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楊濟時和王光佑正在修煉《不死長生功》,藥島上塗山劫雲匯聚,籠罩了整個主峰。
“這是大師兄在渡成仙劫!”
兩人放下手中的事情,一起向主峰飛去。
“弟子拜見師尊”
“今日你們師兄就要渡成仙劫,對於你們來說也是一場機緣,多多觀摩,等你們將來渡成仙劫時也可以借鑒。”
“是,弟子明白”
天劫凝聚,火劫先至,天火灼燒其身,郭玉一邊用功德之力抵抗天火的灼燒,一邊運轉《不死長生功》修複被天火燒傷的身體。
有功德之力在,天火溫和了不少,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兇猛。
天火煉體,在天火的灼燒之中,郭玉的身體一次次被破壞,又一次次被修複,修煉蛻變成仙體。
“成仙劫一共有風、火、雷三劫,天火煉體、天風凝魂,天雷固源,你們師兄這第一劫乃是天火劫,唯有經過天火淬煉,才能將凡體轉換為仙體。”
“我教授給你們的《不死長生功》乃是一部主修生機的功法,修煉有成,可讓生命力綿綿悠長,再加上有功德之力護持,這火劫對你們師兄來說並不困難。”
“你二人要好好修煉《不死長生功》,若是對成仙劫沒有把握,可再入紅塵懸壺救世,積累功德。”
“多謝師父教誨”
楊濟時和王光佑見不死老人指點自己渡劫經驗,仔細聆聽,深怕漏掉一個字。
能夠有幸進入藥島修行,兩人都不想錯過這場仙緣,修煉成仙可是二人這一世的追求。
對於成仙最重要的一步成仙劫,不知有多少修士困在這一關之下,兩人自然明白要要做準備。
火劫過後,郭玉的身體內誕生一番磅礴生機修複被天火灼傷的身體,凡體也在這股生機之下轉換為了仙體。
天火煉體,天風凝魂。
火劫過後沒有多久,天空中就降下了風劫,各種神風吹刮著郭玉的神魂,天風每降下一道,郭玉的神魂就凝聚一分,若能渡過風劫,就可以凝聚仙魂,若渡不過仙劫,隻能魂歸幽冥。
此時的天風如同刀子一般一刀刀的刮著郭玉的靈魂,如同被千刀萬剮一般,要是無法忍受這種痛苦,神魂就會崩潰。
對付風劫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先天靈寶護住神魂,可惜不死老人太窮,可沒有先天靈寶分給弟子。
好在郭玉道心堅固,又有功德護體,艱難的度過了風劫,凝聚出仙魂。
風火二劫成功渡過,隻剩下最後的一道雷劫。
一炷香之後,雷劫降下,攜帶著天威向郭玉而去。
天雷固源,唯有經過雷劫,仙體和仙體完美合一,將原本的法力轉換為仙力,才能夠成為真正的仙人。
郭玉運轉法陣,調動功法,迎接最後一道雷劫。
雷劫臨身,在體內四處遊走,破壞一切,修複一切。
雷主毀滅,亦主生機。
“恆春”樹下,郭玉努力的煉化體內的天雷之力,身後的先天靈根也在調動著甲木之氣,給郭玉提供無盡的生機。
待雷劫過後,天道降下賜福,先天靈氣從天而降,讓郭玉煉化,穩固修為,身後的先天靈根也借此機緣吸收先天靈氣。
天道賜福過後,一道天門在天空中出現,其上隱隱顯示“南天門”三個大字,天門四周還有天兵天將守護。
每當洪荒大陸有生靈以天仙之法度過成仙劫後,天庭都會為其開啟天門,引導新晉的仙人進入天庭,能在九重天上修煉。
一般情況下,新晉的天仙都會進入天門,加入天庭,成為天庭的一員。
洪荒危機重重,即便是仙人也不安全,進入天門,加入天庭就可以獲得仙籍,得到天庭的庇護,妖魔鬼怪也不敢冒犯。
隻要不違背天條,就可以在九重天上安心修煉。
“弟子拜見師尊”
“渡過成仙劫後,郭玉來到不死老人麵前行禮。”
