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氣急敗壞的太後
我領海寬,戰艦多億點過分嗎? 作者:苗雲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多種原因共同造就的結果,說句不好聽的,將來沈家可能都要麵臨清算。”
“但你們不同,起碼在沒有徹底得罪太後殿下之前,你們依然可以堂堂正正的在朝為官,一展胸中抱負。”
“如果你們全都主動辭官,那朝廷才真是徹底沒救了。屆時奸佞小人當權,不但會想方設法的對咱們清算,更會為禍朝綱,導致帝國崩塌。”
“帝國崩塌事小,那些被卷入災難的百姓因此而慘死,才是最讓人痛心的。”
“你們是帝國的官員,不能做那個百姓掘墓人,遭千百世的後人唾罵。”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對於很多底層窮苦百姓來說,他們寧願做和平時期的牛馬,也不願意做亂世的炮灰。
就算當不了和平時期的牛馬,也要盡量把戰爭亂世的時間點往後推,讓那個崩壞的結局晚點到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犧牲一代人打仗,讓後輩代代享福”的勇氣和覺悟。
果然,聽完他的這番話,幾名武官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都對現有的朝廷製度不滿意,但如果推翻它,恐怕混亂的局勢會導致更多人犧牲,這些犧牲的人可不會是皇室成員,而是沒有背景的平頭百姓。
這讓他們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且最關鍵的是,連沈豐這個兵部尚書都被太後一句話給罷免了,他們這些武官地位更低,即便想改變國家大勢,也是有心無力。
沈峰看著眾人的表情,輕歎一聲:“我雖然從兵部尚書的位置上退下來了,但沈書南可還是江浙總督,現在還沒到咱們跟皇室撕破臉的時候。”
他本來年紀就大了,即便現在不得罪太後,也很快就要麵臨退休,所以沈家的話事人其實已經隱隱變成了沈書南。
他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自己的兒子考慮。
如果讓太後知道他私底下攛掇其他武官集體辭職,那難保她不會對沈書南下手。
在場幾人都是有家室的高官,對其中利弊清楚的很,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過來。
片刻後,一名武官搖頭歎道:“罷了罷了,我等不過隻是棋子,當不了那下棋的人。”
“隻是不知道,堂堂4億多人口的大慶帝國,何時才能出來一位雄主,替黎明百姓開出一條萬世太平的道路。”
眾人搖頭苦笑,一起走出了皇宮。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沈豐幾乎天天閑賦在家。
除了被皇室的人盯著,不能離開家門之外,其它方麵倒沒有受到任何限製,他依然享受著府裏丫鬟和家丁們的伺候。
幾天後,無事一身輕的他甚至有閑心在自家庭院中養些花花草草,調養身心。
在外人看來,他顯然已經適應了退休後的老年生活。
不過沈豐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偷偷通過特殊手段發送出去一條秘密消息。
消息經過專人轉送,很快就抵達了江浙地區,被送到了江浙總督沈書南手中。
信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敦促沈書南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南下瓊州,去麵見一下剛剛升任南洋總督的顧北。
此行的目的除了考察南洋三州的治理和發展狀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商議一下兩家何時聯姻。
失去了沈豐老爺子站台的沈家,明顯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想要家族繁榮昌盛,就必須大力度的投資潛力股,或者與其它勢力聯合。
而顧家雖然目前核心成員隻有顧北一人,但由於他太過優秀,所以成為了沈家聯姻的主要目標。
再加上顧北和沈碧靈從小就認識,雙方有感情基礎,婚事能成的概率比較高。
如果雙方結成親家,暗地裏聯合在一起,優劣互補,將來的沈家說不定能在沈書南手中更上一層樓。
沈豐當了一輩子官,即便退休之後也對兒孫後代們非常擔憂,所以在盡可能的為孩子們多鋪一些路,便於應對那即將到來的亂世。
他的這些私下安排並沒有被任何外人知道,不過太後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太當迴事。
沈家與顧家的聯係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這件事既然被太後挑明,那沈家也沒必要裝下去了。
此時的太後,正在宮中生悶氣。
……
皇宮中,宮殿此起彼伏。
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亮黃色光芒,屋頂上的飛簷鬥拱如同展翅欲飛的鳳凰,彰顯著皇家威嚴。
穿著一身淡雅鳳袍的太後剛剛從養心殿走出來,臉上還帶著並未完全消散的怒意。
她嘴裏絮絮叨叨的罵道:“天殺的沈豐,忘恩負義的鼠輩!若是沒有哀家的扶持,他能坐上兵部尚書的位置?”
