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未晚,皇帝的旨意便到了湘王府:長史溫率行為不當,險些傷及世子血脈,重責五十。
好在皇帝還沒與湘州翻臉,不想因打死湘王府屬臣被湘王埋怨,才沒教人下狠手。便是如此,溫率也沒討得好,五十大板,腿都要打瘸,一時半會兒是不能出來生事了。
隨著聖旨而來的,還有宮裏派來的幾個嬤嬤、內侍。霍霜提到玉琉公主府的下人其實隻是托詞,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讓皇帝安排的人手進入湘王府。
世子如今隻求能保證子嗣平安,溫率對這些“外人”的忌憚已經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好容易撿迴半條命的溫率趴在床榻上一陣委屈:千辛萬苦,費盡心機才逼得世子出宮,自己卻又爬不起來了!什麽時候才能正式朝見皇帝?自從到了景陽,事情它怎麽就這麽不順?
皇帝果然對湘王世子這一遲來的子嗣表示異常重視。皇後時時派人前來問候,皇帝親口許諾,等孩子降生,若是女孩,就封為郡主,若是男孩,就封為湘王世孫是的,皇帝似乎對惡心湘王樂此不疲,連湘王府第三代繼承人的位置也要親自指派。
被沈栗狠狠坑了一迴的湘王府暫時安靜下來,湘王世子出宮,朝中因日食引起的風浪也漸漸平息。東宮不再忙亂,沈栗也便也得了空閑。
日食當日,沈栗一直陪在田氏身邊,卻沒顧得上李雁璿,心中一直頗有歉意。如今安穩了,便想著如何補償妻子。
待得沐休之日,天氣正好,準備了車馬,要與李雁璿去寺中進香。
說是進香,其實是奔著遊玩去的。深宅女子出門的機會少,能與丈夫一起遊玩的機會更少,李雁璿心中自是驚喜非常,忙喚了胡嬤嬤與香梔為她拾掇:精心梳妝,墮馬髻上斜插金銀牡丹巧手打扮,大幅裙邊壓著五福玉佩纖纖素手,持一柄緙絲團扇半掩芙蓉麵婀娜楚腰,顧盼間行動自風流。
二十來歲,是李雁璿容貌最盛的幾年,由不得沈栗不驚豔。而沈栗顯然也打算不遮掩自己對妻子的傾慕之意,棄了馬,與李雁璿同車而行。
幾年過去,福榕寺的香火愈加昌盛,本就披著一身“高人”皮的大業和尚因著隨太子去三晉轉了一圈,迴來後更是聲名斐然。
“聽說是得道高僧,在三晉是曾扶助太子殿下的。”李雁璿悄聲道:“母親還特意教人來捐了不少香火錢。”
沈栗差點笑出聲來。三晉一行,因大業和尚與建章道長都表示出想向太子布道之意,大臣內侍都防的嚴,這二人始終沒得著謁見太子的機會。除了後來斬殺罪官的時候叫他們念了經文咒語,這兩個方外之人是怎麽去就怎麽迴來的。
沈栗沒有隨意議論人的習慣,何況大業和尚畢竟曾警示過雪災之事,因此隻含糊道:“這和尚看天象倒是有一手。”
李雁璿聽出沈栗話中藏話,斜睇著他。沈栗不由晃了神,讚道:“好顏色。”
丈夫的讚美足夠教李雁璿心花怒發,含笑低頭,哪還顧得上議論旁人的是非。
這福榕寺是沈栗夫妻二人當初相親的地方。那時李雁璿苦惱於杜凝的糾纏,生恐壞了名聲,如今她與沈栗夫妻和睦,無賴的杜凝也早教沈栗收拾得包袱款款離開景陽,此時剩下的隻是甜蜜迴憶。
