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文紹見了信誓旦旦又淡定的帝九詔,一時已感覺帝九詔說的是真,就喝道:“帝九詔,你就不怕我派人傳令鹿州魏軍焚毀糧草,讓你數十萬大軍在正定路為了糧草苦苦掙紮?現在慕容延昭十萬之眾,敗你倒不一定,但影響你為滄州供應糧草卻做得到!”
帝九詔道:“寧王啊寧王,你可想清楚,你若真讓魏軍焚毀糧草,本王之軍能不能餓到倒不一定,但你現在的數萬大軍定會斷糧!還有,我正定路缺糧,深入趙境的慕容延昭同樣缺糧!本王敢肯定,若鹿州糧草被毀,慕容延昭絕不敢再繼續深入南下,試問他又如何影響我趙軍運糧?況且,慕容延昭若做得到影響我趙軍運糧,那我也做得到斷他大軍糧道,大家彼此彼此,最聰明的做法,仍是各守南北,你卻妄想他來影響我大趙糧草供應,可不是做夢!”
帝九詔話一完,拓跋文紹終於發現,自己思慮遠不及帝九詔周密,自己隻看到了大趙禁軍的危境,卻忘了深入趙境的慕容延昭大軍同樣有與滄州一般斷糧的險境。
除非曹劍南已快斷糧,很快就會被拓跋神機擊破,正定路北邊全落入魏國之手,否則慕容延昭怕還真不敢十萬大軍深入南下,否則真被帝九詔斷了糧道,他就是險境。
拓跋文紹現在見帝九詔的從容,怕真是運糧供應上了曹劍南軍。若慕容延昭不傾力南下,改以騎兵遊走,倒是可以,但那樣又容易被帝九詔抓住戰機全殲,也是不妥。果然如帝九詔之言,大家彼此彼此,誰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這也是為何自古至今,除了少量騷擾突襲之軍,凡決勝重兵,都是寸土攻城拔關,步步推進,而少有以全軍孤軍深入持久作戰的。若非能襲擊糧倉保證大軍供應,那就隻有餓死一途。
就似現在的拓跋文紹,就是先搶奪鹿州,一來斷去趙軍糧草供應,二來也是要保證自己大軍的供應。若是占了存糧不多的州縣,不用攻打,就是困也困死你。
你就算搶盡了城內百姓之糧,又能堅持多久?更何況,若百姓餓死得多,到時無人掩埋,一旦爆發瘟疫,你同樣要全軍覆滅。
因而,守也好,攻也罷,糧草才是兩軍決戰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尚重過大軍一兩分。況且,若沒有糧草餉銀,誰敢用兵?若有糧草餉銀,自能用兵!
古來重兵決戰者,拋開內部因素,要麽是前鋒敗於敵手導致全軍被退勢影響潰敗,要麽是瘟疫造成大軍減員沒有戰鬥力潰敗,但最多的,就是缺了糧草潰敗。真正兩軍勢均力敵,全憑血戰殺盡對手的,除非兵力非常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就在帝九詔大軍在黃河北邊的開闊之地與拓跋文紹魏軍周旋時,北上的石開在鹿州北麵冀水縣之北的險要之道設寨立營,也把守著通往南麵鹿州的咽喉要道,準備阻擋可能南下的慕容延昭十萬魏軍。
拓跋文紹魏軍被困的前日,慕容延昭的前鋒就到了石開軍前,與石開立營遙遙相對。
慕容延昭自大趙禁軍退後,已占了滄州、定州之間的建州,現在十萬大軍自建州往南一字排開,前鋒已同石開軍接上,慕容延昭的主力尚在建州。
慕容延昭之前有三個選擇,一是往西去攻打定州,二是東迴攻打滄州及夾擊曹劍南軍,三是南下與拓跋文紹同駐鹿州,再徐徐圖之,但每一個選擇都不盡如人意。
若東迴滄州會合拓跋神機,帝九詔隻需以兩三萬兵馬看住鹿州的拓跋文紹軍,其餘大軍自可迴援曹劍南,除非滄州趙軍斷糧,否則很難敗退帝九詔與曹劍南。
若是靠斷糧敗退曹劍南,現在有拓跋神機之軍足矣,慕容延昭東去,不過錦上添花,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若是西去攻打定州,就有被帝九詔率軍插迴建州,斷去魏軍糧道之慮,除非帝九詔比魏軍先斷糧,否則與定州守軍兩麵夾擊,缺糧的魏軍必敗。
