了。”
林書萬說到這裏語氣中盡是悵然。
“那些人不是說了嗎?他們是靈魂到了神人身邊侍奉了,若是他們真是神的使者,那這想必也是真的了,為何歎息啊?”
“就算是真的到了神明身邊侍奉去了,可是這人間大好風景,豈不可惜?”
“哈哈,林兄喜愛這人間大好風景,可也有人偏偏隻愛那神明不死啊。”
謝晨這一路都沒怎麽說話,賈生和林書萬都看得出來,謝晨是有心事,估計多半也是跟拜燚教有關,所以兩人都有意無意的說一些關於拜燚教的事情,希望能幫到謝晨,當人為一件事情所困惑時,最好的辦法絕不是刻意逃避它,避諱它,走出心門最好的辦法是想通它,解決它。
謝晨之前對這拜燚教在西南諸郡的行為很不解,每個行為都不解,可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大概明白了,這拜燚教要控製一個地方,絕對不是想靠武力,在仁楚,想靠武力做一些抗衡朝廷的事情,絕無可能,他們大概也是在理解了這一點後,才會這樣做。據當初顏瑜姑娘所言,他們在西南暗地裏是大肆搜刮錢財,當時抓她就是盯上了她們顏家的生意和家產。
有錢,但是既不招兵,也不買馬,而是用這種方式強化他們在百姓心目在的地位,這樣非但不會引起官府的猜忌,反而樂見其成,特別是在這種大旱天災的情況下,無疑是幫官府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這拜燚教當初在滄州組織叛軍,要不是無咎對他們的背叛,刻意的逼著北仁楚不得不派兵進去滄州剿賊,那支軍隊可能真的會徹底控製住滄州。
拜燚教所圖甚大,雖然謝晨還不知道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麽,但是若是放任他們這樣下去,隻怕會是如千裏之堤一般,等察覺時,已經為時甚晚了!
但是很明顯的,他現在根本沒有與拜燚教抗衡的實力,別說是整個拜燚教了,一個黑袍使他現在可能都打不過,見到了他們,自己也隻能如同兔子一般逃竄。
看來確實如當時的那個老伯所言,這拜燚教最開始隻是在廣海郡活動,現在看來是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勢力了。
絕不能讓他們如此下去!
謝晨看向相談似乎甚歡的賈生和林書萬,叫住了他倆,然後對他倆認真地行了一禮。
“賈生兄,林兄,我必須跟你們說一件事,你們也知道,我是習武之人,藏劍於身,必殃其心,所以接下來的路程,我們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敵人,甚至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以我的想法,我們最好就此別過,你們行走江湖遇到的人,和我們行走在江湖遇到的人,必定會不一樣,我不想因此連累你們,但是我也隻知道,大家作為朋友,我也應該聽一下你們的意見。”
是的,不同的人行走江湖,遇到的事情必定也會有天壤之別,普通人遇到的多數也是普通人,讀書人遇到的多數也是讀書人,習武之人,遇到的自然多數也會是習武之人,不是說他們真的隻碰到這些人,而是他們更多的隻會關注這些人。
人對世界感知的差別,便是如此。
這場暴雨下得很奇怪,幾乎剛好是拜燚教求雨的九個地方,可能兩縣之間隔了一個縣,但是這兩縣都下了雨,偏偏中間的那個縣滴雨未下,這樣一來,無疑是又為他們求雨的事情,添加了一個確實的證據。
謝晨他們第二天才離開卞城,畢竟在那樣的情況下,要是連夜離開,反而顯得很突出,但是就是留在卞城的一晚,徹底震驚到了謝晨。許多本已經離開了卞城的百姓,都紛紛又迴來,到了下半夜,城中起碼有不下三萬人,而這些人起碼又有半數,追著趕著要加入拜燚教,但是謝晨很清楚,這一次加入的,跟之前那些完全不一樣,這近半數的人,幾乎都是相信了拜燚教的神力。
這僅僅是一城,放到整個方穀郡該是怎樣的情景?如果未來再放到西南十二個郡呢?
就算拜燚教的人不指望這些百姓能成為他們的戰力,可是僅僅是這樣狂熱的相信,就足以造成巨大的危害了!
距離他們離開卞城已經十幾天了,很快也要離開方穀郡的範圍了,這些消息也是他們這一路打聽所知,而不管是普通百姓、江湖俠客,還是官府人員,無一例外的,都將這場雨當成了是拜燚教求雨所得,畢竟從種種跡象來看,實在是找不到別打解釋了。
而且通過不斷的口耳相傳,加上說書先生們的稍加潤色,儼然將這拜燚教塑造成了解救西南十二郡的神的使者。
林書萬現在也已經無比相信拜燚教的神力了,那日在卞城跪伏,可能還有幾分震驚與驚嚇在其中,但是通過這一路的打聽,他對拜燚教已經是無比信服了,後來打聽拜燚教的消息,表現的是最為積極,不過他那兒的消息,就已經沒什麽價值了。
“賈兄不是來這裏做生意的嗎?怎麽現在也遊玩起來了?”
