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中,一大一小兩個身影緩緩行至城下,身旁行人紛紛裹緊衣衫,快步入城,隻有這兩人慢慢停至城門口。
大人身著布衣青衫,頭發淩亂,手提酒壺,步伐顛倒,眉頭緊鎖,隻一見便曉得是那嗜酒之人,鬱鬱不得誌,或是無錢買酒?
倒是那十五六歲的小夥子眉目清秀,尤其是一雙眼睛清澈幹淨,平靜無波,再看那城門,門上無鎖,城台上城門口均無一人,城上無名,隻有一尊佛陀畫像刻在城牆。
這便是佛畫城了吧,這幾個月來在這醉漢偶爾和他提到,蒼穹之下有四大地界,道教,佛門,魔宗,妖族,各自劃領地而治,佛道兩派同氣連枝,視妖魔兩族為旁門左道,而妖魔兩族亦是同仇敵愾,萬年來始終爭鬥不休。
他自小生長之地屬於佛門境內,在這裏,大部分人信奉佛道,雖不是人人剃度出家,卻也是家家供奉佛像,口中所念心中所望皆是佛理,在這裏僧人很受人尊敬,都說佛家以慈悲為懷,在村裏時也時常聽別人說佛門高僧割肉喂鷹的故事,由此對佛門更是神往已久。
早就聽聞佛門有一城,不設城防,不限派係,意為佛門大開方便之門,接納世間一切誠心禮佛之士,便是那十惡不赦的惡徒隻要一心向善,也可立地成佛,這份胸襟著實讓人折服。
可聽這醉醺醺的道不似說起來,言語中卻是充滿鄙夷。
看著張凡白在城門口發愣,道不似渙散的眼神略微有些聚攏。
“張凡白,是不是又被這佛門的大胸襟折服了?不是我說你,看事情不要隻看表麵,這世間最是道貌岸然的一群人就是這群口中念叨阿彌陀佛天天勸人行善的家夥了,蠱惑人心罷了,導人向善,哼!沒有了自我,哪還有道?小和尚,你可知何為道,路為道,酒為道,酒後所走之路也為道,世間三千大道,獨獨隻有我不似道,不似道,道不似,這可真是個問題,我想了這麽多年也沒想明白.....”
張凡白看著眼前這個走路東倒西歪還要胡言亂語的醉漢一臉無語,路上行人紛紛側目,眼中露出深深鄙夷,在這佛門清淨之地竟也有這等不知禮數的蠻徒。
自從村落被屠滅之後,張凡白既答應了道不似,便不會反悔,跟著他從貧瘠的荒漠一路行至此城。
張凡白從未問他當初為何要救下他,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要去哪裏,隻是道不似口中時常念叨著心之所向,便是我前行之路,大概他也是個無家可歸的可憐人吧?
想到這裏,胸口又開始隱隱作痛,自從那日埋葬鄉親之後,身上的傷慢慢愈合,唯獨胸口當日插入灰色菱片之處始終未曾愈合,反而漸漸顯現出與那菱片形狀一摸一樣的黑色印記。
每當想起鄉親慘死之景,胸口還會泛起血光,似有東西想要噴薄而出,道不似看過之後,口中滋滋稱奇。
照道不似所說,當日他昏倒之後,那菱片慢慢消散,融入他的心口,被他血與悲傷做引,似乎開啟了認主,生成印記,已寄入他魂。
“你可知此物有大悲痛加身,為這片星空所不容,你族之禍多半也是因它而生,許是你的喪族之痛牽動了它的氣機,才讓它認你為主,人世間的悲苦各有不同,然唯有四大悲可引動天地氣機,喪親之悲,失友之痛,斬情之苦,亡道之哀,此物集世間悲痛於一身,需以悲作引,秉持天地煞氣,但已破敗不堪,與我一般,終究是敗者,一旦妄動便要招致災禍,它既相信你,我便不會強加幹預,隻可惜日後之事,你能否扛下,唉......”
張凡白並未明白道不似所說日後之事所指,卻也能感覺到他言語中的無奈和遺憾,既來之則安之,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就這般相互依偎也是好的吧?
