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被截斷後路的東瀛陸軍
我領海寬,戰艦多億點過分嗎? 作者:苗雲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甚至反坦克手雷還沒送到戰場,這幾十萬東瀛的非主力師團部隊就開始全線後撤了。
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選擇不是怎麽進攻,而是怎麽樣撤退才能夠保存實力,不被打得潰散。
雖然幽州戰場上還有15萬的高麗仆從軍,但正規軍都打不贏的仗,讓仆從軍上去也隻能是送菜。
如此糜爛的局勢,讓返迴戰場的川崎一郎看了也忍不住頭皮發麻,感到無從下手。
最終經過兩天兩夜的考量,他還是艱難的認清現實,不再做夢似的繼續發動進攻。
他決定讓主力部隊先後撤再說。
不過對於數量達到幾十萬的龐大部隊來說,想後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擺在川崎一郎麵前的選擇其實隻有兩個,要麽讓東瀛陸軍剩餘部隊向東撤離,一直撤到海岸邊,然後派遣船隻將他們送迴東瀛本土。
要麽讓部隊南下,從陸地上退出幽州,進入高麗王國。
高麗半島雖然緊挨著幽州,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區,易守難攻,龍國不一定會派兵越過邊境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最好的選擇是兩個方案同時進行,這樣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保存己方實力。
所以他命令東瀛步兵向東撤離,準備乘坐船隻返迴東瀛本土,而本來就處於南部的15萬高麗仆從軍,則直接南撤返迴高麗王國。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他不惜拉下臉來主動去找安德烈,請求熊國能夠將海參港拿出來供東瀛陸軍臨時使用,方便撤離。
本來安德烈想拒絕這個請求的,但沙皇為了穩住東亞局勢,拉攏天皇,直接同意了這個請求。
現在的歐羅巴局勢非常緊張,各國都在擴軍備戰,導致沙皇也很憂慮,不想在遠東樹立更多的敵人,聯合東瀛穩定局勢才是最優選擇。
要不是龍國拒絕任何溝通,他都想跟顧北和談一下,簽訂個雙方互不侵犯條約。
當然,現在東亞地區最著急的還不是熊國,而是東瀛。
川崎一郎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才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龍國坦克部隊居然早就兵分兩路,開始搞大縱深穿插,執行切斷他們後撤路線的任務了。
現在王莽手中的部隊,有5個坦克營攪動東北平原,讓這裏的東瀛步兵很難順利撤退。
另外5個坦克營則是向東南方向穿插,現在已經開到了鴨綠江邊,堵死了15萬仆從軍南撤的道路。
麵對被連夜炸毀的跨江大橋,15萬高麗仆從軍欲哭無淚,有家難迴。
直到這個時候,川崎一郎才終於認識到東瀛陸軍在幽州大勢已去,完全守不住了。
雖然他的初始想法很美好,想要用自己手中的幾十萬部隊打反擊,利用兵力優勢先破壞掉龍國陸軍的補給線,然後圍點打援將其逐步蠶食。
但正如王莽所說,他對兵力的認知還停留在數人頭數的階段,完全不知道裝甲集群使用閃電戰能給整個戰局帶來多大的影響。
在某些時候,3000人的裝甲部隊比30萬步兵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雖然他麾下光招募的新兵就有30萬,但等他實際想要調動這些部隊的時候,卻發現12個師團的指揮部全被端了,大量部隊死傷慘重,已經潰散成完全無法組織起來的散兵。
這時候上級傳達下來的軍令都沒有辦法通暢的送到基層部隊手中,還談什麽戰場指揮和作戰?
