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古代錦鯉文炮灰14
快穿:炮灰也要努力奮鬥! 作者:小花無名一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要唐甜甜挑一個有些潛力的讀書人,想辦法讓他謀個小官,這樣自己的安危算是不用擔心。
畢竟在古代社會,那些貪財好色的人,可能會搶商人的妻子,但絕對不可能動讀書人的妻子。
畢竟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為的事,如果他們敢動手,都不需要唐甜甜出手,這些人敵對的人家,就會抓住這個把柄,讓他們不得翻身。
當然,前提是這個讀書人人品好,沒有想著為了自己的前途,舍棄自己的妻子。
縣城裏讀書人不少,畢竟大家都想著,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真正有成效的並沒有多少。
不過還好,唐甜甜的哥哥唐飛,已經考上了童生,如今正在朝著秀才努力,所以他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
經過仔細對比,唐甜甜選擇了喬羽書。
這個喬羽書在書院裏也算是一個人物,他爹就是童生,所以對兒子學習非常在意。
原本他們家還算富裕,隻是接連的打擊,讓他們家一蹶不振。首先是喬羽書的父親去世,家裏的重擔落在了母親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對外表現得十分潑辣,在附近名聲算不上好。
隻是這兩年他的母親也生病了,他的家裏隻有兩個年幼的妹妹,所以喬羽書被迫撐起這個家。
喬羽書原本學業還算不錯,隻是最近無心學習,隻能待在家裏侍奉母親。
喬羽書落下了太多的學業,如果不抓緊追趕,恐怕今年的秀才就沒有指望了。
縣城裏,雖然也有富商想要支持他,可是想到他母親的名聲,也就沒有多少女子願意嫁給他。
再說了,縣城裏讀書好的又不止他一個,沒必要挑這種人家。
不過唐甜甜卻對他十分滿意,首先喬羽書學業不錯,能看出來唐飛的書上有精彩的注釋,借閱迴去仔細觀摩。
那些注釋是唐甜甜寫的,之前的古代社會,唐甜甜的兒子也是參與過科考的,像這樣四書五經的注釋,她也收錄了幾本兒放在空間。
其次,喬羽書人品還行,家裏母親隻是病重,但他們畢竟還沒有開始當官,如果這個時候迴去讀書,也不是不行,畢竟家裏有兩個妹妹照顧。
第三,喬羽書沒有想著走邪門歪道。可以看得出他家境不好,但是卻沒有打自己妹妹的主意,畢竟家中有兩個妹妹悄悄將她們賣了,應該足以支撐他未來的全部花銷。
第四,喬羽書顏值不錯。
喬羽書那邊,雖然不知道唐甜甜是什麽想法,但是喬羽書的母親卻找了媒人來詢問。
畢竟在她看來,自己已經命不久矣,而自己家兒子卻十分優秀。如果有個幫襯,他一定可以功成名就。
唐立本和崔氏原本並不同意,喬羽書雖然外表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卻沒有優勢。
不過唐甜甜同意,再加上唐飛也是極力讚成,畢竟唐飛在書院和喬羽書接觸的多知道他很有希望。
雙方都同意,再加上喬羽書的母親身體確實已經非常差,所以他們的婚事,也就早早定了下來。
在一個黃道吉日,兩人順利完婚,婚後的生活沒什麽太大差別。
隻不過,喬羽書用安心的去書院學習。
唐甜甜在喬家過的不錯,畢竟喬羽書的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孩子,現在自己命不久矣,這個家未來還要靠唐甜甜,才能撐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所以喬羽書的母親,隻是讓唐甜甜好好休息,日後多多照顧他的兒女。
因為老太太已經病入膏肓,唐甜甜沒有逆轉生死的本事,隻能讓她在最後的日子裏過得輕鬆一些。