兩人緩緩步入城內,雖說這城外風雪飄零,行人稀少,但城內確卻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兩旁行人眾多,叫賣聲絡繹不絕,隨處可見僧人行走,路上行人對僧人也很是尊敬,若有僧人行走在路上,行人紛紛雙手合十,尊稱一聲大師,家家戶戶門上也都張貼佛像畫,日日參拜,更以家中有人和佛門掛上關係為傲,足可見佛門於此地之人心中的地位。
不少修士都慕名而來,想要一睹風采,有的甚至一入此城,受到佛家感化,就此遁入空門,傳為美談。
第一次進這心望已久的大城的張凡白不免有些緊張,左顧右盼,但見有僧人經過身旁也學那路人對其彎腰施禮,後者報以微笑,讓張凡白心中也充滿欣喜,這才是高人風範,哪像身旁這醉鬼,哪裏有個高手樣子。
道不似始終不以為然,隻是眯著眼繼續灌酒,更是無視那周圍之人眼中憤懣,那些個佛門僧人也是一笑而過,並未怪罪什麽,可難了張凡白臉上掛不住,趕緊拉著道不似走向偏僻小巷。
走了一會兒,一屁股坐在一家酒肆門口,氣喘籲籲,腹中早已是饑腸轆轆,卻又賭氣不願開口,道不似靠在柱子上依舊閉眼灌酒,酒肆老板看門口停了個醉漢,想要趕人,但又不好發作,道不似摸了半天身上扔出一錠銀子。
掌櫃立馬笑嗬嗬問道:“客官裏麵請!”
張凡白連忙站起,肚子不爭氣的響起。
飯館並不大,零零散散有幾桌人正在吃飯,道不似大大咧咧的就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兩位,想吃點什麽?小店可是各種美食佳肴都有,您想吃什麽盡管說!”
張凡白一臉尷尬,不知如何搭話,道不似倒是高興的很,“來兩隻燒鵝,再來一壇酒!”
掌櫃看著道不似已經酩酊大醉有些糊塗,犯起難來。
看著掌櫃的神情,張凡白趕忙解釋:“無需理會他,就來兩樣簡單菜式就好。”
掌櫃不敢怠慢,趕忙走向廚房。“有酒無肉,何其悲哉!”
張凡白心中不忿,狠狠瞪了道不似一眼。
張凡白想到死去的鄉親,心中突然有些意興闌珊,不想搭理眯眼灌酒的道不似,便掃了掃這旅店各處,除了幾桌安靜吃飯的客人,旅店正中央還有一個戲台,台上有兩人正在唱戲,講的正是佛門普渡眾生的故事。
隻見一人頭戴雙手合十,耳垂碩大,一臉悲天憫人,一看便知是演的佛陀,他身前之人畫的兇惡之相,手拿大刀,作勢欲砍,但見那僧侶依舊雙手合十,麵帶微笑,嘴中說到,施主,你可知上天有好生之德,今日貧僧願以大無畏的佛法感化與你,苦海無邊,迴頭是岸,今日你若是願放下屠刀,貧僧縱使受你千刀又何彷,死我一人,可就百人,亦是功德。
隻見那僧人盤膝而坐,閉眼念起經來,那舉刀大漢遲遲未曾砍下,竟向那僧人跪下,同樣雙手合十,念起經來,就這一幕,竟讓那台下看客紛紛落淚.
張凡白也看的呆了,唯獨道不似坐旁邊說道,“一派胡言,凡人的刀哪裏能傷到了佛門的金剛體,就是砍千刀也傷不了絲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早先屈死之人魂魄該往何處歸?胡說八道!”
張凡白趕忙看向眾人,幸好都沉浸在戲中,未曾有人聽到這大逆不道之語。
道不似頓了一下,看向張凡白。
“張凡白,你看這地方有哪些人?”