“恭賀師兄成就天仙之位,從此超脫凡俗,長生久世。”
楊濟時和王光佑見到郭玉到來,立馬上前祝賀。
“這次是為兄先行一步,相信不久兩位師弟亦可度過成仙劫,成為長生仙。”
“借師兄吉言”
“郭玉,這次你已渡過成仙劫,成就天仙之位,接下來有何打算。”
“師父,弟子願跟在師父身邊聆聽師父教導,在這藥島上修行。”
“你可想清楚了”
“弟子已經想好了”
“如此甚好”
天門不會永遠開啟,成就天仙後一柱香之內如果不進入天門,天門就會直接關閉,修士也會失去進入天庭的機會。
並不是所有的生靈都願意加入天庭,天規森嚴,沒有任何仙人膽敢冒犯。
加入天庭,入了仙籍就失去了自由,一些不願意受天規束縛的修士會選擇不進入天門。
人各有誌。
對於這些修士天庭也沒有太多約束,隻要不混亂世間,天庭也不會責罰,可以安心在靈山福地修行。
不入天庭,自然不會受到天庭的庇佑,這些仙人即便是被打殺,天庭也不會過問。
進入天門,加入天庭,入了仙籍就會收到天規約束,也可以保證自身安全,不會被輕易打殺;留在洪荒大陸,逍遙自由,也會有被打殺的風險,生死有命。
兩種選擇各有各的利弊,就看如何取舍。
仙人修煉不易,可以長生久世,自然不願再入輪迴,普通的仙人都會選擇加入天庭,唯有大教弟子、聖人門徒、上古大族不懼危險,不願受天規約束,選擇留在洪荒大陸修行。
見郭玉久久不入天門,天門再次隱去,郭玉也失去進入天庭的機會。
畢竟是自己的大弟子,對郭玉的選擇,不死老人還是十分欣慰。
畢竟是自己的開山大弟子,將來可能會繼承道統,與其他弟子不同。
郭玉並不知道自己身後還有平心娘娘,能夠選擇留下來,也可以看出他對藥島的歸屬感。
將來,他畢竟是不死老人的一大助力,醫仙一脈想要發展壯大,需要更多仙人的支撐。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是大師兄在渡成仙劫!”
兩人放下手中的事情,一起向主峰飛去。
“弟子拜見師尊”
“今日你們師兄就要渡成仙劫,對於你們來說也是一場機緣,多多觀摩,等你們將來渡成仙劫時也可以借鑒。”
“是,弟子明白”
天劫凝聚,火劫先至,天火灼燒其身,郭玉一邊用功德之力抵抗天火的灼燒,一邊運轉《不死長生功》修複被天火燒傷的身體。
有功德之力在,天火溫和了不少,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兇猛。
天火煉體,在天火的灼燒之中,郭玉的身體一次次被破壞,又一次次被修複,修煉蛻變成仙體。
“成仙劫一共有風、火、雷三劫,天火煉體、天風凝魂,天雷固源,你們師兄這第一劫乃是天火劫,唯有經過天火淬煉,才能將凡體轉換為仙體。”
“我教授給你們的《不死長生功》乃是一部主修生機的功法,修煉有成,可讓生命力綿綿悠長,再加上有功德之力護持,這火劫對你們師兄來說並不困難。”
“你二人要好好修煉《不死長生功》,若是對成仙劫沒有把握,可再入紅塵懸壺救世,積累功德。”
“多謝師父教誨”
楊濟時和王光佑見不死老人指點自己渡劫經驗,仔細聆聽,深怕漏掉一個字。
能夠有幸進入藥島修行,兩人都不想錯過這場仙緣,修煉成仙可是二人這一世的追求。
對於成仙最重要的一步成仙劫,不知有多少修士困在這一關之下,兩人自然明白要要做準備。
火劫過後,郭玉的身體內誕生一番磅礴生機修複被天火灼傷的身體,凡體也在這股生機之下轉換為了仙體。
天火煉體,天風凝魂。
火劫過後沒有多久,天空中就降下了風劫,各種神風吹刮著郭玉的神魂,天風每降下一道,郭玉的神魂就凝聚一分,若能渡過風劫,就可以凝聚仙魂,若渡不過仙劫,隻能魂歸幽冥。