聽說沈栗來此,大業和尚匆匆而至。三晉一行,大業與建章深切地感受到太子近臣對方外之人的排斥。唯有沈栗,雖也反對他們向太子布道,但平日裏也是肯與他們接觸的。迴到景陽,也是沈栗提起大業和尚預警雪災有功,才有了皇帝下旨恩賞。
大業和尚是方外之人,沈栗也不教妻子避著他。沈栗不怎麽信佛,大業和尚也不在他夫妻麵前談佛論道,隻撿著風土人物、民俗奇物侃侃而談,倒是讓沈栗夫妻聽得有趣。
剛說到今年各地豐收,有那鄉紳家糧倉維護不善,竟叫糧食著了火,險些急的上吊,一個小沙彌匆匆而來:“上人,易薇公主就要駕臨。”
“什麽?”大業和尚連忙站起,向沈栗解釋道:“因日食之事,最近公主常出宮至寺中進香,為我盛國辟邪祈福。”
沈栗道:“既是公主駕臨,我等均須退避,這便告辭吧。”
公主前來進香,無關人等當然是要被清掃出去的。然而見到禮賢侯府的馬車,自然有人會提醒易薇公主。得知是沈栗攜家眷在此,公主特意召李雁璿過去。
李雁璿頭一次謁見易薇公主,還有些緊張。公主倒是和氣,賜了座,笑道:“不過是聽皇兄提起沈大人提湘王世子出了口氣,據說還在湘王府中動手了,想聽你說說詳細故事罷了。”
李雁璿恭敬道:“此事我家郎君並未細說,妾並不太清楚。公主人品貴重,常在深宮,又何必聽此兇險之事?若是驚著了殿下,豈非妾身大錯?”
易薇公主笑道:“本宮自小就聽母後講父皇當年隨著皇祖父平定天下的故事,又哪裏會被這樣的小事驚到。你隻管講來,不然索性就宣沈栗過來親自講。”
“公主!”隨侍的嬤嬤嚇了一跳:“這不合規矩,您怎麽能見外臣!”
易薇公主輕笑道:“看,嚇到了本宮的嬤嬤。這故事本宮是一定要聽的,你不講,真的要宣沈栗來了。”
易薇是嫡公主,因和親風波,如今帝王夫婦又十分溺愛她,除了帝後二人和太子,宮裏已經無人能管著公主了。那嬤嬤生怕公主真的任性起來,迴宮無法向皇後交代,無奈道:“沈夫人,還是請您講講吧。”
李雁璿恭聲應是,將沈栗在湘王府與溫率對持細節慢慢道來。
公主聽得雙眼發亮,時時追問,聽得兇險時便輕聲驚唿,聽到沈栗果斷動手時又興奮叫好,待得知溫率與湘王世子對答時,不免皺眉道:“好歹是宗室,怎可被一下臣如此慢待!父皇的處罰太輕了,打死此人都不為過。”
李雁璿暗暗咋舌。如此議論皇帝的決定,便是太子也不敢,這易薇公主還真是得到皇帝偏愛。
此話旁人是不敢接口的,李雁璿隻低頭不語。
公主聽得痛快,又與李雁璿盤桓一會兒,便扯著她一起進香。
沈栗在廟門外直等到公主儀仗出來,才接到自己的妻子。他隻顧著扶李雁璿上車,卻沒注意到公主正在儀仗中遙望他。
隨侍的嬤嬤簡直要跳腳,忙不迭勸道:“公主,快將紗簾放下吧,這不合規矩。”
易薇公主撇撇嘴,隨手放下紗簾,曼聲道:“此人手段技巧果斷,也沒見長著三頭六臂。唔,麵相倒是文雅,隻神態淩厲些。”頓了頓,又道:“這李雁璿果然好顏色,性情規矩也出挑,他二人也算郎才女貌。”
“是,”那嬤嬤心中一跳,小聲道:“看他二人夫妻和睦,倒似恩愛非常,想來旁人”
易薇公主嗤道:“怎麽?怕本宮相中了沈栗?”