“很多人啊,掌櫃,小二,吃飯的人。”
“我看此地隻有兩種人,戲中人,台下人,戲中人演著別人的人生,就算以自己所聽所聞所感去演繹,終究是別人的人生,何嚐又有一件事是自己所為?戴上了麵具,哪裏還有自我?台下看客,自以為置身事外,看盡別人的喜悲,以戲中人為樂,孰不知潛移默化融進戲裏,早已是那戲中人,可笑的是身陷囹圄卻不自知,問世間看客能有幾人?縱是看客,望盡這人世沉浮,戲子淺笑,又何嚐不想再做那戲中人,不知不聞,不聽不講,奈何世人皆不與你為伍,你又當如何?若是你,願做何人?”
言罷一口酒灌入口中,張凡白抬頭看他,竟突然有些明白經常在道不似身上看到的是什麽東西,這個終日與酒為伴的人終究也是那可憐的孤獨看客吧?
可是自己呢,我又是什麽人呢?自小孤苦無依,流落街頭時每天也隻想如何溫飽,看盡了世態炎涼,進到村落才感受到人心溫暖,想著若是如此平凡一生也是極好,可惜好景不長,終又成孤家寡人。
現如今坐在這旅店,聽道不似一番言談,卻又為何如此悲傷?
仔細一想,自己這半生所走,何嚐有一件事是自己所選?難不成我也是那可憐的戲中人?
心中越發有些煩躁的張凡白看到道不似嘴邊滴落的酒水,台下正感動落淚的眾人,台上似笑非笑的戲子,腦中轟然一震,緩緩說到:
“我看這旅店有三種人。”
“哦?說來聽聽。”道不似正襟危坐。
“你言此地有戲中人和台下人,戲中人演別人,台下人看別人,你又可知這戲中人為何要做別人,台下人又看的是何種喜悲?依我看,無論這戲中人亦或是台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隻循他人軌跡,一個欲借他人行路,說到底,都是牽線木偶,這戲中人和台下人之後還有作劇人,以自身之路為本,讓人演,給人看,以自己所想渲染他人所悟,戲中人陷於戲中,台下人融於戲中,隻有他置身事外,卻掌控一切,我本是戲中人,卻不願屈居於劇本之下,我的路不該由別人所控,故若我可以選,即便不可以選,我也要從戲裏走出來,做一做那寫劇人!”
大人身著布衣青衫,頭發淩亂,手提酒壺,步伐顛倒,眉頭緊鎖,隻一見便曉得是那嗜酒之人,鬱鬱不得誌,或是無錢買酒?
倒是那十五六歲的小夥子眉目清秀,尤其是一雙眼睛清澈幹淨,平靜無波,再看那城門,門上無鎖,城台上城門口均無一人,城上無名,隻有一尊佛陀畫像刻在城牆。
這便是佛畫城了吧,這幾個月來在這醉漢偶爾和他提到,蒼穹之下有四大地界,道教,佛門,魔宗,妖族,各自劃領地而治,佛道兩派同氣連枝,視妖魔兩族為旁門左道,而妖魔兩族亦是同仇敵愾,萬年來始終爭鬥不休。
他自小生長之地屬於佛門境內,在這裏,大部分人信奉佛道,雖不是人人剃度出家,卻也是家家供奉佛像,口中所念心中所望皆是佛理,在這裏僧人很受人尊敬,都說佛家以慈悲為懷,在村裏時也時常聽別人說佛門高僧割肉喂鷹的故事,由此對佛門更是神往已久。
早就聽聞佛門有一城,不設城防,不限派係,意為佛門大開方便之門,接納世間一切誠心禮佛之士,便是那十惡不赦的惡徒隻要一心向善,也可立地成佛,這份胸襟著實讓人折服。
可聽這醉醺醺的道不似說起來,言語中卻是充滿鄙夷。
看著張凡白在城門口發愣,道不似渙散的眼神略微有些聚攏。
“張凡白,是不是又被這佛門的大胸襟折服了?不是我說你,看事情不要隻看表麵,這世間最是道貌岸然的一群人就是這群口中念叨阿彌陀佛天天勸人行善的家夥了,蠱惑人心罷了,導人向善,哼!沒有了自我,哪還有道?小和尚,你可知何為道,路為道,酒為道,酒後所走之路也為道,世間三千大道,獨獨隻有我不似道,不似道,道不似,這可真是個問題,我想了這麽多年也沒想明白.....”