此時的天風如同刀子一般一刀刀的刮著郭玉的靈魂,如同被千刀萬剮一般,要是無法忍受這種痛苦,神魂就會崩潰。
對付風劫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先天靈寶護住神魂,可惜不死老人太窮,可沒有先天靈寶分給弟子。
好在郭玉道心堅固,又有功德護體,艱難的度過了風劫,凝聚出仙魂。
風火二劫成功渡過,隻剩下最後的一道雷劫。
一炷香之後,雷劫降下,攜帶著天威向郭玉而去。
天雷固源,唯有經過雷劫,仙體和仙體完美合一,將原本的法力轉換為仙力,才能夠成為真正的仙人。
郭玉運轉法陣,調動功法,迎接最後一道雷劫。
雷劫臨身,在體內四處遊走,破壞一切,修複一切。
雷主毀滅,亦主生機。
“恆春”樹下,郭玉努力的煉化體內的天雷之力,身後的先天靈根也在調動著甲木之氣,給郭玉提供無盡的生機。
待雷劫過後,天道降下賜福,先天靈氣從天而降,讓郭玉煉化,穩固修為,身後的先天靈根也借此機緣吸收先天靈氣。
天道賜福過後,一道天門在天空中出現,其上隱隱顯示“南天門”三個大字,天門四周還有天兵天將守護。
每當洪荒大陸有生靈以天仙之法度過成仙劫後,天庭都會為其開啟天門,引導新晉的仙人進入天庭,能在九重天上修煉。
一般情況下,新晉的天仙都會進入天門,加入天庭,成為天庭的一員。
洪荒危機重重,即便是仙人也不安全,進入天門,加入天庭就可以獲得仙籍,得到天庭的庇護,妖魔鬼怪也不敢冒犯。
隻要不違背天條,就可以在九重天上安心修煉。
“弟子拜見師尊”
“渡過成仙劫後,郭玉來到不死老人麵前行禮。”
“恭賀師兄成就天仙之位,從此超脫凡俗,長生久世。”
楊濟時和王光佑見到郭玉到來,立馬上前祝賀。
“這次是為兄先行一步,相信不久兩位師弟亦可度過成仙劫,成為長生仙。”
“借師兄吉言”
“郭玉,這次你已渡過成仙劫,成就天仙之位,接下來有何打算。”
“師父,弟子願跟在師父身邊聆聽師父教導,在這藥島上修行。”
“你可想清楚了”
“弟子已經想好了”
“如此甚好”
天門不會永遠開啟,成就天仙後一柱香之內如果不進入天門,天門就會直接關閉,修士也會失去進入天庭的機會。
並不是所有的生靈都願意加入天庭,天規森嚴,沒有任何仙人膽敢冒犯。
加入天庭,入了仙籍就失去了自由,一些不願意受天規束縛的修士會選擇不進入天門。
人各有誌。
對於這些修士天庭也沒有太多約束,隻要不混亂世間,天庭也不會責罰,可以安心在靈山福地修行。
不入天庭,自然不會受到天庭的庇佑,這些仙人即便是被打殺,天庭也不會過問。
進入天門,加入天庭,入了仙籍就會收到天規約束,也可以保證自身安全,不會被輕易打殺;留在洪荒大陸,逍遙自由,也會有被打殺的風險,生死有命。
兩種選擇各有各的利弊,就看如何取舍。
仙人修煉不易,可以長生久世,自然不願再入輪迴,普通的仙人都會選擇加入天庭,唯有大教弟子、聖人門徒、上古大族不懼危險,不願受天規約束,選擇留在洪荒大陸修行。
見郭玉久久不入天門,天門再次隱去,郭玉也失去進入天庭的機會。
畢竟是自己的大弟子,對郭玉的選擇,不死老人還是十分欣慰。
畢竟是自己的開山大弟子,將來可能會繼承道統,與其他弟子不同。
郭玉並不知道自己身後還有平心娘娘,能夠選擇留下來,也可以看出他對藥島的歸屬感。
將來,他畢竟是不死老人的一大助力,醫仙一脈想要發展壯大,需要更多仙人的支撐。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