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士正在那經房冥想聯翩,耳邊響起一陣陣悠揚的晨鍾聲,該吃早齋了。
早齋很簡單,每個僧人一碗稀米粥,其他的沒什麽啦!並不是這些寺僧已修行至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那年天旱少雨,百姓們衣食無著,很多人都已餓肚子了,寺廟的捐贈自然少了。這點僅存的餘糧也會很快罄盡,能一天喝上兩頓粥就不錯了。他吃過粥,走上一行石階,來到了後院一燈法師的禪房。一燈法師正在靜坐參禪。
“弟子秀士給師父請安。”他看法師正在靜悟禪境,小心低聲向師父請安。
“秀士來啦,你來的正好,我有話對你說。”一燈法師睜開微閉的雙眼,慈愛地看著眼前的俊秀少年。時光過的好快呀,轉眼這孩子已經長大了。
“師父有什麽話盡管吩咐,弟子洗耳恭聽。”秀士說。
“秀士呀,近來天降旱災,晉冀魯豫旱情已現。我夜觀天象,見天河昏暗,月星無光,恐怕這災荒要愈三年,尤以晉豫災情為最,千萬生靈又將塗炭了。吾佛門以普度眾生為要,焉能棄置天下百姓於水火而不顧,現佛門中唯你參悟佛法至理為深。為師打算讓你遠涉他鄉講經化緣,一來救民於水火,二來拜涉名山寶刹,窮盡佛理奧義,申我大法宏旨,參化根本。汝可願為嗎?”
“弟子願為,弟子定弘法育民,化來米粟錢糧以解民厄。”石秀士道。
“你迴去收拾一下,明天下山去吧。”一燈法師說,“我有一書《黃道經》,你帶上無事可勤加研讀;一墨玉劍贈你護身。”
“謹遵師命,請師父保重貴體。”石秀士說著從一燈法師手裏雙手接過一黃皮小書和長一尺二寸熒光閃閃的墨玉劍,轉身來到自己的寢房。
第二天一早他拜別一燈法師,懷揣《黃道經》,背著裝了幾件替換衣服的布包,腰挎墨玉劍下山而去。
他剛下得山來,就見路上逃荒的百姓衣衫襤褸拖兒帶女,神情黯然如枯死油燈的昏黃暗暈,路邊的樹皮都被那饑民扒光吞進口腹,有的百姓已經給子女頭插草標,換取活口之物。大地龜裂,晉豫一帶草木無存。白天人如行屍,夜來磷火遍野,一片慘淡末世景象。秀士心戚如堵巨石透不過氣來。他唯有求老天早降甘霖,自己早日到那殷實之地多化些錢糧來。
他一路向洛陽走來,聽說那裏是十三朝古都,繁花似錦,似人間天堂,他想先在那裏開個壇場,化些救命的錢糧賑濟瀕死的災民。
他正急急忙忙往前趕路,一抬頭來到了一山坳村莊外,一輪紅日已墜入山坳遠方的層林裏,樹丫上蒙上了一層金色,天已薄暮了。秀士忙著趕路,中午飯也沒吃,現在才覺得肚裏饑腸咕嚕。他走進那村落,隻見斷壁殘垣,杳無人跡。是了可能這裏的人也遭了災荒,出門逃荒去了。他默念了一遍三藏真經,強忍住饑餓,在一處破敗的院落裏找了間幹爽的屋子,又胡亂在地上鋪些撿來的枯樹葉,便和衣而睡。也是他趕路趕的太緊,疲倦了,一會兒竟進入了夢鄉。
他正睡的香,猛然聽到耳邊有咯咯的笑聲,他迷迷糊糊的睜開眼一看。原來有人喝酒行令取樂。秀士這一驚可是不小。他看了看,竟是兩個絕色美人在那外間裏的一個桌子旁喝酒,現在她們正打鬧著,那身著黃衣裳的姑娘咯咯笑的正歡。
“你耍賴你耍賴,我已答出酒令,還灌我喝酒,可惜沒有酒場司令人。”黃衣女子邊笑邊道。
“好了好了,這次不算。聽好重新再來。”一紫衣女子說,“雲煙水雜可入畫,問雲有何雲?煙是啥煙?水有幾重?雜題若何?”