“我還把帝國最為富庶的江浙地區都交給了他兒子掌管,這才讓沈家迅速崛起,同時讓兵部有了充足的軍餉來源。”
“現在倒好,這個死老頭子為了一個顧家餘孽,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頂撞哀家,讓皇家顏麵盡失,還強行讓我封賞顧北。”
“混蛋玩意,我什麽好處都沒得到,還白白送出去一個南洋總督的職位,真是氣死我了!“
“那顧北升任南洋總督對皇室有什麽好處?他就是當上了四大洋的總督,不也還是沒給朝廷上交一文錢?”
太後俏麗的臉龐都因憤怒而有些扭曲,如今不在朝堂上,不需要顧及形象,她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靠罵人來發泄一番了。
周圍的宮女太監們見此情景,都耷拉著腦袋裝作沒聽見,生怕太後將怒火撒在她們身上。
隻有小六子一臉諂媚的走上前來,安慰道:“太後娘娘別生氣,為了一個告老還鄉的老頭子氣壞了身體可不值得。”
“奴婢已經在寢殿準備好了荔枝,是剛剛從南方走水路運過來的,您吃了也好消消火氣。”
太後深吸一口氣,望著頭頂逐漸毒辣起來的太陽,這才緩緩道:“也罷,先不去想那些糟心事。還是小六子嘴甜,知道哀家喜歡聽什麽。”
她伸出戴著扳指的手,在後者的攙扶下往寢殿走去。
片刻後,吃上荔枝的太後臉色終於稍稍緩和,有心思去會見一些賓客了。
不過夠資格進皇宮見她的人不多,今天她要見的人,是金陵銀行的創辦者榮鵬天。
當然,他還有一個聽起來比較響亮的職位,叫江浙巡撫。
“但你們不同,起碼在沒有徹底得罪太後殿下之前,你們依然可以堂堂正正的在朝為官,一展胸中抱負。”
“如果你們全都主動辭官,那朝廷才真是徹底沒救了。屆時奸佞小人當權,不但會想方設法的對咱們清算,更會為禍朝綱,導致帝國崩塌。”
“帝國崩塌事小,那些被卷入災難的百姓因此而慘死,才是最讓人痛心的。”
“你們是帝國的官員,不能做那個百姓掘墓人,遭千百世的後人唾罵。”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對於很多底層窮苦百姓來說,他們寧願做和平時期的牛馬,也不願意做亂世的炮灰。
就算當不了和平時期的牛馬,也要盡量把戰爭亂世的時間點往後推,讓那個崩壞的結局晚點到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犧牲一代人打仗,讓後輩代代享福”的勇氣和覺悟。
果然,聽完他的這番話,幾名武官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都對現有的朝廷製度不滿意,但如果推翻它,恐怕混亂的局勢會導致更多人犧牲,這些犧牲的人可不會是皇室成員,而是沒有背景的平頭百姓。
這讓他們都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且最關鍵的是,連沈豐這個兵部尚書都被太後一句話給罷免了,他們這些武官地位更低,即便想改變國家大勢,也是有心無力。
沈峰看著眾人的表情,輕歎一聲:“我雖然從兵部尚書的位置上退下來了,但沈書南可還是江浙總督,現在還沒到咱們跟皇室撕破臉的時候。”
他本來年紀就大了,即便現在不得罪太後,也很快就要麵臨退休,所以沈家的話事人其實已經隱隱變成了沈書南。
他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自己的兒子考慮。
如果讓太後知道他私底下攛掇其他武官集體辭職,那難保她不會對沈書南下手。
在場幾人都是有家室的高官,對其中利弊清楚的很,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過來。
片刻後,一名武官搖頭歎道:“罷了罷了,我等不過隻是棋子,當不了那下棋的人。”
“隻是不知道,堂堂4億多人口的大慶帝國,何時才能出來一位雄主,替黎明百姓開出一條萬世太平的道路。”
眾人搖頭苦笑,一起走出了皇宮。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沈豐幾乎天天閑賦在家。