短短兩天時間,分成10支部隊的坦克旅就將幽州局勢攪了個天翻地覆,他們在擊殺了超過2萬名東瀛士兵的情況下,還製造了接近10萬名潰兵,並且堵死了東瀛陸軍後撤的主要道路。
川崎一郎見局勢惡化這麽快,終於沉不住氣了,連夜乘坐飛機返迴東瀛。
他迴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陸軍航空兵將所有飛機從前線調迴來。
緊接著給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師團下達命令,讓其強行向東北方向突圍,準備抵達東海岸,並且從熊國掌控的海參港乘船撤離。
而還待在盤山城的第二師團,則因為太過靠近龍國主力部隊而被當成了棄子。
整個第二師團人都將作為犧牲品,負責阻擋龍國陸軍的推進,給其它部隊撤離幽州爭取時間。
現在唯一讓川崎一郎鬆口氣的消息,就是龍國的裝甲師推進速度沒有想象中那麽快,真正在前線攪風攪雨的隻有坦克旅那幾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後撤動作及時,東瀛陸軍還是能夠保存下來一大部分兵力的。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東瀛陸軍所有部隊幾乎都在撤退和大潰敗中度過。
在這種崩壞的戰局之中,最先扛不住壓力的是來自高麗王國的那15萬仆從軍。
他們本來就是二鬼子,替主子作戰的,結果現在主子在前線都扛不住了,他們這些二流部隊自然心態更加崩潰。
在5個坦克營的阻攔之下,他們十幾萬大軍不但無法通過橋梁渡河,就連下遊的安東縣和長甸河口都無法通行。
無法撤退的他們在三天後被追趕上來的龍國第一集團軍包圍在河岸邊,最終全部選擇了交槍投降。
東瀛陸軍的第三、第四兩個主力師團在撤退的過程中被龍國兩個機械化步兵師追上,在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最終慘遭圍殲。
第九、第十兩個師團在東北平原上收攏了大量非主力師團的潰兵,將其集結在一起共同撤退。
由於有友軍部隊拚死掩護,所以他們花費7天時間成功撤退到了海參港。
這支部隊人數最多,達到了19萬。
本來川崎一郎在這裏準備了大量船隻,還征調了不少熊國的民用船隻,就是為了以最快速度將部隊運迴東瀛本土。
大海對岸就是東瀛本土,這是他們最有把握成功撤離的一條逃生路線。
但由於聯合艦隊的覆滅,導致製海權被龍國掌控,所以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船隻在港口和周邊海域被龍國潛艇擊沉。
那些在淺水區躲藏的平底船也無法幸免,隻要他們搭乘著東瀛士兵離開港口,不出一個小時就會被龍國的虎鯊潛艇擊沉在海麵上。
哪怕是夜晚偷渡,也無法逃脫被擊沉的命運。
這一下直接把川崎一郎逼瘋了。
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選擇不是怎麽進攻,而是怎麽樣撤退才能夠保存實力,不被打得潰散。
雖然幽州戰場上還有15萬的高麗仆從軍,但正規軍都打不贏的仗,讓仆從軍上去也隻能是送菜。
如此糜爛的局勢,讓返迴戰場的川崎一郎看了也忍不住頭皮發麻,感到無從下手。
最終經過兩天兩夜的考量,他還是艱難的認清現實,不再做夢似的繼續發動進攻。
他決定讓主力部隊先後撤再說。
不過對於數量達到幾十萬的龐大部隊來說,想後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擺在川崎一郎麵前的選擇其實隻有兩個,要麽讓東瀛陸軍剩餘部隊向東撤離,一直撤到海岸邊,然後派遣船隻將他們送迴東瀛本土。
要麽讓部隊南下,從陸地上退出幽州,進入高麗王國。
高麗半島雖然緊挨著幽州,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區,易守難攻,龍國不一定會派兵越過邊境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
最好的選擇是兩個方案同時進行,這樣能夠盡最大可能的保存己方實力。
所以他命令東瀛步兵向東撤離,準備乘坐船隻返迴東瀛本土,而本來就處於南部的15萬高麗仆從軍,則直接南撤返迴高麗王國。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他不惜拉下臉來主動去找安德烈,請求熊國能夠將海參港拿出來供東瀛陸軍臨時使用,方便撤離。