哎喲我的公主,您可真敢說出口!那嬤嬤汗如雨下。
“這是父皇給皇兄準備的臣子,本宮拎得清!”易薇公主哼道。
迴程路上,李雁璿神情不安,時時看向沈栗,欲言又止。
沈栗關心道:“可是因為公主攪了咱們遊玩?過陣子得了空,再出來便是。”
李雁璿搖搖頭:“公主她時常到福榕寺進香?”
“倒不隻是這裏。”沈栗低聲道:“這位公主好遊玩,在宮裏待不住,總是找借口出行,好在她隻是挑著寺廟、道觀看看風景,既不生事又不擾民,皇上便由著她。”
李雁璿鬆了口氣道:“這麽說,咱麽與她確是巧遇。”
“怎麽?”沈栗奇道:“有何蹊蹺之處?”
“公主執意打聽你的事,妾身看她似乎過於關注”李雁璿看著沈栗遲疑道。
沈栗愣了半晌,啞然失笑,點了點李雁璿鼻尖道:“想什麽呢,此話不可亂講。”
李雁璿急道:“你不知道,公主她一直追問你的事,連隨侍的嬤嬤都覺著”
“這位公主天性嗯,有些豪放,”沈栗輕聲道:“她與東宮親近,因前次和親之事中有我參與,再聽太子提到我,自然會好奇。你放心,她與太子都是皇後娘娘教出來的,俱是心思清明之人。皇家之人不可輕易議論,日後不要再想了。”
隨著情緒漸漸冷靜下來,李雁璿也覺方才自己想的有些出格。
李雁璿平日裏接觸的都是把規矩刻在骨子裏的夫人們,乍然見著如此彪悍的公主,難免有些適應不良。她又覺著自家夫君是人中俊傑,樣樣都好,見公主對沈栗的事很感興趣,心裏自然就醋意勃發。
此時再想想,公主選哪個不好,怎麽可能盯上一個七品編修,已有妻室的沈栗?
隻要皇帝還要用禮賢侯府,太子還要用沈栗,就不可能讓禮賢侯府成為外戚。
苦笑搖頭,李雁璿歎道:“妾身還怕講述湘王府之事驚到了公主,沒想到自己卻被公主嚇到了。”
好在皇帝還沒與湘州翻臉,不想因打死湘王府屬臣被湘王埋怨,才沒教人下狠手。便是如此,溫率也沒討得好,五十大板,腿都要打瘸,一時半會兒是不能出來生事了。
隨著聖旨而來的,還有宮裏派來的幾個嬤嬤、內侍。霍霜提到玉琉公主府的下人其實隻是托詞,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讓皇帝安排的人手進入湘王府。
世子如今隻求能保證子嗣平安,溫率對這些“外人”的忌憚已經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好容易撿迴半條命的溫率趴在床榻上一陣委屈:千辛萬苦,費盡心機才逼得世子出宮,自己卻又爬不起來了!什麽時候才能正式朝見皇帝?自從到了景陽,事情它怎麽就這麽不順?