除了被皇室的人盯著,不能離開家門之外,其它方麵倒沒有受到任何限製,他依然享受著府裏丫鬟和家丁們的伺候。
幾天後,無事一身輕的他甚至有閑心在自家庭院中養些花花草草,調養身心。
在外人看來,他顯然已經適應了退休後的老年生活。
不過沈豐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偷偷通過特殊手段發送出去一條秘密消息。
消息經過專人轉送,很快就抵達了江浙地區,被送到了江浙總督沈書南手中。
信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敦促沈書南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南下瓊州,去麵見一下剛剛升任南洋總督的顧北。
此行的目的除了考察南洋三州的治理和發展狀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商議一下兩家何時聯姻。
失去了沈豐老爺子站台的沈家,明顯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想要家族繁榮昌盛,就必須大力度的投資潛力股,或者與其它勢力聯合。
而顧家雖然目前核心成員隻有顧北一人,但由於他太過優秀,所以成為了沈家聯姻的主要目標。
再加上顧北和沈碧靈從小就認識,雙方有感情基礎,婚事能成的概率比較高。
如果雙方結成親家,暗地裏聯合在一起,優劣互補,將來的沈家說不定能在沈書南手中更上一層樓。
沈豐當了一輩子官,即便退休之後也對兒孫後代們非常擔憂,所以在盡可能的為孩子們多鋪一些路,便於應對那即將到來的亂世。
他的這些私下安排並沒有被任何外人知道,不過太後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太當迴事。
沈家與顧家的聯係早已經不是什麽秘密,這件事既然被太後挑明,那沈家也沒必要裝下去了。
此時的太後,正在宮中生悶氣。
……
皇宮中,宮殿此起彼伏。
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亮黃色光芒,屋頂上的飛簷鬥拱如同展翅欲飛的鳳凰,彰顯著皇家威嚴。
穿著一身淡雅鳳袍的太後剛剛從養心殿走出來,臉上還帶著並未完全消散的怒意。
她嘴裏絮絮叨叨的罵道:“天殺的沈豐,忘恩負義的鼠輩!若是沒有哀家的扶持,他能坐上兵部尚書的位置?”
“我還把帝國最為富庶的江浙地區都交給了他兒子掌管,這才讓沈家迅速崛起,同時讓兵部有了充足的軍餉來源。”
“現在倒好,這個死老頭子為了一個顧家餘孽,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頂撞哀家,讓皇家顏麵盡失,還強行讓我封賞顧北。”
“混蛋玩意,我什麽好處都沒得到,還白白送出去一個南洋總督的職位,真是氣死我了!“
“那顧北升任南洋總督對皇室有什麽好處?他就是當上了四大洋的總督,不也還是沒給朝廷上交一文錢?”
太後俏麗的臉龐都因憤怒而有些扭曲,如今不在朝堂上,不需要顧及形象,她終於可以肆無忌憚的靠罵人來發泄一番了。
周圍的宮女太監們見此情景,都耷拉著腦袋裝作沒聽見,生怕太後將怒火撒在她們身上。
隻有小六子一臉諂媚的走上前來,安慰道:“太後娘娘別生氣,為了一個告老還鄉的老頭子氣壞了身體可不值得。”
“奴婢已經在寢殿準備好了荔枝,是剛剛從南方走水路運過來的,您吃了也好消消火氣。”
太後深吸一口氣,望著頭頂逐漸毒辣起來的太陽,這才緩緩道:“也罷,先不去想那些糟心事。還是小六子嘴甜,知道哀家喜歡聽什麽。”
她伸出戴著扳指的手,在後者的攙扶下往寢殿走去。
片刻後,吃上荔枝的太後臉色終於稍稍緩和,有心思去會見一些賓客了。
不過夠資格進皇宮見她的人不多,今天她要見的人,是金陵銀行的創辦者榮鵬天。
當然,他還有一個聽起來比較響亮的職位,叫江浙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