本來安德烈想拒絕這個請求的,但沙皇為了穩住東亞局勢,拉攏天皇,直接同意了這個請求。
現在的歐羅巴局勢非常緊張,各國都在擴軍備戰,導致沙皇也很憂慮,不想在遠東樹立更多的敵人,聯合東瀛穩定局勢才是最優選擇。
要不是龍國拒絕任何溝通,他都想跟顧北和談一下,簽訂個雙方互不侵犯條約。
當然,現在東亞地區最著急的還不是熊國,而是東瀛。
川崎一郎下達了撤退命令之後才發現,事情遠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龍國坦克部隊居然早就兵分兩路,開始搞大縱深穿插,執行切斷他們後撤路線的任務了。
現在王莽手中的部隊,有5個坦克營攪動東北平原,讓這裏的東瀛步兵很難順利撤退。
另外5個坦克營則是向東南方向穿插,現在已經開到了鴨綠江邊,堵死了15萬仆從軍南撤的道路。
麵對被連夜炸毀的跨江大橋,15萬高麗仆從軍欲哭無淚,有家難迴。
直到這個時候,川崎一郎才終於認識到東瀛陸軍在幽州大勢已去,完全守不住了。
雖然他的初始想法很美好,想要用自己手中的幾十萬部隊打反擊,利用兵力優勢先破壞掉龍國陸軍的補給線,然後圍點打援將其逐步蠶食。
但正如王莽所說,他對兵力的認知還停留在數人頭數的階段,完全不知道裝甲集群使用閃電戰能給整個戰局帶來多大的影響。
在某些時候,3000人的裝甲部隊比30萬步兵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雖然他麾下光招募的新兵就有30萬,但等他實際想要調動這些部隊的時候,卻發現12個師團的指揮部全被端了,大量部隊死傷慘重,已經潰散成完全無法組織起來的散兵。
這時候上級傳達下來的軍令都沒有辦法通暢的送到基層部隊手中,還談什麽戰場指揮和作戰?
短短兩天時間,分成10支部隊的坦克旅就將幽州局勢攪了個天翻地覆,他們在擊殺了超過2萬名東瀛士兵的情況下,還製造了接近10萬名潰兵,並且堵死了東瀛陸軍後撤的主要道路。
川崎一郎見局勢惡化這麽快,終於沉不住氣了,連夜乘坐飛機返迴東瀛。
他迴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陸軍航空兵將所有飛機從前線調迴來。
緊接著給第三、第四、第九、第十師團下達命令,讓其強行向東北方向突圍,準備抵達東海岸,並且從熊國掌控的海參港乘船撤離。
而還待在盤山城的第二師團,則因為太過靠近龍國主力部隊而被當成了棄子。
整個第二師團人都將作為犧牲品,負責阻擋龍國陸軍的推進,給其它部隊撤離幽州爭取時間。
現在唯一讓川崎一郎鬆口氣的消息,就是龍國的裝甲師推進速度沒有想象中那麽快,真正在前線攪風攪雨的隻有坦克旅那幾千人。
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後撤動作及時,東瀛陸軍還是能夠保存下來一大部分兵力的。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東瀛陸軍所有部隊幾乎都在撤退和大潰敗中度過。
在這種崩壞的戰局之中,最先扛不住壓力的是來自高麗王國的那15萬仆從軍。
他們本來就是二鬼子,替主子作戰的,結果現在主子在前線都扛不住了,他們這些二流部隊自然心態更加崩潰。
在5個坦克營的阻攔之下,他們十幾萬大軍不但無法通過橋梁渡河,就連下遊的安東縣和長甸河口都無法通行。
無法撤退的他們在三天後被追趕上來的龍國第一集團軍包圍在河岸邊,最終全部選擇了交槍投降。
東瀛陸軍的第三、第四兩個主力師團在撤退的過程中被龍國兩個機械化步兵師追上,在無法逃脫的情況下最終慘遭圍殲。
第九、第十兩個師團在東北平原上收攏了大量非主力師團的潰兵,將其集結在一起共同撤退。
由於有友軍部隊拚死掩護,所以他們花費7天時間成功撤退到了海參港。
這支部隊人數最多,達到了19萬。
本來川崎一郎在這裏準備了大量船隻,還征調了不少熊國的民用船隻,就是為了以最快速度將部隊運迴東瀛本土。
大海對岸就是東瀛本土,這是他們最有把握成功撤離的一條逃生路線。
但由於聯合艦隊的覆滅,導致製海權被龍國掌控,所以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船隻在港口和周邊海域被龍國潛艇擊沉。
那些在淺水區躲藏的平底船也無法幸免,隻要他們搭乘著東瀛士兵離開港口,不出一個小時就會被龍國的虎鯊潛艇擊沉在海麵上。
哪怕是夜晚偷渡,也無法逃脫被擊沉的命運。
這一下直接把川崎一郎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