是的,本來謝晨他們三人是想去廣海郡的,後來終於遇上林書萬,變成了一行四人,現在又加上了賈生。
賈生從卞城離開後,便脫離了他的商隊,讓他們自己去把接下來的事情做好,他則是跟著謝晨他們一起,林書萬一直以為謝晨他們也是跟他一樣,是在天下四處遊玩的,但是賈生之前可是有著他的目的的啊,人家是來做生意的,現在居然也跟他們一起了。
“生意而已,何時不能做?錢就在那裏,早晚賺都可以,但是與有人同遊的時光,可不是隨時都能有的,倒是林兄啊,我看你那麽崇拜拜燚教,為何那天沒有順勢加入呢?”
“哈哈,我自由慣了,隻想後半生逍遙自在,加什麽教算什麽樣子?我崇拜它,那是因為它確實是為這百姓求來了雨,值得敬佩。隻是可惜了,這求一次的雨的代價未免太大了些,不然倒是可以讓他們在這西南十二郡多做幾次,也不需要再什麽大宴三日,我相信百姓們都會去的。聽說這九城的情況都一樣,那些求雨的人最後都死去了,近千人啊,實在是犧牲太大了。”
林書萬說到這裏語氣中盡是悵然。
“那些人不是說了嗎?他們是靈魂到了神人身邊侍奉了,若是他們真是神的使者,那這想必也是真的了,為何歎息啊?”
“就算是真的到了神明身邊侍奉去了,可是這人間大好風景,豈不可惜?”
“哈哈,林兄喜愛這人間大好風景,可也有人偏偏隻愛那神明不死啊。”
謝晨這一路都沒怎麽說話,賈生和林書萬都看得出來,謝晨是有心事,估計多半也是跟拜燚教有關,所以兩人都有意無意的說一些關於拜燚教的事情,希望能幫到謝晨,當人為一件事情所困惑時,最好的辦法絕不是刻意逃避它,避諱它,走出心門最好的辦法是想通它,解決它。
謝晨之前對這拜燚教在西南諸郡的行為很不解,每個行為都不解,可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大概明白了,這拜燚教要控製一個地方,絕對不是想靠武力,在仁楚,想靠武力做一些抗衡朝廷的事情,絕無可能,他們大概也是在理解了這一點後,才會這樣做。據當初顏瑜姑娘所言,他們在西南暗地裏是大肆搜刮錢財,當時抓她就是盯上了她們顏家的生意和家產。
有錢,但是既不招兵,也不買馬,而是用這種方式強化他們在百姓心目在的地位,這樣非但不會引起官府的猜忌,反而樂見其成,特別是在這種大旱天災的情況下,無疑是幫官府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這拜燚教當初在滄州組織叛軍,要不是無咎對他們的背叛,刻意的逼著北仁楚不得不派兵進去滄州剿賊,那支軍隊可能真的會徹底控製住滄州。
拜燚教所圖甚大,雖然謝晨還不知道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麽,但是若是放任他們這樣下去,隻怕會是如千裏之堤一般,等察覺時,已經為時甚晚了!
但是很明顯的,他現在根本沒有與拜燚教抗衡的實力,別說是整個拜燚教了,一個黑袍使他現在可能都打不過,見到了他們,自己也隻能如同兔子一般逃竄。
看來確實如當時的那個老伯所言,這拜燚教最開始隻是在廣海郡活動,現在看來是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勢力了。
絕不能讓他們如此下去!
謝晨看向相談似乎甚歡的賈生和林書萬,叫住了他倆,然後對他倆認真地行了一禮。
“賈生兄,林兄,我必須跟你們說一件事,你們也知道,我是習武之人,藏劍於身,必殃其心,所以接下來的路程,我們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敵人,甚至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以我的想法,我們最好就此別過,你們行走江湖遇到的人,和我們行走在江湖遇到的人,必定會不一樣,我不想因此連累你們,但是我也隻知道,大家作為朋友,我也應該聽一下你們的意見。”
是的,不同的人行走江湖,遇到的事情必定也會有天壤之別,普通人遇到的多數也是普通人,讀書人遇到的多數也是讀書人,習武之人,遇到的自然多數也會是習武之人,不是說他們真的隻碰到這些人,而是他們更多的隻會關注這些人。
人對世界感知的差別,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