皇帝果然對湘王世子這一遲來的子嗣表示異常重視。皇後時時派人前來問候,皇帝親口許諾,等孩子降生,若是女孩,就封為郡主,若是男孩,就封為湘王世孫是的,皇帝似乎對惡心湘王樂此不疲,連湘王府第三代繼承人的位置也要親自指派。
被沈栗狠狠坑了一迴的湘王府暫時安靜下來,湘王世子出宮,朝中因日食引起的風浪也漸漸平息。東宮不再忙亂,沈栗也便也得了空閑。
日食當日,沈栗一直陪在田氏身邊,卻沒顧得上李雁璿,心中一直頗有歉意。如今安穩了,便想著如何補償妻子。
待得沐休之日,天氣正好,準備了車馬,要與李雁璿去寺中進香。
說是進香,其實是奔著遊玩去的。深宅女子出門的機會少,能與丈夫一起遊玩的機會更少,李雁璿心中自是驚喜非常,忙喚了胡嬤嬤與香梔為她拾掇:精心梳妝,墮馬髻上斜插金銀牡丹巧手打扮,大幅裙邊壓著五福玉佩纖纖素手,持一柄緙絲團扇半掩芙蓉麵婀娜楚腰,顧盼間行動自風流。
二十來歲,是李雁璿容貌最盛的幾年,由不得沈栗不驚豔。而沈栗顯然也打算不遮掩自己對妻子的傾慕之意,棄了馬,與李雁璿同車而行。
幾年過去,福榕寺的香火愈加昌盛,本就披著一身“高人”皮的大業和尚因著隨太子去三晉轉了一圈,迴來後更是聲名斐然。
“聽說是得道高僧,在三晉是曾扶助太子殿下的。”李雁璿悄聲道:“母親還特意教人來捐了不少香火錢。”
沈栗差點笑出聲來。三晉一行,因大業和尚與建章道長都表示出想向太子布道之意,大臣內侍都防的嚴,這二人始終沒得著謁見太子的機會。除了後來斬殺罪官的時候叫他們念了經文咒語,這兩個方外之人是怎麽去就怎麽迴來的。
沈栗沒有隨意議論人的習慣,何況大業和尚畢竟曾警示過雪災之事,因此隻含糊道:“這和尚看天象倒是有一手。”
李雁璿聽出沈栗話中藏話,斜睇著他。沈栗不由晃了神,讚道:“好顏色。”
丈夫的讚美足夠教李雁璿心花怒發,含笑低頭,哪還顧得上議論旁人的是非。
這福榕寺是沈栗夫妻二人當初相親的地方。那時李雁璿苦惱於杜凝的糾纏,生恐壞了名聲,如今她與沈栗夫妻和睦,無賴的杜凝也早教沈栗收拾得包袱款款離開景陽,此時剩下的隻是甜蜜迴憶。
聽說沈栗來此,大業和尚匆匆而至。三晉一行,大業與建章深切地感受到太子近臣對方外之人的排斥。唯有沈栗,雖也反對他們向太子布道,但平日裏也是肯與他們接觸的。迴到景陽,也是沈栗提起大業和尚預警雪災有功,才有了皇帝下旨恩賞。
大業和尚是方外之人,沈栗也不教妻子避著他。沈栗不怎麽信佛,大業和尚也不在他夫妻麵前談佛論道,隻撿著風土人物、民俗奇物侃侃而談,倒是讓沈栗夫妻聽得有趣。
剛說到今年各地豐收,有那鄉紳家糧倉維護不善,竟叫糧食著了火,險些急的上吊,一個小沙彌匆匆而來:“上人,易薇公主就要駕臨。”
“什麽?”大業和尚連忙站起,向沈栗解釋道:“因日食之事,最近公主常出宮至寺中進香,為我盛國辟邪祈福。”
沈栗道:“既是公主駕臨,我等均須退避,這便告辭吧。”
公主前來進香,無關人等當然是要被清掃出去的。然而見到禮賢侯府的馬車,自然有人會提醒易薇公主。得知是沈栗攜家眷在此,公主特意召李雁璿過去。
李雁璿頭一次謁見易薇公主,還有些緊張。公主倒是和氣,賜了座,笑道:“不過是聽皇兄提起沈大人提湘王世子出了口氣,據說還在湘王府中動手了,想聽你說說詳細故事罷了。”
李雁璿恭敬道:“此事我家郎君並未細說,妾並不太清楚。公主人品貴重,常在深宮,又何必聽此兇險之事?若是驚著了殿下,豈非妾身大錯?”
易薇公主笑道:“本宮自小就聽母後講父皇當年隨著皇祖父平定天下的故事,又哪裏會被這樣的小事驚到。你隻管講來,不然索性就宣沈栗過來親自講。”
“公主!”隨侍的嬤嬤嚇了一跳:“這不合規矩,您怎麽能見外臣!”