“這有何難,”那黃衣女子道,“雲煙水雜可入畫,雲有雲橫穀口,雲出岩間,白雲出岫,輕雲下嶺。煙是煙橫穀口,煙出溪上,暮靄平林,輕煙引素,春山煙嵐,秋山煙靄。水有迴溪濺瀑,鬆石濺瀑,雲嶺飛泉,雨中瀑布,雪中瀑布,煙溪瀑布,遠水鳴榔,雲溪釣艇。雜若水村漁舍,憑高觀耨,平沙落雁,溪橋酒家,橋梁樵子,皆雜題也。”
“春夏四時畫中相若何?”紫衣女子又問。
看著耀耀明光燦爛五彩懸在那桌上空的明珠燈盞,秀士知道是遇上了精靈狐仙了。
他起身盤坐,念起了三藏心經。
黃衣女子和紫衣女子看到秀士這副模樣,相似一笑。“那禿子過來喝兩杯暖暖身子吧!”紫衣女子喊道。
秀士也不理她們,頌心經如故。
“我叫小白,”黃衣女子說,“這位是海棠。”她指了指紫衣女子。
“請問你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呀?”黃衣姑娘問秀士道。
秀士看她們沒有惡意,便說:“我是一行者到洛陽去講經化緣的。”
秀士心驚道:“這鬼精靈看她們年齡與我般若,不想竟是這般伶牙俐齒,好似倒能看透人的心思。我若不過去,恐怕更要遭她們嘲笑了,豈不看輕了我!”想到這裏便說:“二位仙子誤會了,秀士我確實是嵩山少林寺行者,奉師命講經化緣去的。如若仙子不棄,秀士就叨擾一席!”說吧就站起赴外間就座,大咧咧但也氣宇軒昂,頗有一股瀟灑仙風。二女子這才笑道:“這就對了嘛!心有所想,口有所言,身有所行,光明磊落,敢想敢為,這才是君子處世之風。”
“謬獎,謬獎,不敢妄稱君子,但求磊落豁達,問心無愧。”秀士微微一笑道。
“原該如此。”那紫衣女子說:“可恨有人好帶麵罩。”
“如今我們萍水相逢,也算有緣,不妨一醉方休。”黃衣女子對秀士道,“以後你也不用仙子仙子地叫我們,喊我們的名字就是了。”
“恭敬不如從命。”秀士道,“但得知心友,相攜共與歡。今朝有酒今朝醉,讓我們開懷痛飲。”
小白浮空一掠,纖手中多出一白玉酒鐏來,她滿斟一杯酒。玉麵如桃花撒雨,明眸似沁水星辰,笑顏酡紅,明眸善睞;款款嬌肢挪蓮步,攜帶三江一海風。她來到秀士跟前,微啟朱唇,皓齒星閃,口吐蘭香之氣,舌懸九天之河,侃侃而談道:“有緣得遇貴公子,喜公子能行俠仗義,存為民之心。我輩雖非人屬,但慕善好道,常徹夜研經讀史,以求大道。今有緣得遇公子,觀公子氣宇軒昂,絕非凡品。我等願與公子結拜異性同袍,一起修成大道,合濟眾生,公子如若不棄,請飲此杯。”小白說罷眉目含笑注視著秀士,雙手舉杯向公子敬酒。
石秀士好一陣為難,欲待推脫,怕薄了姑娘的一番盛情好意;欲接過酒來,又怕徒生枝節,耽誤了講經募化的大義;轉念又一思付:也罷!我不妨受其高情,莫寒其心,給其講明大義,若能相從,也是善緣善行,善始善終。
石秀士轉瞬之間思慮萬千,麵帶微笑道:“既然姑娘看得起我世俗凡人,傾心接納秀士,我願與姑娘結為異性袍澤。”說罷雙手接過那白玉鐏,一飲而盡,一股濃香沁人心脾。
“爽快爽快!”紫衣女子拍手笑道。