張凡白看著眼前這個走路東倒西歪還要胡言亂語的醉漢一臉無語,路上行人紛紛側目,眼中露出深深鄙夷,在這佛門清淨之地竟也有這等不知禮數的蠻徒。
自從村落被屠滅之後,張凡白既答應了道不似,便不會反悔,跟著他從貧瘠的荒漠一路行至此城。
張凡白從未問他當初為何要救下他,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要去哪裏,隻是道不似口中時常念叨著心之所向,便是我前行之路,大概他也是個無家可歸的可憐人吧?
想到這裏,胸口又開始隱隱作痛,自從那日埋葬鄉親之後,身上的傷慢慢愈合,唯獨胸口當日插入灰色菱片之處始終未曾愈合,反而漸漸顯現出與那菱片形狀一摸一樣的黑色印記。
每當想起鄉親慘死之景,胸口還會泛起血光,似有東西想要噴薄而出,道不似看過之後,口中滋滋稱奇。
照道不似所說,當日他昏倒之後,那菱片慢慢消散,融入他的心口,被他血與悲傷做引,似乎開啟了認主,生成印記,已寄入他魂。
“你可知此物有大悲痛加身,為這片星空所不容,你族之禍多半也是因它而生,許是你的喪族之痛牽動了它的氣機,才讓它認你為主,人世間的悲苦各有不同,然唯有四大悲可引動天地氣機,喪親之悲,失友之痛,斬情之苦,亡道之哀,此物集世間悲痛於一身,需以悲作引,秉持天地煞氣,但已破敗不堪,與我一般,終究是敗者,一旦妄動便要招致災禍,它既相信你,我便不會強加幹預,隻可惜日後之事,你能否扛下,唉......”
張凡白並未明白道不似所說日後之事所指,卻也能感覺到他言語中的無奈和遺憾,既來之則安之,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就這般相互依偎也是好的吧?
兩人緩緩步入城內,雖說這城外風雪飄零,行人稀少,但城內確卻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兩旁行人眾多,叫賣聲絡繹不絕,隨處可見僧人行走,路上行人對僧人也很是尊敬,若有僧人行走在路上,行人紛紛雙手合十,尊稱一聲大師,家家戶戶門上也都張貼佛像畫,日日參拜,更以家中有人和佛門掛上關係為傲,足可見佛門於此地之人心中的地位。
不少修士都慕名而來,想要一睹風采,有的甚至一入此城,受到佛家感化,就此遁入空門,傳為美談。
第一次進這心望已久的大城的張凡白不免有些緊張,左顧右盼,但見有僧人經過身旁也學那路人對其彎腰施禮,後者報以微笑,讓張凡白心中也充滿欣喜,這才是高人風範,哪像身旁這醉鬼,哪裏有個高手樣子。
道不似始終不以為然,隻是眯著眼繼續灌酒,更是無視那周圍之人眼中憤懣,那些個佛門僧人也是一笑而過,並未怪罪什麽,可難了張凡白臉上掛不住,趕緊拉著道不似走向偏僻小巷。
走了一會兒,一屁股坐在一家酒肆門口,氣喘籲籲,腹中早已是饑腸轆轆,卻又賭氣不願開口,道不似靠在柱子上依舊閉眼灌酒,酒肆老板看門口停了個醉漢,想要趕人,但又不好發作,道不似摸了半天身上扔出一錠銀子。
掌櫃立馬笑嗬嗬問道:“客官裏麵請!”
張凡白連忙站起,肚子不爭氣的響起。
飯館並不大,零零散散有幾桌人正在吃飯,道不似大大咧咧的就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兩位,想吃點什麽?小店可是各種美食佳肴都有,您想吃什麽盡管說!”
張凡白一臉尷尬,不知如何搭話,道不似倒是高興的很,“來兩隻燒鵝,再來一壇酒!”