慕容延昭知道,自己要憑智謀與兵陣大破帝九詔,那是不可能的,他可有自知之明,不似拓跋文紹自大自傲。所以,無論東歸還是西進,關鍵仍在鹿州的糧草與趙軍後續的供給。
若不能阻斷趙軍後續供給,就算似拓跋文紹般占了鹿州,意義也不大,隻不過增加大趙負擔罷了。但大趙多年屯糧,可不是失去區區一百萬石糧食就得靠剝奪百姓才有。
若要阻斷趙軍供給,就需擊破南麵的帝九詔,這又與慕容延昭沒有擊破帝九詔的自信相違背,可以說無解。
若是全軍南下,與拓跋文紹一同駐紮鹿州,威懾趙境北邊的核心地區,又不用擔心缺糧,倒是可以,但就怕與拓跋文紹兩軍摩擦自亂。
況且有黃河天險在,魏軍水師不如趙軍,又不可能自東海攻得進黃河,是無法接應大軍南下攻打京畿的。何況,就算攻得進黃河,渡海南下黃河口還有極大的風險,若遇巨浪,說不定就全軍覆滅。
如此看來,南下鹿州,其實意義也不大,還可能自亂陣腳。若非是拓跋文紹得了鹿州,自就不用擔心,可以安然的揮師南下,震懾大趙,讓北方趙軍憂心退路,不能全心迎敵。
慕容延昭得了拓跋文紹率軍欲與帝廷義聯合搶奪或焚毀帝九詔北運糧草,已有幾絲心喜;再得了石開領兵北上布防,知道是擔心自己南下,以帝九詔的智慧,也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後來得知帝廷義沒有按原計劃東去配合拓跋文紹攻打帝九詔,已隱約覺得不對,所以才派了將領率軍南來,兵鋒直指石開。
慕容延昭的將領率軍與石開血戰兩日,兵力並不占優勢,指揮上也不及,根本拿石開無法。
將領上報慕容延昭戰況請罪時,慕容延昭終於得報拓跋文紹被帝九詔領軍圍困在鹿州與興原縣之間聚殲,一時大驚,隨後親自領軍南下,隻留大將鎮守建州。
慕容延昭之所以驚起南下,並不是為了拓跋文紹被圍,也不是為了救派人行刺拓跋煦的拓跋文紹,而是欲獨占鹿州,獨得糧草,以備後續之戰。
帝九詔道:“寧王啊寧王,你可想清楚,你若真讓魏軍焚毀糧草,本王之軍能不能餓到倒不一定,但你現在的數萬大軍定會斷糧!還有,我正定路缺糧,深入趙境的慕容延昭同樣缺糧!本王敢肯定,若鹿州糧草被毀,慕容延昭絕不敢再繼續深入南下,試問他又如何影響我趙軍運糧?況且,慕容延昭若做得到影響我趙軍運糧,那我也做得到斷他大軍糧道,大家彼此彼此,最聰明的做法,仍是各守南北,你卻妄想他來影響我大趙糧草供應,可不是做夢!”
帝九詔話一完,拓跋文紹終於發現,自己思慮遠不及帝九詔周密,自己隻看到了大趙禁軍的危境,卻忘了深入趙境的慕容延昭大軍同樣有與滄州一般斷糧的險境。
除非曹劍南已快斷糧,很快就會被拓跋神機擊破,正定路北邊全落入魏國之手,否則慕容延昭怕還真不敢十萬大軍深入南下,否則真被帝九詔斷了糧道,他就是險境。
拓跋文紹現在見帝九詔的從容,怕真是運糧供應上了曹劍南軍。若慕容延昭不傾力南下,改以騎兵遊走,倒是可以,但那樣又容易被帝九詔抓住戰機全殲,也是不妥。果然如帝九詔之言,大家彼此彼此,誰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這也是為何自古至今,除了少量騷擾突襲之軍,凡決勝重兵,都是寸土攻城拔關,步步推進,而少有以全軍孤軍深入持久作戰的。若非能襲擊糧倉保證大軍供應,那就隻有餓死一途。
就似現在的拓跋文紹,就是先搶奪鹿州,一來斷去趙軍糧草供應,二來也是要保證自己大軍的供應。若是占了存糧不多的州縣,不用攻打,就是困也困死你。
你就算搶盡了城內百姓之糧,又能堅持多久?更何況,若百姓餓死得多,到時無人掩埋,一旦爆發瘟疫,你同樣要全軍覆滅。
因而,守也好,攻也罷,糧草才是兩軍決戰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尚重過大軍一兩分。況且,若沒有糧草餉銀,誰敢用兵?若有糧草餉銀,自能用兵!