早齋很簡單,每個僧人一碗稀米粥,其他的沒什麽啦!並不是這些寺僧已修行至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那年天旱少雨,百姓們衣食無著,很多人都已餓肚子了,寺廟的捐贈自然少了。這點僅存的餘糧也會很快罄盡,能一天喝上兩頓粥就不錯了。他吃過粥,走上一行石階,來到了後院一燈法師的禪房。一燈法師正在靜坐參禪。
“弟子秀士給師父請安。”他看法師正在靜悟禪境,小心低聲向師父請安。
“秀士來啦,你來的正好,我有話對你說。”一燈法師睜開微閉的雙眼,慈愛地看著眼前的俊秀少年。時光過的好快呀,轉眼這孩子已經長大了。
“師父有什麽話盡管吩咐,弟子洗耳恭聽。”秀士說。
“秀士呀,近來天降旱災,晉冀魯豫旱情已現。我夜觀天象,見天河昏暗,月星無光,恐怕這災荒要愈三年,尤以晉豫災情為最,千萬生靈又將塗炭了。吾佛門以普度眾生為要,焉能棄置天下百姓於水火而不顧,現佛門中唯你參悟佛法至理為深。為師打算讓你遠涉他鄉講經化緣,一來救民於水火,二來拜涉名山寶刹,窮盡佛理奧義,申我大法宏旨,參化根本。汝可願為嗎?”
“弟子願為,弟子定弘法育民,化來米粟錢糧以解民厄。”石秀士道。
“你迴去收拾一下,明天下山去吧。”一燈法師說,“我有一書《黃道經》,你帶上無事可勤加研讀;一墨玉劍贈你護身。”
“謹遵師命,請師父保重貴體。”石秀士說著從一燈法師手裏雙手接過一黃皮小書和長一尺二寸熒光閃閃的墨玉劍,轉身來到自己的寢房。
第二天一早他拜別一燈法師,懷揣《黃道經》,背著裝了幾件替換衣服的布包,腰挎墨玉劍下山而去。
他剛下得山來,就見路上逃荒的百姓衣衫襤褸拖兒帶女,神情黯然如枯死油燈的昏黃暗暈,路邊的樹皮都被那饑民扒光吞進口腹,有的百姓已經給子女頭插草標,換取活口之物。大地龜裂,晉豫一帶草木無存。白天人如行屍,夜來磷火遍野,一片慘淡末世景象。秀士心戚如堵巨石透不過氣來。他唯有求老天早降甘霖,自己早日到那殷實之地多化些錢糧來。
他一路向洛陽走來,聽說那裏是十三朝古都,繁花似錦,似人間天堂,他想先在那裏開個壇場,化些救命的錢糧賑濟瀕死的災民。
他正急急忙忙往前趕路,一抬頭來到了一山坳村莊外,一輪紅日已墜入山坳遠方的層林裏,樹丫上蒙上了一層金色,天已薄暮了。秀士忙著趕路,中午飯也沒吃,現在才覺得肚裏饑腸咕嚕。他走進那村落,隻見斷壁殘垣,杳無人跡。是了可能這裏的人也遭了災荒,出門逃荒去了。他默念了一遍三藏真經,強忍住饑餓,在一處破敗的院落裏找了間幹爽的屋子,又胡亂在地上鋪些撿來的枯樹葉,便和衣而睡。也是他趕路趕的太緊,疲倦了,一會兒竟進入了夢鄉。
他正睡的香,猛然聽到耳邊有咯咯的笑聲,他迷迷糊糊的睜開眼一看。原來有人喝酒行令取樂。秀士這一驚可是不小。他看了看,竟是兩個絕色美人在那外間裏的一個桌子旁喝酒,現在她們正打鬧著,那身著黃衣裳的姑娘咯咯笑的正歡。
“你耍賴你耍賴,我已答出酒令,還灌我喝酒,可惜沒有酒場司令人。”黃衣女子邊笑邊道。
“好了好了,這次不算。聽好重新再來。”一紫衣女子說,“雲煙水雜可入畫,問雲有何雲?煙是啥煙?水有幾重?雜題若何?”