掌櫃看著道不似已經酩酊大醉有些糊塗,犯起難來。
看著掌櫃的神情,張凡白趕忙解釋:“無需理會他,就來兩樣簡單菜式就好。”
掌櫃不敢怠慢,趕忙走向廚房。“有酒無肉,何其悲哉!”
張凡白心中不忿,狠狠瞪了道不似一眼。
張凡白想到死去的鄉親,心中突然有些意興闌珊,不想搭理眯眼灌酒的道不似,便掃了掃這旅店各處,除了幾桌安靜吃飯的客人,旅店正中央還有一個戲台,台上有兩人正在唱戲,講的正是佛門普渡眾生的故事。
隻見一人頭戴雙手合十,耳垂碩大,一臉悲天憫人,一看便知是演的佛陀,他身前之人畫的兇惡之相,手拿大刀,作勢欲砍,但見那僧侶依舊雙手合十,麵帶微笑,嘴中說到,施主,你可知上天有好生之德,今日貧僧願以大無畏的佛法感化與你,苦海無邊,迴頭是岸,今日你若是願放下屠刀,貧僧縱使受你千刀又何彷,死我一人,可就百人,亦是功德。
隻見那僧人盤膝而坐,閉眼念起經來,那舉刀大漢遲遲未曾砍下,竟向那僧人跪下,同樣雙手合十,念起經來,就這一幕,竟讓那台下看客紛紛落淚.
張凡白也看的呆了,唯獨道不似坐旁邊說道,“一派胡言,凡人的刀哪裏能傷到了佛門的金剛體,就是砍千刀也傷不了絲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早先屈死之人魂魄該往何處歸?胡說八道!”
張凡白趕忙看向眾人,幸好都沉浸在戲中,未曾有人聽到這大逆不道之語。
道不似頓了一下,看向張凡白。
“張凡白,你看這地方有哪些人?”
“很多人啊,掌櫃,小二,吃飯的人。”
“我看此地隻有兩種人,戲中人,台下人,戲中人演著別人的人生,就算以自己所聽所聞所感去演繹,終究是別人的人生,何嚐又有一件事是自己所為?戴上了麵具,哪裏還有自我?台下看客,自以為置身事外,看盡別人的喜悲,以戲中人為樂,孰不知潛移默化融進戲裏,早已是那戲中人,可笑的是身陷囹圄卻不自知,問世間看客能有幾人?縱是看客,望盡這人世沉浮,戲子淺笑,又何嚐不想再做那戲中人,不知不聞,不聽不講,奈何世人皆不與你為伍,你又當如何?若是你,願做何人?”
言罷一口酒灌入口中,張凡白抬頭看他,竟突然有些明白經常在道不似身上看到的是什麽東西,這個終日與酒為伴的人終究也是那可憐的孤獨看客吧?
可是自己呢,我又是什麽人呢?自小孤苦無依,流落街頭時每天也隻想如何溫飽,看盡了世態炎涼,進到村落才感受到人心溫暖,想著若是如此平凡一生也是極好,可惜好景不長,終又成孤家寡人。
現如今坐在這旅店,聽道不似一番言談,卻又為何如此悲傷?
仔細一想,自己這半生所走,何嚐有一件事是自己所選?難不成我也是那可憐的戲中人?
心中越發有些煩躁的張凡白看到道不似嘴邊滴落的酒水,台下正感動落淚的眾人,台上似笑非笑的戲子,腦中轟然一震,緩緩說到:
“我看這旅店有三種人。”
“哦?說來聽聽。”道不似正襟危坐。
“你言此地有戲中人和台下人,戲中人演別人,台下人看別人,你又可知這戲中人為何要做別人,台下人又看的是何種喜悲?依我看,無論這戲中人亦或是台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隻循他人軌跡,一個欲借他人行路,說到底,都是牽線木偶,這戲中人和台下人之後還有作劇人,以自身之路為本,讓人演,給人看,以自己所想渲染他人所悟,戲中人陷於戲中,台下人融於戲中,隻有他置身事外,卻掌控一切,我本是戲中人,卻不願屈居於劇本之下,我的路不該由別人所控,故若我可以選,即便不可以選,我也要從戲裏走出來,做一做那寫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