古來重兵決戰者,拋開內部因素,要麽是前鋒敗於敵手導致全軍被退勢影響潰敗,要麽是瘟疫造成大軍減員沒有戰鬥力潰敗,但最多的,就是缺了糧草潰敗。真正兩軍勢均力敵,全憑血戰殺盡對手的,除非兵力非常少,可以說幾乎沒有。
就在帝九詔大軍在黃河北邊的開闊之地與拓跋文紹魏軍周旋時,北上的石開在鹿州北麵冀水縣之北的險要之道設寨立營,也把守著通往南麵鹿州的咽喉要道,準備阻擋可能南下的慕容延昭十萬魏軍。
拓跋文紹魏軍被困的前日,慕容延昭的前鋒就到了石開軍前,與石開立營遙遙相對。
慕容延昭自大趙禁軍退後,已占了滄州、定州之間的建州,現在十萬大軍自建州往南一字排開,前鋒已同石開軍接上,慕容延昭的主力尚在建州。
慕容延昭之前有三個選擇,一是往西去攻打定州,二是東迴攻打滄州及夾擊曹劍南軍,三是南下與拓跋文紹同駐鹿州,再徐徐圖之,但每一個選擇都不盡如人意。
若東迴滄州會合拓跋神機,帝九詔隻需以兩三萬兵馬看住鹿州的拓跋文紹軍,其餘大軍自可迴援曹劍南,除非滄州趙軍斷糧,否則很難敗退帝九詔與曹劍南。
若是靠斷糧敗退曹劍南,現在有拓跋神機之軍足矣,慕容延昭東去,不過錦上添花,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若是西去攻打定州,就有被帝九詔率軍插迴建州,斷去魏軍糧道之慮,除非帝九詔比魏軍先斷糧,否則與定州守軍兩麵夾擊,缺糧的魏軍必敗。
慕容延昭知道,自己要憑智謀與兵陣大破帝九詔,那是不可能的,他可有自知之明,不似拓跋文紹自大自傲。所以,無論東歸還是西進,關鍵仍在鹿州的糧草與趙軍後續的供給。
若不能阻斷趙軍後續供給,就算似拓跋文紹般占了鹿州,意義也不大,隻不過增加大趙負擔罷了。但大趙多年屯糧,可不是失去區區一百萬石糧食就得靠剝奪百姓才有。
若要阻斷趙軍供給,就需擊破南麵的帝九詔,這又與慕容延昭沒有擊破帝九詔的自信相違背,可以說無解。
若是全軍南下,與拓跋文紹一同駐紮鹿州,威懾趙境北邊的核心地區,又不用擔心缺糧,倒是可以,但就怕與拓跋文紹兩軍摩擦自亂。
況且有黃河天險在,魏軍水師不如趙軍,又不可能自東海攻得進黃河,是無法接應大軍南下攻打京畿的。何況,就算攻得進黃河,渡海南下黃河口還有極大的風險,若遇巨浪,說不定就全軍覆滅。
如此看來,南下鹿州,其實意義也不大,還可能自亂陣腳。若非是拓跋文紹得了鹿州,自就不用擔心,可以安然的揮師南下,震懾大趙,讓北方趙軍憂心退路,不能全心迎敵。
慕容延昭得了拓跋文紹率軍欲與帝廷義聯合搶奪或焚毀帝九詔北運糧草,已有幾絲心喜;再得了石開領兵北上布防,知道是擔心自己南下,以帝九詔的智慧,也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後來得知帝廷義沒有按原計劃東去配合拓跋文紹攻打帝九詔,已隱約覺得不對,所以才派了將領率軍南來,兵鋒直指石開。
慕容延昭的將領率軍與石開血戰兩日,兵力並不占優勢,指揮上也不及,根本拿石開無法。
將領上報慕容延昭戰況請罪時,慕容延昭終於得報拓跋文紹被帝九詔領軍圍困在鹿州與興原縣之間聚殲,一時大驚,隨後親自領軍南下,隻留大將鎮守建州。
慕容延昭之所以驚起南下,並不是為了拓跋文紹被圍,也不是為了救派人行刺拓跋煦的拓跋文紹,而是欲獨占鹿州,獨得糧草,以備後續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