“這有何難,”那黃衣女子道,“雲煙水雜可入畫,雲有雲橫穀口,雲出岩間,白雲出岫,輕雲下嶺。煙是煙橫穀口,煙出溪上,暮靄平林,輕煙引素,春山煙嵐,秋山煙靄。水有迴溪濺瀑,鬆石濺瀑,雲嶺飛泉,雨中瀑布,雪中瀑布,煙溪瀑布,遠水鳴榔,雲溪釣艇。雜若水村漁舍,憑高觀耨,平沙落雁,溪橋酒家,橋梁樵子,皆雜題也。”
“春夏四時畫中相若何?”紫衣女子又問。
看著耀耀明光燦爛五彩懸在那桌上空的明珠燈盞,秀士知道是遇上了精靈狐仙了。
他起身盤坐,念起了三藏心經。
黃衣女子和紫衣女子看到秀士這副模樣,相似一笑。“那禿子過來喝兩杯暖暖身子吧!”紫衣女子喊道。
秀士也不理她們,頌心經如故。
“我叫小白,”黃衣女子說,“這位是海棠。”她指了指紫衣女子。
“請問你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呀?”黃衣姑娘問秀士道。
秀士看她們沒有惡意,便說:“我是一行者到洛陽去講經化緣的。”
秀士心驚道:“這鬼精靈看她們年齡與我般若,不想竟是這般伶牙俐齒,好似倒能看透人的心思。我若不過去,恐怕更要遭她們嘲笑了,豈不看輕了我!”想到這裏便說:“二位仙子誤會了,秀士我確實是嵩山少林寺行者,奉師命講經化緣去的。如若仙子不棄,秀士就叨擾一席!”說吧就站起赴外間就座,大咧咧但也氣宇軒昂,頗有一股瀟灑仙風。二女子這才笑道:“這就對了嘛!心有所想,口有所言,身有所行,光明磊落,敢想敢為,這才是君子處世之風。”
“謬獎,謬獎,不敢妄稱君子,但求磊落豁達,問心無愧。”秀士微微一笑道。
“原該如此。”那紫衣女子說:“可恨有人好帶麵罩。”
“如今我們萍水相逢,也算有緣,不妨一醉方休。”黃衣女子對秀士道,“以後你也不用仙子仙子地叫我們,喊我們的名字就是了。”
“恭敬不如從命。”秀士道,“但得知心友,相攜共與歡。今朝有酒今朝醉,讓我們開懷痛飲。”
小白浮空一掠,纖手中多出一白玉酒鐏來,她滿斟一杯酒。玉麵如桃花撒雨,明眸似沁水星辰,笑顏酡紅,明眸善睞;款款嬌肢挪蓮步,攜帶三江一海風。她來到秀士跟前,微啟朱唇,皓齒星閃,口吐蘭香之氣,舌懸九天之河,侃侃而談道:“有緣得遇貴公子,喜公子能行俠仗義,存為民之心。我輩雖非人屬,但慕善好道,常徹夜研經讀史,以求大道。今有緣得遇公子,觀公子氣宇軒昂,絕非凡品。我等願與公子結拜異性同袍,一起修成大道,合濟眾生,公子如若不棄,請飲此杯。”小白說罷眉目含笑注視著秀士,雙手舉杯向公子敬酒。
石秀士好一陣為難,欲待推脫,怕薄了姑娘的一番盛情好意;欲接過酒來,又怕徒生枝節,耽誤了講經募化的大義;轉念又一思付:也罷!我不妨受其高情,莫寒其心,給其講明大義,若能相從,也是善緣善行,善始善終。
石秀士轉瞬之間思慮萬千,麵帶微笑道:“既然姑娘看得起我世俗凡人,傾心接納秀士,我願與姑娘結為異性袍澤。”說罷雙手接過那白玉鐏,一飲而盡,一股濃香沁人心脾。
“爽快爽快!”紫衣女子拍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