易薇公主輕笑道:“看,嚇到了本宮的嬤嬤。這故事本宮是一定要聽的,你不講,真的要宣沈栗來了。”
易薇是嫡公主,因和親風波,如今帝王夫婦又十分溺愛她,除了帝後二人和太子,宮裏已經無人能管著公主了。那嬤嬤生怕公主真的任性起來,迴宮無法向皇後交代,無奈道:“沈夫人,還是請您講講吧。”
李雁璿恭聲應是,將沈栗在湘王府與溫率對持細節慢慢道來。
公主聽得雙眼發亮,時時追問,聽得兇險時便輕聲驚唿,聽到沈栗果斷動手時又興奮叫好,待得知溫率與湘王世子對答時,不免皺眉道:“好歹是宗室,怎可被一下臣如此慢待!父皇的處罰太輕了,打死此人都不為過。”
李雁璿暗暗咋舌。如此議論皇帝的決定,便是太子也不敢,這易薇公主還真是得到皇帝偏愛。
此話旁人是不敢接口的,李雁璿隻低頭不語。
公主聽得痛快,又與李雁璿盤桓一會兒,便扯著她一起進香。
沈栗在廟門外直等到公主儀仗出來,才接到自己的妻子。他隻顧著扶李雁璿上車,卻沒注意到公主正在儀仗中遙望他。
隨侍的嬤嬤簡直要跳腳,忙不迭勸道:“公主,快將紗簾放下吧,這不合規矩。”
易薇公主撇撇嘴,隨手放下紗簾,曼聲道:“此人手段技巧果斷,也沒見長著三頭六臂。唔,麵相倒是文雅,隻神態淩厲些。”頓了頓,又道:“這李雁璿果然好顏色,性情規矩也出挑,他二人也算郎才女貌。”
“是,”那嬤嬤心中一跳,小聲道:“看他二人夫妻和睦,倒似恩愛非常,想來旁人”
易薇公主嗤道:“怎麽?怕本宮相中了沈栗?”
哎喲我的公主,您可真敢說出口!那嬤嬤汗如雨下。
“這是父皇給皇兄準備的臣子,本宮拎得清!”易薇公主哼道。
迴程路上,李雁璿神情不安,時時看向沈栗,欲言又止。
沈栗關心道:“可是因為公主攪了咱們遊玩?過陣子得了空,再出來便是。”
李雁璿搖搖頭:“公主她時常到福榕寺進香?”
“倒不隻是這裏。”沈栗低聲道:“這位公主好遊玩,在宮裏待不住,總是找借口出行,好在她隻是挑著寺廟、道觀看看風景,既不生事又不擾民,皇上便由著她。”
李雁璿鬆了口氣道:“這麽說,咱麽與她確是巧遇。”
“怎麽?”沈栗奇道:“有何蹊蹺之處?”
“公主執意打聽你的事,妾身看她似乎過於關注”李雁璿看著沈栗遲疑道。
沈栗愣了半晌,啞然失笑,點了點李雁璿鼻尖道:“想什麽呢,此話不可亂講。”
李雁璿急道:“你不知道,公主她一直追問你的事,連隨侍的嬤嬤都覺著”
“這位公主天性嗯,有些豪放,”沈栗輕聲道:“她與東宮親近,因前次和親之事中有我參與,再聽太子提到我,自然會好奇。你放心,她與太子都是皇後娘娘教出來的,俱是心思清明之人。皇家之人不可輕易議論,日後不要再想了。”
隨著情緒漸漸冷靜下來,李雁璿也覺方才自己想的有些出格。
李雁璿平日裏接觸的都是把規矩刻在骨子裏的夫人們,乍然見著如此彪悍的公主,難免有些適應不良。她又覺著自家夫君是人中俊傑,樣樣都好,見公主對沈栗的事很感興趣,心裏自然就醋意勃發。
此時再想想,公主選哪個不好,怎麽可能盯上一個七品編修,已有妻室的沈栗?
隻要皇帝還要用禮賢侯府,太子還要用沈栗,就不可能讓禮賢侯府成為外戚。
苦笑搖頭,李雁璿歎道:“妾身還怕講述湘王府之事驚到了公主,沒想到自己卻被公主嚇到了。”