所以在得知唐甜甜懷孕後,老太太雖然嘴上說著要抱孫子,可是終究沒有等到那一天,還是去世了。
處理完老太太的後事,一家人又迴到了開始的模樣。
喬羽書拚命學習,想要早點功成名就,讓父母在天之靈感到慰藉。
唐甜甜則在家裏養胎,至於喬羽書的兩個妹妹,唐甜甜也沒有私藏,將自己刺繡的手藝教給她們。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有一門手藝是非常吃香的。
唐甜甜沒有太大的誌向,尤其是在這樣的封建王朝,在有家人牽絆的前提下,也很難做出什麽貢獻,所以就這麽平平淡淡的就好。
喬家不算富裕,但是有唐甜甜刺繡賺的錢,作為補貼,喬羽書也可以沒有壓力的好好用功。
再加上喬羽書母親臨終前的遺願,喬羽書自己也因為錯過了上一次的院試,倍感遺憾,所以他加倍努力。
因為縣裏的學子比較多,所以大家去考試都是結伴而行,因為熟門熟路,所以大家也都比較放心。
在喬羽書考上秀才的時候,唐甜甜也生下了一個兒子。
在這樣的古代社會,如果是女兒還需要繼續生,唐甜甜隻打算要這一個孩子,所以就隻能一步到位了。
當然考上秀才的消息,目前大家還不知道,因為所有考生還在省城,隻不過唐甜甜已經提前知道了結果。
不過說的也是喬羽書雖然不是驚才絕豔之輩,但是通過秀才考試還是很正常的。
果然,當大批學子共同返鄉的時候,大家就一起祝賀這些成功的人,至於失敗的那些,隻能越挫越勇,期待下一次的考試了。
喬羽書這次迴來,可以說是雙喜臨門,不僅考上秀才,還有了後代,一起祭拜過父母之後,喬羽書這才開始思考之後的行動。
秀才在古代並沒有太大的權利,事實上,秀才隻是古代科考的第一步因為作為一個秀才,想要正經當官兒,非常有難度,那麽就隻能自謀生路。
若是想更進一步,那就隻能向上考舉人。
喬羽書自然是不甘心隻作為秀才的,所以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在這接下來的兩年中,發奮用功,然後去京城參加會試。
唐甜甜和喬羽書的兩個妹妹自然表示支持,所以在全家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喬羽書繼續去書院學習,至於家裏的事,自然不用他擔心。
畢竟在古代社會,那些貪財好色的人,可能會搶商人的妻子,但絕對不可能動讀書人的妻子。
畢竟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為的事,如果他們敢動手,都不需要唐甜甜出手,這些人敵對的人家,就會抓住這個把柄,讓他們不得翻身。
當然,前提是這個讀書人人品好,沒有想著為了自己的前途,舍棄自己的妻子。
縣城裏讀書人不少,畢竟大家都想著,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真正有成效的並沒有多少。
不過還好,唐甜甜的哥哥唐飛,已經考上了童生,如今正在朝著秀才努力,所以他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
經過仔細對比,唐甜甜選擇了喬羽書。
這個喬羽書在書院裏也算是一個人物,他爹就是童生,所以對兒子學習非常在意。
原本他們家還算富裕,隻是接連的打擊,讓他們家一蹶不振。首先是喬羽書的父親去世,家裏的重擔落在了母親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對外表現得十分潑辣,在附近名聲算不上好。
隻是這兩年他的母親也生病了,他的家裏隻有兩個年幼的妹妹,所以喬羽書被迫撐起這個家。
喬羽書原本學業還算不錯,隻是最近無心學習,隻能待在家裏侍奉母親。
喬羽書落下了太多的學業,如果不抓緊追趕,恐怕今年的秀才就沒有指望了。
縣城裏,雖然也有富商想要支持他,可是想到他母親的名聲,也就沒有多少女子願意嫁給他。
再說了,縣城裏讀書好的又不止他一個,沒必要挑這種人家。
不過唐甜甜卻對他十分滿意,首先喬羽書學業不錯,能看出來唐飛的書上有精彩的注釋,借閱迴去仔細觀摩。
那些注釋是唐甜甜寫的,之前的古代社會,唐甜甜的兒子也是參與過科考的,像這樣四書五經的注釋,她也收錄了幾本兒放在空間。
其次,喬羽書人品還行,家裏母親隻是病重,但他們畢竟還沒有開始當官,如果這個時候迴去讀書,也不是不行,畢竟家裏有兩個妹妹照顧。
第三,喬羽書沒有想著走邪門歪道。可以看得出他家境不好,但是卻沒有打自己妹妹的主意,畢竟家中有兩個妹妹悄悄將她們賣了,應該足以支撐他未來的全部花銷。
第四,喬羽書顏值不錯。
喬羽書那邊,雖然不知道唐甜甜是什麽想法,但是喬羽書的母親卻找了媒人來詢問。
畢竟在她看來,自己已經命不久矣,而自己家兒子卻十分優秀。如果有個幫襯,他一定可以功成名就。
唐立本和崔氏原本並不同意,喬羽書雖然外表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卻沒有優勢。
不過唐甜甜同意,再加上唐飛也是極力讚成,畢竟唐飛在書院和喬羽書接觸的多知道他很有希望。
雙方都同意,再加上喬羽書的母親身體確實已經非常差,所以他們的婚事,也就早早定了下來。
在一個黃道吉日,兩人順利完婚,婚後的生活沒什麽太大差別。
隻不過,喬羽書用安心的去書院學習。
唐甜甜在喬家過的不錯,畢竟喬羽書的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孩子,現在自己命不久矣,這個家未來還要靠唐甜甜,才能撐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所以喬羽書的母親,隻是讓唐甜甜好好休息,日後多多照顧他的兒女。
因為老太太已經病入膏肓,唐甜甜沒有逆轉生死的本事,隻能讓她在最後的日子裏過得輕鬆一些。
所以在得知唐甜甜懷孕後,老太太雖然嘴上說著要抱孫子,可是終究沒有等到那一天,還是去世了。
處理完老太太的後事,一家人又迴到了開始的模樣。
喬羽書拚命學習,想要早點功成名就,讓父母在天之靈感到慰藉。
唐甜甜則在家裏養胎,至於喬羽書的兩個妹妹,唐甜甜也沒有私藏,將自己刺繡的手藝教給她們。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有一門手藝是非常吃香的。
唐甜甜沒有太大的誌向,尤其是在這樣的封建王朝,在有家人牽絆的前提下,也很難做出什麽貢獻,所以就這麽平平淡淡的就好。
喬家不算富裕,但是有唐甜甜刺繡賺的錢,作為補貼,喬羽書也可以沒有壓力的好好用功。
再加上喬羽書母親臨終前的遺願,喬羽書自己也因為錯過了上一次的院試,倍感遺憾,所以他加倍努力。
因為縣裏的學子比較多,所以大家去考試都是結伴而行,因為熟門熟路,所以大家也都比較放心。
在喬羽書考上秀才的時候,唐甜甜也生下了一個兒子。
在這樣的古代社會,如果是女兒還需要繼續生,唐甜甜隻打算要這一個孩子,所以就隻能一步到位了。
當然考上秀才的消息,目前大家還不知道,因為所有考生還在省城,隻不過唐甜甜已經提前知道了結果。
不過說的也是喬羽書雖然不是驚才絕豔之輩,但是通過秀才考試還是很正常的。
果然,當大批學子共同返鄉的時候,大家就一起祝賀這些成功的人,至於失敗的那些,隻能越挫越勇,期待下一次的考試了。
喬羽書這次迴來,可以說是雙喜臨門,不僅考上秀才,還有了後代,一起祭拜過父母之後,喬羽書這才開始思考之後的行動。
秀才在古代並沒有太大的權利,事實上,秀才隻是古代科考的第一步因為作為一個秀才,想要正經當官兒,非常有難度,那麽就隻能自謀生路。
若是想更進一步,那就隻能向上考舉人。
喬羽書自然是不甘心隻作為秀才的,所以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在這接下來的兩年中,發奮用功,然後去京城參加會試。
唐甜甜和喬羽書的兩個妹妹自然表示支持,所以在全家一致同意的情況下,喬羽書繼續去書院學習,至於家裏的事,自然不用他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